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日,《第九十四屆奧斯卡頒獎禮》出爐奧斯卡影帝的韋史密夫(Will Smith),於頒獎禮掌頒獎嘉賓諧星基斯洛克(Chris Rock)。事件起因是基斯洛克懶幽默,嘲笑患有俗稱「鬼剃頭」症而脫光頭髮的韋史密妻珍達娉琪(Jada Pinkett Smith),笑對方髮型似足狄美摩亞(Demi Moore)在《伴我雄心》(G.I. Jane)中之skinhead造型,甚至可以擔正主演續集,韋史密夫護妻心切,立即嬲到上台兜巴星摑向基斯洛克。基斯洛克雖然被掌摑,反而很幽默聰明地為自己解圍說:「那是電視史上最偉大的夜晚。」
雖然不少網民力挺韋史密夫的護妻舉動,但有更多反對聲音,認為韋史密夫可以在座位上聲言抗議,甚至離席,但出手打人就一定不對,且有欠風度品德。就算史密夫很快道歉,亦宣布退出頒獎給他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但事件仍在發酵,後果可大可小。有網民調侃韋史密夫,如果他手上仍持有當年主演的《黑超特警組》(Men in Black)的「遺忘棒」,一定會按一下,讓頒獎禮現場所有人都會忘記這記醜事。事後孔明,如果韋史密夫能掌握一點幽默,一定可以在博得更多掌聲中反擊基斯洛克,而無後顧之憂。
我在大學一年級心理學課開始體會幽默的價值與力量
我大學讀台灣師範大學,記得大一必修心理學第一堂課,一位上了年紀穿旗袍的教授進教室,吩咐隨行的助教每個同學派一份智力測驗,要大家馬上填寫。我這個僑生在澳門讀書時,從來沒做過選擇題型的測驗,閱讀速度很慢,根本來不及回答,最後一分鐘,只好亂打勾。
快下課前,助教又進來,把已經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的測驗交給教授。教授二話不說,讀出全班IQ第一的同學名字。我是全班倒數第二,IQ五十五分,最後一名來自香港的同學IQ五十分。當下,我幾近崩潰,心情低落。幸好,旁邊有一位本地同學,拍了我的肩膀一下,然後跟我說:「你知道這位心理學教授是位變態心理學家嗎?」我說不知道,再追問那又如何?那位同學調侃說:「既然是變態心理學家,研究的是變態心理,即是不正常心理,既然不正常,得出來的結果一定是正常,甚至不正確的,那又何需介意呢?如果你真的IQ五十五分,你就是弱智,根本不能坐在大學的課堂上課。」其實,我當時還沒有完全聽懂,只是覺得很有邏輯,又很有道理,最重要是他的話很有慰藉療癒作用。頓時,我整個人都輕鬆自在。後來,我想到那位同學非常幽默,能好好善用幽默的價值與力量把我從深淵拉上來。
齊齊學一點中國人不太提倡的幽默
幽默(Humor)在西方社會源遠流長,意指滑稽、詼諧。最早引進國門的有號稱中國幽默大師的林語堂先生。林先生在《晨報》副刊上所撰文章,自英文「humor」一詞音譯而來,指使人感到風趣、好笑、高興、滑稽、調侃、的行為舉動或俏皮話,與「風趣」含義相近。
腦神精科學家及人際心理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一個具有良好幽默感的人,其心智素智經常能處於快樂狀態,遇上困難亦能易於迎刃而解,而在與人融洽相處,亦較有能力處理人際的衝突。但是,幽默感從何而來,也成為科學家想要解開的大腦謎底,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陳學志,深入研究「幽默」多年,研究成果不但一舉登上國際知名期刊《Neuroimage(神經腦造影)》,更為大腦科學研究走出新的發展之路。甚至,陳學志建立一個容納十萬則笑話的研究資料庫,更組成團隊,找來上百名受測者閱讀數十則笑話,利用最新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來研究受測者大腦中的運作機制,藉此觀察他們在閱讀笑話時的大腦變化與傳導歷程。
陳學志教授及其團隊透過受測者的大腦迴路觀測發現,人的大腦裡真的有一個負責幽默的系統,能感受幽默並理解、進而發出會心一笑,其過程要歷經「失諧」、「解困」、「回饋」等三個歷程,才能產生愉悅的感覺。「失諧」是產生幽默的充分條件,指的是跳出人們日常看待事物的框框,甚至加入離奇古怪的屬性,因而產生失諧感。所謂「解困」,則是有點故弄玄虛,讓大家有點百思不得其解的困窘感。「回饋」是指聽了幽默笑話的人的反應,如果不發笑,即是說這個段子一點都不幽默。如果聽了以後,大家都能會心微笑,甚至捧腹大笑,就是很正向的「回饋」。舉例,如鯊魚吃掉紅豆會變成甚麼?這道IQ題的答案是「紅豆沙」。同樣是電影頒獎禮,同樣被嘲笑,中國著名幽默機智演員黃渤就高明很多。在台灣舉行的第五十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黃渤被鄭裕玲嘲笑穿睡衣參加頒獎禮。黃渤不單沒有生氣,還看著台下眾紅星說:「你們穿得很隆重是因為你們是客人嘛!而我把金馬獎當成家,回到家當然穿睡衣啊。」此話一出,全場熱烈鼓掌,黃渤瞬間反敗為勝。
陳學志教授說:「幽默就像是我們的大腦在進行一場慢跑運動般」,即是說幽默面前,人人平等。有趣的是,陳學志教授說幽默不但有助於活或化大腦,還會釋放出讓人感到快樂的「腦內啡」,其效果就如同我們去跑步或打場球,讓人可以從幽默中拋開憂愁與煩惱。團隊表示,當一個人開懷大笑時,其大腦的運作機制會更活化,並釋放出腦內啡讓人感覺更放鬆、有助於減輕身心壓力、達到紓壓效果。而這樣的結果似乎也呼應了老祖宗常說的「一笑治百病,再笑解千愁」的道理。
從小教導孩子用幽默化解衝突
借幽默的友愛之手,我們就能巧妙減輕生活中個人沉重的壓力及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親和關係,甚至地化解人與人的各種矛盾衝突。從儒家思想與正向心理學角度來說,化解矛盾衝突的關鍵是養成與人爲善的態度與能力。一個幽默笑話或故事能驅趕沉悶的氣氛,能帶動生氣勃勃的團體氣息;如果與人發生爭執,或是各自堅持自己的意見時,幽默常常可以讓人立於論辯的不敗之地,並且化爭執爲會心一笑,甚至化敵為友。
最聰明的幽默是自嘲,心理學稱為「詼諧效應」,是一種防禦機制,意指一個人處於困難和尷尬境地時,採用一些自嘲的詼諧手法,可以自我解脫,應對難關,征服別人。舉例:有一次,美國總統林肯正在放下自己的身段擦自己的皮鞋時,一個外國外交官向他走來輕蔑說:「怎麼,總統先生,您竟擦自己的鞋?」林肯回答說:「是的!那麼您擦誰的鞋子?」
從小,就要開發孩子的幽默天賦,如果孩子具備幽默感,遇到問題時很容易輕鬆化解,又能保持心情愉快,又不得失別人。當孩子犯了錯誤,擔心被別人指責,可以客觀面對自己的錯誤,說個自嘲的幽默故事調整自己的困窘情緒,主動用幽默的方式認錯,對方也會被幽默風趣的語言逗笑回應,還有什麼好生氣的。自嘲是一種謙虛、低調的表現,更容易受歡迎、更容易交到好朋友。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及時自嘲,可以給自己一個臺階下,緩和氣氛又不失分寸,讓人感到很得體。
一個身患白血症的孩子小明,因為化療脫掉很多頭髮,可是,從小被父母教會樂天幽默面對人生。當他健康稍好重返校園,就被同學恥笑他。可是,小明指著頭上只有三根的頭髮,拿出梳子,一根梳向左邊,兩根梳向右邊。第二天,頭髮只剩兩根,小明說要左右各一根,來一個大小便不分裝;第三天,只剩下一根頭髮,小明跟同學們說,今天心情好,要把頭髮向後梳;第四天,頭髮掉光了,小明說今天很,不梳頭啦!第五天,再沒有一個同學嘲笑他,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如果想培養孩子的高情商,讓他的生活上愉悅,性格上灑脫和樂觀,思想上有創新和有深度,那麼幽默感就必不可少。情商的高低一般通過人際交往可以體現出來,在這其中,情商高的孩子一般具有幽默感,他們通過幽默的方式去潤滑社交活動,減少交際時的鴻溝。對方感到被尊重,感到快樂時,便會增加彼此的交流,增進友誼和理解。記得三兒子小時候,有一個週日我帶他去嘉思欄公園玩,跟我玩了一會覺得很無聊,很想找一個陌生玩伴,可是內向的他難以啟齒。幸好,剛好有一隻大狗快要跑來,兒子就跟問身邊的小女孩怕不怕狗,小女孩說怕,兒子就連忙說,我都怕,不如一起玩,小女孩一口答應,兩小無猜,玩得非常開心。
在人際交往中,有幽默感的孩子具有主導力和影響力,能掌控別人的情緒及現場的氣氛,對減輕意見衝突及人際矛盾非常有用。須知道,孩子能夠以幽默的方式處理社交問題,顯露出自己的真誠和自信,別人會給予信任、敬佩的眼光,增強了對孩子的印象,評價好,則孩子間的衝突就會慢慢化解。
再者,幽默是一種創新的思維方式,孩子遇到矛盾時,有各種各樣的鬼點子,運用幽默的武器,不正面攻破,而是旁敲側擊,或者從逆向思維出發巧妙化解矛盾。
家不僅僅是個生活據點,更是營造良好幽默家庭氛圍的場域,家長率先用幽默處理家事,孩子自然在耳濡目染下亦能成為幽默高手,讓孩子從小在家學習幽默,讓他自信表達,發揮想像力,把快樂傳染給別人,使生活更豐富、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