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男主內女主外會成為時尚

 


 

    串流平台Netflix熱播影集《有錢快樂攻略》,講三對夫婦碰到財務上的問題,始發現女性的職場競爭力原來已經比男性強,主持人米拉願意參與他們的生活,給出很多有建設性的方案,其中一個竟然是男主內,女主外,顛覆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今天,男女平等不但反映在職場上,連家裡的男女平權,亦已靜靜地起革命。

 

性別角色的形成與刻板印象(gender role stereotype

    著名微生物生態學家Mary Firestone指出,人類的生殖生理決定了社會組織的形式。早期的人類社會偏向弱肉強食、你爭我奪。男女生理、體能的差異,自然衍生出社會分工,換句話說,體能較佳的男性除負責在外覓食外,還扮演保護妻小的角色;女人由於生育,自然承擔家庭內的種種雜務。長久下來,男強女弱、男尊女卑的觀念也就隨之形成。中國古代男權主宰一切,從家內到家外,男性有絕對的支配權。女性總是要留在家中相夫教子,打點一切衣食住,卻沒有行出家門的權利。因此,女子無才及不出閨門讓女性喪失很多爭取平等的機會。

    家庭中的性別分工在資本主義的影響下更趨明顯,男女承擔的工作更剝奪女性能參與社會的權利,衍生「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男人被視為「經濟來源者」breadwinner,女人則被視為「家務管理者」homemaker。事實上,男女在生理、體能上的差異,而製造出不同的性別工作崗位準則。性別決定了父母教養的態度,教養女孩時,會給她洋娃娃,學會料理家務,包括縫紉針黹,養成溫柔體貼的性格;而面對男孩的教養時,便給小汽車、刀槍或模型等玩具,要求他們要養成堅強的性格,男兒志在四方。男孩女孩在家庭、學校及社區的社會化過程中,性別自然帶來差別待遇,並發展符合其社會期望的表現、態度,如男子要有氣概(masculinity),女子要氣質溫婉(feminity)。慢慢,這些氣質不但內化,更成為社會普遍的角色認同(role identification),並順應性別行為的要求與社會規範而生活作息,最後,形成牢不可破的性別刻板印象。

    在西方工業革命前,家庭成員無分男女,都要家庭經濟而幹活,生產與消費之間並未出現明顯的區別。婦女的工作也不僅是「家務」,不少婦女已跑到工廠工作,或是在其他家庭中當傭人。其實,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港澳社會就是如此。

    工業化加速後,家庭與工作場所開始明確分隔,消費和生產也開始分家。於是,女性被困在家照顧小孩,料理家務;男性則是和公共領域、賺取薪資和參與政治等緊密相關。這些日趨強化性別分工的場域概念,將女性受限於家庭之中,型塑出女人的天職就是善盡妻子與母親的角色,男女的權力不對等就更加速形成,甚至僵化。

男女日趨平等,但仍然有根深柢固的不平等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兩千人進行調查顯示,夫妻共同承擔家庭內外事務佔45.4%,男主外女主內41.7%,女主外男主內只佔9.2%,女性理應有自己的事業佔64.9%。受訪者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長期存在的最大原因,是男性能獲得比女性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佔59.8%,而有53.1%的受訪者認為主外的人家庭地位通常更高。調查所得,認為女性更善於照料家佔55.3%、女性更願意照料家庭佔37.1%,男性越來越關注及參與家務事的佔42.5%。調查中,有34%的受訪者認為女主外男主內會更容易影響夫妻感情和睦,26.9%的受訪者認為不會,39%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在台灣,有銀行做過家庭分工的調查,有高達80%的上班族認同要共同承擔家務,不覺得家務主要是女性的責任。進一步依性別交叉分析,女性認同家務分工的比例超過86%,比男性的72%高。但實際執行家務分工的方式,大多數家庭的家務分工方式以事先互相協調分配佔比37.1%最高,其次是主要由女方做家務34.2%、誰有空誰做23.2%。此外,有4.5%的家庭主要由男方做家務。根據行政院公布的「2021年性別圖像」調查統計顯示,十五歲以上有配偶(含同居)女性,平均每天無酬照顧的時間為4.41小時,包括做家事、照顧家人及義工服務,是男性的近三倍,顯見當前操持家務仍以女性為主。

    香港方面,最近,有商場訪問三百名十六歲或以上市民,了解他們對兩性家庭崗位的意見,當中男受訪者佔34%,女受訪者則佔66%。調查發現,73%受訪者認同「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崗位觀念,更有62%%人認為「女主外、男主內」將會生活得幸福,而50%人不介意家庭生活開支由女方支付,亦有62%人不介意家中有「住家男人」。

    澳門的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達到66.7%,當中以二十五至四十四歲的為主,而男性的勞動力參與率更達到了74.6%。根據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二一五年的調查,澳門每十名婦女中就有5.7人是家庭中主要家務承擔者:當中包括照顧長者、規劃子女的教育和成長計劃、照顧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解決家庭糾紛、維繫彼此的感情等等。這說明澳門婦女為事業奮鬥的同時亦堅持演繹好傳統家庭主婦的角色。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分析了六十六項關於時間分配的研究後發現,從一九六一年到二一一年間,在受調查的十九個國家和地區,女性依然是做家務的主力,平均每天比男性多做兩小時家務,義大利、西班牙的女性尤其家務負擔重。不過,資料顯示,男性做家務的時間均有所增加,北歐國家在家務方面男女更加平等,在挪威、丹麥和芬蘭,女性做家務時間平均僅比男性多一小時。但是在波蘭、法國、德國、斯洛維尼亞等國,女性做家務的時間明顯多於男性。而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等國,雖然男性做家務的時間也有所增加,但女性並沒有因此負擔減輕。在美國,就算婦女工作,下班回到家,仍然有68%的婦女要承擔家務及帶了孩的工作。

    兩性平權的意識至今已很普遍,男女在生活上、職場上的不平等漸漸受到重視。但依舊有少數國家因傳統禮俗、風土民情的影響,導致性別觀念仍趨於保守,遵從「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不僅女性在事業上備受限制,男性也蒙受了更大的壓力。根據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在性別相對保守的國家或家庭當中,男性若遭逢失業或創業失敗,有可能會導致更高的離婚機率發雖然,男女教育程度及工作收入的差距收窄,甚至女性的讀書及就業競爭力已趕上甚至追過男性,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觀念已有轉變。但是,要徹底扭轉男女平權及家庭工作平等分配仍然漫漫長路。

 

男主內要有內心的強大自信與自由

    無論是男主外、女主內;還是女主外、男主內的分工模式,總要有兩口子的長期深入溝通與甘心情願為大前提,如果只是因為經濟或是平等訴求而扭曲了彼此的關係,最後還是沒有幸福快樂可言。

    很多夫妻會陷入一種爭論之中,就是比誰更辛苦。大家都無法克服自戀,會不自覺地覺得自己才是家庭中最辛苦的那個人。 因為角色和分工不同,所以,關係中的雙方很難站在對方的角度,對另一半的辛苦感同身受,也很難真正理解彼此,於是衝突和爭吵就由此而生。其實,無論誰主內誰主外,只要讓這個家庭日復一日地正常運轉起來,沒有誰是不辛苦的,亦沒有誰比較輕鬆的。

    無論是男主外,女主內,還是女主外,當彼此都體會到自身的存在價值,而又能欣賞對方的存在價值,內心就不會有被逼迫感,亦會充分感受到自由自在,寫意怡人,誰主內又誰主外都在所不計,同樣幸福快樂。

    從很多現實的男主內個案了解,如果男性多參與家務,帶小孩,除了能夠增進同理妻子的能力外,還能夠練就出心思細密,溫柔體貼的能力,對增進夫妻感情,增進親子關係實在獲益良多。甚且,當一家之主是男性時,對於推動社會平權,減低辦公室性騷擾,甚至性侵的罪案。

    今天,一眾男士,請與妻子手牽手,無分彼此,無份內外,為建構美好家園踏出愛回家的第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