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澳門,政府與市民皆生活自平行時空,在各自的元宇宙拼搏。按照過去的新冠肺炎個案一旦爆發,動輒全民核檢,尤記得上月底舉行的第四屆「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有展覽、舞蹈表演、特色美食等,十月二十九路過,盛況空前,打算翌日與家人前去一趟,可惜,有新冠肺炎陽性個案出現,下午五時,政府突然宣佈所有活動腰斬。本來,從教育工作者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澳門市民多了解葡萄牙文化,亦是一個中葡交流的好場合。可是,官令一下,話停就停。
平行時空,正值大賽車及美食節舉行,國內疫情大爆發之際,一名六十歲訪澳內地遊客日前核檢呈陽性,多得此君不少,抱病仍到澳門多處遊覽。應變協調中心繼續沒有舉行新聞發布會交代疫情及接受提問,僅發稿處表明不會管控該名遊客曾到區域的相關人士,但實施重點區域「五天四檢」,僅僅圍封其入住的勵庭海景酒店。
有趣的是,許多市民在看政府是否嚴格執行動態清零,一切美食及賽車活動叫停,結果發現政府又再次搬龍門。社文司歐陽司長及衛生局羅局長沒拿出任何「科學」理據,更壓下一切「民主」,漠視民意,賽車照跑,美食照常,是非常言行不一的反面教育。
「牽一髮而動全身」澳門版成語故事
本地紙媒十一月二十一日發表了一篇極具教育意義的特稿文章,題為:《沒發足夠資訊是隱瞞疫情開始?》文章質問政府自十一月十六日開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就沒有就每天疫情最新進展舉行例行記者招待會,無論是市民或傳媒,都無法向政府提出疫情的問題,疑問更是不斷累積。
引發「五天四檢」事件的主文翁是一名來自內地的六十歲遊客,曾接受核酸檢測呈陽性,可是,為何其入住的勵庭海景酒店為何沒有列為「紅碼區」?那名遊客出現病徵後到處遊覽,究竟核檢呈陽性的「CT值」有多低,病毒量有多高,傳播力度屬強、中、弱?是有症狀感染還是無症狀感染,全澳市民一無所知。據了解,
該名遊客曾到過許多風景名勝區域,亦到過很多間食肆進食,當局針對相關食肆採取甚麼措施,甚麼人、多少人被送隔離?澳門市民全蒙在鼓裡。有報導提出,為何那名遊客只是經過某條街道、進入某個場所,相關區域數以萬計居民必須「五天四檢」,標靶大得如此就是精準防控?為何「五天四檢」仍未結束,甚至首廿四小時的結果仍未得出,文化局按照原定計劃在大三巴舉行大型活動,且大肆宣揚,讓全澳市民看到整條石級坐無虛席,毫無社交距離,「五天四檢」其實是否多餘?
這位神密旅客一個人染疫,在病況不明的情況下,只能推論又是毒性弱的OmicronBA5.1,衛生當局卻祭出「五天四檢」,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澳門版成語故事,波及的人與事相當廣泛,變相是一場小型的全民核檢,但是,就算是過去的情況,都是連續三天,很少要「五天四檢」,這次波及的學校亦多,按政府的路線圖,起碼包括大三巴的利瑪竇中學、風順堂區的海星中學及慈幼學校等六所學校,所有師生家長都要聽話檢測。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宣布,經與衛生局會商後決定,十一月二十一月起一連數天,為重點區域內六所非高等教育學校逾四千三百名學生提供核檢便利措施,安排人員入校採樣或在非繁忙時段於就近核檢站設學生專道,按時逐個班級離校去最近的核檢站驗核,否則以「黃碼」甚至「紅碼」招呼。這一場,是澳門特區政府掀起的新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精神是甚麼?
旅居美國的政治學者黎蝸藤是研究五四運動精神的權威,二○一九年,正值五四運動一百週年,黎教授撰文說,「五四精神」的詮釋,分歧卻不斷擴大。目前,五四精神有四種主要的解釋。
第一種認為,五四精神是中國青年對「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的熱切追求,認為五四精神是「人的解放」。第二種認為,五四精神其實與民主自由無關,而是民族主義,或者是「愛國主義」。值得注意的是,「民族主義詮釋」中也細分為至少兩種:一種是正面的,無需多談。一種是負面的,認為五四運動是「激進主義」的濫觴,即以「愛國和民族主義」包裝下的「不守法治,不守秩序」的激進思想。當前,在政治學術的舞台上,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常有貶義。而這種可以稱為「激進主義詮釋」,列為第三種。至於第四種認為,五四精神是共產主義傳入中國的開始,也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開端,所以,一九四九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佈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在中共的理論中,五四運動甚至是近代歷史和「現代歷史」的分界線。
黎教授說這四種解釋,看上去並不是一回事,但回顧五四運動的歷史,就可以發現它們其實都各有道理,甚至互相依賴。在回望五四百年,有必要重組這些四種特質的脈絡。無論怎樣解說,五四精神中的追求民主與科學的立場與態度是毫無爭議的。有很多教育專家學者說,直到今天,民主與科學仍然是一個健全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與態度。
特區政府所倡議的五四運動精神又是甚麼?
根據政府資料顯示,澳門五四升旗活動始於二○○四年,最早對活動進行宣傳的於二○○九年,當時報導如下:「活動籌委會主任黃昇雄、戴華浩以及陳炳強,而活動的目的是向本澳青年推行國情教育,啟迪年輕才俊發揚五四先輩愛國精神以及引導年輕奮發向上,培養本澳未來社會棟樑。」
自二○一一年開始,首次有社會文化司司長出席,可見特區政府對此活動的高度重視;至二○一三年,由中學生出任升旗儀式和護旗手,二○一七年新聞稿的出席名單中首次出現中聯辦代表,而到二○一九年有澳門首支學界升旗隊負責升旗,這些變化足以看出五四運動精神,由高度追求民主與科學,變成充滿愛國儀式感的青年節升旗活動。
今年,特區政府依然為澳門青年學生了解及傳承五四精神,深化愛國愛澳情懷,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舉辦一系列紀念「五四」青年節活動,包括「澳門學界五四青年節升旗儀式」,以及與紀念「五‧四」青年節系列活動籌備委員會合辦紀念「五四運動」一百零三周年系列活動。今年的升旗禮更移師到澳門理工大學體育館舉行。在澳門青年管樂團現場奏樂下,澳門學界升旗隊隊員隨著音樂步操向升旗台,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起時莊嚴地升起國旗。同時,在六所學校合唱團的帶領下,場內眾人高唱國歌,場館響徹嘹亮的歌聲,洋溢高漲的愛國之情。時至今天,民主與科學遠去,愛國愛澳及陶鑄青年的愛國情懷成為正道。
當前的澳門學界紀念五四運動,「民主與科學」欠奉,被改頭換面成等帶有濃厚民族主義色彩的愛國愛澳培訓。疫情肆虐,特區政府大搞「五天四檢」,豪花千億,勞民傷財,為的是緊貼動態清零政策,置科學證諸當前新冠病毒轉弱的態勢,更透過健康碼實施威權管治,視民主如無物,民主與科學更加遠離學子的學習世界。
民主與科學何足懼?
如果要找孔子出來講科學精神,他一定會老調重彈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從來,科學態度就是求真求知,像胡適常說的「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在不疑處存疑。」其實,「科學」的精神在於理性求真、求是、態度是務實、明理。「民主」精神在於不畏威權、尊重、包容異見與參與,「民主」的態度在於講理、守法、「和而不同」與「群而不黨」,甚至要作到「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表達的權利。」科學態度與民主態度的相通處,也可說是講理、合作、包容與尊重。
作為特區政府,理應還五四運動的本義,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教育旗幟,這兩種都是目前盛行的普世價值,當學生擁有「民主」與「科學」的本事時,愛國愛澳自然水到渠成,抗疫自然真正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