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愛國教育」當由「愛人如己」與「熱愛中華文化」開始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於六月二十八結束,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諮詢公眾」,《草案》第二十二條訂明:「國家採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國情教育,增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對國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加強與海外僑胞的交流,做好權益保障和服務工作,增進海外僑胞愛國情懷,弘揚愛國傳統。」 在具體執行方面,第二十九條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出版單位等應當創新宣傳報道方式,透過播放、刊登愛國主義題材的優秀作品,開設專題專欄,加強新聞報道,發布公益廣告等方式,生動講好愛國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草案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把熱愛祖國融入家庭教育,支持、配合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活動,引導、鼓勵未成年人參加愛國主義教育社會活動」。 

    教青局緊跟腳步,於七月十三日宣佈正展開「微調」《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工作,課程發展及評核處處長鄭錫杰表示,局方會「持續深化學生的『愛國愛澳』教育、維護國家安全法教育和國情教育,為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内容。」他還指出,局方會藉檢視課程框架,在「愛國愛澳」教育方面補充一些「比較新的資訊或者一些新的價值觀、態度、情義的內容。」至於有關加深「愛國愛澳」教育方面,澳門望助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隨著新「國安法」出台,局方都會檢視基本學力要求和課程指引,豐富相關的內容等等。

 

「微調」怎能處理新的價值觀、態度、情義的內容呢?

    實在,無法明確知道「微調」課程的意思,可是,當被問到如何加深「愛國愛澳」教育時,鄭錫杰處長說,局方並沒有將「愛國愛澳」教育視為一個「必須明確地衡量是否能夠達到」的硬指標,而「愛國愛澳」教育「已經滲透在整個教育的課程以及教育活動裏」。望文生義,即是說目前的「愛國愛澳」已取得一定的成績,只須「微調」就可以更上層樓。

    如果沒有會錯意的話,那麼,注入新的價值觀、態度、情義就絕非「微調」可以成事。學過教育基本理論都認識學者布魯姆Bloom)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當中牽涉到價值觀、情義與態度都是中高級的教育目標,絕非三言兩語就達成的。

    傳統儒家文化非常重視培育家國天下情懷,眾所周知,儒家的教育方法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即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到平天下。換了西方宗教及心理學的說法,就是要懂得先有被愛的經歷、慢慢學會愛自己,然後愛人,甚至以為他人而活」為人生職志

    在《論語學而》篇中,孔子就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即是說,先要學會孝悌忠信等德行,再有餘力,才慢慢學習各科知識。也許,跟今天的學校教育做法完全相反。甚至,目前很多學校在教導「愛國愛澳」時,亦只教導愛國的硬知識,並沒有從價值觀、態度及情義入手。「微調」課程難以達成目標,非要動個大手術,從教育思想到課程改革不可。

 

愛國當由愛人如己熱愛中華文化授開始

    日前,有離校生闖進母校,發生刺傷同學事件,事件震驚全澳各界。上幾週,一名十五歲就讀名校的女生在路環家中跳樓身亡。香港日前公佈,過去三年,共有七十一名年約十五歲的學生輕生。根據《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每年約有十萬青少年死於自殺。青少年自殺者中,中學生約占五成,亦即有五萬多個中學生自殺身亡,主因就是抑鬱症。

    目前,我們的基礎教育過度集中教學科知識,在AI發達的年代,這已經是落伍的教育任務。可是,澳門的確是個教育非常落後的地區,仍然墨守成規、抱殘守缺。當前,過度瑣碎、過多兼過難的課程及基本學力,已讓不少學子厭學,甚至厭世。愛自己、珍惜生命、活出意義來,總是在教育園地裡缺席。愛自己都困難重重,連自己都討厭自己,甚至恨父母師長,何來可以延續到愛澳愛國呢

    要學生心甘情願愛澳愛國是學校教育的最崇高任務,如果以學科及操行成績、情感勒索、又或是威逼利誘等方式,去「制服」學生,只會弄巧反拙,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其實,要學生愛國並不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總會找到學生喜愛的文化入手,如有學校從幼稚園開始教茶道,亦有學校大力發展書法教育,更有學校全力發展傳統藝術,都能吸引不同的學生學習,先有熱愛文化,自然容易孕育出愛國的情操。

    中華文化其實與自愛愛人息息相關。試看有上千年的中醫就很有學校教育價值。先撇開草藥方面,非入侵的中醫已不簡單,如穴位推拿按摩,既源遠流長,又富現實愛己助人的高尚價值。再者,越來越多人知道吃藥的害處,就算中醫都會說藥有三分毒,不藥而癒已經是世界醫療的重大發展趨勢。懂得基本的按摩技能,既可以幫自己,亦可以幫親朋戚友。中醫強調治未病,趁在亞健康狀態就要治癒,這麼好的學識理應大刀闊斧地加進目前的課程裡,而不是甚麼「微調」。當莘莘學子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奧妙偉大,自然非常愛國,以能當一個中國人為至高無尚的光榮。

 

聽「筠」一夕「愛國」話

  中國著名學者資中筠教授於三年前,曾經主講過愛國的題目,網絡上很容易搜尋到。資教授在演講開始,劈頭就說愛是一種自發的感情,愛家庭、親人到國家都是自發,是不能強迫的事,既不是道德的事,也不是政治的事。資教授說本來愛國沒有甚麼好寫及好說的,但是,二十多年來,卻寫了很多文章及發表了很多演講,就是因為碰到很多以愛國為名的事,實際上是禍國殃民的,這就是加藤嘉一所說的愛國賊

    要談愛國,資教授說要先弄清楚甚麼是國家。第一層是源自部落或村民的合作與衝突開始,再來是源自愛家愛鄉,拓展到愛國,其實跟政治沒有多大的關係。第二層是跟文化歷史文明有關,是愛家愛鄉的進一步發展。第三層往往跟政權聯繫在一起,像以前我們說的朝廷,愛國就等於忠君,忠於這個皇族。那時候,其實國土的觀念還不清楚,但忠君的觀念就非常明確,換句話說,愛國就是忠君。所以,當愛國教育要進一步加強時,可有空間讓學生從多元思考及批判的角度去學習愛澳愛國呢

  資教授說國家是為保障全民幸福而存在的,如果是以國家的名義剝奪人民的幸福或者害民,就是禍國。國是以民為本,這方面孟子已說得很清楚。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不能用抽象的人民代替一個一個真正的人;不能說為了人民,但就去剝奪人的生存權。愛國跟自強、變革、啟蒙及社會進步有關。所謂富強,不僅僅是國家的富,更重要的是人民的富,還有文化的強、教育水平的強、創新能力的強。所以,當我們要說愛國時,我們是在愛一個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還有文明的國家。

 

愛澳愛國的精髓是 「愛之深,責之切」

    「愛之深,責之切」是中國人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的座右銘,已經深潛在國人的文化肌理中。十八世紀英國文豪薩繆爾.約翰森(Samuel Johnson1709 ~ 1784)在他祕書鮑斯威爾(James Boswell)所寫的《約翰森傳》裡,說了一句「愛國是惡棍最後的避難所」(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名言。言下之意,在每個國家社會裡,都有一種惡棍,高舉「愛國」的旗幟在圖自己之利。羅蘭夫人以前說:「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現在這句話已可改為「愛國、愛國,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了。

    日本學者加藤嘉一在其扛鼎名著《愛國賊》一書中,說到那些人是「愛國賊」呢?原來,從政客到老百姓都有可能。自以為是個愛國主義者,卻成為實際賣國的「愛國賊」。這些都要在「愛國愛澳」課好好與學生共同思辯批判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