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現實世界的細菌侵略戰


    武漢新型病毒是一種變種病毒,異常狡猾,潛伏期可長可短,可發燒亦可不發燒,可以躲避多輪測試,一旦病發,可以於短時間內索命。最新消息,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說如果能在得病初期就發現且隔離,只要悉心照料,很快就痊癒。泰國醫療界用特敏福及治愛滋病混合藥成功治癒病人,亦有病人要靠自己的頑強抵抗力及大量喝水痊癒。近日,美國公司免費提供給中國治療新冠病毒的新藥被武漢病毒所搶先註冊專利,真是趁火打劫。比二○○三年的非典型肺炎,這一波新型病毒的確更讓人心惶惶。在中國,已經有幾十個城市封城封村,病發個案激增,逃亡潮上千萬人。我們在澳門土生土長,從未見過戲院停放電影,賭場休業兩週,學校無限期停課,公務員在家工作,教師在家備課及佈置網上作業,不戴口罩不準搭公車的士。嘩!連教區都宣佈暫停平日至主日彌撒。總而言之,澳門已進入全城戒備及全民抗疫狀態。
    過去,我們都愛在電影院或安坐家中看一些關於細菌病毒戰的電影或電視劇,沒想到這些電影會成為現實。著名導演史提芬史匹堡曾說:「我從小就覺得甚麼都可能,科幻電影讓一切成真。BBC電視節目主持人Rick Edwards最新出版了他的新書『《科幻點電影的預言與真實》──人類命運的科學想像;思辯與對話』,就做了研究,發現竟然有接近八成的科幻電影最終成真。

第一齣港產三級片竟然是講細菌戰的《黑太陽731
    先說,這齣是線上是可以看到的電影,不過真的很讓人不安。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第731防疫給水部隊,對外稱石井部隊或加茂部隊,是日本侵華軍隊假借研究內容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與飲水凈化為名,實則使用活體中國人、朝鮮人、聯軍戰俘進行生物武器與化學武器的效果實驗,也是日本法西斯陰謀發動細菌戰進行種族滅絕的主要罪證之一。
   
執導經典電影《黑太陽731》的台灣導演牟敦芾,於去年五月在美國逝世,終年七十八歲。牟敦芾在生於山東在台灣長大,一九七七年加入香港邵氏電影,就執導《黑太陽731》。講述大日本帝國關東軍731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由於牟敦芾以毫不保留的寫實手法拍攝,將當年不堪入目、反社會人道的場面,赤裸的呈現,視覺震撼,畫面的殘忍更令人不忍直視。
    《黑太陽731》於一九八八年底首度上畫,徹底揭開「731部隊」在中國展開活體實驗以及細菌戰的恐怖全貌。日本「731部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建立滿洲國,並於哈爾濱設立從事細菌武器研究的「防疫給水部」本部。到了一九四五年,日軍軍醫中將石井四郎返回執掌「731部隊」,麾下有一班出自千葉縣的少年隊員,由他們所組成的「少年班」更被軍方寄予重望,他們和研發中的新式細菌武器,被看作為挽救日本敗勢的希望。少年班在嚴苛的訓練中,被強迫觀看用中國人、朝鮮人和白俄人做「馬路大」(也作「馬路他」,日意為「圓木頭」,即不當他們是人)展開凍傷實驗、細菌炸彈實驗以及活體解剖實驗。這班少年天性,被血腥的場面感染及扭曲。
    一班少年見識並且參與各項慘絕人寰的人體實驗。據了解,項目多達三十六種。包括細菌注射、細菌食物傳染、細菌集體感染、梅毒、凍傷、真空、乾燥、光照射、觸電、熱水灼傷,火攻、水攻、毒氣、人馬血交換注射、抽血、移植、槍彈穿透、人工授精、空氣靜脈注射、尿注射、馬血注人腎臟、高速旋轉、煙注入肺、藥物實驗、切斷動脈和神經、小腸和食道接一起、催眠等。黑太陽731》呈現較為震撼的為凍傷實驗:在零下三十度的室外,日本人在湖面上用冰水,將被害者的雙手冷凍。直到敲打被凍的部位,發出清脆聲音後;他們再將已遭凍傷的雙手泡入溫水中。取出後,雙手只需要用力一扯,皮肉就輕易撕開。電影中,部隊為獲取活體器官,還把中國小朋友哄騙到基地;麻醉他們再活體解剖。
    牟敦芾臨終前曾說,拍攝這套電影最主要目的,除了想令這一段鮮為人知的事跡公諸於世,更「希望日本人能夠看得到這件事」。牟敦芾泉下有知,亦始料未及自己世半年多後,就爆發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有說是武漢P4實驗室製造出的生化細菌病毒,以備將來作為生化武器之用。

電影《全境擴散》的台詞成真:「人們平均每分鐘會觸摸臉部三至五次,這些觸碰之間我們還會摸門把、摸噴水池、或是觸碰彼此。」
    專家說,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能生存五天,連門柄都可以接觸且傳染到。於是,二一一年的電影《全境擴散》所言非虛。真諷刺,當年全境擴散Contagion在上映當時,票房一般,但是,武漢肺炎爆發,其線上收看竟名列前茅。
    《全境擴散》是由鬼才導演史蒂芬索德堡Steven Soderbergh執導,劇情真的很像武漢痱肺炎,神秘疾病火速擴散全球。故事敘述由葛妮絲派特洛飾演的貝絲剛結束了一段香港的商務旅程,回到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家和孩子與丈夫團聚。丈夫以為妻子的不適應該只是時差而已,但貝絲卻快速病發死亡。這位美國本土第一位罹病者成為了新型態腦膜炎MEV-1的犧牲者,而MEV-1也快速地蔓延到全球。流行病情報局官員和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官員想要控制疫情擴散速度,卻發現病情爆發地的當地官員與他們意見相左,就像李文亮醫師被公安訓斥散播謠言一樣。陰謀論者開始在社群網路上散布別有用心的影片,藉由群眾無知與歇斯底里的反應藉機牟利;流行病學家想要找出病毒蔓延的起源,循著擴散蹤跡追查;而身為第一位MEV-1死者的丈夫米契,卻似乎免疫,但他卻得面對家庭崩壞的痛苦與困惑。
    《全境擴散》是一部與武漢新型肺炎病毒一樣的電影,有著大量角色以不同角度敘述危機全貌及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儘管《全境擴散》沒有毒梟、爆炸或槍戰這種充滿刺激的戲劇元素,但是就像不停在蛛網上穿梭編織的蜘蛛,索德堡有條有理地告訴我們病毒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傳染到人類身上、如何擴散至不可挽回餘地。而《全境擴散》不只是介紹疾病傳染蹤跡而已,更重要的,這部電影也不放過人類在這場疾病風暴之中的影響:懷抱著不同心思的人們,是如何將一場天災,演變成一場人準確預測了現今社會現象。

偉大哲學家柏拉圖的警語
    沒料到,竟如二○○三年的非典型肺炎一般,重臨在醫學倡明的大國及繁華都市裡。甚且,這就是貪念無窮的人禍惡果。這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本可以鎖定在武漢,就是因為隱瞞及恐嚇發現者而不斷漫延擴散至全球。於是,以清華大學許章潤教授等學者發起,紀念李文亮醫師,致函給人大委員們,倡議二月六日為國家言論自由日,鼓吹言論自由才能真正救國國民。
    柏拉圖說:「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沈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如果沉默也不再被允許,讚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
    武漢新型肺炎病毒是天災還是人禍?也許,貪婪、謊言及隱瞞是人禍中的最致命病毒。

退潮時就會看到沒穿褲子裸泳的南郭先生




    《韓非子‧內儲脫上》記載了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成語故事,就是濫竽充數。話說戰國時,齊國有一位尋歡作樂的君主齊宣王。他派人四出訪查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規模像樣的樂隊。齊宣王尤其愛聽用竽合奏的樂曲,每次演出都要擺出兩三百個樂工的排場不可。
  有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南郭先生,知道齊宣王樂隊的待遇很優厚,就想盡辦法混進樂隊班子。可是他根本不會吹竽,亦不曾想過趁此良機學好吹竽。不過,他知道齊宣王喜歡所有的樂工一起演奏,只要裝模作樣,就沒有人會看得出來!由於他模仿得維妙維肖,好幾年過去了,居然也沒露出破綻。
   
齊宣王去世後,兒子齊泯王繼承王位,和他的父王一樣,也喜歡聽竽。但是,他就是不喜歡合奏,而喜愛獨奏。他要求樂工輪流吹奏給他聽。冒牌充數多年的南郭先生心知不妙,預見一定會露出馬腳,為免犯上欺君大罪,只好趕緊收拾行李,落荒而逃。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一句抵死的名言:「只有到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意思是說,在股市暢旺時雞犬皆升,要賺錢並不難;但是,當股市退潮時,投資者的實力就立見高下。換言之,短暫昌盛的假象掩蓋不了內裡真實的積弱。故此,無論是股市也好,生活亦好,為政也好,從事教育專業工作也好,務要懂得看透現象看本質,才不會被表面現象所蒙閉。
    濫竽充數退潮裸泳」碰巧產生異曲同工之妙,不學無術的南郭先生與退潮裸泳者都是今天威權政治領導人的模型,如武漢肺炎爆發,只會用隱瞞、維穩、說謊等無效的手段面對疫情。竟然,沒穿褲子的南郭先生還敢拿著竽一邊吹奏一邊說:「我一直是在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武漢肺炎,澳門停課、停工、停市、甚至停賭,整個社會幾近停擺,回復兒時的恬靜自在。但與此同時,卻讓某些南郭先生及沒穿褲子裸泳者原形畢露。

    澳門直選立法議員蘇嘉豪於二月十二日的臉書說:「與教局會面完,不在線測考不追趕進度的話音剛落,馬上又收到學生和家長求助。有中學今日就安排了英文科線上測驗,也有小學佈置了圖示未教單元的工作紙,顯然部分學校的執行仍然存在偏差,所謂宜鬆不宜緊的方針未完整實踐。
    看到蘇議員臉書上有轉貼小五工作紙,要學生將一氧化碳、懸浮粒子、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等配對到排放有害物質的工業。無疑,家長可以引領孩子請教Google大神找到適切的答案。但是,要一個毫無化學基礎的小五學生如何判斷一氧與二氧化甚麼,根本就是緣木求魚。換言之,教青局的美好意願,即宜鬆不宜緊溫故知新頓成落空。作為關心武漢肺炎的市民,透過網聞始知道燒屍才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懸浮粒子尚算容易教孩子判別,但是,如何判別一氧化碳及及二氧化氮真的談何容易呢
    停課不停學這幾個星期,教青局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去遊說校長,勸籲教師不要教新課程,反而應該趁此機會教導學生生命教育及衛生教育。不錯,學校都很合作,都按舊進度給學生很多作業及工作紙,亦樂意執行教青局推介的生命教育。但是,時間拖得長了,學校及教師還是故態復萌,腦袋裡總被一隻叫追趕進度及持續與同行競爭的精靈控制著,不管是新是舊,總是要按進度甚至超出進度,透過零碎知識作業及工作紙強塞到學生的腦袋裡。於是,家成為鬥獸場,家長被逼成為馴獸師,為完成每天準時送到的功課硬任務與孩子鬥智鬥力,甚至鬥到傷感情。
    疫情還沒有退卻以前,我們已看有真才實學的學校及教師,用盡一切合信息時代需要的方法去實行網絡教學,與時並進教孩子解難的能力。但是,亦有不少學校像南郭先生,以「處驚不變」及「以不變應萬變」消極應對。疫情總有退潮的一天,換言之,復學後,拼命趕進度,繼續傳授有傳統價值,但不緊迫的過時知識,完全無助於提升學生品格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說,澳門非高等教育本來就應該趁著疫情來臨,好好去改革更新。現實是我們一二再,再二三錯過了應該作教育改革的勢頭機遇。我們的官員在乾焦急,我們的學校領導仍然故我,沒穿褲子裸泳又能奈他如何嗎?

藉多項紓困補貼措施看疫情退卻後政府是否有穿褲子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澳門政府為保市民性命健康,寧願百業蕭條。連續多天確診處數維持十宗後,政府於本月十三日推出多項措施,紓緩居民及各行各業的經濟壓力,當中包括:1.現金分享提早於四月發放,每位永久居民一萬元,非永久居民六千元;2.每位澳門居民發放三千元電子消費券,永久居民增發六元醫療券;3.減免房屋、車輛牌照、個人所得稅等多項稅費;4.推中小微企援助及利息補貼,政府承擔最高貸款二百萬元、最長三4%補貼利息等;5.
豁免住宅用戶三個月的水電費;6.提升技能,以工代賑,保打工仔飯碗等。連同之前果斷對抗疫情的貼地措施,有不少市民大讚新任特區政府高效有能,甚至有人在報章撰文說:「有一種幸福叫澳門!」二月九日,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公佈了《澳門居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意見調查統計報告》,有近九成受訪者滿意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認為做得最好的方面是口罩供應、賭場停業及反應迅速,八成人相信疫情可控。
    無用置疑,新任特區政府官員整體表現深受市民信任及認同,就像整個竽隊在合奏,博得掌聲雷動,是否有沒穿褲子游泳的南郭先生混在其中,假以時日,疫情退卻,當每一個司局的範疇都要拿出個自的表現業績時,如果真的有南郭先生,自然無所遁形。當然,做為市民,極為盼望特區新領導班子個個真才實學,表現卓越。
    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市民總要如常上學上班,政府亦陸陸續續回到日常施政及制定長遠施政綱領的崗位。在教育範疇,如何有效整合高等與非高等教育的行政開源節流?如何讓非高等教育邁向信息時代?如何讓孩子在教育中學會創造與解難能力?在社服範躊裡,如何讓長者在安老及學習方面活得更有尊嚴?社工專業如何發展更民主更尊重專業自主呢?在財政範疇,如何讓賭牌重投更可以注入更多非博彩元素?如何讓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有利於中小企健全發展呢?在工務範疇裡,如何讓巴士合同續約或重投更符合公眾利益與程序公義呢?輕軌建設的前景如何更符合健全理財及公眾利益原則呢?閒置土地如何避開官商勾結且能加快建成公屋及休閒設施呢?在旅遊範疇裡,如何平衡旅遊與悠閒之間的衝突?當然,還有很多不能一一舉隅。如果真的還沒有把竽學好,又或是還沒有把褲子穿上,趁目前政府形像一片紅時,趕緊與官員們一起努力吧!

請善待每個時代的吹哨者


     柏拉圖在《理想國》The Republic第七卷裡,試圖用洞穴比喻來緬懷其老師蘇格拉底是時代的吹哨者。現實很諷剌及荒謬,吹哨者的命運及下場通常都很悲涼,要充當時代的吹哨者要不惜代,甚至要賠上自己的性命。
    比喻說到有一群囚犯在地下洞穴裡,囚犯的雙手被縛,背對洞穴出口,只能看著洞穴外射進裡面牆上的幻影。後來,站在最後的一人終於掙脫了枷鎖,重獲自由。剛走出洞穴外,很不習慣強烈的光線,使他無法分辨事物的真假,於是,只好先從影子、水中倒影開始,然後,慢慢適應,才看到真實的世界,恍然大悟過去誤把幻象視作真實。所以,他急不及待重返洞穴來解救他的同胞,很想把他們帶到真實的世界一看究竟。但是,令他意外的是,沒有人相信他的話,且在他繼續勸解同伴離開洞穴時,卻被憤怒的囚徒們活活打死。
    從洞穴比喻可以看到柏拉圖描繪了吹哨者的正見受到反智的對待。今天,吹哨者仍然在我們的世界存在,到底,何時,世人才學會善待吹哨者,既能引領群眾走向光明,而又能避免壯烈犧牲」,真的值得好好思索
    根據百度百科的說法,吹哨者(Whistleblower)這個詞起源自英國員警發現有罪案發生時會吹哨子的動作,以引起同僚以及民眾的注意。而從此延伸出來。當然,亦有說吹哨者是指體育比賽的裁判,透過吹哨子主持公道。目前,我們所指的吹哨者是指走在時代的前沿,為使公眾注意到政府或企業的惡行,透過發表預警言論又或是採取某種糾正行動的人。
    一般來說,惡行是指違反法律、規則或倫理道德,進而直接威脅到公眾的利益,例如欺詐、貪污腐敗,甚至播毒等。美國著名作家湯姆穆勒(Tom Mueller)在其著作《揭發揭發者的世界》說「我們不應該需要特殊的言語、奇怪的法律地位,來做對的事情,來做我們的工作,事實上我們需要吹哨者這個名詞就是一個不好的事。吹哨本身就是民主,就是言論自由,就是獨立良心,就是國父們腦中對這個國家的願景。」

毋忘2003SARS的吹哨者蔣彥永軍醫
    很讓人扼腕的是,如果沒有十七年後今天的武漢肺炎全球大爆發,相信大家都會記了誰是蔣彥永軍醫。二○三年四月,曾經出任中國解放軍301醫院外科主任的退休醫生蔣彥永,不滿時任衛生部負責人張文康隱瞞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而勇於向媒體投書,公開揭露手上掌握的病例數量等真實資訊,希望引起官方及普羅大眾的高度關注,提升防疫意識及各項措施。消息被國際媒體廣泛披露後,沒料到引發強烈反響。最終,時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要求不得瞞報疫情,張文康被免去衛生部黨組書記職務,政府也全面動員抵抗疫情,可悲的是非典型肺炎依然在全球各地造成八百多人死亡,其中中國大陸有三百多人,香港有兩百九十九人,澳門幸好沒有人死於此可怕病毒。非典疫情結束後不久,商業媒體《三聯生活週刊》曾對他有長篇人物報導,標題是「蔣彥永: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其中詳細記述了他揭露非典疫情的前前後後。《人民日報》封他是「披露瞞報疫情第一人」。
    其實,在非典疫情期間以及之後的一段不長的時間裡,蔣彥永並不是中國媒體上的禁忌人物。蔣彥永究竟為何要甘冒風險,揭露疫情?報導引述蔣彥永接受採訪時說過的一段話給出解答:「我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老百姓的利益。SARS也絕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情。如果不能迅速控制,受害的不只是北京、中國,也是全世界,所以我一定要說這個問題。」
    二○○四年,也就是蔣先生因為揭露疫情而名聲大噪之後的第二年,蔣先生上書,要求平反六四,旋即遭拘禁七星期,後來獲准回家,但實際遭到軟禁直今。

毋忘2020年武漢肺炎的吹哨者李文亮醫生
    李文亮醫生,本來只是一名在武漢行醫的眼科醫師,就是因為最早發現武漢肺炎能透過眼睛傳播病毒,連同其他七位醫師上報可能是世紀可怕的疫情而遭公安部門訓斥,視為造謠者。後來,武漢疫情極速擴大,李文亮醫生亦遭感染,曾經訪問病榻中的李文亮的《財新》發表善待「吹哨人」才能守望相助——哀悼李文亮醫生的評論指出「與權力相比,『吹哨人』與真相的距離更加接近。在科學面前,權力不能壟斷真相,因而應當保持謙卑之態」。最後,李文亮醫生敵不過肺炎死亡,遺下母親及臨盆的妻子。曾經是被定罪為造謠者,死訊公佈,有超過六億網民哀悼,才引起政府的改弦易轍,終於給李文亮醫生平反。換言之,受到群眾的壓力,政府才不得不把造謠者改為吹哨者。

毋忘2020年武漢肺炎的吹哨者展江與許章潤教授
    李文亮醫生的「吹哨人」身份被中國媒體曝光後,陸續有多名冒著被大學開除,甚至有可能身陷囹圄的「吹哨人」接受媒體訪問。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提議,制訂一部以李文亮命名的吹哨人法,倡議「保護所有以良知向公眾講真話、透過迷霧揭示真相的人」。另外,已遭清華大學下架停止授課的中國知名法律學者許章潤、張千帆等人署名的聯署信也在互聯網上傳播,信中建議將李文亮去世消息傳出的二月六日設為國家言論自由日,並落實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權利。
    二月四日,許章潤教授冒死發表新作〈憤怒的人民已不再恐懼〉鴻文,提出九點嚴厲批評政府。文章最後高喊說:「置此大疫,睹此亂象,願我同胞,十四萬萬兄弟姐妹,我們這些永遠無法逃離這片大地的億萬生民,人人向不義咆哮,個個為正義將生命怒燃,刺破夜瘴迎接黎明,齊齊用力、用心、用命,擁抱那終將降臨這片大地的自由的太陽! 

請善待每個時代的吹哨者
    美國新聞人約瑟夫普利策有段名言,形象地道出了吹哨者的社會預警功能。他說:倘若一個國家是一艘航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報。」文章續稱,「善待『吹哨人』,需要專門的制度設計。因為其所肩負的社會職責之重大,有必要從法律上明確『吹哨人』的權利優先、保障優先,鼓勵他們一旦發現危機端倪而敢於『吹哨』、善於『吹哨』;不能讓他們動輒『因言獲罪』,因『吹哨』而承擔過重、過苛的責任,要從頂層設計層面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才能確保社會危機應對的及時有效,確保安定有序的社會生活不因危機而過於減損。」文章說,「善待『吹哨人』,需要寬鬆、自由的社會環境。緊張、沉悶、刻板的社會,因其缺少必要的彈性,一旦危機來臨,往往無法將社會再度收縮到更加緊張的狀態,也孕育不出成熟的『吹哨人』制度;因此一旦遭遇突發危機,一方面難以及時預警,另一方面事後應對所付出的代價亦遠高於寬鬆、自由的社會環境」。
     
    武漢肺炎天天索命,不單索取體弱多病者的命,還會索取吹少哨者的命。要是我們的社會真的想自由、平等及快樂,請善待吹哨者。

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潛水鐘與蝴蝶》及《婚姻故事》的囚徒放飛人生


    小學語文課有讀過作家海凱勒(Helen Adams Keller)的生平,七個月時因急性腦炎引致失明失聰,也使她無法說話,變成一個盲聾啞的自我放棄女孩。無論父母親怎樣有耐性教她,她總是用反叛的態度去應對。終於,父母請來充滿教育愛與智慧的老師蘇麗文教她。蘇老師把她帶到父母的農場,要她好好看管著雞蛋。有一天,海倫親手觸摸到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雞,非常感動。蘇老師馬上逮到這個好機會,跟海倫說,連小雞都能獨力破殼,而且立刻靠自己啄食,勸勉海倫效法,而且一定比小雞優勝。自此,海倫很用心學習,竟能在全美最高學府哈佛大學畢業,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成為盲聾的作家和教育家,入選美國《時代周刊》「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
    德國偉大哲學家康德一輩子只住在科尼斯堡這個小鎮,但就寫出驚世哲學巨著,影響後世深遠。康德的名言猶為世人津津樂道,其中說:「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人生可以受身體、社會、政治及經濟等外在的困境所囚禁。但亦可以是海倫及康德般擺脫身體與地理的羈絆,活出真正的自由。

《潛水鐘與蝴蝶》的囚徒與飛越人生
    《潛水鐘與蝴蝶》(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是法國《ELEE雜誌》總編輯尚•多米尼克•鮑比因中風罹患閉鎖症候群後所作的傳記,描述他在嚴重中風前的風流生活及罹患閉鎖症候群後的囚徒人生。透過只能眨一隻眼來把字母串成單字,再由單字組成句子,再由句子組成書,於1997年出版,第一天售出25,000本,一周內達到150,000本,並持續在歐洲成為暢銷書,今天,中文譯本已成為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定好書。
    鮑比還是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才情俊逸,開朗健談,熱愛人生,已婚又離婚,育有三個很愛他的孩子。四十四歲的他,有一天駕車去接孩子出去玩途中突然腦幹中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剩下左眼能眨。在醫護人員及友人的全力照料下,靠著眨動左眼,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寫下這本不同尋常的回憶錄。出書後十天,他去世。但他告訴世人,中風前的荒誕生活是囚徒生活,而中風後才學會讓被禁錮的靈魂永遠活著。
    這部法國電影使用自我敘述但外界不知所以的方式貫穿整部電影,成功讓觀眾設身處地「站」在主角本身的位置上,感受他所體會到的一切。當他學會用眨眼來串字時,第一個很想表達的字就是想死。整個電影,不時出現鮑比困在水底下的潛水鐘裡,就像李旺陽困在棺材倉一樣難受。患有罕見的閉鎖症候群的鮑比一直飽受身體動彈不得的囚徒滋味,表達出來他自身被禁錮的孤獨感,也表現出他在自身肉體無法表達的痛苦和遺憾。幸好,有專業能耐的語言治療師及前妻和好友的支持下,擺脫潛水鐘的羈絆,透過一字一字的表達,讓自己從毛蟲蛻變成蝴蝶。
    電影後半部用局外人的視野去看待他的生活,就好像脫離了自身被禁錮的肉體,自由自在馳騁著外面的世界,身體已不再是侷限的空間,想像和回憶變成馳騁外在世界的翅膀。蝴蝶是鮑比對想像和回憶無限奔放的比喻,代表他內心中不斷飛翔的內心意志。

《婚姻故事》的囚徒與飛越人生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是導演 Noah Baumbach 以自己和前妻 Jennifer Jason Leigh的離婚結局的婚姻為藍圖而拍成的好電影。中國人戲謔說婚姻是戀愛的墳墓;西方人常說在結束的當下,才開始正視婚姻的本質,雖然如此,「婚姻」仍然是個亙古的故事題材,不斷隨著社會變遷而有不同廣度深度的新探討。
    電影一開始,鏡頭就狠狠砍在婚姻中「離婚議題」的環節上,一針見血的切入點,寫出「婚姻故事」篇章,點出女性主義發展下女主角的掙扎。首先發難的是Scarlett Johansson飾演的女主角Nicole,從離開紐約前往洛杉磯、不願配合諮商,到在舞台前無法展演情緒回家背對丈夫之際卻情緒崩潰,還有後來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找到了Laura Deern飾演的離婚訴訟律師,這種種情節都說著從她角度出發的故事,她在這場離婚裡站在主動的角色,而丈夫 Charlie 只能想辦法招架。如同許多的美麗婚姻故事,總是由浪漫與迷失開始,經歷一起生活與爭執,慢慢才瞭解對方的種種不是,始發現必須因了解而分開。
    在整個離婚爭執過程中,很讓彼此措手不及的是孩子的撫養權及在那裡打官司才對自己有利,結果,兩造都因為所謂的必勝而遭致焦頭爛額及身心疲憊。雖然兩造不和,但是,過去Nicole一直飾演照顧老公Charlie的角色,就算是鬧翻了,看到老公頭髮長了,仍然願意一如既往的幫他理頭。電影來到尾聲,這場爭吵伴隨著雙方氣急的肢體而讓觀眾有著更切實的經驗感受,最後以畫龍點睛的劇場形式式收尾:Charlie 跪坐地板痛哭,Nicole 站著輕撫她的背,以這樣「女尊男卑」之姿相擁,把女性常在婚姻中不自覺的自詡或是由他人「加持」的聖母形象展演出來,而終究只能是個對自己的不虔誠充滿悔意信徒,向她懺悔。這段婚姻最終都離婚收場,但兩造仍然在爭吵中及離婚中熱愛對方。
    到底婚姻的本質是甚麼?這是千古年來,在各式文學、電影中,人們不停探討的事,卻始終沒有答案。或許這就和生死一樣,到過彼岸的人才知箇中滋味,而我們終究只能是不斷迷途的羔羊,僅捏著名為「愛」的線,匍匐前進,婚姻既是囚徒,有時是潛水鐘,亦有時是放飛的蝴蝶。

囚徒也可以有放飛的自由
    不管是海倫,還是康德,又或是鮑比,抑或是CharlieNicole,都面對著現實的囚徒困境。看了上述兩齣電影,才恍然大悟,海倫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能量,釋放出無窮的自由,怎能經年累月抵受到「盲聾啞」的非一般折騰。如果內心沒有一息真愛,離婚者又怎能再見亦是朋友。
    人生是否如囚徒,端視我們的內心世界是脆弱還是堅強。





武漢肺炎給我們上了五堂通識教育課堂



    多年前,聖誕假期到台灣旅行,偶爾買了一小塊臭豆腐給孫子試試,結果一吃就愛上了吃臭豆腐。近月,他學校附近開了一家臭豆腐專門店,可是,要賣三十元六塊,孫子存了一點零用錢才可以試食一回,覺得蠻不錯。每次放學,看見價目表都望門輕嘆。有一回,他又存夠錢去買,一邊買竟一邊與青年老闆搭訕,說照他觀察生意不太理想跟價格有關。老闆問孫子有何建議,孫子說三十元六塊,即一塊五元,為何不定二十元四塊呢老闆想了半天,接納孫子的建議,結果生意明顯好轉,而孫子亦跟老闆成為好朋友。  
    一個從事初創的青年也許比較容易聽建議,亦比較沒有那麼多的包袱,所以,一改就整個營商局面翻轉了。但是,一個保守的政權,往往重重蹈錯誤的覆轍,就像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十七年前的SARS災劫,大家仍猶有餘悸,始料不到,武漢肺炎實在比SARS更來勢洶洶,更具殺傷力。要不然,為何戲院停播電影,學校無限期停課,排隊買口罩的人龍處處。
    的確,大家都很怕面對難以接受的疫情,都求神拜佛疫情早點退卻。當全民安居家中,按照各種防疫懶人包步步為營抗疫時,政府高喊停校不停學,一眾教師又忙於在網絡上佈置作業給學生時,可有想到武漢肺炎就是隨手可得的可貴通識課。當教師仍然張羅中英數理化作業時,可有想到武漢肺炎就是切切實實的好作業呢。
    臭豆腐老闆念頭一轉,生意翻倍,也許我們的教育腦翻一翻,武漢肺炎更具生活教育價值。美國教育之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是生活經驗的重組及改變。世界在變,冠狀病毒不斷在變,課程教材亦應該緊貼時代在變,才能應付當前的嚴峻挑戰。

第一堂揚棄吃野味惡習,善行動物倫理
        二○○三年SARS爆發,全民議決罪魁禍首是果子貍;十七年後,新的罪魁禍首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野味。在網絡上,大家可以看到讓人瞠目結舌的野味餐牌,孔雀肉、刺蝟肉、活鹿子及活竹鼠等應有盡有。追本溯源,中國人愛吃野味有多個原因:一是文化傳統。人類有接近三百萬年時間靠野味為生。中國歷史上各個王朝都有過食用野生動物的記錄,據《周禮•天官》記載,其時中國人的野味有「六畜」、「六獸」和「六禽」,包括麋、鹿、熊、野豬、兔、豺、雁、鶉、雉、鳩、鴿、天鵝、龜等。隨著文明生活進步,中國人才以家禽及家畜和植物為主要糧食。二是食用需求。自古以來,戰亂天災造成中國社會遭遇不同程度的饑荒,野味對普通老百姓意味著優質的蛋白質和脂肪來源,能補充沒能正常務農時食物。三是野味的藥用及壯陽需求。傳統中醫藥愛講以形補形,特別是華南及華中地區,食用野味就越普遍。野味的藥用價值,最終集中在壯陽。四是權力的需求。即誤以為人是萬物的主宰,萬物就成為人可以宰制的食物。五是獵奇的需求。在威權的政制下,民主自由受到極大的限制,吃野味無妨是一種自由及權利的補充。
    在一個高唱物質主義的社會裡,物化一旦成為主流的教育價值觀時,一切皆可駕馭,一切皆可吃,人與動物之間就不存在友好的倫理關係。近年,澳門《動物保護法》立法後,喚起很多人對動物保護及其權利的關注。也許,當下在家中,無論有沒有飼養動物,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去教育孩子如何保護動物,為何要跟帶有病毒的動物保持遠距離的友好關係。

第二堂認識新冠形病毒比傳統生物課更生活更迫切
    也許,新型冠狀病毒源自野味,有說是蝙蝠或竹鼠,有說是蛇吃了牠們,然後人吃蛇,把病毒傳到人;也有說是華南海鮮市場的野味交叉感染到人;更有說是武漢P4實驗室的冠狀病毒流出。不管是真相、謠言還是陰謀論。當下,已清楚知道這新型病毒非常狡猾,潛伏期長、無病徵、能躲避多次測試。最後,竟然能透過糞便傳給人。雖然,這種病毒死亡率只有百分之十五,但傳染力卻比SARS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少外出、簡樸生活、清淡飲食、在家運動、勤洗手及必要外出時戴口罩,都是減低其殺傷力的基本招式。
  還有,有時事評論員說豬、牛、雞、魚及蔬果已足夠,為何還要無奇不獵食呢其實,中醫說,豬性平和,不熱不寒不燥,反而牛雞魚很火。在這個疫情肆無忌憚的情況下,更要牢牢記住病從口入的道理。換言之,健康亦是從善於飲食獲得的。

第三堂:謠言不再是止於智者,而是止於言論及新聞自由
  威權管治,當然是維穩大過天,但就是因為不想影響春節氣氛及春運正常運作,才錯過了封城的最佳時機。有八位武漢的醫務人員很早就發現這種新型病毒,並且向上級通報,結果被處分。其實,早在十一月已經發現這種可怕的病毒,既然不能講,就只好大書特書在醫學期刊雜誌上。
  第一個確診個案其實沒有到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而來自德國及美國本土的確診案例,已說明其人傳人的可怕。所以,德美兩國馬上採取若干程度的封關措施,以保障國民的健康。其成功在於尊重學術、言論及新聞自由,而不是政治及維穩掛帥。

第四堂:苛政猛於新型冠狀病毒,普選才能達成施政以民為本    
  獨裁者行威權政治,常常因為剛愎自用及性格缺陷而做出糟糕的決定,因為他們得不到準確的信息,只會從周圍的人那裡得到奉承和好消息。且看今天的武漢肺炎,就是因為獨裁政治而彌漫全球;就是因為林鄭月娥死不認錯,死不封關,才會民怨沸騰。
  當社會仍然有不少保守力量抱殘守缺,堅決認為民主與民生可以是兩碼子事時,這次疫災就是當頭棒喝,醍醐灌頂,甚至狠狠掌摑這群保守人士。如果一人一票的民選政府,就必須事事急市民所急,否則會挨罵、質詢、彈劾、甚至下台。今天,當全港市民四出奔走張羅口罩時,仍然置香港市民安危於不顧的林鄭政權,就是一個不是由人民授權的政權,所以,大可不必理會排山倒海的指罵,仍養尊處優於廟堂之上。

第五堂:封關、不輸出口罩及醫護罷工不是自私自利,只是被逼的公民抗命
  香港多位著名KOL,甚至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都主張封關。封關只是阻擋病毒不再無限制地輸入,又不是不給本地居民回來,何況只是兩三個星期,就可以大大減低傳播及感染。同樣的道理,一般口罩都不會大量生產,庫存有限,所以,在是次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湧時,先穩定供應本土國民,再有剩餘時行人道供應給其他地區實在無可厚非。是次澳門政府推行憑身份證一次買十個口罩實在是上策,既阻止不法商人抬價,亦穩住民心。至於香港醫護人員發動大罷工,在網絡上已有小孩機智地回應:「今天向女兒解釋為何醫護要罷工。
爸爸說:屋企有蚊,要你拍死佢,但係唔閂窗,你覺得會點?』『拍極都有囉。女兒答。所以而家啲醫護唔拍住,要求閂咗窗先。我說。哦。女兒點頭:咁咪閂咗先,再拍囉。』就連六歲小孩都懂的通識道理,為何月領高薪的為政者卻置若罔聞呢!
  今天,全世界都被這股新型病毒弄到人心惶惶,天佑世人,盼疫情早日退卻,還市民正常的生活。盼世人懂得汲取教訓,好好與動物和平共存,好好管理自己的貪念,好好生活。 

家不要談政治?



    自去年六月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以來,暴亂畫面一直出現在無線電視新聞臺(即83台),我才驚訝發現澳門的食肆都不停播放這個被揶揄為CCTVB的親政府新聞,難怪澳門著名文化評論學者李展鵬呼籲食肆不應該繼續播放偏頗的新聞。原來,當我走訪香港食肆時,同樣是播放同臺的新聞。這個臺的新聞不但讓市民反感,而且成為警方濫捕濫權的喉舌及遮羞布。處於偏安的澳門,更有很多人說澳門九成居民都是藍絲。
    記得有一個週日聖堂望彌撒,福音是講慈善的撒碼黎雅人:說到一個旅客被強劫打傷,躺在路邊,有三個人經過。第一個是司祭,看一眼就離開;第二個是肋未人,也是看一眼就走了;第三個是撒碼黎雅人,他不但停下照顧他,還把他安置在旅館,付了住宿費,還請店小二好好照顧他,不夠的花費等我回來再付。
    彌撒完了,我帶孫子去教堂附近一家快餐店吃早餐,一群上了年紀的老教友亦隨後進來。不一會,一眾長者興致勃勃地討論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其中一位老伯很激動地說,警察早該真槍實彈把這群搞亂香港的暴徒打死,其他長者一呼百應。坐在旁邊的我非常驚愕,明明剛剛在教堂內聽耶訴穌訓誨我們要效法慈善的撒碼黎雅人,何故一出教堂門,一切都拋諸腦後;為何一群在澳好好享受晚年的長者會如此不憤香港的年輕人呢?我想他們是天天在看83台,被洗腦的不是年輕人,而是一群被洗腦的藍絲巴打。
    近日,香港出現黃色經濟圈及黃色娛樂圈,政見更是壁壘分明。也許,當務之急,不僅僅是要學會揭穿假新聞,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跟不同政見的人,尤其是家人,學會聰明和平共存。

由四分五裂的家說起
    華爾街日報與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合作做的選民調查顯示,幾乎每三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人與家人討論政治問題而一言不合就吵架。昆皮尼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tiy的調查,十八歲至六十五歲的受訪者,有三分之二懼怕在家討論政治議題。二一八年十一月,紐約時報刊登一篇文章,名為假期可聊的安全話題,當中就排除了政治話題。
    有許多家庭關係良好的家人,自去年六月以來,都受到媒體及自身的政治立場影響,被捲入香港反送中事件的淵藪裡。據香港電台去年八月中報導,示威期間至少有約五十名青年與家人爭吵,被趕出住所,需要向一些組織尋求協助。
BBC中文訪問了五十五歲的黃媽媽和她的大學生兒子阿銘。阿銘與父親在七月中因為政見吵架,再沒有踏足家門。黃媽媽說:「每次有抗議活動,都怕下一個被捕的人是自己的兒子,起初她認為示威者被洗腦,質疑有外國勢力介入,但後來多次私底下到大學探望兒子以後,她的想法有一點改變。阿銘曾暫住同學家,開學後現居大學宿舍,在這段離家出走的時間,他和家人都努力反思政治對家庭產生的惡果,亦努力嘗試修補彼此的關係。
    隨著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同溫層的情況更普遍,家庭中不同政見的磨擦更趨嚴重,專家警告說,家庭不和的主因是越來越不習慣和立場相異的家人做政治的理性對話。政治分裂的的世界,其負面影響正侵蝕家庭關係。有從事諮商輔導四十年的專家說,唯一值得一戰的就是守護家人的親密關係。
    南非已故總統曼特拉曾說:「沒有人生來就會因為膚色、背景或宗教而恨別人。人的恨必然是學習而來的。」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發現人的無助與無奈都是透過學習得來的。換言之,你是黃絲,抑或是黃絲;你是藍陣國民黨,還是綠民進黨,都是後天學習得來的。既然可以學得,亦可以學棄。

學一點社運政治心理學及政治經濟學對大家都好
    有一個有趣的心理學故事,講日本一家球鞋公司要到非洲開發市場找來兩位市場部主管去勘察。一個回來後說,非洲人不穿鞋,完全沒有市場可言,建議公司不要開發非洲市場。另一個回來歡天喜地說,非洲人不穿鞋,意味著我們的市場非常龐大,建議公司大力投放資源開發非洲市場。
    無論是黃絲或絲,都決定在主觀感知,換言之,透過接收大量同溫層喜好的資訊後,人們就自然會落腳在其選定的政治族群中。著名媒體工作者林建誠在新出版的書香港人2.0》第九章〈黃、藍的思維模式〉一文中說:「從二○一四年初次出現的『藍色』到雨傘運動而『蛻變』的黃色,五年後的今天,黃色與藍色的對立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兩極分化』描述,往後的很多年,黃、藍之間甚至各自形成的一種文化圈、經濟圈、當然包括政治圈。而黃、藍之間,恐怕其中已很難用其他顏色作為緩衝,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以前所說的中間派。」林建誠把黃絲視為開放、弱勢、創新、人性良知;而藍絲視為保守、擁有財富權力、抄襲及現實主義者。
    無論是黃絲及藍絲,都容易踩進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深淵中,意思是人類往往會因為之前的投資未見成效,只好繼續投資,以補償之前的失利。就如在車站等巴士,已經等了二十分鐘,車還沒有來,只好等下去,因為一走了之,之前的等待就白費了。無論是黃絲及藍絲,都一定投入許多心血去捍衛自己的立場,要是改弦易轍,又或是臨陣退縮,都會掉盡面子,只好硬撐下去。

有裂縫,光就能進,有了光就看到彼此的和與不同
    政見不同,容易心生說服對方,甚至以改變對方為己任。慢慢,發現人是世界上最難改變的生物。然後,心理學家都說,人除非願意甘心情願的改變,否則無人能改變別人,就算能動用權力改變的,亦只是行為,而不是意志。著名小說家李歐納諾曼柯恩leonard Cohen)說:「萬物都有裂縫,光就是由此透進來。」政見不同極易生成仇恨,仇恨會在我們的週遭造成大大小小的裂縫。問題是如前述的去非洲開發球鞋的例子一樣,是要挑消極的不作為呢,還是挑積極的作為呢。假如我們願意多看光而少看裂縫,面對政見不同及所衍生的仇恨,我們永遠有選擇聰明應對的機會。
    中國人常說,煩惱皆因強出頭,沒有咁大個頭不要戴咁大頂帽。當我們願意謙虛下來,能多給耐性去聆聽,樂意採取求同存異的心態,其實,在家亦可以高談闊論政治。如果我們還沒有那份雅量,顯然,在家真的不宜談政治。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