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 星期五

一把火後!極待修復孩子的文化教育及精神健康

 


  

    ○二一年歲末,爆出多起教育大醜聞,其中廉政公署揭發教育發展基金資助存在千瘡百孔,有時事評論員更批評資助制度是一盤「混帳」。沒料到,來到最後一天的下午,在祐漢新村第八街的新華學校門前,竟有一名二十一歲男子在學校門前潑淋天拿水縱火。據報章及網絡視頻得知,該名疑似精神有問題的青年是該校的退學生,徒手將樽裝液體灑於地上和校門前,自己亦不慎踩到地上液體,忙亂中火勢就升起。一瞬間,現場變成十六米乘兩米的火海,同時產生大量濃煙。現場片段看到,該名男子自己亦被燒到手腳,一邊跳動,一邊想拍熄火舌,但仍無法阻止火勢燒傷自己,最後,脫光衣服,只穿一條紅色內褲,被差人制服拘捕。火警發生後,學校保安員即時發現並報警,校方即時展開疏散行動,約於三分鐘內將六百多名師生疏散到校外安全地方,無人燒傷。

    筆者沒有水晶球,亦無內幕消息,更不是福爾摩斯,無從知道那名縱火的青年是否精神健全其動機為何?當然,對於違法傷人的暴行,理應譴責及懲處,絕不能姑息。可是,綜觀其縱火行為,透露出其對類似汽油的瞬間波及率認知非常薄弱,到自身燒傷後的自救行為,可能顯示出是個有精神障礙的人士。可以略為確定的是,縱火青年曾是該校的學生,其際遇應讓他滿腹怨憤,看片段不是惡作劇,似是發洩心中的怒火,也許更想引起大家的關注。事實上,這一把火,應該點燃起我們對這位以身犯險的青年的熱切關顧,查找背後的原委,致力透果改革學校教育讓事件不再發生,甚至使教育能發揮防微杜漸,進而使青少年更樂活學習的重要手段。

 

我們一直傷痛代傳失控的努力文化

    英國著名數學家、哲學家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Bertrand Russell,一八七二年至一九七○)在《讚揚閒逸》的鴻文裡說:「雖說些許的閒暇令人愉快,但倘若一天二十四小時只需工作四個小時,人們會不知道如何填滿他們的日子。現代世界的境況正是如此,這是我們的文明所受的罪責,然而較早之前並非如此。以往我們有能力保持輕鬆愉快和嬉戲玩耍,但這樣的能力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受限於崇拜效率。現代人認為每件事情的完成都應該是為了其他事情,絕非因為本身的緣故。」羅素九十年前的警語,竟應驗在當下的澳門社會。從兒童進入托兒所,一直到職場拼死幹活,我們就被丟進效率的深淵裡,永無止境地載浮載沉。

    德國社會學者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其名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很嚴厲批評人們用外在的效率與成功感去肯定個人的快樂與成就。追本溯源,自馬丁•路德發佈的九十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起,定性懶惰是一條罪,加諸哥倫布地理大發現,將努力的目光放得更遠,到了工業革命後,世界走進效率是一切的不歸路,過度努力讓我們建構資本主義繁華昌盛的社會,但亦讓我們深陷於努力過度的文化病灶。失控的努力文化: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讓人無法好好休息Do Nothing: How to Break Away from Overworking, Overdoing, and Underliving作者瑟列斯特赫莉Celeste Headlee「至少從十九世紀開始,我們就已經學會這種行為,然後變本加厲地傳給下一代。大多數父母親會說他們只希望孩子能夠快樂,然而研究顯示,大多數父母親真正要的是高平均分數,認為學業成功能讓孩子快樂。」

    重返中國文化,我們仍然深受「業精於勤荒於嬉」及「勤有功戲無益」的荼毒;學校通常視成績不好的學生為懶鬼,就算聰慧成績好的學生亦會拿到「天資聰敏惜未盡全力」的評語。再者,種種本地及國際調查顯示,兒童及青少年活在這過度努的文化裡,勤已惡化為必得過度努力,後果是孩子越來越厭學、憤怒、焦慮、憂鬱、甚至罹患精神病。

誰來關顧兒童及青少年過度疲勞

    「過度疲勞」(Burnout這個詞,聽起來是褒多於貶,對於一天到晚都在上課及補習的孩子,我們一直沒有正視他們的困境,更遑論提出積極的紓困措施。二一九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過度疲勞」定義為一種「病症」而在《國際疾病分類標準》中將「過度疲勞」的症狀列成三大點:1.全身感覺精疲力竭;2.產生倦怠感或負面情緒;3.效率降低。當手機及網路遊戲成為孩子的避學天堂時,更加劇加身心精神的疲勞。而身心精神疲勞得不到改善的話,各種身心病症就隨之而來,其中包括失眠、憂鬱、躁鬱、思覺失調,更甚的是因情緒轉移到身體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障礙、荷爾蒙失調、紅斑狼瘡等頑疾。目前,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患有精神官能症,精神病的低齡化亦成為世衛非常關注的健康教育課題。

    從工業革命後,家長要上班,學校應運而生,且成為教育的必然手段。可是,長期以來,這種由上而下的教育,一直壓抑甚至扼殺學生的好奇心及自主學習動機。與此同時,所有學校開設的課程,都有一種很不人道及很不科學的假設,學生應該在指定的時間以指定的方式學完指定的課程內容,為了達成指定的學習成果。顯然,學校教育已經變成殺人不見血的魷魚遊戲,雙贏的機率接近零,規則也傾斜於精英尖子,於是,厭學與棄讀情緒慢慢累積,就像學生書包只有越來越重一樣。即是說,學生的讀書壓力、課業煩重、沒完沒了的測驗考試,都造成今天學生過度疲勞及各種身心病的原因。

 

快不能解決的事何其多啊?慢活及慢教育才是社會發展正道

    一個母親都要懷胎十月才誕下嬰兒,一個小學生用棉花泡水發綠豆芽都要幾天才長出小葉子,連小學生在常識課都學會慢食細嚼才健康,更何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呢?筆者多年前考察過歐美先進諸國教育,尤其在歐洲,人們都過著慢生活。筆者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期間,申請一個搭地鐵的月票,從排隊到領證足足花了一個上午,但是,葡萄牙人就愛享受這般低效的慢生活,而不寧願過香港或新加坡的高速快活。

    正本清源去治療我們的都市病,讓活在澳門的群眾,尤其是我們社會的未來主人翁獲得真正的優質生活,不僅僅要把生活步調慢下,積極過慢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推行慢教育。記得在新冠疫情肆虐初期,全澳停課,教青局老柏生局長就豪氣干雲地說學習是漫長過程,十五年學習不爭朝夕。」面對疫情有如此果敢決斷,同樣,面對「每況愈下」的學童讀書壓力及精神健康,加諸特區政府銳意推動大健康產業,投資在未來社會健康棟樑身上不是最有價值嗎

    慢教育讓每一個不同的學生都得到恰如其分的教育;慢教育讓每一個充滿挫敗的學生有充裕的機會再站起來;慢教育讓失控的努力文化得以糾正;慢教育讓教育給社會帶來真正的慢樂活。

    最後,有關心青年身心精神健康的法律學者慨嘆說,真的很指望這個傻孩子有精神病,其懲處可能會輕很多,甚至可以免於刑責;但要是精神健全的話,要付出的刑罰代價將是非常沉重。這位已經身陷囹圄的最小弟兄,很需要教育者的無私愛去平息心中的怒火,幫助他浴火重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