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終結懸樑刺股舊習 邁向腦外思考新潮

 


 

    戰國時名人蘇秦,胸懷壯志,發奮忘食讀書,天天讀到深夜,稍有打盹,就咬牙用錐子刺大腿,爭分奪秒飽讀經書。最終,官拜六國之相,傳頌千古。

無獨有偶,漢朝的孫敬,勤奮好學,不讓自己打瞌睡,用一根繩懸在屋樑,繫著頭髮,一打盹就被扯痛,馬上清醒,繼續苦讀,最終成儒學大師。元朝末年,高明在《琵琶記》說「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道出古人苦讀的辛酸,但是,一旦高中狀元,便能名成利就。

    今天,苦讀仍然是莘莘學子的生活日常,雖然,不必再受懸樑刺股之痛,但是,讀書成才的壓力一直不比古人低。古有懸樑,今有來自家庭、社會及自我的壓頂之重;古有刺股,今有多不勝數的作業、測驗及考試刺骨之痛;古少聞為學自殺,今多起為學自尋短見。

 

苦學有成的科舉讀書心態仍然盤據在國人的思緒中

    懸樑刺骨用以激勵人發奮圖強刻苦學習,此舉如同《二十四孝》般,精神可嘉、行為愚蠢」。科舉制度始於隋朝,確立於唐,宋明清一直沿用,目的是選賢任能,為朝廷效力。因此,讀書人要寒窗苦讀經年,不斷重考,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途的不二法門。

     西漢時,有位出身貧寒的學子叫匡衡,老爹連燈油都買不起,但是,熱愛讀書的他竟然偷偷在接鄰的牆壁上鑿出一個小洞,透過小孔微弱的燭光讀書。鄰居發現後,不僅沒有告他刑事毀壞,還稱許其刻苦向學。筆者胡思,也許就是這個好心做壞事的鄰居誤導了匡衡,也壯大了他的膽子,長大後的他仕途順利,卻是個大貪官。所以,有人嘲諷匡衡「細時偷光,大時偷金」。

    其實,「十年寒窗」的貧窮讀書人,到底能「一舉成名」的畢竟是少數。須知道,要高中狀元並非易事,要經過童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階段。如果身在離京畿千里外的窮鄉僻壤,更要長途跋涉,還要籌措盤川,才能上京赴考,一個倒運,可能客死異鄉。

    有學者批評,中國讀書人自古到今,都在死人骨頭撿破爛,換句話說,讀書人又被嘲笑為「書呆子」,更被譏諷「讀死書、死讀書,然後讀書死」。顯然,都是受了科舉制度的刻板觀念影響。

    科舉雖然已成歷史,但是,現代的學子,同樣是把教科書,或者要考的內容硬塞進腦袋,考試只是搬字過紙的過程。所以,填鴨式教育仍然是學校教育的主流。

 

古人今人都擺脫不了苦讀的羈絆

    也許,大家很少聽過韋編三絕的典故。《史記孔子世家》記載了孔子勤讀易經的故事。孔子年代,還沒有發明紙張及毛筆,所有文字都刻在竹簡上。一片竹簡只能寫一行十多個字。寫成一篇文,要用上很許多竹簡,再要用稱作的牛皮繩子把竹片按順序編聯起來,就可以閱讀了,這樣的過程就叫做韋編。由於一片竹簡只能寫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書就需要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像《易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聯起來的,因此相當沉重。加上不停翻閱,連都破損,要從新再韋編。後人借韋編三絕」贊譽孔子勤奮讀書。孔子晚年帶著學生週遊列國,搬運沉重的竹簡更是不容易,古人更珍惜讀書的機會。
   
我們用「學富五車」來盛讚別人很有學問,其實,五車裝不了幾本書。後來,人們把書寫在帛上,捲成一卷一卷的,所以一部書又分作若干卷。到了紙發明了,雖然便宜些,但是還得手抄,抄一部書很費事,抄很多部書就更麻煩了。到了印刷術發明以後,書籍成為商品,可以在書店買到。今天,我們已進入數碼時代,一台手機,甚或電子閱讀器,隨身攜帶,只要有網絡就可以隨心調閱自己心儀的報章、雜誌、書籍、甚至聲音影片。容量從8G16G32G如果不是看漫畫或使用彩色螢幕的話,通常8G的容量就很足夠閱讀,至少能存取上千本書籍。換言之,韋編三絕」、汗牛充棟」及「學富五車」只是詞藻美麗的文字,已經不合時宜了。可是,苦讀仍然像魔咒般蹂躪莘莘學子。

   

大腦是電腦、大腦是肌肉、還是大腦是喜鵲築巢

    瓦特發明蒸汽機引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與密集勞動力工廠創造了經濟及社會奇績。班傑明富蘭克林間接發現了電力引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透過電力,人類進入永續發展的世界。圖靈發明電腦引爆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即由電腦發明所激起的資訊時代,然後,是社交媒體及電腦軟體龍頭大哥引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即人工智慧革命。

    要是一個讀書人能「學富五車」,就會受到非常尊重。自從圖靈發明電腦至今,電腦隨時博學過任何一個頂尖的讀書人。可惜,我們的教育仍然肆意把各種死知識硬塞進孩子的大腦,期盼他們的知識容量如電腦那麼龐大。

    時代進步,乘著電腦資訊科技的發達優勢,授人以「魚」的教育觀念已不能滿足學校教育的要求,授人以「漁」的要求日益受到重視。換句話說,「人腦是電腦」還不夠,「人腦是肌肉」才能應付當前的學校教育要求,即是說,過去死讀書已不敷應用,要更上層樓,即不斷操練孩子的大腦運算能力,深信不疑只要如操練肌肉,大腦亦可以越操越聰明精靈。

    其實,人腦更像喜鵲築巢。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城市過度發展,雀鳥被逼在架空輸電線上築巢,引起輸電設備損壞或造成線路跳閘、故障停運等事故。二一九年四月十八日,南韓首都首爾就發生停電事件,原來是喜鵲築巢之故。實在,隨著山林草木被過度砍伐,喜鵲已經被城市化了,喜愛就地取材,拿金屬曬衣架、電視天線、及鋼絲等築巢。據統計,南韓一年要移除雀鳥用上述材料築巢。說實在,喜鵲更貼近人腦,即是說,學習不僅靠大腦內的腦神經突觸,經通電後碰撞進行學習,更需要運用大腦外的一切資源,裡應外合,才能進行高效學習。

 

我們已活在腦內與腦外兼融學習的年代

   一九八三年,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加德纳(H.Gardner)從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人發覺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從而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一方面推翻智力靜態及固定不變的傳統理論,更提出不同智能間可以互補的理論。人不再是靜態從外面輸入知識,再儲存或更新才獲得知識,更甚的是從語文、數理邏輯、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及自然等智能與外面的世界互動,才能真正發展出真正的解難智慧。有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顯示,大腦「外面」的世界才是解鎖我們大腦潛力的關鍵,會幫助我們打破大腦的侷限,透過大腦外的思考,讓學習更有效率、更有創意、更輕鬆有趣。

    最近,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安妮.墨菲.保羅(Annie Murphy Paul)出了一本新書《在大腦外思考》(The Extended Mind: The Power of Thinking Outside the Brain)。作者認為我們不該把思考侷限在大腦內,就像古人寒窗苦讀,又或是現代孩子白天接受的填鴨式教育,及下課後的補習訓練。這些都是低效且容易忘記的學習方法,腦外思考就是要善用與外界的互動。

    已故菲律賓辛海棉樞機(Cardinal Jaime Lachica Sin19282005)畢生帶領生活體驗學習促進社會正義公平。換句話說,辛主教舉辦亦帶領年輕人從事低下層的勞動工作與基層群眾一起,讓他們學會同情理解低下民眾的困境。後來,這套生活體驗的教育方法傳遍全世界,包括澳門的飛鷹軍事訓練及內地的黃埔軍校軍訓營等,都是透過親身體驗感悟別人的需要。筆者在大學時,連續一週的晚上做過跟垃圾車的生活體驗,一邊清理垃圾一邊與工友閒聊。體驗完了,就回到營地在導師的帶領下,與從事其它生活體驗的營友分享心得,始發現生活體驗是很高效的腦內腦外統合學習。

 

    大腦閉環學習的年代理應被淘汰,取而代之是與生活息息相通的腦內腦外統整學習新潮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