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至十月下旬,香港先後錄得二十二宗十九歲或以下青年自殺死亡或企圖自殺個案,其中十八人為學生。仔細查看,自今年九月開學以來,香港已先後有十二名學生自殺身亡,其中最年輕的只有十二歲。據衛生局數據,本澳今年第一季錄得自殺死亡人數為六十八人,第二季錄得二十四宗自殺死亡個案,較去年同期大升超過三成半,當中超過五成半為二十四歲以下年輕人及青少年。
近年,無論是內地、香港、台灣、甚而是澳門,乃至全球,學生自殺率不斷攀升,處於人生花季的中小學生自殺事件令人觸目驚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自殺成為十五至二十九歲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原因,極有可能,應試教育是學生自殺的罪魁禍首。
不合時宜的應試教育制度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說,困擾中國教育的有三個基本問題,一是教育公平,二是應試教育,三是教育行政化。其中,應試教育的問題覆蓋面最廣最深,筆者認為澳門亦不例外,莘莘學子都在種種應試教育的霧霾之下苦苦掙扎。
的應試教育體制至少在以下四個方面不合時宜,略加評析如下:
一、考評方式不合時宜:過去,我們一直奉行「學海無涯,惟勤是岸」、「書到用時方恨少」。可知道我們今天已生活在AI時代,「書到用時就上網」。當然,最基本的讀寫算是可能還要背誦的,但之後,靠搜尋及思考就能獲取知識。惟是,今天的考核制度還停留在AI時代之前,大部份的考試還在考學生的學科內容記憶力,還認定腦袋裝得越多知識就等於越優秀,誰能在考試的那兩三個小時內最能搬字過紙,誰就是考試勝利組。我們盛讚有學問的人「學富五車」,意思是指他腦中裝載的學識要五輛馬車才裝載得下,但現在任何一個小孩的手機和USB,甚至雲端,裝載的書都多過五百輛馬車。那麼,我們還需要逼他們把時間耗在培養背誦記憶能力嗎?
二、課程基力不合時宜:不要以為政府要把AI加入課程框架,讓學生增基本學力就是符合時勢的教育改革。不合時宜其實並沒有古今之爭,孔子主張的孝悌忠信教育今天仍然非常有教育價值。再者,當前,青少年及成人的自殺率奇高,學校雖然有品德及公民教育、愛國教育、思想教育,但就一直缺乏生死及心理韌性的教育。筆者並不反對設置傳統的學科,埋首苦讀,但必須切合學能致用的要求。許多人進入職場後,乃至成家立室後,甚至參與公民社會生活後,始發現花了十五年讀這些傳統學科,除了應試拿到一紙文憑外,就別無用處。真正工作及生活上需要用到的能力都沒學過。所以,理應大幅度裁減傳統學科,騰出更多的時間空間去教生命教育、環保教育、理財教育、性別教育、甚至是哲學心理教育,讓教育貼近生活。
三、教育模式不合時宜:今天的孩子仍然排排坐在定點教室,在統一課程、統一課表、劃一進度、紙筆操練的教育模式無趣地學習,這已經是兩百多年前的工業革命奉行機械式操作的教育模式。今天,我們活在AI時代,隨時隨地可以學習,真正活在孔子說「三人行必有師焉」的時代及環境,理應有更充裕更成熟的條件做好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讓教育充份發揮孩子的個性、才能和創意自主。
四、收生制度不合時宜:中小學收生並非本著「有教無類」,實際上,打從幼兒入學開始,已經要先經過重重考試篩選。首先,有男校女校的篩選,許多非正式的研究,尤其參與式的人類學觀察,男女分校的單性社交氛圍嚴重損害兩性正常的相處學習。其次,有成績好優先錄取,可是,所謂的成績好不外就是指智育成績好,即背誦能力及數理能力強就是優秀學生。更糟糕的是,這種不合時宜的應試學校教育不但沒有培養學生立足明日社會的才能,它甚至還持續地扼殺學生與生俱來的本有才能。
應試教育十宗罪
學生自殺原因不外乎四方面:一是父母的學業期望與孩子的表現有巨大落差而造成的悲劇;二是孩子缺乏生存的意義與動力,也可能因為學業成績不理想而覺得自己沒有用,甚至放棄自己;三是承受不了壓力,而學業往往是孩子的頭號壓力來源;四是戀愛、欺凌等。應試教育並不是學生自殺的充分原因,但肯定是觸發自殺的基本要件及導火線。同樣,學生自殺的地方,也可以來區分相應的責任,如果死在家裡,則大多是家庭的原因;如果死於學校,必然跟學校裡的人事有關。中國著名教育學者鍾啟泉認為「應試教育」是「以考試得分為手段,以把少數人從多數人中選拔出來送上大學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學的教育,它是罪惡的,使得我們的課堂異化、學校異化、人格異化,說得徹底一點,教育的使命和魅力蕩然無存。」
綜觀應試教育的種種情況,可以總結出十大宗罪:
一、應試教育窄化成智育被當作學校教育的唯一目標,學校教育只推動單一發展,嚴重違背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就算非智力能力強的學生,都被忽略或排斥。
二、因為應試教育導致智育目標狹隘化,把學習局限在正式課程的表現,致使學生無暇發展課堂以外的能力,學校容易訓練出高分低能的學生。可惜,家長及學校都很吝嗇,忽視課外活動對發展智力與非智力的益處。
三、應試教育造成學生負擔過重,孩子每天在教室及補習中心靜態學習的時間過長,嚴重影響身心靈發展。目前,澳門學生缺少運動導致肥胖、各種漫性病年輕化。雖然,學校已增加體育課時,但成效仍不彰。
四、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的嚴重分化,優生得到厚待,差生得到虧待,人為造成教育不平等。在應試模式中,不但沒有履行因材施教的職責,更藉種種考試篩走差生,有不少綴學生最後走上絕路。
五、應試教育阻礙學生個性發展,扼殺創造力。當前,學校聲稱致力提升學生科創能力的STEM或STEAM教育,可是,到了最後,還是以應試得出的成績決定學生的升級升大,甚至前途出路。
六、應試教育圍繞著校內及校外種種考試,考試顯然成為教學的指揮棒,全部教育就是為了考分,有價值的研究探索、發展學生個性與創意的活動就被忽視。
七、應試教育偏重於強化訓練,不斷做練習、不斷小測大測、一年多次考試等,必然加大教師的工作負擔,加之學校管理中急功近利,致使教師隊伍中競爭加劇,加重教師的心理壓力。
八、應試教育的功利主義傾向,學生成了教師保飯碗及升遷的工具,師生間的關係淪為利用與被利用,忽略教師之愛才是孩子學習及成長的重大動力。
九、應試教育造成教育投資浪費,集中投資會讀書會考試的孩子,對於非主流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就棄之如敝屣。
十、應試教育釀成嚴重的考試弊端,其中以作弊成風為甚,近年,國內高考甚至有代考及有組織高科技作弊,扭曲了考試的功能,促使詐騙成行成市。
建構人道的應試教育
要取消考試實在不可能,但要優化考試制度,讓考試只發揮僅有的功能與價值。首先,要將應試教育方式這套源自工業化機械操作的制度優化成充滿人道與人性的考試制度。目前,政府與學校透過標準化的課框及基本學力教育學生,可是,政府又說要大力推動AI教育,顯然,AI的最大功能是多元化、去中心化、適才適性。
政府制定教育法律及各種教育制度,學校推行各種教育學習活動,旨在培養身心靈健康快樂的孩子。既然如此,只宜透過基本的「壓力」,更好說是「推力」(Nudge)去推動學生快樂學習。簡單直接些,先減省艱深過時的課程及基力,裁減繁瑣無意義的功課,歸還學生愉快的童年,做夢的空間,探索的自由,減少父母與子女在功課上的糾纏和衝突吧!相信減壓之後的空間,才能讓學生及父母學習建立關係及溝通的技巧,讓良好的家庭關係變成學生的抗逆能力,自殺的風險就會大大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