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無疾而終」又或「壽終正寢」是可以實現的

     英國著名演員辛康納利(Sean Connery)逝世,終年九十歲。據傳媒報導,辛康納利年滿九十一歲的妻子Micheline就透露丈夫患有老人痴呆,近期已經不能表達自己,又指他最後的心願是無痛苦地離去,最終,辛康納利如願以償,在睡夢中離世,算是無疾而終又或壽終正寢

    一百零四歲的賴甘霖神父(Andrés Diaz de Rábago)是一位醫生,在台灣從事醫療倫理教育及傳教工作超過半個世紀,偶有小病,行得走得,天天出去探訪病人及傳教。近日,台灣大塊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愛如甘霖──賴甘霖神父自傳,娓娓道來其養生智慧。有認識甘神父多年的朋友證言說,他絕少病痛,堅拒吃藥打針,往往靠意志、祈禱及正面思維不藥而癒。信不信由你

 

為何醫療保健支出龐大,醫院診所仍門庭若市

    今年一月十五日澳門日報報導:「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昨日列席立法會時披露,二一八年至二年四月三十日完結的醫療補貼計劃,平均每位參與計劃的醫療人員收取約廿三萬元,對比過去參與計劃的醫療人員收入有增長趨勢。醫療券使用率高,醫療人員的收益亦理想。另據當局二一九年估算,澳門永久性居民人口約六十九萬二千人,補貼總金額預算為四億一千五百二十萬澳門元,是一筆不少的公帑,應如何切實做好監管?

    無疑,公帑的確要好好監管,但是,如果人人都健康,個個都能懂得治未病,甚或能自醫,那麼,醫療開支也許可以大幅度減少。筆者日前,就走到仁伯爵醫院觀察,從大堂到各個門診都擠滿了等候診治的病人。返回醫院大堂,在領藥處前,又逼滿了等候領藥的人群。再者,澳門藥房多過便利店,梗有一間在你附近,從買口罩到買藥的人,總是絡繹不絕。

    我們從小就被教會有病就要看醫生,一旦延誤,就會被嚴厲勸告要病向淺中醫。小時候,家有養貓養狗,牠們很少生病,那時代亦沒有動物診所,只需一段時間,貓狗都會靠自己病好。

    雖然,無疾而終已被視為一個貶義詞,但是,越來越多的醫療專家深信,無疾而終是可以的,換言之,我們可以經歷生、老,死,而不一定必須經歷病的煎熬折騰。自然醫學家越來越相信,人對藥物的抗藥性會讓病越來越難以痊癒,吃下肚子的藥只會越來越多,造成惡性循環。

 

從尼克遜乒乓外交說

    話說一九七一年中美「乒乓外交」後,美國總統尼克遜破天荒到訪中國,進行破冰之旅。《紐約時報》資深記者James Reston同行採訪。到達北京後,他可能水土不服,突然患上急性盲腸炎,要在協和醫院動切除盲腸手術,手術後他有因為腸胃不適,備受困擾,於是北京政府找來中醫師幫他看診。檢查後,中醫師在James Reston身上扎了幾支數吋長的幼針,又拿出艾條於腹部搖動,大約二十分鐘後,他感覺自己的腸道慢慢蠕動,脹痛漸退,身體舒服多了,就不禁嘖嘖稱奇。此舉顛覆了James Reston過往必須以藥治病的想法。後來,他把經歷撰寫成報道,刊登後引來美國社會不少迴響。

    近年,中醫在國際醫療舞台上日益受到重視,其中,非藥物治療更受歡迎,諸如經筋治療、原始點治療、針炙治療、腳底及穴位按摩等,治療成效更見顯著。當然,信不信由你。

 

從人本食氣、接地氣到推拿按摩治病

    古書記載,古人幾乎個個都昂藏七尺。沒錯,據人本食氣一書的作者解說,我們遠古的祖先只靠食氣維生,人人長命兩百歲,個個都是巨人。我們從食氣、飲水、吃水果,慢慢退化到今天,要靠蔬果肉食而活。《接地》一書作者揭示,許許多多的病源自發炎,赤足踏地,吸收自然地氣能治百病。又是信不信由你。

    拜政府持續教育津貼所賜,認識了經筋醫學等中醫學,再加上拜訪名醫,上網學習,學會了基本的推拿按摩,家中大大小小就成為我的白老鼠。幾年前,陪伴小孫子坐船到香港參加圍棋比賽,他暈船,我身上無止嘔藥,只好硬著頭皮上網查閱止嘔穴位,原來是內關穴。稍稍輕揉這個穴位,小孫子痛得喊救命,可是,不到十分鐘,痛楚大減,亦不想嘔了。我突然領悟到中醫學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原理。自此,小孫子頭暈身熱,總來找我,我這個「菜鳥」大夫亦逐漸得心應手。有一次,小孫子發燒,我給他推拿按摩,燒慢慢退了。他回校跟同學說外公用推拿治好他,同學竟回話說連科學家都不信你。從此,小孫子越來越信賴按摩治病,亦懂得要別人相信是很不容易的事。中醫強調上醫治未病,慢慢,推拿按摩就成為人們的保健方法。

    長居台灣的吳若石神父發明了腳底按摩,現在已通行世界。其實,手掌及耳窩都有如腳底一般的對應穴位,只要手法恰當,實在可以摩到病除。當然,急病及要動手術仍然要依靠西醫了。

 

戒口、健康飲食、恰當運動及按摩保健皆能防病治病

    中醫講究戒口,西醫重視營養飲食抗病。從小,看中醫,甚至受中醫觀念影響的西醫亦主張戒口。其實,戒口不僅僅是在生病時要徹底執行,連平日無病時都應該。據基因醫療專家所言,人與豬的基因結構比較接近,屬溫性動物,所以吃豬的營養吸收比較高,相對的健康風險比較低。至於雞牛魚羊等肉食,因為牠們是火熱的動物,吃多了很容易上火。上火會引起牙痛、頭痛、甚至發燒等炎症,其實就是把身體累積的垃圾毒素帶上頭引起的後果,透過物理性質的推拿按摩就把這些垃圾打散,慢慢隨著身體的循環排走。

    恰當的運動有人以為就是跑步,但是,真正能夠掌握跑步又不傷害膝蓋骨的可能不多。另亦有說走路很健康,但走路不能驅散積存在皮下或器官內的炎症或毒素。近年,體育局大眾體育的瑜伽班非常受歡迎,顯示市民已經明白這種運動才能舒展筋經及肌肉,有助於身體暢通,通則健康。

 

從小讓我們的孩子在家庭及學校懂得中醫健康之道

    無論是家庭教養,還是學校教育,都有意無意忽略不藥而癒的生活教育。中醫源遠流長,有過千年的歷史,積澱出許多不藥而癒的保健及醫療智慧。有專家說中醫價廉物美,所以難以成為賺錢的行業;又有人說,中醫的推拿按摩能自學,對身體無害,只要不過度傷到頸椎或脊骨神經就可以。當前,任誰都可以上網學到不同的中醫技法,如果人人從小都學會基本的保健方法,特區政府的醫療開支就可以大幅減輕。

    今天,我們是在一個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的時代,也許跟藥物商業龐大利益有關。凡是藥都有三分毒,與其吸毒,不如好好學會用雙手為自己的健康把關更好。

《后翼棄兵》教會我們何謂閃亮人生

      一向有訂Netflix 網站的電影及電視劇。最近,有一個講國際象棋的電視神劇,名叫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超高收視,我都按捺不住,極速看完。

     故事講九歲的Harmon因為車禍喪母,變成孤兒,被送到孤兒院。偶然,她跟校工學國際象棋,非常聰明的她,就憑記憶學會,而且不用棋盤都可以下棋。雖然Harmon非常有天份,但仍非常努力讀棋書,不斷參加比賽,最後,贏得全美國冠軍。但是,她愛上了喝酒、抽煙、以及多年都靠食鎮靜劑才能下好棋。她連續兩次輸給世界冠軍蘇聯選手博戈夫,都因為飲酒。最後,她籌款到蘇聯再戰博戈夫,決心戒煙戒酒戒鎮靜劑,最終勝利。

 

 The Queen’s Gambit片名中的得失說起

      Gambit在象棋的哲學裡,是代表得到和失去,要贏就要先棄兵。有時候,得與失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邊,向天時是得,向地是失;得看到,失經常看不到。Harmon因意外而失去了母親,被逼結束童年,趕快成為小大人,甚至要透過服用精神藥物,讓她得到暫時的平靜,去應付外面的挑戰。

     在孤兒院裡,聰慧的Harmon應付功課卓然有成,於是,偶爾跑到地下室,認識校工Shaibel,沒料到成為她一生惦念的啓蒙老師,發掘了她的象棋天賦。當其他同學都在追求美麗及迷戀時,Harmon卻一心一意下好棋。在沒有棋盤棋子的學校,Harmon服用了學校給的鎮定劑,就能對著天花板,幻化出一個棋盤及棋局。雖然如此有天份,但Harmon仍需要後天的努力,及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服用賴精神藥物既成為她下棋的助力,亦在後來的日子成為她爭勝的絆腳石。她戒不掉壞習慣,讓她失去了支持她的朋友,失去了在比賽中擊敗強敵的機會,走進沉淪的生活,失去了自我。一切由得到,又變成失去。

 

 原來朋友及校工一直都在默默支持她

    Harmon因為表現優異,很快就被領養,而且可以參加各種象棋比賽。偶爾的機會,碰見昔日在孤兒院的好友Jolene,始知道啟蒙老師校工Shaibel 的死訊。在喪禮中,Harmon萌生到校工的地下室走一轉的念頭,才發現平時表現冷酷的Shaibel,原來一直有搜集自己比賽勝利的新聞,亦一直放著和 Harmon的合照。一時間,已經多年沒有哭的Harmon,忍受不住,淚如雨下,才恍然大悟,自己一直都不孤獨,一直都有人在撐她。於是,Harmon猛然醒覺,重新得到力量,痛定思痛,不再喝酒及吃藥,浴火重生後,再去蘇聯迎戰世界冠軍博戈夫,且一舉拿下世界冠軍。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Harmon每下一盤棋,都會思考很久小心翼翼下第一步棋。大家可能覺得第一步有什麼好想,每次第一步都應該差不多,對不對?其實Harmon在思考的不是第一步,她是猜測對方的佈局套路!通常都猜對,很快,Harmon就預計到在多少步之後就可以絕殺對方。

      Harmon亦是一個很會提出「封局」的棋手,即明天再戰。在「封局」前,棋手必須寫再戰時行的第一步棋,將信封交給裁判,下一步必須跟封手的步法走,不能改變主意。無論是開局或是封局,Harmon總會懂得方寸,知所進退。但是,在現實的人生中,許多次Harmon都身陷迷惑中,內心的矛盾更讓她與世隔絕,難以把自己的內心感受與人分享。

 

 天才仍會軟弱,仍需努力

    以天才為題的傳記電影,歷來都是口碑保證。近年就先後有《模仿遊戲》、《數造傳奇》、《天賦的禮物》、《霍金:愛的方程式》及愛因斯坦傳等。然而,現代的電影更願意把天才與人的軟弱困頓交織在一起。《后翼棄兵》就更加是這種影片的經典之作。由Anya Taylor-Joy飾演的國際象棋天才Beth Harmon,不出三十歲便橫掃棋壇,然而風光背後卻是對他人、對自己的疏離。甚至要靠濫藥和酗酒來維繫棋盤的世界。按照這種思路,《后翼棄兵》似乎跟一般的天才傳記並無分別。天才都是人,其實是與被世人唾棄的混合體。

 

     所謂瑕不掩瑜,要過閃亮人生,也許要經過許許多多的折騰與考驗,才能修成正果。

真的有「各人有自己的良知」嗎?

    港台《鏗鏘集:袁氏這一家》節目,一家人的政治光譜黃藍皆見。節目中分別訪問黃到變金的袁弓夷老爹,兩個都很黃的袁氏姊妹,還有所謂走中間派的兒子袁彌昌,最頂癮的是昌哥的老婆,新民黨的藍絲容海恩議員的言論。沒想到,這集節目點擊率是一百五十萬人。

    節目中論及元朗七二一事件,小妹袁彌明與大嫂容海恩隔空對罵,火藥味十足。袁彌明說自己在事件後不想再見到「藍絲」暗指同阿嫂冇偈傾,強調就此事與容海恩「無嘢討論」,「企咗個邊就係是非不明,個良知係無」;容海恩隔空反駁指「我覺得佢都嘥氣,講咩良知,我無良知咩,我覺得你嘅良知係錯,係咪先?各人有自己嘅良知,良知唔係電視機睇到呀嘛。」頓時,容海恩那一句「各人有自己嘅良知㗎嘛」成為她的soundbite。到底,容海恩的話語是否成立呢?不僅僅是為政者必須深究,也許家長及學校都好應該視為家庭教養及公民道德的重要學習課題。

   

甚麼是良知

    「良知」英文是conscience,來自拉丁文conscientia,意指「共有的知識」,引申為道德意識,即按照眾人認同的準則,判斷是非黑白。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又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我固有之,弗思耳矣。」王陽明也說:良心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良知。」兩位聖哲都認為良知是一種本能,像惻隱之心這類品質,並不需要後天習得。換言之,良知,亦稱良心,是人與生俱來發自內心的是非律,是自我立法,是心靈深處的裁判官,遠超於法律規定的行為律」,就如孝是發自敬愛的是非律,而非源自《孝順法》的消極行為要求,是一切道德倫理的基石。盧梭也說:良心呀!良心!你是聖潔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國的聲音……是你在不差不錯地判斷善惡……沒有你,我就感覺不到我身上有優於禽獸的地方;沒有你,我就只能按我沒有條理的見解和沒有準繩的理智可悲地做著一樁錯事又一樁錯事。

    逆反而言,所謂各人有自己良知,就是價值與道德標準的相對主義,即是無標準、見仁見智,觀點與角度問題。所謂「各人有自己嘅良知」就如「明明是踢人就說是踢到黃色物體」,是徹頭徹尾的歪理謊言,但實際上同樣都敵不過事實的驗證,也逃不過有良知良能的公眾眼光。藍絲一方面極力反對暴力,力倡打人就犯法,但是,一方面支持七二一警員失蹤,無視警暴,這些畫面我們真係睇電視睇得到架。

 

「各人有自己嘅良知」是徹頭徹尾的道德相對主義者

    後真相時期,道德相對主義者沾沾自喜,一切都以「這些不過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而已。對你來說是那樣,對我來說是這樣。」這類荒謬虛無的話語,我們一點都不陌生。相對主義看似一目了然,但若仔細考察究竟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呢?這種立場的主張是甚麼呢?又是否站真的得住腳?是贏盡所有爭論的萬能Key

    美國哲學家,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Paul Boghossian曾發表過兩篇著名的文章︰〈What is Relativism〉和 Three Types of Relativism〉,深入剖析這個問題,他認為搞清楚相對主義的見解後,便很容易發現相對主義根本站不住腳,且紕漏百出。道德相對主義的第一個核心見解是︰世上並沒有絕對的道德真理,所以,不存在「錯」或「不應該做的」這些絕對的道德標準。基於這些見解,他們認為所有「救人是發自良知」、「說謊是錯的」等等道德判斷都是假(false)的。相對主義第二個核心見解是雖然世上沒有「對」、「錯」這些絕對的道德標準,但仍有相對的道德標準。例如陳同佳案,「對陳同佳而言,殺害女友是振振有詞的正確做法」,但「對潘曉穎媽媽而言,是大錯特錯的 」。

因此,道德相對主義並不是一種虛無主義。道德相對主義的任務,不是要論證世上沒有任何道德真理、一切道德判斷都是假的、我們不應作出任何道德判斷。道德相對主義要旨,是指出世上不存在絕對的道德真理,只有相對的道德真理。因此,按Boghossian的說法,相對主義是一種取代式(replacement)立場,不是要打倒整個道德標準,而是要以相對的道德判斷代替絕對的道德判斷。換言之,殺人是對還是錯,要因地因事制宜,這樣才比較客觀公允。

    道德相對主義建議的是︰判斷「殺人是錯的」時,我真正應該要說的是「殺人是錯的,對我所接受的道德準則而言」。例如有人認為「真普選」才是絕對的事;有人認為「袋住先」比甚麼也沒有才是真正絕對的選擇。甚麼是「真普選」,「袋住先」各自陳述「追求」,結果如何,只剩下無謂的治論不休。

    Boghossian批判相對主義者把描述性命題取代規範性命題,他們根本無法相信任何普遍道德命題為真;如果無法相信任何普遍道德命題為真,則他們其實無法真正接受任何一套道德標準,到最後,相對主義者會陷入循環論證的謬誤而不能自圓其說。舉例而言,多年前,香港影星王喜擔任一個啤酒的廣告代言人,在廣告中,王喜自問自答說:「點解好飲,因為好飲!」即是算命先生對來問孝的孝子說:「父在母先死。如果父先死,真的算得準;如果母先死,算命先生只須在話語中加一個標點,變成「父在,母先死。」這些就是用描述性命題來取代規範性命題的歪曲伎倆。更簡單的說法,如果世事無絕對,這個說法是絕對嗎?點講都無法說服人。

 

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

    任教哈佛醫學院的臨床精神病學專家Martha Stout,在畢生研究結集《The Sociopath Next Door》(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一書中指出,這個世界每二十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毫無良知(臨床精神科稱為Sociopath)。他們並不是恐怖電影裡的異常鬼怪,又或是猙獰面目得像《蝙蝠俠》裏的小丑。相反,他們很可能是外表正常,甚至是讀書成績優異的社會「精英」層人物,就如香港特首及一眾天天歪理說盡的管治團隊,就是最好的例證。Martha Stout同樣引用拉丁文的conscientia,這個字就其字源上應該被理解為「共知」(Mitwissen, con-scire)。能與有共同良知的人生活是一件美事,但是,終日與腦殘的相對主義者一起,他們很可能就是Martha Stout說的毫無良知的人,除了堅守良知良能的立場外,又怎能跟夏蟲語冰呢

 

2020年11月2日 星期一

聽「筠」一夕「愛國」話 勝讀十年「洗腦」書

     十八世紀英國文豪薩繆爾•約翰森(Samuel Johnson1709 ~ 1784)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愛國主義是流氓的最後避難所(原文是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意思是說,在每個社會都有所謂的政治機會主義這,會打著「愛國」的招牌在謀個人的私利。今天,愛國大潮鋪地蓋地,更成為教育的重要任務。如果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17541793)說:「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今天,愛國這句話或許可以改為「愛國、愛國,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了。

     日裔學者加藤嘉一在中國生活及讀書共八年之久,二○○五年在北京現場觀察「反日遊行」後,開始認真思考何謂「愛國賊」?感悟到「愛國賊」是「為愛國而賣國的人」,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最佳寫照。於是,奮筆直書,寫成愛國賊一書,向世人揭露愛國賊的真面目,值得各界愛國人士一讀。

    今年九十高齡,思緒仍然非常敏捷的中國學者資中筠,是中國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美國研究》雜誌主編。資教授精通英語及法語,是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家。兩年前,應邀在一席YiXi節目中大談愛國,實在值得今天所有從事愛國教育持份者好好學習。

 

一夕愛國

    資教授在演講開始,劈頭就講愛是一種自發的感情,愛家庭、親人到國家都是自發,是不能強迫的事,既不是道德的事,也不是政治的事。資教授說本來愛國沒有甚麼好寫及好說的,但是,二十多年來,卻寫了很多文章及發表了很多演講,就是因為碰到很多以愛國為名的事,實際上是禍國殃民的,這就是加藤嘉一所說的愛國賊。資教授說,近兩百年來,中國人為愛國而非常糾結,甚至受到了坐牢、迫害及犧牲。資教授說中國一個重大特色,就是凡是跟主流政治不一樣的觀點的異見人士就被上綱上線罵成漢奸,所以,有必要好好說一說甚麼是真正的愛國。活在列強入侵及日本侵華的年代,很多資教授的鄰居、朋輩、大學生、學者,甚至企業家,都懷著一腔愛國熱誠毀家紓難及投筆從戎去了,無任何的糾結,亦不需要公開表明愛國。

    要談愛國,資教授說要先弄清楚甚麼是國家。第一層是國家是源自部落或村民的合作與衝突開始,再來是源自愛家愛鄉,拓展到愛國,其實跟政治沒有多大的關係。第二層是跟文化歷史文明有關,是愛家愛鄉的進一步發展。談起國家,英文是country就是愛鄉愛土的觀念,而當我們說愛三千年的文明中國就是指nation,當年全民抗日就是怕亡國滅種即滅文化的危機感使然。中國古代的外族入侵最終被中原文化同化了,所以不出現滅文化的危機。但是,鴉片戰爭卻是另一種跟中國很不一樣,卻先進得多的文明入侵。這讓資教授想起西南聯大一位歷史教授說:「不讀中國史不知道中國的偉大,不讀西洋史不知道中國的落後。」第三層往往跟政權聯繫在一起,這個在英文叫state,像以前我們說的朝廷,愛國就等於忠君,忠於這個皇族。那時候,其實國土的觀念還不清楚,但忠君的觀念就非常明確,換句話說,愛國就是忠君。

    鴉片戰爭後打開天朝及國人對於現代國家的視野,認識到文明列強的成熟國家觀念,當中包括領土、主權、人民及國際關係等,必須透過自強改革開始著手,率先是吸收外來文化,改造現代中國,於是,開創了教育救國、實業救國及科學救國,最後變成革命救國了。但是,滿清皇朝還是放不下權貴的利益,接受不了議會及人民的監督制度,所以,才釀成辛亥革命。孫中山等認為要保住nation,得要推翻state才行。八國聯軍入侵,滿清不選擇改革,卻起用義和團,卻成為列強更進一步入侵的藉口,滿清靠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去愛國,到最後變成賣國禍國的愛國賊。資教授說,歷史教科書還常常把義和團作為一種愛國運動來宣傳,只是輕描淡寫說方法不對而已。當時,慈禧已頒令與十一個宣戰,但李鴻章及劉坤一等重臣起來抗命,皆表態說亂命不從,且成立東南互保,保護洋人的安全及利益,但對方必須停戰。資教授認為這是愛國而不是賣國,因為保住了東南方一大片土地及人民的安全。可是,資教授嗟嘆說當前還有很多國人認為只要對洋人硬,主張殺死他們就是愛國;主戰就是愛國,主和就是賣國。

    資教授說國家是為保障全民幸福而存在的,如果是以國家的名義剝奪人民的幸福或者害民,就是禍國。國是以民為本,這方面孟子已說得很清楚。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不能用抽象的人民代替一個一個真正的人;不能說為了人民,但是剝奪所有活生生一個一個人的生存權。

    愛國跟自強、變革、啟蒙及社會進步有關。所謂富強,不僅僅是國家的富,更重要的是人民的富,還有文化的強、教育水平的強、創新能力的強。所以,愛國不僅是指富強,還包括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還有文明,如果沒有這些,國家只會越來越野蠻,用野蠻來治國,就不堪設想。所以,當我們要說愛國時,我們是在愛一個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還有文明的國家。反過來看,納粹德國,非常富強,武器精良;又看日本的神風突擊隊,都高舉愛國旗幟,這對德國及日本,表面上是愛國,實際上禍國,結果付出生靈塗炭及戰敗投降的高昂代價。

    愛國亦包括愛山明水秀的國土,亦包括愛從落後走向先進文明,亦包括愛想國家好的知識份子,誠如孟子說的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因為他們關心的正是與他們切身利益無關的國事。從來,有那一個國家如中國的知識份子,為了國家好而受辱、坐牢、甚至殺頭

    最後,資教授談到全球化與愛國的關係,説穿了就是中國的愛國危機。當年,受益於庚子賠款的許多留學生都願回國報效。今天,我們卻因為違反全球化文明秩序而流失了很多知識精英,是重大的愛國危機。全球化的年代,人口可以流出,亦可以流入,進出自由,威權政府鎮壓,人才就跑了。資教授說今天的美國為何是領先全球的國家,是因為從個人都媒體,都可以天天罵政府,還可以有很多資源改造國家,當然愛國。

 

愛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愛國等於唱國歌,等於升旗,等於讀充滿富強味的歷史;愛國亦可以從熱愛中國文化開始,如書法及文學藝術等,讓我們的孩子自小從熱愛中華文化始學習愛國,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請為我們孩子的教育福祉締造文明理性的教育體制,教導他們學懂辨別真愛國與愛國賊的差別,當一個真正愛國的好公民。

學生作文宜真誠 切戒堆砌假大空

     在中國大陸,每年高考,都有學生拿到作文滿分六十分。原來,這六十分對考生是否能入讀心儀名校關係重大。所以,高考補習是門大生意,二一九年,中國語文行業市場規模高達395.8億人民幣,其中作文類補習課的金額佔52.3%。應試教育的氣壓下,連作文都充斥著假大空及華而不實的歪風。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錢理群在語文教育的弊端及背後的教育理念一文中痛斥說「應試教育將學生的閱讀範圍與視野局限在死記硬背教科書和高考複習參考書,造成學生文化、精神空間的極端狹窄;在寫作指導上則引導、鼓勵學生說假話、說考官和權勢者要求自己說的話,不說真話,不說自己的話。應試教育下的寫作教育,就是培養各式各樣的八股,全是空話。而培養甚麼樣的話語方式就是培養如何做人,說別人說的話就是奴隸,說假話、大話、空話,講歪理,就是奴才。

    今年高考,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中,就用了如「嚆矢」、「振翮」、「肯綮」與「婞直」等若干較為艱深的詞彙。在舉例上,又提到八位真實人物與一位虛構人物,涵蓋哲學、社會學與文學等領域,如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麥金泰爾(Alasdair MacIntyre)、韋伯(Max Weber)與陳年喜等。在概念上,該文借用了「達達主義」、「符號客體」、「祓魅」(或為「祛魅」)與「賦魅」等學術名詞。總而言之,全文堆砌,言不及義,雖然拿滿分,但負評如潮。

    近日,華文界知名作家龍應台於臉書發文說:「戰爭是可以把人民當籌碼、豪賭一盤的嗎?戰爭是可以當綜藝茶餘飯後隨便聊聊的嗎?怎麼我看見的卻是文明所有細節的毀滅呢?不管你說甚麼,我反戰。」此文一出,反龍應台之聲甚囂塵上,批評其矯情、虛偽、詞藻浮華,一朝弄得聲名狼藉。

    看來,要重返作文堂現場,無忘作文的初衷,本地作文堂亦應該以此為鑑。

 

幾堂哭笑不得的作文堂

    香港第一屆金像獎電影最佳導演方育平在其得獎電影父子情有一幕是上作文堂,老師給的題目是我的志願。老師隨堂抽問同學的志願,多數答老師、醫生及律師。問到方育平時,他說不敢答,怕同學嘲笑,老師堅持要他說,他就說志願是當戲院帶位員,全班哄堂大笑。老師問為甚麼方育平說很喜歡看電影,當帶位員既可以免費看電影,又有收入。沒想到,若干年後,方育平更上層樓,終於成為一位卓越的電影人。   

    有一位當初中一班主任的學生來找筆者哭訴,說學校新聘一位內地來的語文老師。那位老師第一堂作文課給學生的題目是有一次。有一位平常很喜歡搗蛋的男生寫說:「有一次,我在學校門口撿到十元,我想如果交給老師,老師會放到學校的慈善捐款箱;如果我交給警察局,可能金額太少被罵多事幹;如果拿回家給媽媽,可能會被沒收。於是,我還是很自私的買東西花光了。之後,我很後悔,但是,如果再有一次,我想還是抵擋不了金錢的誘惑,仍然會花光。」結果,那位老師沒有批改,亦沒有打分數,只在文後寫了一句「該生操行不及格,送訓導處處理」。我的學生說學校竟然信納語文老師,給那位學生記了一個大過,還要見家長。

    有一年,台灣大學聯考,港澳區考試的作文考題是出自《論語》的「見賢思齊」,有很多學生不知出自何處,更不知何解。其中,有一位考生非常有創意,把題目理解為當巫啟賢遇見任賢齊,而巫非常欽佩任,很想學他的歌藝。當然,「見賢思齊」是指見到賢能的人要努力與其看齊的意思,聽說批改老師覺得該生都沒有太離題,都給一點分數。

    作文顧名思義是可以老作,虛構無罪,天馬行空,盡顯創意,但與此同時,必須行文邏輯有序,文字真誠、簡樸、清雅。

 

怎樣上好一堂作文課

    上好作文堂,首要是調動師生的的真誠,真誠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是表達上的真情實感,第二是態度上的誠懇,儘管如前說有一次」的文章,筆者的師範生說其實看到學生很真誠的寫這篇可能虛構的文章。筆者大學結業留在台北教書,教初中一中國語文。班長是單親家庭孩子,母親靠幫有錢人洗衣幹活。這個孩子就在《我的母親》一文總結寫:「我的母親就像一個熨斗,把我本來崎嶇冰冷的人生變得溫暖康莊。」真情溢於言表,我請母親來校看其文章,感動得淚如雨下。

    上好作文堂,要先捫心自問,為人師表可有不斷讀書,既博且約。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其名著《中國史學名著》提到宋代史學,對歐陽修《新五代史》特別稱賞。但有趣的是,筆鋒一轉,就想起小學有一篇作文,老師稱許不已,但那篇文章開頭竟以「烏呼」開始,同學不服氣,圍着老師七嘴八舌說,文章總不能在開頭就用「烏呼」二字。那位小學老師氣定神閒回答:「你們不知,歐陽修的《五代史》,開頭就用了『烏呼』二字。」一眾學生只好靜默。錢先生感歎:「當時的小學先生,學問也博,多能讀過史書。那時在我腦裏就有了個歐陽修。」資訊發達年代,隨時被學生考起,老師必須做好身教,這不僅僅是指師德操守,還有學問修養都應該成為學生的楷模典範。

    上好作文堂,要懂得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美哲杜威說教育即生活,離開了生活教育就是空洞的。而且,幫助學生挖掘現實的真生活材料,才能讓學生覺得作文與生活息息相關,才能調動其作文的積極性。

    上好作文堂,更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態。活在信息爆炸年代,有兩個現實困境阻礙我們上好一堂作文堂,一是學生只能寫信息般的短文,二是社交媒體鼓吹假帳號發言,不必文責自負。但是,壞處亦可以善用,即不要再先要求學生寫長文,亦不要一開始要求學生文以載道,寫那些假大空的八股文。所以,聰明的作文老師大可以從寫好手機信息短開始,讓學生既可以從現實生活出發去寫,又可以天馬行空的去寫,達到魚與熊掌都兼得的效果。

    上好作文堂,批改與評語要少而精,適當地開展「作文對話」。很多非常用心改作文的老師,用紅筆改的常常比學生的文章還要長,這樣,體無完膚式的批改只會打沉學生,而不會激勵學生。凡事中庸,點到即止,與個別學生就其文章展開對話,尤其要充份欣賞學生的文章,信納其會不斷成長,才能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文章尚有可取之處,才會努力尋求進步。

    最後,上好作文堂要讓學生在自由中體驗寫作的成功。如果我們堅信不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真理,那麼,教作文尤如撒蒲公英種子,你未必看到教導的成果,但務必深信有一天,你在遠處看到學生的寫作成果。

    面對政治不斷入侵校園,為政者重權謀甚於學識,走個人崇拜之風日甚。正所謂上有甚者,下有甚焉。千里之行,始於教育,要端正學風,由教學生寫真誠文章入手。

    上好作文堂,其實並不難,只要你願意,你會發現,上作文堂是一件既愛國又快樂的事!

《新聞守護者》與《通烏門》的省察

 新聞守護者的就範與反抗

    繼《無光歲月 In Darkness》,《新聞守護者 Mr. Jones是波蘭女導演Agnieszka Holland執導的新作品,透過真實事件改編,寫下真相被揭發後面對的殘酷現實,面對不僅僅是真相與謊言之辯,更是利益與正直風骨之爭。

    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初期,Gareth Jones是一位雄心勃勃的記者,曾經訪問過希特拉,很想透過前首相David Lloyd George的外交顧問身份去俄羅斯訪問如日中天的史太林,想了解史太林究竟如何為蘇聯的快速現代化提供資金動力。很不容易到了俄羅斯,就有機會認識他很崇拜的英國新聞工作者,曾獲普立茲獎的記者Walter Duranty與他的女助手Ada BrooksWalter Duranty邀請Gareth Jones參加在他家舉辦的派對,沒料到,所見所聞大吃一驚,簡直是酒池慾林,連Walter Duranty都赤裸著。Walter Duranty告訴Gareth Jones,在俄羅斯要甚麼有甚麼,可以窮奢極侈,放浪形骸。但就不能報導蘇聯的真實狀況,更要把蘇聯報導成為一個科技先進的大國。

    在俄羅斯,當地人說烏克蘭才是史太林的金礦,所以,Gareth Jones一定要去烏克蘭看過究竟。Gareth Jones親身目睹烏克蘭的饑荒情況,自己都要食樹皮,甚至不知情下食人肉。尋求真相後,最終被驅逐出境,回到英國。進退維谷的是,如果他堅持報導真相,六個被綁架的英國人就要死。經過一番掙扎,面對六個人的性命及三百萬烏克蘭人死於饑荒,Gareth Jones堅守新聞專業與操守,拒絕一切利益,無懼後果,把真相寫出來。經過很多困難,雖然報導出版了,但Walter Duranty發出消息指報導虛假。人們要相信一個寂寂無聞的自由記者,還是聲名顯赫的普立茲獎得主呢

    電影以一群豬隻一直在進食的畫面作開端,豬隻可對比作片中的高官們,當然亦包括Walter Duranty,他們正在享受著佳餚美食與女色,與受著饑荒困境的烏克蘭人民成十分諷刺的對比。接著,鏡頭漸漸推向正在撰寫《動物農莊 Animal Farm》的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他之所以撰寫這本小說的原因,正是啟發自Gareth Jones的經歷,讓他寫下了這部暗諷蘇聯的文字作品。

 

比電影更驚爆的《通烏門》事件

    美國總統選舉,十月驚奇連番驚爆,最吸引全球的莫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及其子亨特拜登被揭發的醜聞。其實,早在1998年,美國國會兩位資深幕僚透過詳盡的調查整理,出版了《The Year Of Rat :How Bill Clinton Compromised US National Security for Chinese Cash(中譯本:《買通白宮》),書中詳盡的敘述了中共如何透過各種管道,提供金援給柯林頓並設法取得美國的各種商業、軍事機密。

    亨特拜登被FBI查扣硬碟中的郵件、影片及照片,就像前說振華數據在做的,亦比《新聞守護者 Mr. Jones》的Walter Duranty更腐敗不堪。《通烏門》案只是序幕,後面驚爆的醜聞陸續有來。最後,是否會影響拜登的選情,甚至會否被調查,鋃鐺入獄,其實比電影更戲劇化,亦更峰迴路轉。

 

朱元璋是歷朝打貪腐最猛的帝王說起

    明朝開國後,平民稱帝的朱元璋,很想朱皇朝永續,其中關鍵是建立清廉的官員團隊,於是,發動了史上最大最嚴的反腐肅貪運動,大力打擊貪污腐敗,重典治國。 設立《大明律》和《大誥三編》,嚴懲腐敗分子,設立監察機構,廣開言路鼓勵民間反腐等等。

    可惜,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就有貪腐,甚至有歪理說貪腐是高效行政的有效潤滑劑。的確,無論是刑法典,還是有關廉政的法規如何的多而嚴謹,貪腐還是無法杜絕根治。

    看電影及關心新聞,也許是最平常亦是最有效的養廉方法。從小,就讓我們的孩子懂得理財之道,教會他們過著如檢樸的生活,長大後就會養成如Gareth Jones的風骨才情。

    香港從1974年成立廉政公署以來,就大力打貪及著力倡議廉潔教育。澳門廉政公署的表現大家都看在眼裡及記在心裡。與其依賴政府倡廉,不如從家庭開始,讓妥當的財教育與簡樸生活形塑孩子的正直風骨。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