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兒服務在澳門,真是一位難求,不少家長從懷孕開始,就四處張羅一個托額,政府資助的托兒所為表示公平,只能訴諸抽籤的運作方式。怎知道,幸運入托,才是不幸的開始,而不幸的終點,就是死因不明。家長喪兒當然哭成淚人,四出申訴,提出最卑微的請求,為得知真相,怎知後真相時期,真相比一個托額更難求。家長得了憂鬱症,引起家長群的高度關注,聯署允許在托兒所裝置閉路電視。涉事托兒所自行關閉,深知照常營業仍會陷於門可羅雀困局。社會大眾無奈,一聲結束把等於事件結束,家長的心情難以平復,憂鬱症怎會輕易痊癒呢?從來,社會大眾深知,如果有條件,在家照顧嬰幼兒是最穩妥的。惟是,澳門許多雙職工,公一份,婆一份,這裡省一點,那邊儉一點,才能勉強撐起一頭家。把孩子送進托兒所,本來就是為勢所逼,因為許多幼稚園入讀的資格,竟然是先進過托兒所。進過托兒所,起瑪在自理、社交及智能方面都及格。從來,大家都沒料到,托兒服務會搞出人命,托兒所會變成一個很危險的地方啊!
托兒所為何應運而生?
當家庭正常的父母外出辦事、工作、甚或生病等因素要離開嬰兒,也許是一整天,甚至是一段日子,無暇照護嬰兒,通過獲政府權限部門發牌運作的托兒所,承接照顧嬰幼兒的責任,直到父母或監護人接走。
托兒所服務源西方的宗教慈善場合,起初是為參與宗教活動的父母,在教堂另闢一個地方,容讓小孩玩耍。慢慢,變成由宗教團體的神職人員,為了照顧貧困家庭的孩子,好使父母可以外出謀生而廣設托兒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對於勞動力的需求殷切,政府為了讓婦女安心工作,與宗教團體、民間社團、甚或志願團體合作,開辦托兒服務,最後,亦有政府單獨開辦的托兒所。二次大戰結束後,婦女解放運動方興未艾,製造業蓬勃,在在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托兒所就開始大行其道。
近年,全球遲婚、不婚、離婚等導致生育率下降;人口老化、失業率高升、婦女爭取經濟獨立、又或要幫忙家計,更讓托兒所不斷增加。在工業化和都市化的影響下,女性受高等教育之比率增加,婦女勞動參與率之提升、社會經濟壓力過於沉重及婚姻價值觀改變等因素之衝擊,適婚年齡男女有晚婚化與未婚化現象。婦女勞動參與率增加,導致婦女晚婚或不婚,婦女之晚婚行為會導致婦女之生育年齡提高,進而影響生育之可能性與胎數,總生育率因而呈現下降之趨勢,而未婚更是直接壓縮生育子女之可能性,如此情形持續影響便會形成少子化的現象。
托育制度的不健全,造成育兒與工作兩難
托育服務在西方國家,尤其是北歐、法國等,一直是國家經濟政策及社會政策之重點。過去二十年來,在職母親及雙薪家庭增加,加上西方國家多為核心家庭,導致兒童托育需求增加。由於一般國家的公立幼托機構頂多佔三成,所能招收之幼童人數有限,有極大比例之幼兒必須進入私立幼托機構就讀。而亦有立案幼稚園、托兒所違規超收幼生之情形,嚴重影響幼兒托育之生活及學習環境與品質。再者,公、私立幼稚園及托兒所之學費差距甚大,造成家長極大之經濟負擔。在幼托服務機構需求大幅提昇之現代社會,國家是否提供足夠且完善之幼托設施與服務、托育政策能否提出育齡男女足以負擔之幼托費用補助方案,已經成為左右育齡男女是否決定生育子女及生育數量之重要因素,甚至影響未婚男女的結婚意願。
查閱澳門社會工作局托兒所資料,目前有六十三間受資助及十七所非受資助的托兒所,有全日托,半日托,緊急臨時暫托及假日托管等不同類型的服務。隨著澳門雙職工家庭結構愈來愈普遍,澳門昔日的家庭分工模式已出現改變。特區政府雖然推出多項家庭友善政策,但亦需要持續地作出檢視,參考更多世界各地的經驗,同時持續了解當下澳門家庭面對的困難和需求,綜合情況作出調整,制定合乎社會實際情況的政策。
目前,澳門婦女有產假七十天,男士侍產假只有五天,與其他地區相比都不算多,若能適當延長男士侍產假,不但能夠有力支持他們專心照顧妻子和初生兒,對於家庭的維繫亦有莫大好處。有新手父母的家庭,面對工作及照顧初生嬰兒壓力真的不能輕視,輕則容易得憂鬱症,最可怕的產後輕生。所以,許多家庭都認為,如果澳門有高素質的托兒服務,都樂意撐過初生嬰兒在家照顧的難熬日子。另外,澳門雙職及輪班制普遍,在長期日夜顛倒工作及照顧嬰兒,真是蠟燭兩頭燒,托兒所正正能大大舒緩他們的壓力。
澳門政府聲稱托兒所基本能滿足所有受托的需要。惟是,所有家庭都盼望子女能進心儀優質的托兒所,才能放心工作及照顧家庭其它需要。可是,無論是托兒所的空間、管理、保育人員及教師的素質都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與此同時,要進好的托兒所就要訴諸命運,公平的抽籤制度,有人歡笑有人愁。不過,最重要的弊病,還是父母對孩子在托兒所內所受的服務一無所知,亦從無機制可以更全面參與監管。
家長最大的期望是裝置可調閱的閉路電視
眾所周知,全城仍在熱切關注一名四個月大女嬰在十一月十九日於托兒所午睡後失去反應,之後證實死亡事故。逝世嬰兒父母為尋個明白,討回一個公道,不但東奔西跑多個政府部門,還積勞成疾,身心飽受煎熬。目前,社工局向傳媒表示,與涉事托兒所及實體單位溝通後,預計托兒所將在下月底結束營運。托兒所是否要關閉,也許不是家長的訴求及關心的事項。
不幸事故已成定局,女嬰父母,甚至一般關心嬰幼兒安全的家長,都表示政府應該盡快允許在托兒所裝置閉路電視,保障家長的知情權,亦可以讓托兒所的透明度更高,其實有助於提升托兒所的管理質素。可是,事件擾攘至今,仍是一個未解的謎,為家長及社會人士而言,更是一個未解的結。一天,托兒所不裝置閉路電視,托兒所仍然被批評為黑箱作業,嬰幼兒的人身安全仍處於很不對等的危險境地。
十一月九日,社會工作局表示,韓衛局長已與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會面,就托兒所安裝視像監控系統一事再次進行交流。雙方評估近年托兒所通報的事件及開立的跟進卷宗,認為無論是托兒所或家屬均對安裝視像監控有較大的訴求。從回應社會訴求,進一步保障服務使用者安全出發,雙方皆認同有必要重新檢視及優化現行的措施,透過具體的服務指引,在生命安全和個人私隱上取得平衡,共同研究落實可行的措施和安排,從而達到保障幼兒及托兒所雙方的權益。到底,這些所謂的共識,還要等官僚體制運行多時,才能真正落實呢?也許是當前社會大眾最關切的。
從來,托兒只是一個限時托管的措施,安全第一,營養及教育等服務其次。安全的對立面就是危險,為了避免危險,托兒所已經出盡法寶,從所內所有硬件設施不能導致孩子跌倒或受傷,到初生嬰兒進食乳品後掃風的安全,以及較為年長的孩子的食安與營養配套,都要非常謹慎處理。所以,算起來,托兒所都是個危機四伏的地方,更凸顯托兒所的安全服務置為關鍵。
裝置閉路電視並非萬能,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問題是,每拖一天,孩子就置身於充滿危險的境地多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