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0日 星期五

大器晚成與黑馬效應

 


    上週本欄寫了一篇為甚麼成績好的學生畢業後會變得平庸刊出後沒想到遇上兩極的回應。先是有一名資深教育工作者在臉書上點讚為「深度好文」,繼而有評論說就個別人來說,成績好不好,跟日後是否變得平庸應無必然關係,但普遍或平均而言,成績不好的會比成績好的較為平庸,應是合理的推斷。」接著有時政評論學者的嚴厲批判文章的標題、內容和結論,都沒有符合科學要求的數據支持,連出自倖存者偏差的理曲都沒有,只是一面之詞,很搞笑,信渠一成,双目失明。非常感謝諸位的批評與建言。筆者無意在此展開辯論,只想說,這僅僅是個人多年從事非高等與高等教育的體會,真的沒有數據支持。靠著大家的鼓勵與鞭策,讓我再接再厲,繼續好好深思熟慮這個議題,期拋磚引玉,不管是天之驕子,抑或是愚不可及的學子,爭取更好的教育。

 

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說起

    這句成語出自《世說新語》,原意是「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有出息」。使用「小時了了」這句成語,通常都在譏笑或輕蔑小時候成績優異的人,不知何故長大後就變得很平庸。
   
這個典故是說東漢的孔融,大家一定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但就未必聽過小時了了的故事。話說十歲的孔融到洛陽去拜會當時的朝廷大官李膺,門房看到這個豆釘」,當然不肯通傳。孔融說自己和李膺是世交,門房才讓他進去。當時李膺正設宴,高朋滿座,見到孔融這個豆釘,便很輕蔑問孔融說:「我們何以見得是世交呢?」孔融不慌不忙回答:「我是孔子的後人,而你是老子李耳的後人。相傳孔子曾問道於老子,那麼,我們不是世交嗎?」李膺聽了,大讚孔融的機智聰慧。但在席上,有一位賓客叫陳韙,就很不服氣地批評孔融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隨即回答說:「想必陳大人一定是小時了了吧!」頓時,哄堂大笑,陳韙尷尬不已。

    不管大家認同與否,是否有足夠數據理據支持孔融的說法,但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確是比比皆是的社會現實。小時不佳,大器晚成,黑馬勝出的真實例子亦多不勝數。

 

小時了了,大了更佳與大器晚成並不抵觸

    記得小學二年級,兩個同學共用一張長書桌椅,可是,同座的另一個同學是個鼻涕蟲,上課混混噩噩,成績滿江紅。二年級結束,他拿著一份留級的成績表轉校。多年以後,筆者在報上看到他的巨照,已貴為某國際保險公司澳門區的領袖。

    小學四年級,坐我旁邊的是個扁平足,走路兩邊歪,寫字很用力,會寫穿紙的男生,成績非常差。四年級以後,我們再沒有見面,我亦忘記他。多年以後,筆者應邀在一個家長會上作主講嘉賓,講座完了,一個走路東歪西倒的男士上前與我握手,他比我還快從口袋裡拿出一張明片,我一看幾乎嚇倒,原來他是美國威斯康新大學物理學終身教授。這兩個曾經是平庸到差劣的同學,一個名成,一個利就。顯然,他們曾被視為黑馬,卻大器晚成。

    誠如上週拙文說,「標準化」的學習及考核長期綁架了很多聰慧學生的思維與志趣,測驗考試是判定學生是否符合標準的唯一指標。在教育工廠裡,為了教導學生成為可以「完美地」執行產業工作的勞工,以符合科學管理的中心主旨。今天,部份國家地區,如澳門正實施的基本學力,就是以平均值為基礎,將所有知識技能標準化,藉此主宰學生的學習,包括要教學生甚麼內容、怎麼教學生、課本應該怎麼編、該怎麼給學生評分等等,毫不考慮學生的背景、能力或興趣的個別差異。顯然,目下的教育不是啟蒙教化學生,卻集中力量建構一個抑制個人發展的教育安全網,訓練標準化的公民,排擠異見和創新。

    別誤會,上週拙文只說成績好的學生變得平庸,沒有說絕對平庸。且看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就是唐宋八大家佔三席的蘇家三父子。作為威名遠播的大文豪蘇軾的父親蘇洵,可謂是大器晚成。他一直到二十七歲才發奮用功讀書,依然後來居上,聲名大噪,不被兩個才華橫溢的兒子所掩蓋。像蘇洵一向堅持的淳樸寫作風格,其實深深影響了蘇軾的文章,就以《水調歌頭》為例,整首詞沒有一個艱澀難的語句,亦沒有賣弄花巧的文學技巧,而最為人陶醉深思的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亦自言寫作風格深受父親的影響,後來,歐陽修發動改革文風運動,看到蘇軾的文章不同於那些華美之詞,便頗爲賞識。

    當然,小時了了,大亦更佳亦大有人在。蘇軾天資聰敏,從小飽讀詩書。十歲時,已經能寫出不凡的詩句,十一歲時進入中等學校開始準備科舉考試。衆所周知,科舉考試要求學生必須讀經史詩文,熟讀背誦經典古籍,他都一一抄寫熟讀。得益於此,之後的他在爲皇上進諫或者起詔時,都能迅速引經據典。

 

困在教育迷宮裡的天才

    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但我們的教育制度,主持教育的官員及學校領導,仍然活在二十世紀初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籠牢中。被譽為教育心理學之父的美國行為主義創始人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終身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執教,專職研究動物,以他們的本能學習遷移到人類學習,即提供刺激(S),等待反應(R)。可是,人與動物不同,次激與反應之間仍然存在很多變數,每一個體的個別差異亦很不一樣。時至今日,桑代克執著於等級及名次而建立的教育迷宮,仍牢牢地把莘莘學子困在學校的高牆之內,打從我們初進學校,我們就被設計給平均的標準化課程分類,表現超越平均值的學生能獲發獎勵和機會,進度落後的則承受約束和輕視。

    試看蘋果的喬布斯、微軟的蓋茨都進了大學後,很不滿而退學。最近很火紅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 )創始者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高中畢業考進名牌大學斯坦福,開始研究電腦科學。二○○五年,阿爾特曼和兩個同學一起輟學創業,開發社交媒體軟體Loopt。據了解,這幾個世界強人,都是因為大學的等級及無理考核而離開。當然,亦有不少順著學校安排的乖學生有顯赫的成就。

 

黑馬思維讓讓黑馬真的跑出來

    如果從小就天資聰慧,又得到家庭及學校的悉心栽培,成為人才專才,當然讓人喜悅。可是,從小就被老師寫評語天資駑鈍如筆者,更需要優質的教育,天生我才始能被發掘。通常,我們稱這一群人為黑馬,教育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要幫助這群黑馬嶄露頭角。顧名思義,「黑馬」是指原先被看扁,後來卻跌破眾人眼鏡,獲得耀眼成就的人。

   一個從小被評估為特殊學生,罹患過動症,經常被老師懲罰,高中輟學,在標準化制度下被視為笨蛋的人,不到二十歲就結婚生子,曾靠修籬笆維生的人,後來成了哈佛博士與暢銷書作家。一個從四所大學五度休學,忍受不了朝九晚五生活,開車賣二手書度日的人,後來成為知名的神經科學家。這兩位就是《黑馬思維》的共同作者陶德.羅斯及奧吉.歐格斯(Todd Rose & Ogi Ogas,他們進行了前所未見的研究,探討那些與體制格格不入、不被看好的「黑馬」,如何走上獨到的成功之路。他們是怎麼辦到的?成為出人意料的黑馬之後,他們最想做的是甚麼事?兩位專家從各個領域「黑馬」看似截然不同的成功藍圖中,找出了一套共通原則,歸納出「黑馬思維」四步驟:1.知道你的微動力;2.清楚你的選擇;3.了解你的策略;4.忽略你的目的地。兩位專家的實驗得出結果,按著每一個步驟,做出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搭配具體可行的練習竅門。無論你正安於現狀,或是面臨抉擇與轉換跑道的難關,黑馬思維都能幫助你探索自己真正的興趣與能力所在,走上最值得投入,最能活出意義、實現自我的未來。

    家庭與學校,不應只把資源及力量投放在聽話聰明的學生,然後藉一套基本學力及評核制度去淘汰小時不佳的孩子,而是要努力幫助被忽略的黑馬創造人生美好的奇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