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別以為烏俄戰爭與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三月十四日上午,筆者擔任電台時事烽煙節目《澳門講場》。九點新聞報導後,又再次接聽聽眾電話。一位賀先生致電要講烏俄戰爭啟示錄,他大概說:「烏俄戰爭肇始於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意指烏克蘭)意欲參加歐盟及北約,就引來俄羅斯入侵,人民及財產飽受摧殘。聯合國秘書長已發出譴責,俄羅斯此舉有違聯合國憲章。俄羅斯乃虎狼之國,窮兇極惡,是典型的強權國家。中國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俄羅斯在歷史上曾經侵吞我國領土超過一百萬平方公里,我們是不能忘記的。接著,賀先生說:「最近,收到教育界消息,有學校不允許教師討論烏俄戰爭。賀先生還引用毛澤東的詩句砥礪:「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當時,筆者回應說:「踏入二十一世紀,尤其是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已厭倦好戰。從經濟角度考慮,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在戰爭中成為贏家,尤其人命損失是無可計算。況且,無論是特別軍事行動,又或是衝突,乃至戰爭,這種叢林法則,即誰大誰惡誰正確的作法不應被鼓勵。由於戰爭已發生,每天都有矚目的新聞報導,學校理應納入課堂隨機教學。其實,烏俄戰爭同歷史、地理、公民及民生息息相關,都值得在課堂跨學科深化教學。

    實在,烏俄戰爭真的沒有打到我們澳門家門前,我們可以奉行各家自掃門前雪,也可以致力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亦可以吃花生作壁上觀

   

人人腦袋裡都有個隨時作戰的杏仁核

    自人類在叢林掙扎圖存開始,要面臨野生動物或其他部落的攻擊,為了提高生存及繁殖機率,於是演化出「戰守逃」這個杏仁核Admygdala)機制,是邊緣系統的皮質下中樞,有調節內臟活動和產生情緒的功能;會因應外界刺激引發應急反應,就是前述的戰守逃反應;杏仁核可以產生情緒激勵,從而增強記憶。

    當遇上攻擊,又或是身陷恐懼中,杏仁核就會激活「戰守逃」,透過釋放壓力荷爾蒙讓身體準備作出逃跑、穩守或戰鬥的反應。而激活這些反應的是恐懼、焦慮、憤怒等情緒。我們的腦袋就會產生三個本能的決策反應。如果說我們有把握戰勝對方,就會迎頭痛擊對方;如果我們認為要花一點時間評估實力,那末,就會採取守勢;如果我們感覺到強弱懸殊,就會馬上逃離。

    哈佛大學研究證實,經過八週的靜心Meditation)訓練,就能讓掌管『戰守逃』的杏仁核縮小。同時,掌管高階認知的前額葉PFC)皮質層會增厚,人越能理性冷靜處理急難事件。所以,無論是平民百姓,抑或是大國領袖,都應該學習如何駕馭杏仁核,而不是成為杏仁核的奴隸。

 

認識衝突與戰爭的差異

    從社會學角度看,世事可以從和諧與衝突來看,一個社會的進步既要各司其職與相互合作,但與此同時,亦需要努力面對彼此間的不同與衝突,兩者相輔相成。換言之,衝突可以是人與人、甚至國與國之間的見解不同,可以求同存異,亦可以透過衝突管理來解決,要是處理不了,就只能訴諸權力比拼,甚至武力解決。

  根據MBA智庫的定義,衝突是:「個人或群體內部,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互不相容的目標,認識或感情,並引起對立或不一致的相互作用的任何一個狀態。衝突可以有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從積極而言,衝突是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的過程,可能形成的一種競爭氣氛,促使員工振奮精神、更加努力,激發產生改革的方法與態度。消極而言,衝突可能導致機構或國家資源消耗,容易造成敵意,讓士氣低落。要抑制或緩和衝突,通常都是透過回避、遷就與妥協等談判方式處理,務使雙方都能成為贏家。

    德國著名戰爭理論家卡爾.馮.克勞賽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說:「戰爭是一種暴力的舉動,是政治的延伸和外化,目的是迫使對方遂行我方的意志。英國學者AC葛瑞林(A. C. Grayling)在《戰爭的本質》一書中,說到

正義之戰的條件:1.其他手段均無法解決衝突,只能依靠戰爭這一最後手段。2.戰爭由一個正統政權發起並指揮。3.戰爭必須有正當理由。4.戰爭獲勝的概率必須是合理的。5.戰爭發起者的意圖必須是正確的,也就是重建和平,樹立正義。6.只能適度使用武力,也就是說,所使用的武力只要達成目的就可以了。7.平民和無辜者不應成為攻擊目標,只有迫不得已時才能承擔「附帶傷害」。
   
衝突可以只是口角,當然,戰爭亦可以如孫子說的「不戰而能屈人之兵」。可是,當俄羅斯大舉入侵時,用了很美化的詞彙,即「特別軍事行動」。又或是親俄的派系會淡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說成是俄烏衝突。明白事理的人,一定能理性判斷衝突與戰爭的明顯分野何在!最低智的都知道,人與人之間會有衝突,但不會發生戰爭。俄烏之戰,俄肯定是侵略,烏在前世界面前,全民皆兵在進行正義之戰。

俄烏戰爭對世界產生的影響

    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小麥產量合計約占全球出口小麥總量的三分之一。小麥價格顯著上漲也就不足為奇了。此外,俄羅斯生產了全球大部分的化肥,還有大約6%的鋁,7%的鎳和超過40%的氖氣(芯片生產的關鍵組成部分)。俄羅斯是一個主要的能源生產國,占全球石油產量的12%,占全球天然氣產量的17%。至關重要的是,俄羅斯供應歐盟41%的天然氣和約三分之一的石油。

這將對全球糧食和能源價格、供應鏈以及金融體系產生嚴重影響。

    俄烏之戰,明顯油價已漲了三份之一,日用石油汽產品全部漲價。黃金成為避險投資的最佳選擇,金價飆升。烏克蘭的小麥和其它糧食出口將減少或完全停止,這將導致全球糧食價格飆升。通脹壓力將急劇增加,通脹將在兩三個月內達到兩位數。這可能迫使各國央行緊急加息,並停止所有債券購買計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可能會大幅增加。已經看到澳門樓奴們,每月供樓利息突然多了,又是要勒緊褲頭過緊日子的時候了。

    從地緣政治觀察,俄烏之戰持續,即本來屬於歐盟及北約的歐洲國家,恐怕俄羅斯會連帶入侵,導致中俄與西方兩大陣營國家的冷戰與對立,有機會引發全世界難以想像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須知道,戰爭一旦爆發,生靈塗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會是全拿的贏家。

 

讓孩子學識戰爭的框架:脆弱與可弔唁性的生命

    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J. J. Rousseau)在其教育名著愛彌兒(Emile)曾說,如果要增進孩子的同情心,就帶孩子進醫院急診部參訪,讓他們經歷病痛與死亡,就能提升他們的悲天憫人的情操。同樣,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大學的朱迪斯巴特勒 Judith Butler)在其最新名著戰爭的框架:從生命的危脆性與可弔唁性,直視國家暴力、戰爭、苦痛、影像與權力》(Frames of War: When Is Life Grievable?一書中,如前述的把戰爭的各種特性與害處納入到一個框架中,希望世人更聚焦看到戰爭的損害。再者,書中更強調再戰爭中,更應讓舉世人類體會到生命的脆弱,甚至瞬間會消失。就如烏俄戰爭中,一名在路上行走的烏克蘭人,無故被一名俄軍從後炮決身亡。巴特勒提醒我們要從小教導孩子認識戰爭中人的生命的脆弱,戰爭會導致傷亡,有死亡就有弔唁生命,希望透過生命教育警醒孩子,不要有訴諸暴力及戰爭的念頭,而必須懂得透過愛護與對話解決一切衝突。

 

    一九六六年,澳門發生一二三事件」,當時我只有五歲,家住議事亭前地。夜裡,從家一線空隙看到軍隊在家門前步操,還有坦克及裝甲車經過,白天更聽到開槍聲,心裡的恐慌與顫慄,今天仍猶有餘悸,終生不忘。別以為烏俄戰爭與我們無關,我們已生活在地球村時代,黑天鵝與蝴蝶效應隨時都會在我們家門前發生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