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非高等教育職技教育的過去、現在與將來(二)  

 


何扭轉非高等教育職技教育的偏頗觀念

  萬丈高樓從地起,要讓澳門市民接受行行岀狀元,要扭轉家長的重文輕技的傳統觀念,得從小開始做起,全方位投入資源。上文提到,台灣有BabyBoss,是華人地區第一座專為三至十二歲兒童設置的職業體驗場所,從小培養孩子職業觀念、職業技術與職業平等的基礎教育。澳門亦可以效法,當然,要私人機構如博彩業投資可能是天荒夜譚,但政府設立與資助機構是大有可為的。

  澳門婦聯會受政府資助成立FUFA婦聯親子探索館,已於二0二0年開幕,貫徹「生涯探索,從小出發」的職業教育理念,為家庭、學校及社區創設職業教育及生涯探索的平台,讓兒童在體驗中探索自我,激發對職業世界的好奇心,培育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和技能,提醒成人關注孩子生涯發展的教育。據了解,兩年以來,入場玩樂的親子超過七萬人次。

該館開幕以來,先後舉辦過多項品牌活動如「FULife模擬人生旅程遊戲」、「兒童職業探索營」等,非常受到家長及社會人士的歡迎。去年,探索館更開展「夢種籽生涯教育計劃」,向幼稚園及小學生提供探索性的生涯教育活動,今年亦與教青局合作開展中學生的「HELLO我好自我認識工作坊」及「職業放大鏡」職場參觀活動,合作學校高達三十所,入場學生超過六千人。探索館期望通過多元化的生涯教育活動,為學校提供更多相關資源。

  澳門只有一所探索館是不夠的,教青局在離島亦有氹仔教育活動中心,多年來提供兒童室內遊樂設施、圖書及家長教育等活動。可是,時代已經不同了,這些傳統老舊的設施活動已滿足不了當前的需要,教青局可以重新裝修氹仔教育活動中心,注入更多職業陶冶的要素,讓附近居民子弟及有興趣作職業教育探索的市民都能好好利用。另外,二0一三年投入使用的湖畔親職教育中心,亦可添加更多職技教育的設施及活動,尤其可以效法BabyBoss的作法,讓孩子有更多更全面的職業體驗。

  教育同屬於社文司範疇,社工局亦可以投入相應的資源及服務,如在燒灰爐的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母親會屬下的托兒所,還有其他受政府資助的托兒所,都可以透過政府資助,在所屬園區開闢職業教育的遊戲設施與服務,從小培養孩子端正的職業無分貴賤的平等觀念。

 

德國職技教育值得借鏡

  社會已經迅速從工業時代走向資訊時代,現代的小學生比過去聰明,網絡資訊亦讓孩子比工業時代的學生學得更多更優質。所以,許多先進國家都認為小學已經不用花六年時間去完成,無論是中國的小學實驗學校,抑或是德國已全面貫徹實施的四年小學制,都是世界小學教育的發展趨勢。

  德國小學只讀四年,四年級的學生便要面臨第一次課程分流,在分流前,會有許多職業探索課程供學生選擇,以便發現個人志趣潛能。在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年,學校會評估每位學生的核心科目成績、學科表現以及綜合表現。其中的核心科目主要包括德語、數學以及科學,學科表現則包括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自主學習能力、專注力以及全域性思考能力等,而課堂表現具體反映在學生能否與同學好好相處、公平待人、與人合作、助人為樂等。在做出綜合評估後,學校會為每位學生制作一份擇校建議,學生父母通常會據此為子女選擇合適的中學。

  德國教育當局會按照學生的成績和個人興趣,讓部份小學生畢業後進入職業預校、實科中學或者文理中學。成績稍差的學生會進入職業預校就讀,學制為五年,實科中學的學生可進可退,學制為六年。這兩類學生是職業教育的主體,往上升學會進入技術應用大學。文理中學學制最長,長達八年,學生畢業後會升入綜合類大學。根據德國教育與科研部(bmbf)的資料,二0一八年全德八年級學生的人數分佈為:職業預科只佔9%,實科中學佔19%,職業預科和實科混合制中學佔13%,包含了職業預科班、實科中學班和文理班的綜合中學佔21%,而完全以學術教育立校的文理中學學生僅佔38%。這也意味著,接受學術教育,即一搬教育體制中的普通中學學生佔不到50%

  德國除了正規的學校教育外,還致力推動師徒制,在德國,師徒制的職業培訓方向高達三百多種,對於僅取得了職業預科畢業證書的學生而言,包括了餐飲、護理、理髮、園藝、倉儲、機電和監獄管理人員等;另一方面,對於取得了實科中學畢業證書的學生,可供選擇的範圍相對寬廣,包括美容、藥房、酒店管理、秘書、醫療、工業及製藥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等。通常,職業培訓為期一至三年,既可以通過全日制的學校教育開展,也可以通過雙軌制教育模式開展。

  所謂的雙軌制教育,指同時開展理論的職業教育和實際的職業培訓。雙軌制是德國職業教育的精髓,即由學校、企業和行業協會共同為學生制定培育計劃,甚至共同決定某種職業的具體技能要求。學生每週只會在學校上一天或兩天的理論課,其餘時間都在企業實習,真的做到職技理論與實踐整合,企業會根據未成年人勞動法向學生支付相應的勞動報酬,並給予適當的年假。

  德國教育從不受勞心者治人這一套思維影響,選擇職技教育的學生非常有自信,深信可以從中職、高職,入讀技術型大學的本科、碩士乃至博士,升學路徑非常平坦。也許,在教育心理層面存在早分流未必是正確的作法,但是,德國已經形成職業導向為主的教育文化,認為早分流對於行業和企業有利,能提早鎖定未來員工,企業可以更早投入相應的培訓成本,而德國一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也會更高,在同一崗位工作的時間亦較穩定。

  德國教育值得借鏡的地方相當多,不過,在澳門要實行非常困難。就以德國小學四年制,真的望塵莫及。在內地,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已經進行了很多小學學制的實驗,包括小學五年初中四年,但仍然因為國人的傳統偏頗觀念左右,只能在實驗學校進行。誠如前述,時代已經變遷,小孩子吸收知識的渠道多的是,實在無必要再浪費六年時間讀完小學,四年制也許太激進,但可以考慮修改教育法律,改成五四制,即小學五年,然後初中四年。初中的前兩年正值孩子踏入青春期,可以在兩性教育、情緒教育及職業探索做充份的準備,後兩年就可以做更多的職技教育實務探討。

  目前為止,澳門非高等教育的職技教育通常有三種辦學類型,一種是整個學校都是提供職技課程,如中葡職業學校、工聯職業技術中學及演藝學院;另一類是普通中學,內設很多個職業技術課程,如培華中學開辦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及會展、資訊科技及商務、多媒體文化創意、資訊科技媒體傳播、會展產業及多媒體創作、資訊科技及室內設計綜合技術職業教育課程、體育運動職業技術課程、體育運動及體適能導師綜合職業技術課程;又如三育中學開設的高中職業技術課程有時裝裁剪科、商務科、網絡科及體康科。第三類是單科職技課程,如浸信中學的音樂職中,畢業學生通常都能升讀本地或內地的音樂學系或相關科系。

  其實,就讀職技課程的學生其成就非常顯赫,就如設計界達人歐俊軒,高中時醉心美術與設計,幸得入讀相關職中,中學畢業後繼續升讀大學設計系,今年還獲得專業功績勳章。特區政府可以聯同學校經常舉辦職中課程展、畢業生成就展等,都是大力推動學生入讀職中的好方法。再者,澳門高中生入大學率超過百份之八十,職中學生入讀技術型大學的相關科系有特別優勢,這些都是普通高中無法做到的。家長通常都期望子女能升讀大學,職中畢業生能取得普通高中及職中兩張證書,是保證其能就業亦能升學的機會,亦能免除家長的憂慮,何樂而不為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