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正報》七月五日報導:「廉政公署接獲澳門大學教授實名舉報,指其博士生意圖行賄以爭取在撰寫論文前需提交的開題報告獲得通過,並確保能順利畢業。廉署調查後發現,涉案內地博士生獲澳大法學院錄取後,未能按時提交能符合指導教授學術要求的論文開題報告,按校方規定倘學生未能在入學第三年結束前完成開題報告會被勒令退學。在限期屆滿前,該指導教授在個人信箱內,發現自己贈予該博士生的書本內,夾有載着一疊現金的紅色信封。該指導教授隨即聯繫校方行政人員一同約見該博士生,有人承認這些現金是其打算給予指導教授。過去該博士生也曾在入讀澳大後意圖贈予指導教授數千元購物禮券,但被嚴正告誡及拒絕。該博士生涉嫌觸犯《刑法典》中的行賄罪,廉署已把案件移送檢察院處理。」
根據第10/2017號法律《高等教育制度》第六條之高等院校的性質及法律制度規定:一、公立高等院校為公法人,具有學術、教學、行政及財政的自主權。二、私立高等院校自行管理,並享有學術、教學、行政及財政自主權。換句話說,目前澳門政府賦予高等教育非常寬闊的學術、教學、行政及財政自主權。所以,大學碩士博士開題及論文答辯安排亦受院校自主因素而有異。明顯,這次賄賂事件是人事與制度疏失。澳門政府大力投資高等教育,資助款項實屬公帑,理應徹實執行督導與監管之責。
碩士日漸普及,博士日趨嚴格
上世紀七十年代讀完高中,已經是很光宗耀祖的事,亦容易找到理想收入的工作。那個年代,大學入學率不到高中畢業生兩成。時移世易,許多國家地區已經實施九年強迫義務教育,澳門更是十五年免費教育,大學入學率超過八成以上。換言之,大學證書的含金量日漸下降。
當人人都有大學學歷,而又人浮於事時,許多大學生只好繼續讀書。近年,碩士課程開到成行成市。舉一個例子,理工大學就讀藝術的應屆碩士畢業生平均只有二十五人,但是,比他們低一屆的學生就超過一百人,勉強分成日夜兩組,老師人數無明顯增加,教授工作量倍增,每組都超過五十個學生。過去鋼琴指導是一對一,現在變成一對二,甚至一對三。顯然,教育素質並沒有因為升格而提升,反而有下降的劣勢。事件不斷發酵,且由一個學院波及到其他學院,更有學生家長向直選議員投訴,期盼有關當局正視大學的教學素質。教育素質既易下降,亦易滋生貪腐。
目前,澳門公立大學一般碩士生只須與指導老師完成討論其開題內容,填寫一份開題報告表格,交由院所的相關學術部門審理,通常指導老師通過,開題就會通過。即是說,隨著碩士生不斷擴招,開題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儀式,甚至有很多碩士課程都不必撰寫畢業論文,只要上完課,科目及格,再寫一個小論文就拿到碩士學歷了。
問題來了,碩士雖然越來越貶值,但在不同地方,尤其在內地,在澳門拿到一個碩士等於出了國,浸過「鹹水」,又或是等於「鍍過金」。如果院校的自主配不上該有的行政透明公道,貪腐賄賂仍然防不勝防,大學公信力會進一步惡化。澳門有公立大學的碩士生在論文答辯後,只會即時宣佈通過還是不通過,並沒有向在場的學生,甚至公眾宣佈論文分數,導致很多學生不滿,引發更多投訴,亦人人猜疑是否背後潛伏貪腐鑽空子的空間。據真實了解,澳門有私立大學的學位開題及論文答辯程序非常透明公開;當然,亦有私立大學遇上賄賂事件只會私了。
無可置疑,澳門每年都有很多「土產」博士畢業。通常,澳門公立大學的博士收生程序非常複雜,關卡特多,除了有推薦信外,還要應付入學考核,其中一個包括撰寫論文方向,還要參與筆試。有資深大學教育工作者說,是次賄賂事件,很可能與涉事學院在收生時已出現人為及制度的疏漏。當然,要進入開題,首先要指導老師同意。其實,就算指導老師故意留難,大學亦有申訴機制,合理情況亦以更換指導教授。惟是,就算指導教授同意開題,大學亦會召集一個起碼有三位學者組成的開題答辯委員會,更公正嚴格的大學如美國名牌大學,指導教授必須迴避開題答辯,答辯通過,仍可能要修改。通常,大學給予博士生三年之內要開題,五年到七年之內要寫完畢業論文,寫完還要應付論文答辯。答辯慣常會安排外校學者參與,要大比數通過,能賄賂的機會少又少,而大學的公信力亦會變得更強大。賄賂一個導師容易,賄賂一群教授絕非易事。有見及此,澳門公私立大學應該汲取是次賄賂事件教訓,想方設法堵塞有關漏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貪腐賄賂文化不可長
多年以來,筆者多次參加內地學校扶貧活動,當中先後去過不同省市的學校參觀訪問,不乏讓人咋舌的見聞。其中,有一次參訪一家排名不錯的學校。一見校長,穿得身光頸靚,談吐高雅。校長說正值地方教育局督學要來評鑑,未能殷勤招待。訪問團有的觀課,有的參與學科教研,有的與中層領導對談。很快,到下午放學,只看到有兩輛麵包車開進校園,校長示意同工及學生把一批一批禮物送上車。那群督學離開前,懇切與校長握手,盛讚學校表現優良,通過評鑑,然後笑逐顏開離開。那一刻,筆者才恍然大悟,中國內地的貪腐早在基礎教育已星羅棋佈,學子耳濡目染,一切貪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習以為常。
習近平主席自二○一二年上台執政以來,無時無刻都在打貪腐,直到今天,仍然是很艱鉅的鬥爭任務。雖然如此,教育界貪腐仍時有所聞。據《東方日報社交平臺》今年五月月九日報導:「中國原任浙江省余姚市教育局局長王勝戰爆發濫權色情醜聞,在過去二十年的期間,濫用職權貪污高達人民幣三億元(約一億九千多萬令吉),甚至直接將校園當作自己的選妃場,除了染指十八名學生外,還花錢包養兩名校長,市內甚至有一百零三名女教師也慘遭潛規則。二月罪行被揭露,激起社會極大的憤慨和譴責。」
二○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人民法治》雜誌報導「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先後通報查處了三十名左右的高校廳局級領導,其中高校黨委書記、校長(院長)占比超七成;從涉案高校看,遍佈東南西北中,涉及上海、廣西、黑龍江、廣東、雲南、吉林、山東、安徽、內蒙古、北京、四川等十餘個地區。這些高校既有本科層次的大學,也有專科層次的院校,既有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交通運輸部部屬院校,也有省管高校,足見高校貪腐分布面之廣。
高校權力集中,資源富集,又具有相對獨立性,腐敗的機會和發展的機遇並存。」
據了解,為了整治高校貪腐,中國教育部已於二○二二年將「紀檢監察學」加入大學本科專業名單,而目前已有十六所高等學府相繼開設「紀檢監察學院」和「紀檢監察研究院」,並積極展開招生。香港早在一九七四年成立廉政公署以來,既打大老虎,亦從基礎教育開始做老廉潔教育,延攬全世界最頂尖的德育課程專家,設計整全的德育教材,免費送到全港中小學,並開辦很多教師廉潔教學培訓班。打貪與教育奠定了香港廉政在世界的公信力。
回到澳門,多年以來,廉政公署一直倚靠威廉熊推廣廉潔教育。近年,「為更好地與小朋友溝通,廉署特別設計了『給威廉的信』郵簡,由『廉政熊威廉』廉政熊威廉」與小朋友通信,建立筆友的關係,藉此與小朋友們談心事、講道理,潛移默化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一通信方式多年來均深受小朋友的歡迎。
威廉熊應付天真可愛的小孩卓卓有餘。但是,近十年,來自中國內地的碩士生博士生,還有大學教授越來越多,人數甚至超出澳門本地很多。我們不是一竹篙打晒一船人,只是內地貪腐文化或多或少已經在侵蝕澳門的高校,尤其是充滿利益盤算的碩士博士是園地,其貪腐的手法與形式絕非威廉熊可以應對。廉政公署、教育及青年局、公私立大學可有想到,防患於未然,做好高校的廉潔教育及防治工作。
更正:上週拙文《防治碩/博士論文開題及答辯貪腐》末段手行的「卓卓有餘」應是「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