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看不見的傷口更痛 看不見的不公更苦

 


 

    十九世紀美國著名哲思想家愛默生曾說過,家是母親的世界,是兒童的樂園。如果愛默生生活在今天的世界,也許會收回此話,甚至慨嘆世風日下。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日前在回應傳媒關於家暴立案標準時,認為構成「家暴罪」犯罪的要件,率先視乎傷害嚴重程度,如果傷害情況不嚴重,該傷害則「須為連續性和習慣性」,「例如連續每日掌摑一次,就屬於習慣性」,這才算構成身體虐待。黃司長語出驚人,讓市民非常憂心很多家暴案並沒有揭破,尤其那些沒有表明傷痕的受害者,他們的境況也許更坎坷。

    社工學者何穎賢則認為,黃司長的言論或會「造成很大誤導」。很多家暴受害人不會只因為被打一巴,就馬上去報警。「一個婦女去到報警,她又有小朋友,她忍了多久才會走到這一步呢?」她補充說,目前家暴不僅指肢體暴力,當然亦包括施暴者對受害者的種種身心靈的操控,而受虐婦女更常面對「留與走」的兩難局面。

    據何穎賢所接觸受虐婦女的個案,是不能以《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法》或黃司長所提到的「其他法律」,即《刑法典》中有關傷害身體完整性罪去起訴,若上述的條文都不能應用起訴的話,受虐婦女將會面對很多困難。她又稱,《家暴法》的存在「一定是有好處」,但仍有漏洞。《家暴法》通過後,「有需要去做很多教育工作」,例如要了解不論是否要起訴,錄口供對受虐婦女「有多一重保障」。事實上,《家暴法》在實踐上仍有很多「問題」、「失望的地方」,甚至有時即使涉及家暴,《家暴法》都用不到,「甚至你(受虐婦女)會覺得:『我已經很勇敢走出來報警,但到最後原來只有一個吉』。」

    按照第2/2016號法律《家暴法》第四條規定家庭暴力是指在親屬關係或等同關係範圍內所實施的任何身體、精神或性的虐待。但是,誠如何穎賢指出,現時的家暴定義不再應該只限於肢體上。然而,政警界對家暴的定義及性質仍然停留在肢體上,仍未看到現實中家暴受害者受到施暴者的操控。換句話說,家暴除了身體的傷害、還有看不到的恐懼所造成的心靈創傷、當然還有背後的社會不平等推波助瀾。何穎賢續稱,家暴的施虐者亦是罪犯,而罪犯通常很厲害,懂得如何避免留下證據,故有個案顯示施虐者會選一些難以驗傷的地方施打。

    身心靈的操控與恐嚇是沒有具體傷痕可尋,更難以入罪。世衛組織及聯合國婦女署曾發表報告指出,暴力侵害婦女行為的普遍程度令人震驚,而且始於很小的年紀。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在其一生中,會遭受來自親密伴侶的身體或性暴力或非伴侶的性暴力,數字在過去十年中基本保持未變。當然,家暴受害者亦包括男性,如台灣近五年間男性受害者佔總受害者比例從29.3%增至35.7%,增幅為6.4%,情況越來越嚴重。

    我們對家暴存在很多的無知、誤解,理應有更完整的教育,才能真正有效治家暴,家才有機會再次成為婦女及孩子的樂園。

 

甚麼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亦稱通常指對家中的親密伴侶或是孩子施以強力壓制和控制的一種持續行為。暴力包括身體、性、情感、期望、經濟或心理等方式影響他人的行為或威脅採取此類行為。其中包括持續恐嚇、脅迫、操縱、製造痛苦、羞辱、責駡、傷害等,致使對方就範,收到控制的效果,但對於造成對方的種種傷害卻置之不理。家庭暴力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不論其種族、年齡、性取向、宗教或性別。亦會出現在各種關係中,包括夫婦、同居伴侶或約會情人,家庭暴力會影響所有人,無論其社會經濟背景好壞或教育水準高低,甚至造成對方一生陷於絕境。

  澳門的2/2016號法律《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家庭暴力》條文中,只有身體、精神及性的暴力。其實,更具體的說,應該包括多種面向的家暴,而至這些面向的暴力通常都是無形的,但其威力及造成的長期傷害比肉體上的傷害更難以治癒。其中最讓人齒冷的是情感暴力。情感暴力包括通過不斷批評破壞他人的自我價值感;貶低他人的能力;辱駡或其他語出傷人的行為;破壞伴侶與子女的關係;或不讓伴侶見朋友和家人。其實,情感家暴是另類很有殺傷力,亦讓對方容易就範的情感勒索行為。

  當然,讓對方最痛最苦是性暴力,包括在伴侶不同意的情況下,強迫發生性行為,就算對方經期來臨或生病都不管。這是有形的性暴力。無形的性暴力包括肆意指罵對方淫蕩、強迫對方要穿得很性感、用具有性意味的方式侮辱對方、強迫對方與他人發生性行為,甚至拍攝實整個過程。

    再者,心理暴力亦是操控對方的有效方式,如跟蹤騷擾、監視、反覆撥打電話、不斷發放訊息讓對方持續陷於恐懼中。還有財務或經濟層面的暴力,包括保持對財務資源的完全控制,拒絕提供資金和禁止上學或就業,從而迫使或試圖迫使他人在經濟上依賴自己。

  

關起門打仔的家暴文化仍根深柢固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仍然殘存不少非理性的家教,如不打不成器「愛之深責之切」。其實,我輩中有不少人都是從小就受到棍棒訓練,當我們為人父母時,也會不自覺的將這一方法用在下一代身上。這種觀念的底層邏輯就是父母有絕對的權威和孩子必須絕對服從父母,甚至視孩子為私有財產,卻與現代的教育理念相悖。一方面,暴力對待孩子會摧殘他們的天性、踐踏孩子的自尊,徹底破壞親子關係,甚至影響孩子將來的人生觀及婚姻觀等,視建立家庭為畏途。更值得警惕的是,仍然有不少家長會覺得打罵孩子是私事,每當有人勸阻時,就會搬出清官難斷家務事之類的藉口反駁對方,且表現得振振有詞。近年,澳門十五歲左右的青少年自殺率超高,表象看是學業問題,內裡其實就很可能是家暴,往往到了孩子選擇用跳樓等方式報復。孩子被毆打至重傷甚至致命時才會被發現,一切為時已晚。二一八年,台灣著名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熱播,收視超高,引發出巨大的回響,有不少家長開始醒覺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

    試想,如果一個長期受家暴的孩子,那怕只是言語上或心理上的,其鄰居、甚至警方都能夠清晰認識到這絕不是家事,從而早早報警,警方又能不以家事為判斷標準,嚴格依法追究,悲劇就很可能會避免。此外,基於虐童的隱秘性特點,學校和醫院作為相對容易能夠捕捉到家暴蛛絲馬跡的機構,也應主伸出援手,而報警是其中一個解救孩子的最有效方法。

 

看不見的不公更苦

    別誤信「時間能治癒一切」,這句話的真實性其實很值得懷疑,因為臨床工作和各式各樣的研究都表明,許許多多的創傷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反而會造成更深更遠更苦的痛。從種種數據所示,男女及親子都存在不公平及不對等的關係,尤其是全職家庭主婦及年幼孩子,更容易受到男性施虐者的肆意家暴。

    創傷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不斷令家暴受害者重重複複陷於困境狀態就是所謂的「固著」。「固著」是指在某個人生階段受到了挫折,無法繼續發展自身的能力及潛能,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而且持續感到恐懼的折騰。因此,學習用「創傷知情」眼光看待孩子行為便顯得十分重要,美國藥物濫用暨心理健康服務署解釋「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包含四個要素,分別是:理解創傷、辨認創傷、利用創傷知識做回應、以及防止再度受創。

    無論家暴受害者是誰,如果馬上得到恰當的警力介入,能置身於安全的環境中,就有機會在創傷中得到適切的治療,走出創傷,重獲公平對等的人生。

教育培養能接納黑天鵝 而富有反脆弱能力的人

 


    全世界自殺有增無減,澳門亦不例外,尤其是只有十多歲的青少年自殺引起社會廣大關注。九月九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並以「展現行動,創造希望」作為世界預防自殺日的三年一度的活動主題,以激發公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千呼萬喚始出來,澳門衛生局推出心理健康資訊網,維護本澳居民的心理健康,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代主任郭偉德表示,政府關注居民的精神健康,長期以來透過跨部門協作機制,貫徹落實世界衛生組織「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聯合機制,即採取精神衛生服務融合於社區的模式,根據患者情況分別由社區服務團體、社區精神健康專項機構、衛生中心逐步評估及跟進,最後轉介至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診治。

    青少年心理健康預防教育這道防線由教青局把關,教育心理輔導及特殊教育中心主任周佩玲表示,教青局聯同非高等教育學校、高等院校關注青少年精神與身心健康工作小組以及學生輔導機構等推動相關工作。致力強化教學人員培訓工作,包括深化教學人員對學生的精神健康、心理需要以及情緒舒緩方法等內容的認知。教青局持續透過不同宣傳平台,如社交平台、巴士廣告、電台等,就學生身心健康、學業壓力、情緒管理等進行主題宣導,持續透過推動和組織各類有助學生身心成長和個人發展的多元化活動。

    在預防自殺方面,社工局一直以三級預防的概念,即透過預防、支援和輔導三個層面作出應對,透過危機介入、熱線輔導及網絡輔導等,為有自殺危機的個人及家庭提供各類專業的支援及輔導服務。

    一路以來的學生身心靈教育及輔導措施是對的,但更重要的預防工作仍然應該安置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從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的調整,更應該貼地以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為依歸。

 

從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Viktor E. Frankl)說起

    弗蘭克本業是醫生及心理學家,亦是「意義治療法」的創始者,亦因為他能以慘痛經歷融入其治療方法而聞名於世,對心理學界的影響及貢獻至深且鉅。納粹當政期間,曾被囚於集中營內三年,不知道妻子和女兒已葬身瓦斯房中。他忍受種種非人待遇而能生還,因而對痛苦、挫折,及現代人特有的焦慮與空虛感,特別關注。

    在集中營裡,弗蘭克耳聞目睹生命的折騰、苦苦掙扎、死亡。他看到本來有權有勢有財的人,變得一無所有後,內心的脆弱與空虛完全暴露出來,給他很大的啟發,深深明白權力、財富、甚至影響力,都不足以支撐一個人,反而是尋覓意義才能讓一個人勇敢地活下去,弗蘭克在集中營,就是用意義治療法自救及救人。集中營經歷,弗蘭克揭示人類生命的動力在於尋出意義;人只要參透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而無論處境如何,亦皆有自由抉擇的餘地,其見解深銳而透徹,為心理學注入前輩諸大師所疏忽的人道精神。

    弗蘭克離開集中營後,在維也納眼見很多學業失敗的高中生自殺,於是,開設了一家青少年諮商中心,透過意義治療成功幫助很多學生,重新讓他們的內心變得強大。

    今天的學校教育,以知識灌輸為本,暗藏功利的教育目標,就是累積孩子名成利就的資本。可是,弗蘭克的經歷告訴我們,只有扭轉成以意義」為導向的教育,要讓學生明白及體會受教育的意義何在,才能培養健全快樂及勇於面對厄運的人。

 

學校有教黑天鵝事件,卻沒有教到核心價值

    十七世紀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但隨著第一隻黑天鵝在澳大利亞發現之後,這個不可動搖的觀念崩潰了。黑天鵝寓意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著一切。

    人類總是過度相信經驗,而不知道一隻黑天鵝的出現就足以顛覆一切。就如成功的反思一書作者,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所言,成功不是IQ+努力=才幹(merit),而是暗藏很多幸運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成功與否,有很多不確定的現實組成。中國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提醒我們要懂得應付經常出現的不如意事,而要同時為如意的事感恩,而不是自鳴得意。

    人腦天生就是傾向於尋找正確,而不是避免錯誤,教育亦如是,從幼兒教育到大學教育,都是一直在教導學生標準正確的答案,既無認真開發學生創意,亦沒有給學生學習批判及風險管理。黑天鵝不僅僅是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自然現象,還告訴我們,從小就要給孩子充裕的黑天鵝教育是當務之急,如新冠肺炎煎熬了人類三年多,可是,學校教育有否想過,除了在衛生教育外、線上線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甚麼是現實版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還要教導他們要以勇敢又平常心的態度應對,這才是教育的核心意義與價值所在。

 

反脆弱是當今基本學力的重中之重

    世風日下,人心脆弱,害得特區政府抓破頭都要搞個 「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聯合機制出來。目下的澳門青少年及兒童,天天活在家庭及學校苦口婆心勸勉要堅強的教養中,可是,家庭與學校,甚至政府都過份保護與干預,不但沒有令他們堅強,弄巧反拙,反而令他們更脆弱。如一發燒就給退熱貼,又或是馬上吃退燒藥,甚至驚弓之鳥的父母,馬上帶孩子看急診。可是,發燒本來就是抵抗疾病的必要過程,但就被視為生病的一個不良部份;又如動輒下大雨及三號風球就停課;年年都有不勞而獲的豐厚社會福利,試問在溫室長大的小花怎能不脆弱呢

    前述黑天鵝事件,是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的扛鼎之作《黑天鵝效應》,塔雷伯再下一城,寫了另一本巨著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塔雷伯高呼過度保護會讓人們更容易受傷害。反脆弱」(Antifragile也許只能用不屈不撓來形容。反脆弱樂意接納生活中常出現的不如意,遇到傷害不但不會被擊倒,反而會變得更強韌。蠟燭的火很脆弱,遇風就熄,可是,篝火遇風更加火光熊熊。換句話說,篝火就具有反脆弱的品質。又如古希臘寓言裡的九頭蛇,你砍掉牠一個,立馬會長出兩個,即是說傷害反會使牠更有強悍的生命力。

    其實,學校裡的所有科目知識及技能都暗藏反脆弱的教導。在幼稚園的課堂,老師除了教孩子不要踐踏草坪外,還可以教小草的反脆弱本領,甚至可以教他們一首很有反脆弱教育意義的台灣童謠小草。到了小學,小孩跌倒,不是要教其他小孩馬上伸手,而是要教孩子要靠自己的能力站起來,如果真的超出其能力範圍,再施以援手還來得及。

    到了中學,當學生學到世史時,反脆弱的教材更是比比皆是,如古羅馬帝國,就曾經歷過貴族與平民之間的非常激烈的鬥爭,鬧出好幾輪平民要撤出的社會行動,國家幾近分裂的邊緣,可是,最終都能成為世界強國。後來,在布匿戰爭中,國土盡失,平民軍士死亡達七份之一,可是,古羅馬最終成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美國立國之初,首都華盛頓在一八一二年的戰爭中,就被英國攻佔,白宮都被燒毀,連總統都落跑了。可是,美國並沒有因此衰亡,很快就重建起來,而且內政及國防更強大。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美國又經歷了四年的殘酷內戰,但戰後的美國亦沒有衰退,反而迅速強大,還很快進入工業化社會。到了十九世紀末,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三年的大蕭條,很多國家都陷入龐大政經危機,可是,美國反而成為世界第一大政治及軍事強國。

    許多社工及諮商師都要學創傷後遺症PTDS),可是,我們只一直用藥及安慰的方式去幫助病人,卻很少想到要讓他們成為創傷後心理更強大,更成熟及更有應對創傷的智慧。

    教育是精神國防,治療與補救都必不可少,可是,更重要的是在基礎教育開始,就練就孩子的黑天鵝平常心,還有就是有充足的反脆弱能力,做一個懷抱著正向人生意義的快樂人。

多角度思考死亡 愛生命昂首向前

 


    著名歌手李玟去世,網友很痛心,就在網傳李玟因為憂鬱症割腕自殺時,她的親屬卻說李玟並非自尋短見。說實在的,說她自殺,只是其中一個對中國好聲音》節目賽制不公的最後抵抗。同樣,微辣的阿晶自殺,同樣是對公司人事的種種霸凌的最後抗議。

    當然,自殺被視為自絕生路的愚蠢行為,可是,李玟及阿晶的死,事實上讓《中國好聲音》這個高收視,讓人名成利就的節目會停播;而微辣官方IG宣布暫停更新,意味著在短期內停止運作。

    人會因為生病而死,因意外而死,亦會因為自行了斷而死。死亡除了有臨死前的苦苦掙扎的面向,亦會有如李玟及阿晶的死諫,甚或意圖攬炒的面向外,也許有更多鮮為人知的面向,如親朋戚友的近距離照顧的熱切接觸,但仍束手無策的面向,亦有禮儀師的處理死者時,以冷處理技術與難以言喻的體會面向。當然,亦有關心自殺的立法議員的呼籲及建言面向,都值得好好參考。我們是命運共同體,所有持份者理應對死亡,無論是何種原因而死,都應該有深切的認識,同情的理解,及隨時樂意伸出援手。

 

一個老伴既近且遠的死亡體會

    我與朱老闆認識多年,多年來,一有空就帶同兒孫到他的食店光顧,看著他兩公婆,分工合作,老婆負責煮食兼收銀,朱老闆負責寫單及樓面,這樣的純樸生活,一轉眼就四十多年。四十多年如一日的朱老闆,每週公休一天,從早吃到晚,到處閒逛,最喜歡到蘭香閣一盅兩件,與街坊閒聊幾個小時,睡個午覺後,又在舊城區邊走邊吃,左顧右盼,直到夜幕低垂,再去光顧老店,來個兩碟小炒,兩碗白飯,非常寫意,兩公婆雲淡輕風地坐巴士回店的閣樓睡覺,翌日四點半起來,為新一天的生意張羅。 

    今年一月的一個週六,朱老闆一如既往,一大早就同老婆到蘭香閣飲早茶,吃得有點過飽,有點不舒服,但仍堅持要到處走。中午又去十月初五街光顧一家老店,下午去附近探一個老朋友,且在他家吃晚飯,之後就回家去。三更半夜,朱老闆發現腸胃不舒服,但仍然堅持四點半起床準備開店,可是,又真的撐不下去,決定停業一天。那天傍晚,開始發低燒,然後在家做新冠快測,果然陽左,老婆立即送他到醫院,可是,醫院說疫情嚴重,病人太多,無暇照顧。於是,朱老闆就獨自一個人躺在走廊的臨時病床。第二天中午,朱太太本來要去醫院,可是,臨出門前,已經接到醫院電話說朱老闆去世了。真是晴天霹靂,連最後一面都沒能見到,更教人悲哀的是,不知道領到的遺體是不是相依大半生的老伴,告別式亦只能在一小時內做完,遺體立刻送去火化。朱太太回想起來,只能豁達面對一切,不這樣,晚上真的睡不著啊

 

印象中只有林宇滔議員認真為自殺案激增而質詢政府

    近日,直選議員林宇滔撰文質詢政府指出,根據統計數字,本澳五至二十四歲的企圖自殺數字,近五年均錄得持續大幅上升,反映自殺問題年輕化趨勢極為嚴峻。當局有必須檢討檢討及改善預防機制,以及提出實際的針對措施和解決方案,以遏止目前持續惡化的情況。

    林宇滔在書面質詢中指出,衛生局公佈本澳二二三年第二季錄得二十四宗自殺死亡個案,與去年同期相同。根據保安司統計資料,二二二年全年的自殺死亡數字同比上升超過三成。據官方數據,二二一年及去年的企圖自殺數字分別為一百八十六宗和二百三十四宗,同比大幅上升四成及兩成半。今年第一季亦已錄得六十八宗,亦較去年同期大升超過三成半,當中超過五成半為二十四歲以下年輕人及青少年。

    林宇滔要求當局交代現時在預防及識別年輕高危自殺人群時有何判定標準及跟進機制;一旦被判定為高危人士,且其個人或家人不願接受和配合政府提供相關支援的個案,當局有何手段強制介入。他又質詢針對年輕人企圖自殺數字近幾年持續大幅上升,當局有否對現有機制作出全面檢討,以及有何實際、針對的措施和解決方案以遏止目前持續惡化的情況。

    林宇滔認為,情緒及精神問題,以及抑鬱症等精神疾病越趨普遍,正是導致近年自殺數字急速上升的主因,當局應檢討「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精神衛生服務機制。林宇滔認為,情緒及精神問題,以及抑鬱症等精神疾病越趨普遍,正是導致近年自殺數字急速上升的主因。

    印象中,整個社會都好像很樂意配合政府的要求,就是盡一切力量低調處理自殺的事件,包括能壓下來不公開不報導,可是,事實上,這樣的作法並沒有任何科學理據,仍誤以為媒體報導會引致自殺傳染效應。雖然,我們並沒對對政府抱有太大期望能有效遏止自殺。起碼,有直選議員公開質詢,有媒體跟進報導,亦讓公眾知道澳門真的是一個高危自殺地區,唯有如此,讓普羅大眾更關注自殺,才能給政府更多壓力要做好防治工作。

 

一個禮儀師的死亡告白

    阿傑是一個禮儀師,別以為工作清閒,只是穿起正裝搞搞告別儀式就袋袋平安。其實,禮儀師在港澳台社會,並不如日本韓國般有專業分工,換句話說,從搬運遺體到打點殯儀都要一手包辦。阿傑年輕力壯,通常接到有自殺屍體或者發現獨居屍體,都由他去搬屍到殮房,包括清理遺體現場等。

    綜合多年處理屍體,阿傑對自殺或其他方式的死亡有其獨特的觀察與體會。所有人臨死前都會失禁,自殺也不例外,流出的大小便不是在褲子上,甚至會滲透到死亡的位置上。大家常聽說燒碳自殺,可是,對這種方式的實際場景並不了解。燒碳者肺部吸入大量的一氧化碳,屍體會發漲。因為人在清醒情況下燒碳自殺是非常困難,遇上窒息的感覺容易放棄,所以,要靠酒藥幫忙。當禮儀師要移動遺體的時候,遺體會吐出極難聞的味道,附近通常有啤酒或安眠藥,

    在澳門常見的自殺有跳樓,通常高處墮地,肢體都會歪七扭八,甚至肝腦塗地。若跳樓時頭部受重擊,就要靠禮儀師去修復,但由於臉部的骨頭可能已經不能使用,只能靠填充物充當肌肉或骨頭的輪廓,其餘的以縫補的方式進行。嚴重到不能修復的情況下,就不安排瞻仰遺容。人死後,身體快速枯萎,本來就已經難以相認,所以即使中等的情況,面容是難以修復原狀,家人亦難以接受,甚致哭喊這是另一個從不認識的人。所以,在傳統的告別式,遺體會蓋往生被,脖子以下都看不見。

    澳門有老人死在厠所是常見的,遺體的手會有努力攙扶過的求生動作,而且厠所濕氣很重,通常皮膚會出現很大的水泡及水腫,搬運屍體時非常考驗禮儀師的耐性及技巧,一不小心就會屍水四溢。人死後身體會快速枯萎,但仍然是有營養的載體,所以按照死去的時間,會出現不同等級數量的蒼蠅,通常由眼睛開始侵蝕,少則幾隻,多則幾萬隻,當數量多達萬隻,身體的表徵已經被吃光,而且被繁殖蛆蟲,進而入侵內臟。

    阿傑認為人本能不想死,為了避免死亡,不論是病痛或自殺,就會自動啟動防衞機制,這些機制由生活經驗組成,慢慢累積,就好像一疊充滿故事的A4紙組成的堡壘,非常難刺破。可是,當人開始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找不到生存的意義,又或是覺得沒有將來,而且很不快樂,這一套防衞機制會開始失靈,會慢慢或瞬間變回一紙空白的A4紙,生存變得空虛脆弱。阿傑過去以為,只要讓身體保持健康強壯,人就不會想死,可是,原來,虛有強大的外殼都保不住內心的脆弱,生命一旦失靈,可以全部崩盤。

 

    法國哲學家盧梭曾經寫過一本教育小書,名為愛彌兒。在裡頭,盧梭建議要從小讓孩子走進醫院,包括迎接生命來臨的產房,亦包括送走生命的急診室及手術室,甚或讓生命靜止安息的殮房,只有讓孩子直面生命的真象,才能培養他們的悲天憫人情操,亦會因為有這樣的觀察思考,才能及早懂得保衛可貴但脆弱的生命。

 

學校公關之重要價值與危機應對策略

 


    一九年底,澳門發生一單駭人聽聞的師生殉情案,司警在新橋天麗賓館的廁所內發現一名男子及一名女子衣服完整倒臥在地上,旁邊有兩個炭爐及已熄滅的炭,隨即聯絡消防局,救護員到場處理後證實死亡。據了解,兩名死者是菜農子弟學校的師生。菜農子弟學校校長王國英坦然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事件中死者是該校學生、老師,自己對事件感到震驚及非常難過。學校在事件發生後已向教職員提供輔導,盡量不影響學生情緒,並已聯同教青局及駐校社工舉行會議,商討學生輔導事宜,已與死者家人接觸,並盡量為學生家長提供支援。

    今年七月十日,一名男子持長約四至五吋的刀進入大三巴利瑪竇學校,刺傷一名十六歲高中女學生,涉案男子已被帶返警局調查。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表示,接獲利瑪竇中學緊急通報,發生校內傷人事件。隨堂老師馬上啟動應急機制,保護現場其他同學離開現場,並安撫該名情緒激動的男學生。學校其他老師即時到現場支援,並管控及陪伴該名男學生,及後交警方跟進,同時將受傷女學生送院處理。教青局局長龔志明事後前往案發學校了解,他指涉事男學生情緒上需要長期協助,有社工跟進,與遇襲的女生曾為同班同學,施襲原因仍有待警方調查。教青局亦即時與校方進行緊急會議,啟動危機處理。

    過去,每當有校園發生突發事件,如有學生跳樓等,都以某校來處理,避免事件添煩添亂。可是,隨著資訊科技日益發達,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網媒,要掩蓋也許已經不輕易做到。上述兩起校園事件,學校名字都被公開了,身兼時事評論的王國英校長,主動拆解很可能導致公關災難的炸彈,而利瑪竇中學則全力做好校內的公關工作,把事件可能造成校內師生的負面影響減到最低。當然,教青局亦啟動危機處理機制,透過公關手段避免政府權威受損。

    從來,澳門學校教育都持很保守的態度去處理校園公關,對處理公關危機更是無能為力。印象中只有一所中學曾經成立過學校公共關係部門,有系統展開學校的公共關係工作。事實上,近年,多了校長及學校代表,甚至動員整個學校的人力物力,在校園內外做了很多其實是公關的工作,換句話說,澳門學校公關有實無名。在澳門以外,學校公關已經是很正式的校務工作,甚至,在美國已經有全國學校公共關係協會National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NSPRA的組織在持續運作。  

    近年,少子化、AI的迅速發展、全球化的教育改革一浪接一浪,讓學校之間的競爭非常白熱化,學校公關更日益受到重視。也許,是時候讓所有教育持份者共同思索一下學校公關的價值與未來出路。

 

澳門學校公關的種種價值思量

    學校公共關係school public relations意指學校建立和促進與公眾有利關係的藝術或科學;詳細來說,是指學校織經由深思熟慮、有計畫和持續的努力,去建立學校的正面形象、維持和促進與公眾相互良好的關係,進而增加公眾對於組織的認識、了解與支持,以增進組織發展和提升學校各種效能。

    公共關係的發展歷史很有趣,往往是先有公關之實際運作,然後才有學者專家慢慢系統整理成科。早在十九世紀,不論是政府機關或是民間機構都極為重視公共關係對組織的生存及發展價值,通常經由報導、營銷、廣告、新聞傳播與宣傳、遊說和關說、公共議題熱議等方面,強化組織公共關係的功能。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複雜,以及市場高度競爭,加上資訊科技快速發展,公共關係的方式和策略愈來愈多樣,其受到重視程度,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各行各業皆體認到公共關係的重要性與價值性,學校教育機構亦不例外。

    按照公共關係理論遷移用在學校運用上,大概可達到以下實質功能:1.協助學校塑造良好形象;2.建立學校良好信譽與聲望;3.幫助學校建立與公眾的良好溝通;4.推動學校公益性服務;5.幫助社會大眾了解學校事務;6.有效進行學校危機處裡。所以,學校善用公共關係,對於學校的問題解決或長遠發展,是有其實值得助益。

    為了發揮學校公共關係的最好效果,可以採用下列的方法:1.善用大眾傳播媒介:如越來越多學校都會有專職人員撰寫文宣稿件,傳到紙媒,通常都會來稿照登,且一文不收。再來是學校自己發新聞稿,如校慶或校友會活動等。在澳門,每當有教育新聞如開學,就會有媒體去訪問校長,培正高校長及菜農王校長就是曝光率最高的校長,為學校的宣傳亦帶來很正面的助益。2.主動發行學校刊物:包含設立學校的公網,從辦學理念、願景、使命、職能分工、到學校課程及活動,甚至得獎名錄等。再者,亦會透過電子報、家長通知、多媒體簡介、專書介紹或小冊子簡介學校的成就。3.設置學校對話窗口:包含電話服務專線、電郵回覆、電子留言區等,務要作到家校溝通暢順無阻。4.學校參觀活動、學術研討會、藝術活動等宣導與訊息傳播。

    近年來,全球「少子化」帶來學齡人口數急遽下降,澳門亦不例外。澳門是個以私立學校為主體的教育體制,透過教育市場化手段以達成招生任務、教育改革與品質提升的呼聲亦愈顯高漲。此外,有教育市場學的專家分析,學校作為教育服務的供應商,家長作為最影響學校存廢的消費者,學校公共關係的搭建與優質服務是必然的,所以,學校必須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最有競爭力,精明的消費者家長,自然會經過慎密的考量,包括學校環境、師資實力、教學成就、升學佳績來選取學校。換言之,學校是一個被逼越來越開放的公關系統,過去的學校重地、閒人免進已經不合時宜了,學校與外在環境及社會公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學校經營必須對外部脈絡變化作出適當反應,不再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方能滿足教育消費者之需求。再者,隨著教育思潮轉變,教育改革已經變成學校品牌的重要標識,學校為積極辦好教育工作,只能與政府、社區以及家長充份溝通、聯繫與交流,妥善經營學校公共關係是為學校生存與持續發展的不二法門。

 

正視學校平時公關方能處理校園危機事件

   經營學校公共關係,主要包括「關係」、「策略」及「行銷」三個板塊。近

年,學校家長會及校友會林立,都是為家校及校社搭建良好的關係。在公關策略方面,尤其是公關危機出現,如在報紙社會版看到校園的負面新聞,對學校的聲譽多多少少都構成很不好的影響。所以,聰明的學校,必須從平時開始,就要坦率、真誠、用心經營學校的正面公關,萬一發生不好的事件,避免不了見報,就比較容易處理公關危機。

    出現在社會版的校園新聞包括性騷擾、校園暴力、師生戀及學生感情問題,如前述的菜農師生殉情新聞就非常轟動;還有突發的意外事件,如學生自殺、意外受傷、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校外旅遊意外等。當然,學校的財務及行政問題,如早幾年北區某教會學校前校長挪用公款逃離澳門,事件讓全澳譁然。另外,就是教業中學前小學教師黃老師與學校就解僱賠償告上法庭的新聞,都為學校造成莫大的公關災難。

    何以一些校園危機事件會被赤裸裸地報導,甚至渲染成社會新聞呢?其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家醜不得外傳」的保守心態,再來就是處理校園危機事件的人員的公關專業能力不足所致。雖然已經不少學校有成立危機小組,但都只為應付突發的意外事故,而少觸及學校公關事宜。

    時代已經轉變,學校公關顯然已成為學生的生活教材,很容易被判別出學校是否講一套,做的又是另外相反的一套呢?所以,成立學校公共關係專職部門,羅致專業人員負責統籌學校的文宣、應對傳媒、回應家長訴求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總而言之,要如何避免校園危機事件成為社會版的頭條新聞,甚至影響生源,當然是以預防為先,但是,在事件已發生之後,則要誠實以對,甚至給予誠懇道歉,勇敢面對媒體的質疑,校園危機事件才會成為學生活生生的好教材,學校才或立於不敗之地。

當紅街被蔬菜店.冷凍食品店.超級市場重重包圍時

 


 

    位於提督馬路使用超過八十年的紅街市的修復整治工程,其實,街市內一百五十六個檔攤販於今年三月底全數遷出,其中有一百三十三個攤販同意遷往臨時街市繼續經營,有二十三個攤販選擇暫時休業,許多接受媒體訪問的攤販慨嘆只能見步行步。目前工程已經進入如火如荼階段,施工期預計六百五十七天,總預算為七千三百八十萬澳門元。根據官方說,由於整治工程難度大、工序複雜,須在保育與整治間取平衡,市政署已先後與文化局、土地工務運輸局、消防局等進行深入商討、溝通,共同製定施工方案,市政署亦組建技術團隊,加強後續的協調和監管,及時處理施工的技術問題。

    紅街市是澳門唯一仍然維持原有公共街市用途且被評為不動產類別具建築藝術價值的樓宇,大樓結構出現鋼筋鏽蝕、屋頂及樓板滲漏水、設施老化及地面排水系統堵塞等問題,市政署一直持續進行保養維修,但無法解決老化狀況,經與文化局、土地工務運輸局、消防局等部門作深入商討、溝通,有必要對紅街市進行全面整治,同時優化設備設施,改善街市營商環境,向市民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

    多年以來,街市攤販一直提出的優化街市設施訴求,市政署在修復工程中,包括安裝空調系統,設置火牛房、兩部客貨兩用的無障礙升降機、於靠高士德大馬路花園仔側設置無障礙升降台,增設兩個卸貨台、貨運斜坡道及出入口,並全面更換牆地磚、翻新天花、重建排水渠網、重做天面防水及隔熱層,更換花園仔保溫隔熱屋面板,增加街市公廁的空間及男女廁格的比例。

    與此同時,在不減少現有經營檔位數目的前題下,對各檔位進行優化,包包括在售賣枱前增設置擋水板,避免攤位水外流濺濕公共空間,改善環境衛生;各攤檔設置四至六個防水插蘇等。

    當政府大費周章整治紅街市時,搬至臨時街市的攤販說生意大減,在街市周邊,已佈滿了很多蔬菜店、超級市場,其實,不僅僅是紅街市、下環街市、水上街市、台山街市等,當然亦包括正在修復的雀仔園街市,都遭到如此包圍,走訪眾多街市,不乏十室九空,政府可有想到,修復後的紅街市及雀仔園街市該如何闖出一條活路來呢

 

三年新冠肺炎改變了市民的飲食習慣

    二○一九年底,新冠肺炎在中國爆發,引發了全球疫情大流行,死傷枕籍。三年以來,我們從未過著如此艱困的生活,首先是禁足、帶口罩、停工停學,不斷等可抵禦的疫苗面世。當我們為了生存保命,但又沒有良方妙藥時,就只好健康飲食。於是,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頓時成為澳門市民的日常,於是,除了街市及附近的菜販外,突然多了很多蔬果店,走在不很長的下環街,就有十多家蔬菜店,本以為只要疫情過後,汰弱留強,一定會回落至疫情前的景況。沒料到,蔬菜店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開越多,連超級試場都來分一杯羹,增設了蔬菜及水果的貨架。顯然,如此激烈的競爭只會讓菜價的品質上升,而價格亦只會越來越便宜。

    眾所周知,澳門市民幾十年如一日,都習慣上街市買菜、買肉、買新鮮雞及買海鮮。可是,疫情前,澳門政府已過度驚恐禽流感而禁了活雞,改為冰鮮雞。相反,禽流感在香港狂爆後,港府仍然尊重港人的飲食習慣,照樣可比售賣鮮活雞。連買雞都可以在蔬菜店或超級市場,市民已經開始覺得不一定要去街市了。澳門人過年過節,總想有鮮活雞拜神,如果政府重啟活雞進街市,也許可以讓某部份人流重返街市。

    很多在街市擺菜檔的小販說,他們的來貨有指定的供應商,而且經常要前一天取貨,存在冰櫃,就算政府免租,菜價仍然比街上的蔬菜店要貴,亦不及蔬菜店新鮮,這亦是市民少去了街市第二個原因。目前,好幾個大的街市,菜檔已能用十室九空來形容他們的慘況。

    再說街市豬肉,一向為澳門市民詬病是價格高。雖然,自二二一年六月,市政署已先後約見兩南公司、主要超市、各街市肉販和融合堂代表,促請對鮮豬肉價格作相應下調,但是,市民仍然不賣帳。突然間,豬肉市場全面開放,有聯營超市開始自行來貨,額外售賣鮮活豬肉,而且高呼是上等黑毛豬,且以八八折、七折出售,中午以後,還按剩下的肉分類整頓,一盒盒放在冷藏櫃內,且比買而送二,甚至到傍晚時買二送三。這樣,市民為何還要撐二樓買街市貴豬肉呢所以,街市的豬肉檔越來越步菜檔的後塵。

   

紅街市的未來就像當年被颱風天鴿淹浸的狀況

    想起二一七年,想起颶風天鴿,澳門市民仍猶有餘悸。天鴿蹂躪澳門,引發嚴重風暴潮,各區多處水浸,整個澳門滿目瘡痍。由於珠海供電網絡受損影響對澳供電,導致本澳大範圍停電,連鎖反應下,電訊、供水服務大受影響,重創民生,造成十死兩百多人受傷,成為自一九三八年颱風艾倫後,三十多年來造成澳門最多人死亡的風暴。大家從未見過澳門水浸的可怕景觀,梨頭一帶有三個被水淹浸的地下停車場,紅街市更成澤國,幾近我們常說的水浸眼眉

    政府願意花雀仔園街市花一千一百多萬元,預計年底完工,特區政府可有想過,紅街市是因為是文化遺產,硬著頭皮都要修復,那麼,雀仔園街市又該如何解說。筆者在該區住了多年,平日,市民都習慣走遠一點到營地街市或水上街市,雀仔園街市一直人流及生意都不理想,加上只有地下一層,既沒有熟食層亦沒有市政圖書區,而且周邊的超級市場及蔬菜店林立,真的沒想到修復後的經濟效益如何計算才能讓市民心服口服啊

    七千多萬元修復紅街市,除了是因為是具現代風格的文化遺產建築外,可有想到是否仍然可以發揮過去八十年為澳門市民的提供的食用實際經濟價值呢如果重新修復的紅街市不是門庭若市,而是門可羅雀,看來全澳市民都不想看到會出現如此尷尬光景啊翻查這兩年的媒體關於紅街市的報導,有指摘其沒有就修復事宜展開過公開透明的資詢,這可能是行政主導的可能出現的惡果罷了

 

亡羊補牢千金難買系統動力學及需求預測

    無可置疑,特區政府往往習慣用固化思維去施政,紅街市的修復就是一個非常裹足不前的例證。也許,特區官員來學一點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早於一九五六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福瑞斯特(Forrester J. W.)教授創設。系統動力學是一門分析研究資訊回饋系統的學科,也是一門認識系統問題和解決系統問題的綜合性交叉學科。它是系統科學與管理科學的一個分支,也是一門溝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領域的橫向學科。

    目前,系統動力學模型經過美國學者麥可古德曼(Michael Goodman)的研究團隊修訂,簡要成一個基本流程,其中包括目標「措施」「效果」「現況」「差距」。換句話說,「目標」與「現況」總會有「差距」,必須馬上採取某些「措施」來加以修政改變,而這些措施實施後會產生一些效果,看看這些「效果」是否能收窄「目標」與「現況」的距離,然後再修正,目標是拉近、甚至試圖讓差距消失。

    我們已經置身VUCAVolatility,Uncertainty,Complexity,Ambiguity:變動可能性、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時代,必須掌握需求預測的能力,如疫情突然爆發,預測口罩需求大增,與此同時,當人然都要隨時戴口罩時,女性愛用的口紅就會銷情慘重。同樣,紅街市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重新投入使用,絕對不可能甚麼需求預測都不作而坐以待斃。

    紅街市的修復目標與現況明顯有很大的落差,如果修復後的措施不變,仍然是地下賣乾貨、蔬菜、豆腐及海鮮,而樓賣鮮肉,可想而知,一定是人流疏落。如果紅街市是因為是具有博物價值的世遺建築,可有想到重新佈局,天馬行空,如開闢一個樓層或一個區,作為紅街市博物暨文物展覽區,但仍然保留其食用物資的購買區域。也許,這只是作為一個小市民的異想天開,試圖收拋磚引玉之果效。

    愛因斯坦曾經說:「甚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紅街市也好,雀仔園街市也好,甚至營地街市等已經修復後的街市,已經不復當年的風光。如果不作轉型的系統思考,只會出現一座又座大白象、中白象及小白象工程啊

  

2023年9月1日 星期五

特區政府別走凱因斯主義經濟學的末路

 


    根據內地的房地產財報,直至去年底,中國恒大總負債約為兩萬四千多億元,兩年淨虧損八千多億元,一個私人集團並沒有因此崩盤,主席許家印依然可以過著富豪的奢華生活。這在歐美先進諸國,完全超出平常人的理解,一個私企集團撐幾近撐起整個中國房產,更要借用其來推高整個國家的GDP

    言猶在耳,中國另一個房產大集團碧桂園亦步如岌岌可危的絕境。以銷售額度來說,碧桂園曾是中國最大開發商,過去一週,股價兩度重挫。兩大事件嚇跑投資人:其一是有兩千兩百億美元的利息無法償還,極需籌資,集團仍取消十八億股的配售計劃。到了本週,碧桂園未能如期支付到期的兩筆美元債的票息。金額不大,卻跳票了,雖然仍在付息寬限期,但已經快到了倒債邊緣。根據穆迪計算,到二二四年底以前,碧桂園將還有約一百七十億元人民幣的境內債券,及約一百四十億元人民幣的境外債券到期或可回售,如果三十天內償還不了到期債券利息,可能會招致還沒到期的都要償還,這可能導致碧桂園崩盤,影響千家萬戶,前景並不樂觀。

    除了房地產外,撐起中國經濟的另一舉措就是高鐵。截至二二一年十二月,中國大陸高鐵總距離突破四萬公里,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速鐵路網,其中營運時速可達三百公里的路線總距離逾一萬公里,佔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當中有包括香港共三十一個省級行政區開通高鐵。可是,無論在興建及營運方面,中國高鐵一直備收批評,甚至被指摘是產能過剩的大白象工程。

    中國當今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可是,拉動中國經濟的原來是凱因斯主義經濟學,奧地利經濟學家海耶克曾嚴厲批評這樣的經濟運作只是治標,不能治本,甚至是以本傷己傷人的舉措。

 

凱因斯主義經濟學是甚麼

    凱因斯在一九三零年代崛起揚名,一九三六年出版了《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隆重其事提出總體經濟學的觀念。按照凱因斯的重要主張,政府應運用財政與貨幣,以抵銷短期經濟不景氣對於人民就業及所得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當然,凱因斯生不逢時,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不僅有長期與大量失業問題,也有通貨緊縮的困擾,因此,要刺激經濟復甦,凱因斯認定要擴大政府支出來解決,前述的放任房地產,過度興建高鐵都是。但是,凱因斯的救亡措施同時也會造成政府財政赤字,因此也成了質疑與爭議的焦點。凱因斯始終堅持,為了降低嚴重的失業問題,財政赤字是可以容忍的,所以,政府帶頭大興土木,製造更多就業機會,等到經濟復甦了,生產、就業及所得自然會增加,也將增加政府的稅收,屆時財政赤字問題就自然迎刃而解。

    凱因斯是個天生樂觀者,根據他的說法,十九世紀奉行他的經濟政策,等於播下了科技創新的種子,包括電力,石油,鋼鐵,橡膠,棉布,化學工業,自動化機械以及大批量生產的方法,且取得進一步發展,大勢所趨一定向好。他曾經預言,全球經濟的規模將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內增長七倍,再加上更快的科技進步,最終將引領全世界打工仔每週只工作十五小時。今天看,凱因斯的美麗願望還沒有到來。
   
凱因斯認為:「只要增加市場需求,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自然也會上升,因此就能解決失業的問題。」然而,這個假設忽略了結構性失業的問題。而所謂的結構性失業通常指產業變革,導致企業的勞工需求出現變化,使得員工技術與職缺不符合所造成的失業。簡單一個例子,AI的出現,已經取代了很多勞動且重複的工作,逼使工人要不斷上進,如果不上進,或是失業,甚或被淘汰,

這就稱為結構性失業。現代社會,越來越走向知識型經濟,我們必須知道,要培養專業菁英需要耗費時間及資源不少,自然對求職者的要求亦會越來越高。

 

特區政府從賭業獨大開始覺醒要邁向經濟適度多元化

    眾所周知,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又或者說,起碼要多放幾個籃子裡。中國古語有云,不患寡患不均,寡從來就是稀缺,是一切經濟活動及財政分配的基本根源,正因為寡,所以必須謹慎理財。至於均,就是公平,即是說財政資源必須合理分配給所有市民。

   一直以來,澳門都靠賭為生,依賴賭稅維持整體財政開支,甚或靠其撐起整個特區的儲備。自特區成立以來,不斷高呼要經濟適度多元化,可是,只聞樓梯響,不見有人來。好消息終於來了。行政長官賀一誠八月十一日,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答議員提問時表示,政府推出「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著重引導,需要市場主導方能更好迎合發展所需,達到經濟多元的目標。換言之,過去一直的行政主導,將透過市場主導來稀釋,更可以用來洗滌乾淨行政霸道的污名。賀一誠還表示,特區政府在出台《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諮詢文本前,舉行了十三場專業意見會,汲取各相關業界和社會各界人士意見後,編製了現時的諮詢文本,待公開諮詢完成後,會將意見歸納到特區第二個五年規劃內。他強調,推行「1+4」策略的進程中,政府的角色是引導,還需要市場作主導,開拓新機遇。

    特首十三場專業意見會,又再次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他信賴得過的籃子裡。當然,也許特首真的用心良苦,先搜集好有份量的專業意見,補補底,再公開諮詢,主調已定,小修小補,就一定穩妥,不會出亂子。不知道,特首可有聽過,高手往往在民間;特首如果再多幾次落區,一定聽到比專家更貼地的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建言。

    特區政府一直奉行很類近的凱因斯主義經濟學,我們從一條小漁村,慢慢走上手工業,然後是製造業,之後是無煙工業,即旅遊及博彩,最後更要靠賭業撐起整個經濟局面。而我們的賭收就是財政開支的主要來源,像特首說的不能減省的民生教育福利開支就是。多年以來,這些開支有增無減,形成一個高福利,有去無回頭的局面,試看現金分享、巴士補貼等都是。花無百日紅,有一天,澳門旅遊及賭博不好時,而我們的經濟適度多元化又多元不起來時,難道澳門又要靠起大型基建,如繼續建輕軌、繼續蓋碼頭等大白象工程嗎

    多年以來,澳門真的遍地開花,年年暑假都是掘路旺季,連特首都說讓市民的感受不好,盼望能實行三年之內不要重複開挖的新局面。不管坊間對掘路有多陰謀論的批評,亦不管真的是否有不斷重複開挖的實際需要。但是,掘路真的是凱因斯主義經濟學,因為真的可以製造就業人口,讓市面看起來一片榮景。可是,大家都慢慢知道,重複開挖,大白象工程不會真正帶動經濟向好。

    正在出台諮詢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對綜合旅遊休閒業、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現代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產業作出細化規劃和部署。規劃旨在立足於各個產業當前的發展狀況,提出未來四年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具體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引導社會投資方向,從政策、人力、財力等方面多管齊下,聚力攻堅,積極促進發展新的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鞏固和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進一步增強產業之間的協同發展效應,切實增強澳門經濟的發展動能和綜合實力,加快推動澳門經濟的適度多元、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如果規劃只看四年,讓人很擔心這樣的適度多元化是否具備高瞻遠矚的視野,更讓市民憂心特區政府對於適度多元化是否有短中長期的規劃,甚至,很讓我們疑惑的是適度多元化只是一場政策公關秀,走過場後,又回頭到行政主導的大政府凱因斯主義經濟學的胡同裡。的確,澳門是個小城市,人口、資源及地積都不足以發展成一個很發達的城市。可是,只要特區官民同心同行,真心誠意踐行經濟適度多元化,努力邁向經濟多元化的境地是可見的好出路。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