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 星期五

當老闆話「顧客永遠是對的」時,你是員工點算好?

 

    天天在職場打滾,被老闆及顧客嚴重欺凌的打工仔,一定聽過「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也許比粗口更難聽的說話,因為,這意味著有一超大碗「貓麵」等住你啃落肚。眾所周知,當前澳門中小微企的經營環境非常困難,老闆都會嗆一句:「生意難做,唔通有生意唔做咩?正所謂跪地餵豬乸,都係睇錢份上嗟!」這個年代,經濟低迷,揾到份工已經萬幸,有誰還敢說自己是打工皇帝。如果說顧客、老版及員工是一個鐵三角,最人微言輕,最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無疑是打工仔啊!從現代管理學來看,其實要非常認真審視「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服務業的座右銘,如果出自顧客口中,只嘆奈何!如果出自老闆口中,實在值得好好斟酌。


「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的來龍去脈

    「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初,由零售業先驅哈利.戈登.塞爾弗里奇(Harry Gordon Selfridge)和馬歇爾.菲爾德(Marshall Field)提倡。他們試圖在零售領域創造一種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文化,強調顧客需求的重要性,以此贏得市場競爭。

    馬歇爾開了一家大型百貨商場,決意走中產及平民路線,商品以服裝及家居用品為主,可以讓顧客親手觸摸選購,甚至一改「貨物出門恕不退換」的行規,很大膽冒險的改為「無條件退貨」,大大增強了顧客的購買意慾。馬歇爾還跟員工說了一句有名的話:「要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要求員工精準為顧客服務。為了增進顧客的賓至如歸感覺,還在商場內擺放沙發及咖啡屋,給顧客小休後,繼續購買,這一招真厲害,大大增加商場的營業額。

    塞爾弗里奇同樣開設商場,但走高檔路線,專門服務有錢人,甚至貴族每個顧客皆以上賓對待,都提供一對一的貼身招待,自然要求員工時刻銘記「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金科玉律。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句話的意義在現代商業環境中引起了更多的反思。


顧客不一定永遠是對的原因

    首先,無論是老闆及員工,都應該冷靜認清一個現實,顧客是人,員工亦是人,人會犯錯,顧客都不例外,有許多情況的確是顧客不對的,總體來說有三個層面,試舉一個真實例子來說明。筆者多年前在一所教會學校任中層管理工作,經常要面對家長投訴。有一天,學校派期中考成績表,一位家長看到兒子多科不及格,大興問罪之師,班主任實在招駕不住來請求幫忙。當家長面對筆者時,情緒已經穩定一點,但仍然有少許怒氣地說:「主任!作為家長,非常信賴學校,以為可以放心交給學校教導,沒想到兒子的成績那麼差,學校是否應該負起全責呢?」從

    商業角度看,家長就是顧客,如果採取「顧客永遠是對的」的政策處理,筆者只能下跪道歉。還好,筆者早有準備,知道家長及其兒子沒有率先履行自己的責任,遇事總能堂而皇之,歪理說盡地把責任甩掉。在此,舉出顧客經常犯的錯誤,首先是資訊錯誤,顧客可能誤解產品資料或者條款細節,換成這個案例,這位家長以為教好兒子只是學校的職責,家長可以全然置身事外。再者,就是態度問題,很多顧客會用侮辱性語言對待員工,甚至做出過份要求。在這個案例中,班主任被這位野蠻的家長用粗言穢語辱罵,無法應對。最無賴的顧客就是把責任全推給公司。在商場,很多顧客會借故,如利用退換貨政策佔便宜,甚至明知是自己問題都想賴到公司身上。遇上這種情況下,如果公司一味迎合顧客,不支持員工,對團隊士氣會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因為一個顧客而損失一個出色的員工。

    回到學校的案例,筆者會請同事給家長一杯暖水,讓家長好好坐下,緩和一下情緒。然後,稱許家長如此關心孩子的學業,讓對方進一步降溫。再一起閱覽孩子的成績表,問問家長在家幫助孩子溫習,那一科那些內容最難應對,承諾請相關老師幫忙跟進。通常,家長都很快回復理性,都會自問未盡全力在家督導孩子。

    切記,不卑不亢,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是盲目採取「顧客永遠是對的」,只會助長家長的氣焰,問題只為更惡化,學校的責任更無理地加重。同樣,別以為在其它服務行業就不同,只要秉持對事不對人,處事公允,態度良好,顧客發現自己是不對的,其實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總的來說,遇到不合理的顧客,最重要是管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用專業態度回應,避免局面惡化。如果顧客用惡劣態度投訴,可以平和回應:「非常抱歉令您感到不滿,我會盡力協助您解決問題。」不必卑躬屈膝,亦不必反駁搏炒。亦可以將情況向上司匯報,請求協助,善用公司既定的處理流程,例如調解、補償方案等。中小企或服務業是一個高壓行業,員工需要學習適時排解壓力,下班後運動或者與朋友傾訴,尋求專業心理輔導,都是提升辦事能力的好方法。


老闆的心理狀態:平衡壓力與利益的掙扎

    當現代企業主說出“顧客永遠是對的”時,往往並不完全是對這句話本身的認同,而更多是基於商業競爭壓力和利益驅動。他們可能試圖傳達一種企業文化,讓員工明白顧客的重要性。然而,從心理層面來看,這種說法很可能反映了以下幾種情況:

 1. 對收入的焦慮:企業需要依賴顧客的滿意度來維持盈利,因此老闆可能將顧客的意見視為至高無上的標準。

 2. 對品牌聲譽的維護:社交媒體時代,一個不滿的顧客可能對企業的聲譽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這種壓力可能驅使老闆過度迎合顧客。

 3. 對員工的預期管理:有時,這句話是為了讓員工無條件執行服務至上的理念,避免因服務不足而導致客戶流失。

    然而,這樣的心態可能會導致過度重視顧客,忽視員工的合理需求,進而影響整個團隊的士氣與工作效率。


現代商業管理需要這樣說不可嗎?

    從現代管理的角度看,「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並非不可或缺,甚至可能過時。首先,顧客並不總是對的,現實中,顧客有時可能不講理、提出不合理要求,甚至侵犯員工的尊嚴。如果一味迎合,可能對企業和員工帶來雙重損害。另一方面,現代管理更強調平衡,企業需要教育顧客尊重服務提供者,建立更健康的服務關係。再來,雖然澳門經濟不景,許多行業仍然出現請人難的實際困境,所以,某程度來說,以員工為本都是許多老闆的權宜之計。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重視員工幸福感的企業往往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如果老闆能表達對員工的支持,可能更能激發員工的忠誠和效率。

    員工應如何面對「顧客永遠是對的」的職場困境呢?其實,澳門已經進入高學歷低用場的年代,許多在商場或博企當銷售員的打工仔都擁有大學資歷,而且現代商業管理已經進入專業化的年代,所以,無論從事那一行,又或看起來是手板眼見工夫,專業應對是必不可少的。面對挑剔或不合理的顧客,保持專業態度,試圖找到折衷解決方案。在日本鞋店,員工早在正式登場前,已接受過幾十個小時的顧客無理訓練,包括試穿幾十雙鞋都不滿意,員工仍然要保持溫和友善及耐性。再者,員工的懂得善意溝通亦是非常重要的能,當遇到明顯不合理的情況時,員工應勇敢向管理層反映,並提供具體事實和建議,幫助老闆做出更合理的判斷。最後,聰明的老闆,絕不會笨到只偏幫顧客,他們會等得建立界限及恪守是非原則,尊重顧客並不意味著無底線地妥協,員工應學會在專業範圍內堅持底線,保護自己的權益,其實亦在保護公司的聲譽與真正的長久的利益。


    老闆要率先建構積極、正面、親和及對話的公司文化,很多老闆怕得罪顧客,常常要員工食死貓,以為顧客永遠是對的,就可以穩賺生意。其實是落伍及大錯特錯的觀念,必須與時俱進。廣告都有說,你對隻牛好一點,榨出來的奶質素都會好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陪伴孩子渡過《混沌少年時》

      串流平台英國影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爆紅,筆者似是未看過如此多的評論,其中包括每集一個鏡頭直落,故事比真實還要逼真,是學校與家庭都必須好好欣賞及吸納教訓的好影片等等。就連英國首相施紀賢在下議院答問大會中回應議員提問期間,都呼籲學校或者家長與學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