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多關注獨居長者,擊退長者自殺潮

 


    據報,一名九十多歲獨居老婦於十一月二十八凌晨留下遺書,在氹仔寓所自九樓跳下身亡。上月十八日,一名六十五歲的獨居長者疑燒炭自殺死亡。

這樣一直往過去算,澳門長者自殺已經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 

    十一月二十八日,社文司歐陽瑜司長列席立法會,引介明年社文司範疇施政方針時,非常關心居民的身心健康,坦承疫情容易造成居民的身心壓力,政府的輔導支援確實有限,希望大家多關心身邊人,盡量提供協助。歐陽司長回應居民的精神健康問題時說疫下有很多無形的壓力,一方面是疫情的壓力,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如經濟、工作上,擔心會失業等,令人身心受壓。

    在長者關顧方面,歐陽司長呼籲市民轉介隱蔽長者個案給政府,她提及九月發生的西坑街雙屍命案。聲稱當局在事後檢討,發現社保、社工局、退基會乃至衛生局,都找不到兩位死者的資料,始如夢初醒,才知道原來在社區上的確有隱蔽長者,他們幾乎不與政府打交道,有病自行看醫生,亦不申領政府各項老人福利及援助。於是,會繼續加強長者資料庫的收集工作。面對日益嚴重的長者自殺,我們還可必做甚麼呢

 

家有一老,如有一瀕臨自殺者

    傳統中國人奉行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目前,這一老顯然成為孤獨終老的群族,值得各界高度關注與關懷,正視如何從預防、對治與發展三方面擊退長者自殺潮,讓他們能安享晚年。據最近的人口普查數字,澳門目前約有五千九百多人屬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換句話說,我們有可能存在約六千個隱匿有自殺傾向的弱勢長者。

    我們常以「冰山一角」來說明自殺防治的政策,肉眼所見海平面以上的僅佔少數,而冰山以下,有大體積大的高風險族群,如精神疾病、久病臥床者及遭遇重大生活壓力事件的人群等,他們可能正思考如何自殺,雖然我們看不到,然而實際上數量比自殺身亡的更多。過去老人自我傷害與自殺的現象,在許多國家地區常被污名化而忽略。隨著世界各國對於自殺議題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針對老年人自我傷害與自殺的研究,顯示出現況遠超乎我們想像的嚴重。

    長者輕生的原因眾多,日前一位九十多歲的長者都要跳樓自盡,可見長者的內心非常孤寂,感受不了社會的支援與人間的溫暖。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1.社區網絡收窄:歲月無情,不單讓人老化,亦帶走了不少長者的朋友,有身故的、有不良於行困在家中的、有進老人院的、有回大陸永久安老的、亦有移民他國的,這些不能逆轉的狀況,導致長者與社會脫勾,使長者缺乏安全感及存在感。當長者身體機能尚可時,還可以每天上酒樓飲茶,見見老友,到公園與老街坊閒聊下棋,或到街市買菜與攤販聊天等等。可是,許多長者的身體機能漸漸倒退,不良於行,生活圈子大大收窄,外出的機會逐漸減少,甚至需獨留家中,由家人或家傭照顧,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少,慢慢地與社會脫勾。對家人的依賴亦讓長者的自尊心受到打擊,漸漸地他們會覺得自己對家庭沒有貢獻,是家人的負累。慢慢,長者會胡思亂想,誤以為結束生命能減輕家人負擔。再者,長者的社交圈子越來越小,長者傾訴對象亦少,家人通常未能察覺他們的負面情緒,給予適時開解或尋求外間協助,長者的心靈健康便會惡化,甚至患上抑鬱症。

2.精神疾病:別以為長者人生閱歷豐富,就等於能看透世情,雲淡風輕。長者的自我期望一直很內隱,很少與人分享,日積月累,甚至認定自己是兒女及世界的負累,從簡單的不安情緒,慢慢累積成嚴重的憂鬱症。國際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大部分長者踏上絕路且患有憂鬱症的比例高達4487%,而有如此惡化情況通常在七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族群更為明顯。近年,澳門衛生當局為長長提供免費的保健服務,觀乎政府官網,給予長者的保健通常是基本保健,如牙齒及老人慢性病症等,但應加強長者精神健康的專科服務。

3.久病厭世:長者通常前半生都為家庭而工作,奔波勞碌,鮮少關注個人的健康飲食,忽略運動,更遑論養生長壽。到了中壯年,許多慢性疾病纏身,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都是交互作用的,身體上的病痛煎熬難以忍受,情緒一定隨之受影響,終日憂心忡忡,不是愁昂貴的醫藥費,就是擔心成為家人的負累。據了解,長者罹患嚴重視力障礙、中風而不良於行、甚至致命的癌症,都會引發較高的自殺率。尤其癌症的患者非常容易患有憂鬱症,自殺率也偏高。罹患失智症的老人,不僅會因個性改變、出現妄想而讓情緒不穩,其記憶、思考、語言能力的退化,也會讓患者感到自己逐漸失能,容易把他們推向絕路。研究顯示有36%的老年人輕生是因為「慢性疾病」。久病纏身對長輩來說,是許多長者晚年的最大身心靈負荷。

4.另一半的離開:中國人有婚前情,卻很少婚後情,婚後關係很快轉變成夫妻彼此照顧的恩情,恩情成為許多老伴的保命符,因為鰥寡、單身、離婚而造成的心理損傷,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亦不是專職從事長者輔導能有效安置的。據此,長者有較高的自殺風險,其中又以男性為最。據統計,一般女生雖較容易有自殺的意圖,但都願意找同伴或閨密分享,藉此疏導情緒,緩解自殺的念頭。可是,傳統的男性往往礙於面子尊嚴的問題,不喜歡坦露自己的困惑,到了盟生自殺想法,往往已經死意堅決,且較不願對外尋求協助。據統計,男性的另一半因為離異或過身等原因而離開,自殺的風險會高出三倍。男性長輩在老伴過世的一年左右,其自殺意圖與自殺的死亡率最高。所以,當局要建立長者資料庫時,可有想到將長者不同的困難問題做專業的分類,透過專業社工,又或是動員社區的義務關愛資源,架設一個特定長者人群自殺防禦網,起碼能把大多數隱性的自殺長者,尤其是男士,都找出來,給予各種支援。

 

致力讓長者五寶發揮積極作用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其實,認真去想,一老實在有五寶,要從年輕時,就透過學校教育、社區持續教育、甚或是長者的保健教育,以積極發揮長者的寶藏為依歸。

1.老身:身體健康是萬事通行之本。所以,在公園裡,很多長者都在運動,從自創運動到大打太極、八段錦、少林易筋經等,近年多了很多長者修習瑜伽、頌缽、冥想等,都是為了讓老身得以健康。這股力量,不僅僅是為了長者自身,政府及民間社團應該好好借用長者這股對愛護身體健康的動力,召集他們去正面影響其他長者,甚至是只撥手機不運動的年輕人。

2.老心:長者通常都是有心無力,總想給家庭及社會更多的關心與貢獻。所以,別以為長者只是吃社會的老本,反而應該讓他們的善心化作對社會的貢獻。西方社會已經把退休年齡往後挪,亦大力推動長者做更多社會參與,澳門亦可以效法先進國家,讓長者的心得到認同與發展。

3.老伴:試看胡楓,已經九十歲,仍然與羅蘭共諧連理。所以,為已經有老伴的,家人及社區中心應該為他們辦更多婚後情的活動。如果老伴已經走了,亦可以為他們辦更多社交,甚至相親活動,讓他們可以老有所依,情有所歸。

4.老友:長者的朋友越來越少,所以,社區中心應該努力拓展長者的朋友圈,讓長者持續補充新朋友,無論是晨運友還是棋友,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多姿多彩。

5.老本:長者的老本不僅僅是錢,更是能力。隨著澳門市民的學歷越來越高,銀髮一族的能力會越強。在許多先進國家,長者退休後,仍然在政府、圖書館、博物館擔當專業義工,讓他們的晚年更發光發热。

 

    長者是寶,不是草,更不是壓垮家庭社會發展的最後一根稻草,請齊來關顧長者,讓他們繼續成為我們的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