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抗疫批判思考大哉問

 

   

   

    澳門是個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名城,既有佛教觀音大使,亦有天主教免疫主保聖羅格聖人St. Roch保佑這片蓮花寶地。從二一九年底開始的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至今,已經感染了超過五億人,並造成超過六百萬人死亡。從最早出現的武漢病毒株之後,期間產生了許多的變異病毒株,其中包括: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甚至很少聽聞的KappaMuZeta等。自二○二○年伊始,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澳門靠著祖先、神仙及聖人庇蔭,加上全城居民決心封城,全民核酸檢測奏效,免於病毒大舉入侵小城,保住全民生命安全。不過,今年六月中,Omicron無源頭靜悄悄攻入濠江,新的病毒株是BA5.1,不是從中國大陸傳過來,是英美留行的病毒株,官員說可能透過急凍肉製品或其他貨物進入澳門。

    兩年多的防疫一夕破功,全城又再次進入半封城狀態,筆者發文時已完成一個多星期以來的第三次全民核檢,政府發出停擺公告,呼籲市民無必要盡量留在家中,確保不被傳染。澳門已經連續三輪全民核酸檢測,動用了龐大的人力、財力及物力資源,深信普羅市民都衷心感謝所有為抗疫盡心盡力的官員、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及義工,他們的無私付出都看在眼裡,記在心理。澳門政府及銀行機關不對外開放快兩週了,市民很聽話,都盡可能留在家中避疫。

    澳門市民真的很可愛又善良,一直非常配合政府的抗疫措施,聽話到讓人覺得是疫下被溫水煮蛙的順民。也許,遵行各種防疫政策時,誠如胡適話齋,常持不疑處存疑的態度,提出具批判思考教育價值的問題,應能幫忙促進防疫,讓全澳市民生回復正常生活。

 

問題一請告訴全澳市民OmicronBA5.1病毒株有多大殺傷力

    特首賀一誠於二十三日親臨記者會,說到這個病毒株時說「不要把病毒視為『洪水猛獸』,病徵又不嚴重,又不用呼吸機,不用進深切治療部(ICU)。」可是,就一直沒有提及是否有重症及死亡個案出現。衛生局局長亦就記者提問這個病毒的殺傷力時,非常玄妙地用了同一種病毒落在不同人身上都有不同反應來回答,即是答了等於沒答。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於六月二十四日發佈消息說,今次的病毒株屬於OmicronBA5.1,傳染力強,以首名感染者為例,與她同住的十三名人士均全部染病,鄭重提醒居民要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經常清潔雙手。由於突變是隨機發生的,所以很難預測未來的變異株會朝哪個方向改變。然而我們可以跟據病毒與宿主的交互關係來預測大的改變方向。但是,從第一天到筆者脫稿時,感染人數已增加至接近四百人,由八個月大的嬰兒至八十九歲的長者,有打針的亦有沒有打針的。

    既然官方一直迴避OmicronBA5.1的殺傷力,只好在網絡上搜尋相關知識。首先,所有病毒賴以生存必須找到感染宿主,慢漫,病毒會隨著氣候及地理等因素產生變異,會增強病毒感染機率,病毒累積就可能產生新的變異株。因此,目前的變異株會具有較強的「感染能力」。

    有趣的是,所有病毒都必須寄生在宿主,如果宿主染病而死,對病毒繼續感染其他人一點好處都沒有。羅局長其實說得對,往往是宿主的抵抗能力弱,產不舒服、甚至死亡,醫學專家說其實是「意外」的結果,並不是病毒的主要目的。所以,「與宿主共存」才是病毒的最佳解方,而病毒最能明哲保身之舉就是朝著較為「溫和」的方式改變,向「溫和病毒」的路發展下去。

 

問題二:為何澳門不能仿傚先進國家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呢 

    既然攻進澳門的不是最初殺傷力強的病毒株,而是一直變種的OmicronBA5.1病毒株,雖然感染力強但殺傷力大減。普遍醫學專家認為,新冠病毒的演化方向會朝向較為「溫和」的方向演化。但又有另外一種醫學理論說,感染人數越多,病毒洗牌效應亦多,有可能變異成較殺傷力強的病毒,目前澳門的清零政策就是源自這種醫學理論,才會採取連番全民檢測,檢測時間不斷縮短,更要出行檢測前先在家做快篩檢測,結果是陰性才能出行。

    其實,病毒與宿主之間的拔河是從有細胞以來就不斷上演,宿主必須不斷的改變,如增強抵抗力,或者是連續接種加強疫苗,才能逃避病毒的入侵;相對地說,病毒也必須不斷的變異,才能一直感染新的宿主。如果「和平共存」指的是新冠病毒對人類社會的傷害到達「可以忍受」的範圍內,那我們應該是有機會達成的。目前,新加坡、台灣、歐美諸國感染人數雖多,但重症及死亡人數下降,為了恢復經濟,必須果敢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

    澳門是個外向型經濟的社會,特首都很坦然說要與內地通關,澳門經濟才能好轉。再者,澳門雖然奉行一國兩制,但在許多政策必須緊跟中央,動態清零政策就是明顯例證,所以,特首才多次說要依賴鍾南山團隊的指示進行抗疫。換言之,要在政治正確與經濟振興之間取得所謂的平衡,澳門不得不走清零之路。

  

問題三請問我們可以滅絕家裡的蟑螂、外面的麻雀、還有新冠病毒嗎

    最近,家家戶戶都有很多蚊子及小蟑螂,無論用何種強力的殺蟲水都殺之不盡,甚至說你看到一隻蟑螂,背後的巢穴可能上千隻。其實,早在人類演化之前,蚊子及蟑螂已活躍在整個地表。可是,亦在歷史上出現要動員舉國之力滅麻雀,雖然,最後知道滅絕麻雀,整個生態,尤其農作物會受到很嚴重的損失,決定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子。

    黑格爾說得好,人類最大的教訓就是不懂得汲取教訓。今天,澳門已超過四百個陽性個案,年齡由八歲到八十九歲,絕大部份都是無症狀,其餘皆輕症,只有一位六十歲已接種了三劑國藥疫苗的長期病患變重症,但所謂的重症只是呼吸困難,肺部雙側有肺炎,正接受對應治療,情況穩定。這個個案是否足以打臉特區政府,因為官方一直強推打針能有效預防重症。再者,到目前維止,官方都沒有清楚告訴全澳市民這四百多病例有多少人真的沒有打針呢?實在,官方都表態說目前疫苗無法有效防治Omicron,說專家正研製相關疫苗,一旦研發成功,特區政府將盡速引進。

    內地多個省市疫情此起彼落,持續延燒,當局堅守動態清零政策,已耗資一點四五兆人民幣,用在常態化核酸檢測開銷;澳門經財司李偉農亦說抗疫期間,庫房已消耗接近一千億儲備。雖然,澳門尚未進入網格化管理,但是,就是因為奉行清零政策,旅遊、餐飲、消費等皆蕭條。相較之下,歐美諸國如荷蘭及美國,就連亞洲的新加坡、泰國、韓國等國家,因為接種率高,染疫康復後免疫的人也多,病毒威力大減,跟病毒共存已經是常態,經濟及民生已日趨正常。

    問題是,廣設紅黃碼區,不斷把全民核酸檢測,且把檢測時間縮短,市民日曬夜排長龍,還有重點人群加強檢測,沒有全民檢核的日子,不要以為歲月靜好,市民必須天天在家自行做的抗原檢測,再上傳到健康碼,如果要出行做檢測,必須要在同日先在家做抗原檢測,如果沒有,只能望門輕嘆,返家再做快測然後再去預約做檢測。如此這般,也許就是澳門的抗疫日常化。

    今天,當我們只著力推銷防疫,卻一直沒有致力提升澳門市民強身健體才是最佳的自然疫苗,似是本末倒置。當全世界都往與病毒共存這個方向推進,澳門該如何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而又能同時緊跟中央,真的是考驗官員解難智慧及普羅市民批判思考的時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