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大學欺凌何時了

 


    近日,香港爆出大學校園性侵學生的欺凌事件,香港無線電視受歡迎教育節目《學是學非》,擔任化學科顧問的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陳鈞傑,在節目中被稱「火博士」,遭女學生指控要求幫忙自慰。科大女生ZenobiaIG發文,指控火博士要求A0(從未拍過拖)的她幫忙自慰。科大向傳媒表示正了解及跟進事件,並已向有關學生提供輔導,至於涉事教職員現正休假。

   回到澳門,不善忘的澳門朋友,還記得去年轟動全澳的大學性侵案。前澳門大法學院院長莫世健被控性侵內地女學生,初審時被告脫罪,中級法院審議檢察院就案件提出上訴時,推翻初級法院刑處無罪的決定,認為莫世健在案中對受害內地女學生干犯對無能力抗拒人的性侵犯罪名,改判莫世健罪名成立,判處六年徒刑,並要向受害人支付十萬元精神損害賠償。

    不要以為大學的欺凌只是存在師生之間,當手上握有權力而又不受制衡時,各種不對等的欺凌種類繁多,層出不窮,對象可能是老師及學生,比如師生間與同學間的言語欺淩、社交欺淩、甚至上述個案的性欺凌等。其實,從行政及資源分配不公而言,欺凌的影響更加深遠,通常都只能啞忍,膽敢豁出去,抵抗掌權者,實在是鳳毛麟角,因為後果及代價是非同小可。

 

政府一視同仁支持高校發展

    很明顯,政府握有最大的行政與財產資源分配權,所以,大學校舍的選址、興建、搬遷、舊校舍重新分配,如果處理不當等同欺凌。

    自二○○二年起,澳門大學氹仔校區已不敷應用,開始尋求新校址,幾經波折,到了二○○九年六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橫琴決定」,通過「關於授權澳門特區政府對設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同年八月中央政府批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根據協議,澳門特區政府向珠海支付十二億澳門元,租賃橫琴新校園的土地,使用權至二四九年。新校園的建設涉及總投資超過一百億澳門元,全由特區政府支付。到了二一三年新學期開始使用,如果大家有空去澳門大學橫琴校園區逛逛,依然予人很荒蕪的感覺,仍然有很多大樓及設施荒廢。

    那麼,原來澳門大學氹仔校區空置如何分配,成為教育界及市民非常關心的議題。當年,手握高教權力的時任社文司長譚俊榮及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主任蘇朝暉用了非常不科學的太公分豬肉方式處理。圍繞澳大舊地標九龍壁旁的多棟建築物核心區歸城市大學使用。此決定一出,社會嘩然,蘇朝暉不得不出來解畫說政府以先公立後私立、先全日制後夜間兼讀作為分配原則,重申政府一視同仁支持各公、私立院校發展。」結果是自打嘴巴,政府公信力蕩然無存。

      理工學院即今天的理工大學及旅遊學院都是公立大專院校,為何理工只分配到舊教育學院及舊學生宿舍樓層。蘇主任還辯稱有考慮過讓理工全部搬到澳大原址,但理工的辦學宗旨是小而精,未來學生規模仍是三千餘,無意擴展,而面對十五萬平方米的建築物、可容納學生七千的澳大舊址,理工學院一間食唔晒多年以後的今天,理工大學學生人數飆升到四千二百多,科系所課程更趨多元化。當大家走過高美士街,看到本屬學校前地的狹小空間在大興土木,本來校園空間已經不多的理工,剛升格為大學,但是,有校無」的大學正是當年無遠見無長策的官員留下的問題啊!

      一直以來,旅遊學院以培養國際級的旅遊餐飲人才著稱,但在分配澳門大學舊校舍時,只分配到一幢東亞樓及圖書館,政府辯解的理由一大堆,可是,除了澳門大學外,大學校園四分五裂就是澳門常態,亦是與別不同的地方。坊間最質疑澳門政府的是,到底以何理據將大部份的澳大原校區無償交給私立城市大學。不錯,今天的城市大學,無論是校園建設、硬件設備都很先進,惟是,作為一個政府,官員都說先公後私,為何理工及旅院仍因為校舍不足而影響其教學、學術及科研的發展。試想如果將澳門大學原校址歸當年的理工學院,同時將旅遊學院合併,也許,今天的理工大學就是名副其實的技術型大學了。

    顯然,特區政府必須總結教訓,要有清晰明確的大學資源分配原則,並徹底執行。再者,目前私立學校拿到政府的資源及資助,可有明確的回饋政府與市民的政策,亦應該好好制定。更根本的問題是,特區政府就是欠缺有學識、有遠見、有道德勇氣、有執行力的官員。

    

院校對教師、師生間與學生間的欺淩層出不窮且傷害亦深   

    澳門大專院校之間存在惡性競爭,為了提高大學的國際排名,重研究發表輕人本教學,不能完成研究發表指標的教師給予多上課及少津貼的懲處,其實就是學術欺凌教學,導致大學教師間的分化,學術與教學兩頭不到岸。

    澳門各大學奉行行政、財政與教學自主的情況下,一個普通的大學教師已經擁有對學生成績的生殺之權。雖然,學期開始前,任教教師必須向系院所提交課程大綱及考核要求,但是,是否貫徹執行又有誰之知曉又有誰監管呢行政部門通常不會徹底負起監督的職責,除非有學生投訴或出事才會處理。於是,有權用盡的教師會利用職權之便胡作非為,由簡單的漂亮女同學坐前排,到下課後必須陪吃宵夜及唱K,甚至有論文導師會要求女學生到自家指導論文寫作,竟然通宵達旦,怕事學生亦為了能於限期內答辯通過論文,心不甘情不願受到老師不同的欺凌,甚或性侵只能啞忍。

    論及學生與學生間的欺凌更是司空見慣。目前,大學全日制學生通常都是職前的大學生,同學間的程度與能力雖然有差異,但距離不會太大,偶爾有個別尖子會在班上耀武揚威,頂多都是透過言語、網絡及孤立弱勢同學等方式去欺凌。多年以來,大學雖然在學生事務方面及輔導諮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都是隔靴搔癢。其實,一切都應該從大一或研一開始,先做好班級經營工作,系院所有責任統籌建立班級組織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建構班級內外的親和文化,亦應該設立多元的欺凌投訴及申訴機制,讓被欺凌的同學隨時在線上線下都找到適合自己抗欺凌的渠道,保障弱勢學生能好好讀書。

    近年,能為大學最賺錢的除了全日制課程外,還有兼讀的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就以理工大學為例,這學期有碩士課程開到接近七十人一班,如此大的班級,自然會出現強弱懸殊,有經驗有學歷的欺負沒經驗能力低的學生。就以大學老師最喜歡的分組報告為例,成績好的同學往往會用盡言語欺淩去嘲笑成績差的學生,又或是把一大堆不屬於分組的工作扔給他們承擔,還很風涼的說能與成績好的同學一組已經「執到」了。分組報告另一種社交孤立欺凌的重要溫床,在分組過程中,強勢學生會用侮辱、戲弄、詛咒、威脅、中傷、譏諷、貶抑評論等方式讓弱勢同學顏面無存,簡直是人格尊嚴的慢性謀殺,情況惡劣會引發大學生自殺事件。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主任費立鵬分析認為,大學生自殺不是因為某一個條件,而是多種因素所導致,包括生活事件、人際衝突、經濟窘迫、學習成績差,當然亦包括不容易發現的欺凌等。

 

    德國著名大學教育學者雅斯培(Karl Jaspers)說大學有四大任務:第一是研究教育和事業知識的講課;第一是研究教育和事業知識的講課;第二是教育和培養;第三是溝通精神的生命;第四是學術世界。這四大任務尤以溝通精神生的生命,即是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精神溝通與交流最為重要。古往今來,大學都重視師徒制或稱導修制,上課輕講課重討論,就是為了避免損害精神生命發展的事情在大學校園發生。

    澳門彈丸小城,高校林立,欺凌處處,主事官員及大學當局,理應帶領德才兼備的教師建構積極、正面、親和、對話的校園文化,大家同時向校園欺凌說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