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自殺有增無減,澳門亦不例外,尤其是只有十多歲的青少年自殺引起社會廣大關注。九月九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並以「展現行動,創造希望」作為世界預防自殺日的三年一度的活動主題,以激發公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千呼萬喚始出來,澳門衛生局推出心理健康資訊網,維護本澳居民的心理健康,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代主任郭偉德表示,政府關注居民的精神健康,長期以來透過跨部門協作機制,貫徹落實世界衛生組織「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聯合機制,即採取精神衛生服務融合於社區的模式,根據患者情況分別由社區服務團體、社區精神健康專項機構、衛生中心逐步評估及跟進,最後轉介至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診治。
青少年心理健康預防教育這道防線由教青局把關,教育心理輔導及特殊教育中心主任周佩玲表示,教青局聯同非高等教育學校、高等院校關注青少年精神與身心健康工作小組以及學生輔導機構等推動相關工作。致力強化教學人員培訓工作,包括深化教學人員對學生的精神健康、心理需要以及情緒舒緩方法等內容的認知。教青局持續透過不同宣傳平台,如社交平台、巴士廣告、電台等,就學生身心健康、學業壓力、情緒管理等進行主題宣導,持續透過推動和組織各類有助學生身心成長和個人發展的多元化活動。
在預防自殺方面,社工局一直以三級預防的概念,即透過預防、支援和輔導三個層面作出應對,透過危機介入、熱線輔導及網絡輔導等,為有自殺危機的個人及家庭提供各類專業的支援及輔導服務。
一路以來的學生身心靈教育及輔導措施是對的,但更重要的預防工作仍然應該安置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從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的調整,更應該貼地以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為依歸。
從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Viktor E. Frankl)說起
弗蘭克本業是醫生及心理學家,亦是「意義治療法」的創始者,亦因為他能以慘痛經歷融入其治療方法而聞名於世,對心理學界的影響及貢獻至深且鉅。納粹當政期間,曾被囚於集中營內三年,不知道妻子和女兒已葬身瓦斯房中。他忍受種種非人待遇而能生還,因而對痛苦、挫折,及現代人特有的焦慮與空虛感,特別關注。
在集中營裡,弗蘭克耳聞目睹生命的折騰、苦苦掙扎、死亡。他看到本來有權有勢有財的人,變得一無所有後,內心的脆弱與空虛完全暴露出來,給他很大的啟發,深深明白權力、財富、甚至影響力,都不足以支撐一個人,反而是尋覓意義才能讓一個人勇敢地活下去,弗蘭克在集中營,就是用意義治療法自救及救人。集中營經歷,弗蘭克揭示人類生命的動力在於尋出意義;人只要參透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而無論處境如何,亦皆有自由抉擇的餘地,其見解深銳而透徹,為心理學注入前輩諸大師所疏忽的人道精神。
弗蘭克離開集中營後,在維也納眼見很多學業失敗的高中生自殺,於是,開設了一家青少年諮商中心,透過意義治療成功幫助很多學生,重新讓他們的內心變得強大。
今天的學校教育,以知識灌輸為本,暗藏功利的教育目標,就是累積孩子名成利就的資本。可是,弗蘭克的經歷告訴我們,只有扭轉成以「意義」為導向的教育,要讓學生明白及體會受教育的意義何在,才能培養健全快樂及勇於面對厄運的人。
學校有教黑天鵝事件,卻沒有教到核心價值
十七世紀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但隨著第一隻黑天鵝在澳大利亞發現之後,這個不可動搖的觀念崩潰了。黑天鵝寓意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著一切。
人類總是過度相信經驗,而不知道一隻黑天鵝的出現就足以顛覆一切。就如《成功的反思》一書作者,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所言,成功不是IQ+努力=才幹(merit),而是暗藏很多幸運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成功與否,有很多不確定的現實組成。中國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提醒我們要懂得應付經常出現的不如意事,而要同時為如意的事感恩,而不是自鳴得意。
人腦天生就是傾向於尋找正確,而不是避免錯誤,教育亦如是,從幼兒教育到大學教育,都是一直在教導學生標準正確的答案,既無認真開發學生創意,亦沒有給學生學習批判及風險管理。黑天鵝不僅僅是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自然現象,還告訴我們,從小就要給孩子充裕的黑天鵝教育是當務之急,如新冠肺炎煎熬了人類三年多,可是,學校教育有否想過,除了在衛生教育外、線上線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甚麼是現實版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還要教導他們要以勇敢又平常心的態度應對,這才是教育的核心意義與價值所在。
反脆弱是當今基本學力的重中之重
世風日下,人心脆弱,害得特區政府抓破頭都要搞個
「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聯合機制出來。目下的澳門青少年及兒童,天天活在家庭及學校苦口婆心勸勉要堅強的教養中,可是,家庭與學校,甚至政府都過份保護與干預,不但沒有令他們堅強,弄巧反拙,反而令他們更脆弱。如一發燒就給退熱貼,又或是馬上吃退燒藥,甚至驚弓之鳥的父母,馬上帶孩子看急診。可是,發燒本來就是抵抗疾病的必要過程,但就被視為生病的一個不良部份;又如動輒下大雨及三號風球就停課;年年都有不勞而獲的豐厚社會福利,試問在溫室長大的小花怎能不脆弱呢?
前述黑天鵝事件,是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的扛鼎之作《黑天鵝效應》,塔雷伯再下一城,寫了另一本巨著《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塔雷伯高呼過度保護會讓人們更容易受傷害。「反脆弱」(Antifragile)也許只能用「不屈不撓來形容。反脆弱樂意接納生活中常出現的不如意,遇到傷害不但不會被擊倒,反而會變得更強韌。蠟燭的火很脆弱,遇風就熄,可是,篝火遇風更加火光熊熊。換句話說,篝火就具有反脆弱的品質。又如古希臘寓言裡的九頭蛇,你砍掉牠一個,立馬會長出兩個,即是說傷害反會使牠更有強悍的生命力。
其實,學校裡的所有科目知識及技能都暗藏反脆弱的教導。在幼稚園的課堂,老師除了教孩子不要踐踏草坪外,還可以教小草的反脆弱本領,甚至可以教他們一首很有反脆弱教育意義的台灣童謠《小草》。到了小學,小孩跌倒,不是要教其他小孩馬上伸手,而是要教孩子要靠自己的能力站起來,如果真的超出其能力範圍,再施以援手還來得及。
到了中學,當學生學到世史時,反脆弱的教材更是比比皆是,如古羅馬帝國,就曾經歷過貴族與平民之間的非常激烈的鬥爭,鬧出好幾輪平民要撤出的社會行動,國家幾近分裂的邊緣,可是,最終都能成為世界強國。後來,在布匿戰爭中,國土盡失,平民軍士死亡達七份之一,可是,古羅馬最終成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美國立國之初,首都華盛頓在一八一二年的戰爭中,就被英國攻佔,白宮都被燒毀,連總統都落跑了。可是,美國並沒有因此衰亡,很快就重建起來,而且內政及國防更強大。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美國又經歷了四年的殘酷內戰,但戰後的美國亦沒有衰退,反而迅速強大,還很快進入工業化社會。到了十九世紀末,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三年的大蕭條,很多國家都陷入龐大政經危機,可是,美國反而成為世界第一大政治及軍事強國。
許多社工及諮商師都要學創傷後遺症(PTDS),可是,我們只一直用藥及安慰的方式去幫助病人,卻很少想到要讓他們成為創傷後心理更強大,更成熟及更有應對創傷的智慧。
教育是精神國防,治療與補救都必不可少,可是,更重要的是在基礎教育開始,就練就孩子的黑天鵝平常心,還有就是有充足的反脆弱能力,做一個懷抱著正向人生意義的快樂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