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澳門可以由留級之都一躍為教育之都

     上兩個禮拜,有署名施老師寫了一篇《求學變為求分數的悲鳴》到網媒,其中透過作者所述的真實個案,狠批分數對莘莘學子構成的威脅。其實,不單威脅了學生,亦威脅了很多對子女學習抱有很高期望的家長,讓他們成為無時無刻比拼分數的「驚弓之鳥」。

    這就是澳門的分數文化,從幼稚園學生拿第一個一百分,到終於嚐到慘吞零分的苦楚。澳門學生一代又一代,被分數文化如溫水煮蛙般煎熬而不察覺。漸漸,澳門人變得現實功利、蠅頭小利、斤斤計較、總愛比拼。總之,零分就是失敗者,一百分就是人生勝利組。

    去年九月,《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實施,只著眼於小一至四年級不准留級,卻沒有展開讓學生真的獲得學習幸福感的措施,如將百分制改為等第制。從兩岸三地,到歐美教育先進國家,無不捨棄百分制,紛紛改為等第制。也許,澳門教育官員、學校領導、學生及家長、甚至公民社會,都應該理性務實地了解為何在學校教育領域內,等第制實有優於分數制的地方。

 

先來看看上海小學的等第制改革

    ○○六年九月,上海已全面推行小學「等第制」評價。孩子學得好不好,不再由考試分數決定,而是由教師在日常觀察、書面測驗、口頭測驗、課堂提問、作業分析、學生訪談、過程記錄、表現性任務中進行「打分」,這種稱為檔案式評量,不再採用百分制,而是由ABCD或者優秀、良好、合格、須努力等代替,真正踏上多元評核的里程碑。曾擔任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調研員朱蕾一語道破玄機:「傳統的百分制選拔功能太強了,它讓一部分學生脫穎而出,但另一部分學生卻因為幾分之差而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和興趣。」
   
上海孩子和家長只會拿到一本厚厚的評價本,它會告訴家長,孩子對某一門學科是否有足夠的興趣,孩子在某一門學科上的學習習慣養成得怎麼樣,孩子對某一門學科的知識掌握到甚麼程度。例如:語文學科的評價內容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表達」等多方面;數學學科的評價內容包括「數與運算」、「方程與代數」、「圖形與幾何」、「數據整理與機率統計」等多個方面;英語學科的評價內容包括「語音」、「詞彙」、「詞法」、「句法」、「語篇」等多個方面。在這些學科領域中,實在難以用精準分數作為評核學生的工具,而只能用較模糊及寬鬆的方式評核。再舉一個例子,如果A學生的美術科得分是八十分,B學生得分八十三分,能精確告訴學生家長兩者的高低差異在那裡嗎?評價不是一個個冷冰冰、乾巴巴的分數,而是要通過評價活動,把孩子變成了一個個陽光、智慧、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這才是以人為本的等第制可取之處。

 

再看台灣、新加坡及芬蘭的等第制

   台灣教育部於二一四年開始,國中(初中)畢業會考,改回「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等第,以減輕學生競爭壓力,堅持十二年國教「多元、鬆綁」的方向。二一九年新修訂的《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第五條規定: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應依第三條規定,並視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文化差異及核心素養內涵,採取下列適當之多元評量方式:一、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或其他方式。二、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聽力與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鑑賞、行為觀察或其他方式。三、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性彙整之表單、測驗、表現評量與其他資料及相關紀錄,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特殊教育學生之成績評量方式,由學校依特殊教育法及其相關規定,衡酌學生學習需求及優勢管道,彈性調整之。評量結果,應以優、甲、乙、丙、丁之等第,呈現各領域學習課程學生之全學期學習表現;其等第與分數之轉換如下:一、優等:九十分以上。二、甲等:八十分以上未滿九十分。三、乙等:七十分以上未滿八十分。四、丙等:六十分以上未滿七十分。五、丁等:未滿六十分。
  
近年,新加坡銳意往人本教育方向改革。於二二一年引進 PSLE(小學離校考試)評分系統,將等級級別(A *ABCDEU)更改為成就級別(1 – 8)。1級最高分為九十分或以上,最低8級為二十分或以下。雖然,有批評說新加坡改革是換湯不換藥,新瓶舊酒,無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壓力。但是,新加坡同時採取多元評核及取消考試,的確為等第制開創了新的活路。

    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芬蘭教育,努力避免標準化測驗的學習環境,並不認為標準化測驗是提升學業成績的關鍵。在全國大學入學資格考試前,芬蘭並不設置任何高風險的標準化測驗 (Standardized high stakes test)。因此,教師可專心教學,不會受到頻密的測驗干擾。教師進行持續的課堂評估及進行全國校本評核,以確保教學質素及問責,而非依賴外部標準化測驗。全國校本評核結果僅用以改進教育制度、核心課程及教學指引,而不會用作學校排名。

 

平情看等第制與百分制的優缺點

     傳統的教育功能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為培養個體社會化的功能,一是篩選菁英的功能,前者用等第制比較人本及溫和,後者用百分制比較競爭及嚴厲。順此邏輯推敲,百分制是一種可以較細緻的區分學習成就、較易分出名次、 鼓勵同學競爭及追求更高分數、較易根據百分制進行獎懲。百分制的缺點是難以透過標準答案去精確評核學生、容易對一兩分斤斤計較、不易衡量質化績效、不利於發展多元教學及評量、 不利於學生適性發展。

    等第制的優勢在哪裡? 比較適合較質性的學習績效評量、適合發展多元評量機制、 鼓勵學生適性發展、 不必對一兩分計較高低、 有利於適國際社會的評量準則。可能的缺點是各等第間的差距變大、 前三名可能同分、不利於篩選菁英、不易細分獎懲的學生。

     在基礎教育體制內,實不宜再使用百分制,一天仍然用百分制,一天仍然鬥到你死我活。等第制雖不是靈丹妙藥,至少是多元評核的救命草。要改變評量的觀念與態度,首要採取等第制。多元評核貴在方法多樣、平時重於考試,最後以檔案評量為依歸。

    目前,澳門小班教學的師生比、教師的上課節數,已追上了芬蘭,不亞於其他先進國家。就算已實施多元評核法規,不允許小四及以下班級留級,但都無法改變求學等於求分數的心態。所以,要全面小班教學改革,非得從小班教學法、評量多元且以等第制為主,往前推進,澳門真的可望從留級之都一躍為教育之都。

    我們的家長見到放學回家的孩子只會問做完功課未派成績表回來只問考第幾名以色列的家長只會問今天上學快樂嗎有沒有問到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那天,取消等第制,採取檔案評量,我們的孩子才會如以色列孩子般感受到學習的幸福感,澳門是可以一躍成為世界教育之都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