2023年5月31日 星期三

諷刺漫畫應視作政府施政的諫官

 

 

    香港《明報》五月十一日出版的尊子在該報會停止刊登,五月十四日將是最後一天刊登尊子的漫畫。明報未有說明原因,只稱「《明報》多謝尊子四十年來與我們一起見證時代的變遷」。

    本名黃紀鈞的尊子回覆向BBC中文查詢說:「我認為停刊的決定是協商下得出的。我覺得停刊的可能性常存在。漫畫因應形勢及讀者對象調節是常有的,只要不損害或扭曲含意。」尊子日前接受媒體訪問,仍堅持留港,盡力做好自己,說漫畫家是社工,使香港不要太黑暗,或是朝光明的地方去走。

    五月十九日,澳門訊報漫畫家七公刊出有疑似尊子的漫畫,並附有不許挖了,趕快消失的字句。昨天香港,今天澳門,還能畫多久,還能挖多久,只能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有權者應知道的政治諷刺漫畫本質是甚麼

    政治諷刺漫畫的本質是透過幽默和諷刺的手法,以圖像和文字來批評和揭示政治人物、政府政策、政治立場或政治制度等的荒謬、草率、貪污、不公正、權力鬥爭、社會不平等等。透過誇大、扭曲、嘲笑、比喻、黑色幽默等手法引起觀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並促使反思改革。此外,諷刺漫畫的力量還在於其可塑性和傳播性。漫畫具有簡潔明瞭的圖像和短小精悍的文字,能夠以簡單直觀的方式傳達信息,這使得諷刺漫畫易於傳播和分享,透過社交媒體等平台可以快速地被廣泛傳遞,甚至跨越語言和文化的界限。然而,政治諷刺漫畫也面臨一些挑戰和潛在的負面影響。首先,由於政治議題的敏感性和複雜性,漫畫家必須小心平衡幽默和諷刺的節奏,避免誤導市民或過分簡化問題。其次,諷刺漫畫容易引發爭議和批評,特別是對於受到揶揄的政府官員,這可能導致自我審查和言論限制的風險,尊子漫畫被下架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政治風諷刺漫畫只嘲笑政府或官員而不嘲笑市民或弱勢社群

    政治風諷刺漫畫通常集中嘲笑政府或官員,而不是市民或弱勢社群。政府和官員代表着公權力和决策機構,承擔著僕人治理國家社會及為當家作主的人民服務。因此,政治諷刺漫畫主要聚焦在對公權力機構的批評和審查上,揭示其行為、政策和權力濫用等問題。再者,政府官員是公眾人物,他們的行為和決策具有更大的公共影響力,其施政錯誤會招致整個社會的損失。公權力是全體市民的授權,理應受全體市民的監督,而透過漫畫的各種手法如嘲笑和批評都是監督的慣常方式。星斗市民無權無勢,唯一的權力早已透過民主選舉交託給政府,邏輯上,只有政府可以自嘲,而無必要市民自嘲。那些市民沒有投票權的地域,漫畫更是起了諫官的職責。嘲笑市民或弱勢社群可能導致歧視、偏見或剝奪其尊嚴,這是政府操控市民的不當作為。

    從社會及公共行政倫理而言,政治風諷刺漫畫藉著揭示政府和官員的弊端、荒謬和不當行為,以促使社會進步和改變。相比之下,嘲笑市民或弱勢社群可能會加劇社會的不平等和歧視,導致弱勢社群雪上加霜。更對他們造成進一步的資源及心靈的傷害和剝奪。因此,在諷刺漫畫中,嘲笑政府和官員更符合社會倫理和平等原則。然而,這不表示政治風諷刺漫畫永遠不能嘲笑市民或弱勢社群。在某些情況下,政治風諷刺漫畫可以嘲笑市民的共同弱點或對社會議題的無知。但是,這種嘲笑應該謹慎使用,避免造成更多的偏見、歧視或傷害。

 

政治漫畫家被極權統治者視為眼中釘

    政治漫畫家通常以幽默和諷刺的手法揭示政府和權力機構的弊端和不當行為。他們透過圖像和文字,以簡潔而有力的方式呈現社會問題和政治現象,引起公眾的關注和反思。這對於極權統治者而言,可能揭露了他們的腐敗、權謀和操控手段,構成了對其統治合法性和形象的挑戰。也許在普通市民來看,這樣的漫畫只起了被牙籤刺激的作用,但可能為官員而言,會產生如坐針氈的痛感,會想方設法除之而後快。

    政治漫畫作為一種大眾傳媒形式,較高的可讀性和傳遞效果,具有簡單易明,能夠輕鬆地觸及大眾,引起共鳴,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士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就如國王的新衣》般會產生老少咸宜的警惕作用。況且,政治漫畫通常會激發公眾對政府和權力的高度關注,這對於極權統治者而言,可能構成了對其統治地位和言論控制的威脅。

    政治漫畫家通常關注社會不公和政府的不當行為,並提倡社會改革和民主價值。他們的作品鼓勵公眾對權力持有懷疑態度,激發公眾參與政治議題的意識和行動。對於極權統治者而言,這樣的社會意識和改革呼聲可能對他們的統治體制和控制權產生威脅。

    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政治諷刺漫畫,如一八三一年,法國畫家Honore Daumier畫了一幅國王路易菲利普的肥胖形象,暗喻其貪婪和權力濫用,氣得國王七孔生煙。環顧古往今來,漫畫家都會在報張雜誌畫政治諷刺圖畫,而為官者的反應足以顯示其才智、見識、勇氣與納言胸襟的優劣。因此,極權統治者往往視政治漫畫家為眼中釘,並採取各種手段對他們進行打壓和迫害,包括以下行為:

1.審查和封禁:極權統治者可能審查和封禁政治漫畫,限制公眾對這些作品的接觸。他們可以透過審查制度、媒體管制和網絡封鎖等手段,控制漫畫的發佈和傳播,以達到壓制言論自由和信息流通的目的。尊子事件,引發出香港圖書館把很多民主派學者的書籍下架,就是鮮活的例子。

2.遭受迫害和恐嚇:政治漫畫家可能面臨各種形式的迫害和恐嚇,包括監視、恐嚇信件、威脅、逮捕、拘留、甚至發出全球通輯追殺令等。極權統治者通常試圖使他們沉默或放棄他們的藝術創作和表達。

3.逮捕和監禁:政治漫畫家可能被逮捕並被監禁,以制止他們的創作和抗議活動。這些監禁行為旨在威脅和懲罰政治漫畫家,並向其他藝術家和媒體人士發出警告,以阻止他們參與類似的活動。

4.被刻意排斥和封殺:極權統治者可能通過制約市場和經濟手段,排斥政治漫畫家的作品,限制其發表和銷售。這種經濟封殺可以導致政治漫畫家面臨財務困境和生存壓力。香港很多作家都被逼把著作轉移到其他地區出版,也是很真實的鐵證。

 

為政者為何應以廣闊的胸襟去看待政治漫畫,甚至視之為寶貴諫官?

    誠如前述,從古代流行的「民為貴」到今天的「人民至上」,足以反映人民的當家作主地位牢不可破。所以,為官者,那怕已經坐擁極大權力,亦應自視為人民公僕。既然是人民公僕,理應以廣闊的胸襟去看待政治漫畫。政治漫畫在社會中具有重要價值和功能,政治領導者應該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政治漫畫,尊重言論自由和表達觀點的權利,並從中受益。政府應該以廣闊的胸襟看待政治漫畫,將其視為對社會的貢獻和對政府的建設性批評。這樣的態度將有助於建立開放、透明和民主的社會氛圍,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同時,政府可以透過與政治漫畫家的對話和合作,建立互信和合作的關係,以更好地回應社會需求和建設共同繁榮的社會。

    政治諷刺漫畫又常常被譽為「嚴肅的喜劇」,因為它在幽默和諷刺的形式下探討了嚴肅的政治議題和社會問題。誠如公元前四百多年前的偉大哲學家柏拉圖說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回測。如果沈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

    面對諷刺漫畫,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更高級的做法就是幽默看待,何必動刀動槍呢!

韓劇Law School給澳門法律教育的啟迪

 

    

   

不要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 電影教父金句

 

不公正的法律是最殘忍的暴力── 韓劇Law School金句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日前委任梁穎妍出任法務局局長,委任的理由是職位出缺;梁穎妍的個人履歷顯示其具備專業能力及才幹擔任法務局局長一職。
   
真有趣,委任的理由是出缺,而不是知人善任。再看梁局長的履歷,她早於理工學院中葡翻譯獲高等專科學位,即三年制的副學士,繼而在澳門大學中文法學士畢業。二零零五年,梁穎妍任保安部隊事務局行政文員;二零零七年轉為勞工事務局技術輔導員;二零零八至一六年,先後任港務局高級技術員(法律範疇)、海事及水務局高級技術員(法律範疇);二零一六年進入法務局任法務局高級技術員(法律範疇),不足一年升為法規草擬二處代處長,約三個月後成為處長。二零二零年六月升任法制研究及立法統籌廳廳長,翌年七月任代副局長,約三個月後升為副局長,今年四月任代局長。
   
也許,這個年代,如此高級繁重的工作有更高的學歷應該更好,如果梁局長已經在讀碩士甚至博士學位,那就好了。再者,梁局長之前在保安部的工作未算與法律有直接關係,與法律有關的工作經驗才六年多一點,就晉升為法務局長,真是平步清雲。活在終身教育的時代,如果梁局長能想方設法增益這方面的知識及經驗,就更能勝任法務局長的工作。
   
作為局長,履行責任制,筆者見很多高官通常都是早上十點以後才上班,就算梁局長很勤快,踏正九點馬上工作,深信仍忙得不可開交。古代讀書人,每天早起兩個小時,今天串流平台時代,只要有心,總能靈活騰出兩小時,也許不必去讀艱澀的法律著述,多看與法律有關的電影及電視據,深信都很有幫助。筆者很想推薦近日收視率高的韓劇Law School,只花十八個小時左右,就可以煲完十六集。先戴個頭盔,筆者是法務法律門外漢,不過,憑常識而言,看了此齣韓劇對於法務行政工作應該很有裨益,誠如本文一開頭引用的該劇金句不公正的法律是最殘忍的暴力就很有醍醐灌頂之用。本文尤其想探討的,是該劇對於澳門法律推廣、法務行政及法律教育都很有啟發作用。

 

教育的成敗首要繫於師德的良窳

    記憶猶新,去年八月,前澳大法學院研究生院院長莫世健,涉於二一八年性侵另一所大學的內地女學生,被中級法院判刑六年,並須向受害人支付十萬元精神損害賠償。莫世健不服,向終審法院提出終極上訴,要求推翻裁判,最終上訴被駁回,維持二審判決。教育者的良窳,率先考率的是師德而不是專業知識及豐富的經驗。

    先進國家對大學教授的品德通常會有一定的審查機制,以確保教授們具備適當的道德標準和專業素養。筆者曾在大學任教多年,都經過聘任委員會審查,包括學歷、經驗、學術能力及品德審視。不少先進大學還設立學術道德委員會,負責監督教授的道德行為,其中包括調查違反學術道德規範的指控,抄襲、虛假報告研究成果、不當利用研究經費等;還有如前述莫世健的道德操守,並採取非常嚴厲的措施。當然,一般大學都會制定行為倫理守則,涵蓋廉正行為、尊重他人、不歧視、不性騷擾等方面,有違者可能導致相應的紀律處分,甚至停止教學及帶學生研究等工作,最嚴重如莫世健要付上刑事罪責。

    韓劇Law School》的主角楊宗勳教授,主授刑法學,在劇中是第一個牽涉到同僚被殺的嫌犯,即馬上被大學停止入室教學及帶領研究收等工作楊宗勳教授面對嚴苛的指控,可能會失去教席、被學術封鎖、甚至淪為階下囚。筆者最喜歡的就是楊教授異常冷靜,熟讀法律經典及案例且背誦如流,讓他散發出無限的魅力,尤其他被當被告時的冷靜以及想出來的招數,都不是一般法律劇看得到的。而且,這個角色除了嚴肅正經,有時候還會可愛、機智、調皮、檢察官永遠猜不出楊教授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在真實的法庭上,楊宗勳教授向法官、檢察官、證人、陪審團、還又在旁聽席的學生示範了蘇格拉底的自辯術時說「身為刑法教授的我,從未教導過學生法律是正義的。帶來正義的是,法官基於無罪推定主義及證據裁判主義,所做出的公正權衡。」還有,楊宗勳雖然四面受敵,可是,他是個俠骨柔情的真君子,真正做到電影《教父》主角跟兒子說的話不要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眾所週知,面對上鋼上線的挑釁,最要緊的是不要惱恨對方,因為這樣你會失去該有的理性判斷。

    學生上楊宗勳教授的課,必須備課充份,否則會被老師問到口啞啞,非常狼狽尷尬;上楊宗勳教授的課,尤如置身在一本法律懸疑推理劇中,一走神就接不上,就會挨罵,甚至趕出教室。雖然毒舌,但楊宗勳教授仍是學生尊敬認可的教授,課堂上蘇格拉底式問答,常讓學生倍感壓力,因此有「楊格拉底」的稱號,為人正直、追求正義、足智多謀,但也因此成為許多人的眼中釘,即便身在法庭上也不忘以己身案件教導學生法律,與罪犯鬥智鬥法,十分精彩。  

    另一位法律教授金恩淑是法律事務所主任,以前是法官,劇中任民法教授,亦是一個懷孕準媽媽。在法庭上,曾經因為嫌犯罪證不足而逃過法律的懲治而憤憤不平與愧疚,遂辭去法官身份,與楊宗勳為同事好友。兩人相知相惜亦讓她在一眾師生間獲得了「調解大師」的美譽。當她進入法學院時,成為溝通和融洽的象徵,也是唯一一個能聽楊鍾勳講故事前法官。因此,比起楊宗勳直接殺上戰場的作風,她更像是位軍師,默默在背後佈局。課堂上幽默風趣,深受學生喜愛,也是能讓學生傾吐的師長,成為亦師亦有的好表率。

    筆者讀大學時,有幸碰上如楊宗勳及金恩淑的好教授。記得上西洋哲學史的教授,上課就是天馬行空,愛與學生討論。有學生問為何不使用有條理的去教課,老師的回答是,這是你們當學生的責任。另一位是教義務教育的女教授,上課常用辯論方式,如學生要穿制服上課嗎?每次辯論後老師都能給出恰到好處的意見。課後,老師還經常請我們學生到她家包餃子,邊吃邊聊教育及人生,真的一樂也。如果我們當前的法律教育,甚而是中小學教育,都能如此,軟硬兼施、情理並包,一定是大學之福,亦是社會之福了。

 

大學設模擬法庭及法律診所讓人眼前一亮

    Law School故事以韓國大學法學院為背景,一眾法律系的學生在上模擬法庭課,休息期間,突然發現曾當過檢察長,備受尊崇的徐秉周教授離奇死於休息室。前述的楊宗勳教授及幾個學生都被懷疑是兇手。「模擬法庭」的突然成真,楊宗勳及被懷疑的學生都必須站上真正會被定罪的「犯人欄」抗辯。整部電視劇的最大看點,就在於楊宗勳教授如何一邊為自己脫罪辯護,一邊透過真正的法庭來帶領學生體會「真正的法律」。

    民法教授金恩淑是法律事務所主任,除了教授民法外,還向校方爭取資源開設法律診所,接待一般市民及學生,無論是法律常識、個案求助、抑或是疑案分析,都可以來這個法律診所求助,金教授亦邀請了一群菁英學生輪席實習,幫忙教授回答市民大眾的法律問題,過程中,學生的收穫遠遠多於他們的付出,亦能幫助學生有充份的機會學以致用。

    上週四,即五月十八日,立法會只花了十分鐘,三十二位議員全票通過新修訂的維護國家安全法,非常期盼法務局、大學及相關社團,在推廣這套法律時,都能參考Law School》的楊宗勳及金恩淑兩位教授的教學法,多讓學生在對話、討論、爭論的氛圍下學好這套法律。

2023年5月20日 星期六

社專會:請多一「試」不如少一「試」

 


 

    多年前,台灣大專聯考港澳學生入學考試,中文作文題目是見賢思齊,語出論語.里仁》, 意思是指見到有才德的人就想方設法與之看齊。當時,有參與相關閱卷工作,發現有很多同學不知題目何解,40%的分數就一分都拿不到了。正當非常失落之際,看到有一個考生的考卷寫得滿滿的,覺得總有點看頭及安慰。不料,這位考生望文猜意,竟然寫出一篇當巫啟賢遇上任賢齊的文章,說到兩位歌手惺惺相惜,巫啟賢非常謙遜,不恥下問任賢齊如何能使歌藝更上層樓,任賢齊亦非常謙厚,明言說說心得可以,指教就不敢當了。看罷這篇穿鑿附會的文章,就知道該考生不完全理解題目的本義,但其寫作內容實在亦沾上見賢思齊」的涵意邊際,所以,都給他若干得分。

    日前,社會工作者專業委員會發出通告」(簡稱通告,詳見文末註,將於今年九月二日(星期六)舉行社會工作者專業資格認可考試。無論是在澳門或以外的大專院校,拿到社工學士都必須參與相關考試,通過後才能持證上崗。考試以筆試進行,考試時間為三小時三十分。考試以一百分為滿分,低於五十分視為不及格。選擇題占五十分,申論題占五十分。

    前述見賢思齊」的作文例子,看起像是一個笑話。同樣的邏輯,如果說考試是為達到投考者是否具備當一名社工該有的專業知識,大學四年不是已經有足夠的培育嗎如果說考試是為檢測出投考者是否具備當一名社工的專業素養與情懷,按常理就可以推斷出筆試是無法得出相應的答案。雖然,許多先進國家地區都設置相關的考試,可是,以社會工作者專業委員會發出通告的粗疏來評斷,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為何先進國家都舉辦社工資格考試

    不同國家的社工要求和資格認可考試可能有所不同,先以英國為例,社工需要通過英國社會工作者聯盟的考試,才能獲得社工資格認可;澳大利亞社工需要通過澳大利亞社工聯盟的考試,才能獲得社工資格認可;有澳門居民赴台灣就讀社工系,畢業後要留台任社工,亦必須考取社工師執˙照;新加坡社工需要通過新加坡社工專業委員會的考試,才能獲得社工資格認可。

    美國社工必須通過國家社工考試NASW或各州社工考試,並且獲得相關資格認可才能成為正式社工。必須要知道的,美國有很多大學開設社工系,具體的數量不好給出確切的數字,但據美國社工教育協會(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統計,截至二二一年,該協會已認可的社工教育項目共有兩百六十六所,這些學校包括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和綜合性大學等。此外,還有一些非認可的社工項目,它們的質量和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要考取社工資格的爭議就不多。不同的州和地區有不同的資格要求和考試方式,大多數州和地區要求申請社工資格的人具有社工學位,或者是經過認可的社工培訓計劃,並且要通過國家社工考試(National Social Work Exam)。該考試主要測試申請人對社工倫理、法律和實踐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考試才能獲得社工資格。

 

多一不如少一

    澳門這個彈丸之地,只有三所大學有開設社工系,幾所大學都受澳門教育行政當局規管,理應質素有基本保證。當然,理工大學資歷最深,亦是比較受認可的。還有就是聖若瑟大學及城市大學,據了解,這兩所大學的師資都曾相互跳槽,教學質素類近。再者,幾所大學都要求學生分別於每學年及最後一學年投入超過六百個小時以上的實習,理應能充份得到學以致用的經驗。

    綜觀上述的通告所示的考試範圍,差不多等同於幾所大學社工系四年的學習科目,如果還要多考一次試,無疑是打大學一個耳光,不信任大學的教育素質。整個考試的公信力就繫於一群典試委員,亦只有一個高於五十分的及格標準。當然,筆者同意要有這樣的資格考試,但是,考試對象應該只針對非本地區社工系畢業的人士,因為,就算是在國外名牌大學的社工系畢業,都無法保證其教育質素符合澳門區情的實際需要,浪費公帑而拿不出一點有說服力的要求真的讓市民很不服氣。

    特區政府應對三年疫情,開支實在驚人,加上賭收大幅度下滑,謹慎理財及量入為出,是當下合理的措施。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浪費公帑去搞一場大龍鳳,考一個難以得出明確結果的資格考試呢從來,大家都知道,社工專業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助人行業,心理及社會等知識可以透過筆試得出肯定的結果,但是,助人技巧及情懷實在難以筆試考出正確結果來。誠如上週本欄文章提到,知識的學習可以從三方面著手,第一是事實之知facts or knowing that、第二是技能之知skills or knowing how、第三是規範之知prescriptive knowledge or norm statement。社工資格考試可以考量事實之知,技能之知就要靠大學四年的實習課,而規範之知中,如倫理守則可以考,倫理判斷可以寫到天花龍鳳,但可能得個講字。所以,考試不是萬能,必須清楚確認考試的功能,如果這樣的考試只是為了應酬,又或是達致公共行政的公平性,就請主理的委員會向全澳市民說個明白吧

    話說回來,目前,三所大學的社工系師資具有本地社工參與豐富經驗的實在不多,有越來越多的任教師資來自中國大陸,又或是其他國家地區,能夠有理論又有實際的師資真的不多。如果行政當局是因為這樣難以宣之於口的原因而開考,筆者亦無理據反對。

    如果說社工要考資格試才能持證上崗,理應一視同人,教育、護理、醫生及法律等都是面向人群的服務,為何出現厚此薄彼的不公平現象呢?難道在特區政府眼裡,社工的專業地位優於上述的其他專業嗎?請拿出充份理據來說服大家。再者,法律慣例是既往不究,去年畢業的同學很幸運,不必考這個試,但是,今年大四的同學,如果說要當社工,就必須先通過這個試。還有,社專會制定資格考試,理應由公佈開始後的下學年入讀社工系的同學才要考試,這樣才能體現公共行政的公平。

 

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資格考試?

    一個好的考試制度應該是能夠客觀評估考生的綜合學習成果,反映考生知識、技能、情懷及操作能力。一個好的考試制度應該是公平的,不應該歧視任何考生,考試制度應該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而不是學生的任何背景,包括學歷背景,就如美國為例,執業律師、註冊護士、社會工作者、會計師等,可以通過相應的專業考試獲得專業資格證書,而不需要大學學位。考試制度應該是可靠的,能夠提供穩定和可重複的結果,這需要考試制度本身具有足夠的標準化和規範性,但是,社工資格考試客觀上是難以達到這樣的要求。再者,一個好的考試制度能考核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等,這方面社工專業試亦難以作到。一個好的考試制度應該採取多元評估方式,例如筆試、口試、實踐操作等。這樣可以更好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

    社工註冊考試的主要目的是測試申請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確保他們符合從事社會工作的要求和標準。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式,可以幫助考試測出社工的專業能力:1.建立評估標準:社工註冊考試應該建立評估標準,確定何謂考試合格的標準,這些標準應該基於社會工作的專業標準、倫理準則和實踐標準。評估標準應該包括不同範疇,例如專業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倫理和法律準則等,但目前看到的「通告」卻沒有看到評估標準,難以令人信服。

2.適當的評估方式:社工註冊考試可以使用多種評估方式來測試申請人的專業能力。例如,筆試、口試、個案分析、模擬情境、實踐操作等,前述的「通告」一律欠奉。3.實踐經驗:社工註冊考試可以要求申請人提供實踐經驗,以便典試委員可以評估申請人的實際能力和經驗。4.面試:社工註冊考試可以設置面試,以便評估申請人的態度、價值觀和人際關係技巧。5.專家評估:社工註冊考試可以邀請專家評估申請人的能力。這些專家可以是社工專業人士、學術界人士和相關領域的專家等。

   

    筆者建議社專會多一試不如少一試,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的考試對社工專業發展及整體社會有何裨益呢?

 

https://bo.io.gov.mo/bo/ii/2023/19/avisosoficiais_cn.asp#cpas

猜猜誰是真正對澳門有貢獻的專家

 



   
五月九日,特區政府再搞新意思,規劃要建「專家住宅樓」,選址石排灣經屋業興大廈對面、收回閒置地的SQ2地段,並已判給建築設計公司編制工程計劃。也許關心時事,尤其是公帑開支的市民,都非常想知道甚麼叫做專家?澳門需要那些真正有貢獻的專家呢

    五月十三日,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專家住宅樓」終於揭開其面紗。雖然,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已投資建成員工宿舍大樓,不過,衛生局證實,在石排灣擬建的「專家住宅樓」也是為其所設,以利吸引外地高端人才來投,要為高端人才提供生活住宿保障。
   
據衛生局介紹所知,「專家住宅樓」所涉及地段面積有三千七百平方米,可建築面積為三萬七千平方米,規劃提供二百三十二套不同面積戶型的住宅單位。其定位為離島醫院附屬設施,建成後交由院方管理,現正交由公共建設局設計、建造。不要忽略,從內地來的可能較低級的醫護相關員工離島醫院規劃其住宿安排,即七幢建築裡已有一幢員預留作員工宿舍大樓,不過對比將建的「專家住宅樓」,前者顯然細得多,其佔地只約一千一百平方米,不到專家樓的三分一,而總建築面積則稍多於專家樓的一半,有約二萬平方米。
   
離島醫院的員工宿舍大樓早於去年九月經已竣工,耗資逾三億六千萬元,「專家住宅樓」的建築設計,亦已交付給經常投得政府的設計公司,價格為一千三百二十七萬五千元,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

    記得多年前有一個很著名的電話騙案團伙叫猜猜我是誰,真有點像是跨國集團,活躍於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等華人聚居地。騙徒會隨機打一大堆電話,叫接聽電話者猜是誰打來,如果對方不小心說出名字,就會冒充其名義去騙財。澳門市民非常不想看到專家樓到最後變成猜猜我是誰」。既然如此,特區政府理應更詳盡向澳門說明專家及專家樓的一切。

 

一切從有關專家的意義與實質價值說起

    所謂專家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有高度專業知識、技能、擁有豐富經驗、較高的權威和聲望。不過,專家亦一個相對及受場域限制的概念,如家裡馬桶壞了,請師傅來修理,那一刻,他就是專家。可是,回到家,他可能是一個拿孩子沒辦法的父親。再舉一例,普通市民常以為物以罕為貴是恆常的真理,可是,鑽石很稀罕,可是只是一種奢侈品,但為澳門普羅市民而言,並不是必需品。又如精通核子工程是專家,在澳門,這樣的專家是派不上用場,亦不會被視為專家。

    許多先進國家都有專門為專家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以鼓勵和支持專家在該國工作和生活。首先,會給予專家簽證,以便他們可以來到澳門合法工作和生活;再者,給予高薪專家,通常可以期望在其領域中擔任高級職位,以鼓勵他們繼續留在澳門做專家應有的特殊服務。再來就是前述的「專家住宅樓」,通常以特別優惠的房屋租賃,甚至免費,以確保他們能夠輕鬆地在澳門服務;澳門政府一定很豪爽,除了正式的薪俸外,相信還會專家特殊補貼,好讓他們能長時間留澳服務。

    從經濟財政的角度看,專家也被視為一種人力資本,可以為國家、政府、企業和社會創造優質價值。政府通常需要專家來解決技術性或專業性問題,並為其提供專業知識和經驗。

 

特區政府可有先計算這些醫學界的專家的社會回報率嗎?

    一般以為,高等教育的社會回報率一定高於普及教育,其實是一種偏誤。普及教育通常提供基礎的學習,如讀寫能力、數學基礎等,這些是現代社會中就業所需的基本能力。這些技能對於在工作市場上找到就業機會至關重要,因此普及教育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不過,話說回來,人望高處,專家的在社會上獲得的回報或影響力,包括專業聲望、社會地位、收入和權威等,的確是很惹人羨慕。

    目前,有許多學者都研究過專家在社會上的回報率,其中一位是美國社會學家墨頓(Robert K. Merton)。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提出了「專家的權威」(The Authority of Experts)的著名論文。墨頓的研究發現,專家通常擁有高度的社會地位和聲望,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被認為是值得信賴的,這使得他們在決策制定和公共政策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外,他還發現,專家的權威性和社會地位可以對其在研究領域中的工作和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並可能帶來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另一位奧匈帝國出生的英國物理化學家波蘭尼Michael Polanyi),他提出了「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的概念,認為專家的知識不僅包括明確的、可以說明的知識,還包括無法明確說明的、依賴於其豐富經驗和直覺的隱性知識,說穿了就是這方面的獨特解難智慧,這就是專家最可貴的地方。

    的確,澳門本身只有科技大學設置醫學部,由中醫藥學院、醫學院 藥學院納入醫學院、醫學人工智能研究所及精準再生醫學中心組成。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科大醫院將在教學、科研等方面持續助力醫學部的發展。一般仁伯爵醫院治療不了的病患,經評估後會轉介到香港及其他地區,成本昂貴,亦很沒有面子。也許特區政府真心要解決專業醫療的問題,離島醫院真的任重道遠。

    惟是,筆者無意唱反調,為反對而反對。從正本清源來看,澳門雖然只是個彈丸之地,專業醫療的成本尤其高昂。可是,繼科大中醫專業,可有想到開辦更健康更環保的自然醫學課程,培養這方面的專業本地人才。舉一個例子,作為政府,為面對新冠肺炎的肆虐,提供針藥口罩及隔離治療是無可厚非的。可是,衛生局不是醫療局,理應更強化目前的基本保健與基礎護理服務,配合體育局的大眾體育倡議,全面提升全面體質及免疫力應該是重中之重,就正如前述的優質普及教育理應優於少數成本昂貴的高等教育一樣。

    專家與普通人的差異對待就存在不公平的社會現實,會引起一些社會不公平的批評,尤其是在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的情況下。如果政府或其他機構給予某些特定專家特別的優惠,而這些優惠是基於私人關係、政治利益或其他不公平的原因,則這種做法可能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和批評,認為這種優惠對於社會的公正性和平等性產生了負面影響。

 

人工智能尤其ChatGPT盛行下專間可能是首當其衝被淘汰的對象

    瓦特的蒸汽機革命讓很多以體力為生的勞動者丟了飯碗,人工智能尤其ChatGPT盛行的今天,威脅最大的可能不是體力勞動者,而是自以為構築了知識安全邊界的腦力勞動者,如醫生、律師、工程師、新聞編輯、翻譯員、市場分析師、客服等專家工種已經天天被ChatGPT淘汰。

    筆者大半生從事基礎教育及高等教育、師資培養、教育行政及研究工作,深深知道澳門目前最欠缺的專家不是醫學人才,而是懂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教育專家。再者,澳門新生代內在韌性與抗逆能力低,形成自殺率高企,因此,輔導專家在培養輔導人才和指導學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兩個領域的專家是澳門非常缺乏的頂尖人才,香港有馳名世界的教育專家程介明博士,輔導領域有享譽全球的李維榕博士,澳門能數得出教育及輔導的專家嗎?澳門市民已經習慣,一旦有危疾,必須靠早已購入的人壽醫療及自費到外地就醫,醫療是很客觀的科學,無地域國界的差異,可是,文化教育社會心理服務就有顯著的文化地域差異,亦是目前AIChatGPT難以完全取代的。

    當然,策略性決策和領導力的專家亦是澳門最欠缺的,這種高度複雜的思考和領導能力在經濟、政治和商業領域中很重要,AI雖然能提供數據支持,但最終的決策還是需要人類的判斷和洞察力。別浪費公帑去花在是專家,但不是澳門需要的專家身上。

稅收是必要之惡 躺平是不必之惡

 

 

 

    五一黃金週,澳府宣佈將迎來五十萬以上的遊客,不料,五一當天,就發生賭場大打出手事件。澳門氹仔一娛樂場有多名內地賭客互毆,現場混亂不堪。經調查,相信起因是早前兩方賭客因投注「莊」、「閒」引起對罵,雙方數名朋友加入爭執繼而打鬥。期間,多名保安員上前制止將雙方分隔,到場警方人員即時介入處理。保安司長黃少澤當天下午出席活動時強調,事發後相關影片在網路迅速傳播,嚴重影響澳門形象,已嚴令相關人士兩年以內不得進入澳門賭場。賭場是澳門稅收的主要來源,是次事件有損澳門形象,但應該不會直接影響這幾年一直低迷的賭稅收入。

    講到稅收低迷,香港《東方日報》五月三日頭條報導,受到港府劣質施政拖累,香港近年出現移民風潮,大量中產高收人才流失,直接令納稅人口大減。香港稅務局五月二日向全港納稅人發出約兩百四十萬份報稅表,較二○二二年課稅年度發出的二百七十三萬份報稅表,大減三十三萬份,會讓稅收大減。與佌同時,受着樓市交投疲弱影響,繳納的印花稅亦按年暴跌兩百九十七億元。有議員建議要檢討現行稅制,擴闊稅基,否則年年赤字預算,庫房更空虛,將進一步萎縮影響民生。

    普通人都知的常識,有為政府理應以謹慎理財為原則,即開源節流,量入為出。惟是,澳門為了緊跟清零政策,就對抗新冠肺炎就豪花了一千六百多億澳元的開支。香港,民調只有6%支持的《明日大嶼》,接近要豪花進六千億港元的開支。事實告訴我們,再怎樣的節流都無補這樣的龐大開支。難怪英國已故首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稅收很容易被詬病為「必要之惡」necessary evil

 

為甚麼稱稅收是必要之惡呢

    稅收被稱為是必要之惡」,是因為政府維持運作和提供公共服務所必需的資金來源,但是這些稅收往往會對納稅人產生一定的負擔,所以才會有很多逃稅避稅的另類惡行發生。關於為甚麼稅收被稱為必要之惡,通常有以下多種原因:1.政府需要資金來提供公共服務,例如醫療保健、教育、體育、文化、交通、基建等基礎設施。2.納稅人需要支付稅收,這意味著他們必須支付一定的金額來支持政府提供公共服務。這可能會對個人和企業產生負擔,尤其是對那些收入較低的人來說,稅收可能會對其生活造成不良影響。3.稅收制度可能存在不公平,例如對不同收入階層的人收取不同的稅率,或者給予企業稅收優惠等。這可能會導致社會不平等和不公正,窮者越窮,富者越富,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

    相比其他東南亞國家,澳門的稅率較低,如果跟歐美諸國比較,更是低稅的城市。事實上,澳門的經濟非常單一,主要收入來自賭收,沒有賭收,澳門的公共服務馬上陷於癱瘓狀態。澳門是個外向型經濟體,低稅率是吸引外商以及本地投資的基本動作。在其他國家,有比較健康的稅收來源,主要是薪俸及個人所得税,當然還有資產增值稅等。澳門的稅基比較狹窄,除賭稅外,稅務種類以直接稅為主,包括營業稅、所得補充稅、職業稅、房屋稅、專營權給予的稅收等。近十年,澳們賭收豐厚,政府年年減免房屋及地租稅。另一種是間接稅,包括旅遊稅、印花稅、消費稅、地租及機動車輛稅。當中,消費稅佔整個間接稅收益的最大部分。當然,還有就是公司的營業稅項等。近年,政府為了遏止樓市炒賣之風,加收第二套房產買賣的稅項,但是,成效存疑,許多澳門居民都用親朋戚友的名義買賣第二套房產,藉此減稅逃稅。可見,在一般市民及工商機構的老闆而言,納稅會損害其利益,一定視為必要之惡。

    作為普通市民,不少心態是認為稅收與自己的關係很疏離,其實,儘管賭收的稅項真的不是一般市民進貢」得來的,但是,從成本的角度來說,澳門卸棄了很多可以興建房屋、學校及公園的用地,而改為賭場酒店,賭博對社會風氣及教育都會帶來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都應該納入成本及補償計算,所以,一分一毫市民都可以理直氣壯視為我們的血汗錢。做為市民,理應善盡公民監督政府稅收使用的責任,以確保稅收使用的透明度和合法性,避免稅收成為經常之惡,其中可以做的包括:

1.學習政府的預算報告:政府每年都會在立法會發佈年度預算報告,其中詳細列出政府的收支情況、稅收來源和支出專案等資訊。作為普通市民,可以閱讀這些報告,瞭解政府如何使用稅收。

2.參與公共事務:參加政府組織的公共諮詢會議或立法會公聽等活動,以瞭解政府的決策和政策,以及稅收的使用情況,亦可以監督收受稅款作為薪俸的立法議員是否有盡其監督批評之責。當然,澳門是個非常客氣的地方,不像以前的香港,立法議員真的會讓預算卡住不通過。

3.使用政府提供的資訊公開平臺:政府通常會提供資訊公開平臺,讓市民瞭解政府的收支情況和政策決策等。作為公民,理應熱切注視這些平臺,查看政府的收支情況,並提出疑問和建議。

4.參與審計監督:政府通常會進行審計監督,以確保稅收使用的合法性和透明度。市民可以參與審計監督,例如在網上查閱審計報告,批評財務違規行為等等。

5.組織聯合監督:組織社區居民或民間組織,共同監督政府稅收使用情況,提出建議和意見,並通過媒體等途徑公開信息,推動政府提高稅收使用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學習豐厚的賭稅國家新加坡不斷成功轉型取代香港

    三年疫情過去,澳門經濟再次復甦,眼看著旅遊、餐飲、賭博都開始有明顯的起色。看來,澳門還是靠吃老本生活。誠然,從澳門政府官員到一般小市民都知道,過去賭收的榮景不再,可是,又看不到政府有明顯的作為。過去,澳門政府總愛大撒金錢,組團到其它國家取經,從教育到財金領域,可惜,不少出訪的團體或代表回澳後,都異口同聲說,澳門區情有別於當地,當地可以,澳門未必可以就了事,徒然浪費不少納稅人的血汗錢。

    就算不離開澳門,今天資訊發達的世界,仍然可以搜集資料,學習其它國家地區如何通過賭博稅收來發展其他經濟,逐漸減少對賭博稅收的依賴,並成功實現了經濟轉型。

    新加坡是一個小國,沒有像許多其他國家那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它一直致力於多元化經濟發展,以減少對任何單一行業或收入來源的依賴。新加坡之所以能夠取代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主要是由於其政治穩定、高度透明的政府體系、發達的物流和基礎設施、高科技產業發展和金融科技的積極推廣。

    新加坡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通過開放賭博業來創造新的收入來源。它成立了兩個賭場,分別是由世界上兩家最大的賭博公司——新加坡賽馬博彩(Singapore Turf Club)和濱海灣金沙(Marina Bay Sands)管理的,同時也對賭博實施高額的稅收。這些賭稅為新加坡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收入,使其能夠在其他領域進行投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多元化,新加坡逐漸減少了對賭博收入的依賴,並實現了經濟多元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加坡政府逐漸發現,過度依賴賭博業可能會導致一些負面影響,如社會問題和賭博成癮等。因此,政府開始著手推動其他經濟領域的發展,如金融、旅遊、教育和科技等。

    新加坡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和創新企業,如設立稅收優惠政策、大力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研究和開發基金等。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公司和創新企業來新加坡投資和落戶,從而促進了經濟多元化的發展。

    除了前面提到的嚴格的監管和控制、教育和預防措施、治療和康復服務以及社區監督等多種手段外,新加坡政府還採取了其他具體措施,以避免公民沉溺于賭博中,如實行賭博限額,以防止賭博成癮。又規定每次停留在賭場不得超過十二小時等,以控制公民在賭場中的時間。新加坡賭場採用了高科技手段,例如面部識別和身份驗證技術,以確保玩家符合賭博限制和不被允許進入賭場。再者,賭場一帶不設立自動櫃員機,亦沒有典當業,更有助於賭錢的人輸了就離開,避免沉淪賭海。為了保護青少年和弱勢群體,新加坡禁止未滿二十一歲的人進入賭場,同時還禁止有犯罪前科、精神障礙或賭博成癮等問題的人進入賭場。

 

    澳門不斷強調要靠人才,從成立相關的委員會,到架床疊屋,依然予人躺平的觀感,新加坡能,為何澳門不能,值得大家深思

  

蘇格拉底「知識即道德」的道德教育探討

 


 

    五月四日當香港澳門熱烈慶祝青年節,鋪天蓋地的文宣猛灌莘莘學子的腦袋,呼籲學子們要記取五四精神,繼續弘揚和承傳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

    同日香港,一名中六女生在高等法院承認殺嬰罪,主審法官形容案件是令人傷感的悲劇,明白被告當時要面對的困境,把案押後判刑,以待索取感化報告。這名中六女生於二年九月二十二日,在學校廁格誕下女嬰,擔心嬰兒哭鬧聲被聽見,便用運動服的一部份塞入女嬰口中,再把女嬰放進一個藍色袋,再放在學生休息室,然後回到教室繼續上課。放學後,取回女嬰然後棄置在學校附近一個垃圾桶旁。翌日清晨,女嬰被途人發現時已死亡。

    警方聯絡女嬰生父,他稱與被告曾經交往但已分手,二人曾在沒有使用安全套下數次性交,但他不知道被告懷孕,他非常懊惱,甚至說應該被懲罰的應該是他自己。這名中六女生來自破碎家,缺乏家人關懷及指導,跟進指她的居所環境非常惡劣,滿佈垃圾。

    看罷這則讓人匪夷所思的新聞,真人讓人很傷感。真奇怪,懷胎十月,竟遭遇家庭及學校的不聞文問對待,女生的個人婦產科知識非常欠缺,對於生命無價的理解亦很不足,種種冷漠、無知、違反道德倫理的荒誕情節集合才釀成這一齣教人扼腕的悲劇。

    現在的學校是以知識教授為主體,學校淪為百科全書的灌輸場所。倫理道德公民教育常陷於空洞的教條說理,常導致學生非常厭學,錯失做人處事應把持的道理及操守。要讓學生重拾道德教育的學習興趣,也許我們要回到公元前四世紀,活躍於雅典的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他以非常獨特的問答式或產婆式教學法傳世,亦讓道德教育添上非常有趣的學習動機。如果學校都願意放棄單向灌輸,使用蘇式的問答思考法,學生在一問一達過程中領悟到知識是幫助人更有道德地生活,也許很多人倫悲劇就不會發生。

 

認識蘇格拉底在雅典街頭的問答教育

    蘇格拉底在雅典街頭漫遊,向人們提出問題,追求真理和智慧。他相信知識是道德的基礎,認為只有通過深入思考和研究,人才能真正了解甚麼是正確和錯誤、甚麼是好和壞,並且以此為基礎去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被稱為詰問法或產婆法,亦可以說是蘇格拉底式對話,透過提問和反問來引導學生思考、自我反省,探究問題的本質和真理。這種方法強調自我發現和自我反省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培養出深刻的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斷力。

    蘇格拉底說過一句名言,看似很不符合邏輯,但仔細探討,卻非常邏輯,這句話就是知識即道德」。蘇格拉底主張知識與道德相輔相成,他認為只有具備正確的知識,才能做出符合道德規範的決策。舉基因改良為例,在現代科技發展中,諸如基因修改等新技術的出現,會引發難以處理的倫理問題,會對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科技創新不能追求速度而忽略道德的考量,我們需要保證技術的發展是建立在尊重人類價值和利益的基礎上。

    總而言之,人生有涯,知識無涯,學校教育理應教導以導向善行為終極目標的知識,讓學生能度充滿智慧解難的善良生活。

 

德可教、德可學、更可以很有趣地學

    德可以被教育和學習,但是這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實踐。德是一種道德上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可以通過道德教育和個人的自我修養來培養和加強。道德教育通常是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通過教授道德規範、倫理觀念和公民責任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和行為準則。同時,德也可以通過自我修養和反思來學習。一個人可以通過經歷、思考和學習他人的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德性,並通過日常行為來鞏固和體現自己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因此,德既可以被教育和學習,也可以通過個人自我修養和實踐來加強和發展。

    德可以循著三方面學習,第一是事實之知facts or knowing that、第二是技能之知skills or knowing how、第三是規範知識prescriptive knowledge or norm statement。事實之知屬於「認知」層次,也就是說,當教師把一個事實命題陳述給學生,例如:「在正常氣壓之下,水的沸點是攝氏一百度」,學生相信此命題為真,並且有證據支持這個命題,因而接受其所陳述的內容,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學生已經知道這個命題,並且認知這個命題所陳述的事實知識。這也好比是一種記憶的知識,只要理解了、明白了,接下來只要記憶住就可以獲得。

    技能之知屬於「表現」的層次,不同於事實之知的是,除了要能認知命題所陳述的事實知識之外,還必須要透過教師的示範、學生的實際操作以及反覆的練習才能夠獲得;也就是說,技能之知是一種需要透過經驗和練習才能夠表現出能力的一種知識。例如樂器的學習,學生知道了樂理和如何使用樂器的方法之後,還必須藉由不斷的親自練習,才能真正學會,否則一個會看樂譜、
知道鋼琴每個音的音調和琴鍵位置,但卻沒有真正練習彈奏過的人,不能說他會彈鋼琴。

    規範知識是很有別以前兩者的知識學習,亦是一般學校的道德公民教育常誤用前兩這的知識去教導學生,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徒勞無功,甚至弄巧成拙。規範知識是「實踐」practice層次,事實之知只侷限於事實命題的認知,然規範知識卻超越對事實的認知,且還要有行動的實踐才算真正的學習。根據這種看法,知識是德行的先決條件,但並不足以使一個人成為真正的德行人。這種實踐和經驗可以透過個人的努力和經驗來學習和培養。因此,德可以被教導和學習,但這需要更多的方法和教學技巧。這包括模範行為的展示和模仿,實踐和經驗的機會,以及關於德行和價值觀的深入討論和思考。這種學習和教學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德行,進而成為真正的德行人。

 

郭爾堡(L. Kohberg)道德六序階及兩難問答是蘇式教學的現代演繹
   
當代著名道德教育學家郭爾堡承接著蘇格拉底的街頭對話教學,亦繼承了皮亞傑(Jean Piaget)的「無律」走向「他律」,最後「自律」的道德心裡學,發展出道德認知發展序階理論及相應的兩難教學法。可惜,近十年,澳門本地區的大學教育學院,取消中小幼及學士後教育證書課程有開設的道德及公民教育課程,學員無法學到蘇格拉底、皮亞傑、郭爾堡的道德教育。充其量,只有教師倫理課、及選修的國情教育的教與學課。所以,有心的老師就必須透過自學去補足這方面的教學能力。

    郭爾堡道德發展和道德教育的理論,皆植基於道德判斷序階的實徵描述,因為他以序階的提升來界定道德發展,而以刺激道德判斷序階的提升為道德教育的鵠的,是以很明顯地,若要了解其理論,則勢必要對六個序階的涵義有透徹的認識。他的道德序階理論分成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當中又有二個序階,因為總共為六個序階,每個階段的年齡分佈可以根據個體的性格、經驗、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等因素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年齡分佈:1.前期道德階段:這一階段通常出現在幼兒期,也就是三歲到七歲左右;2.自利主義階段:這一階段出現在兒童和青少年期間,通常是七歲到十二歲左右;3.好孩子階段:這一階段出現在青少年期和早期成年期之間,通常是十二歲到十八歲左右;4.維護秩序階段:這一階段通常在成年早期到中期出現,大約是十八歲到成年;5.社會契約階段:這一階段通常在成年中期到後期出現,大約在成年以後。

    郭爾堡透過具爭議性的故事,周遊列國,講給不同的家長、老師及學生聽,慢慢橃展出兩難教學法,從受眾的意見得出其道德判斷所屬的階段,從而給予恰當的教育。就如前述香港中六女生懷孕、產子及棄嬰為例,當一個未成年女生懷孕,會出現第一個兩難,到底是要生下來還是秘密墮胎了事,都是很值得討論爭論的課題;決定要生下來時,又會碰到學業與家庭的兩難課題;當生下孩子,到底要如何面對自己、家人、同學及老師等,更是多難的討論課題。

   如果這些活生生的真實新聞能成為學校課堂的問答討論,讓學生從中學會思辯、學會生命教育、學會價值選擇與澄清的能力,也許,現實生活中的不少悲劇是可以避免的,而碰到生活難題的孩子,亦能在有專業道德教育訓練的老師指導,一定能正確堅強面對。

    請問我們的大學教育學院,請重開相關的專業課程,造福老師,造福學生。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