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 星期一

熟齡家庭必須面對的「斷捨離」

 

    根據《澳門人口預測2022-2041》資料顯示,隨著醫療水平提升,澳門居 民越來越長壽,加上少子化的社會現象,本地人口老化日益加劇,老年人口比例已從二○二○年的14.1%飆升,預計於二○二九年升至21.4%,比預期更早進入超老齡社會。隨著老齡長者的比重不斷增加,社會十分關注本澳的安老政策,如何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但這是一個綜合性問題,不能透過單一部門以及單一措施處理,除了不斷發展及提高院舍照顧服務、關顧長者醫療服務需要之外,在經濟層面推動銀髮產業發展、協助長者提高健康素養、增加長者護理人才培訓和儲備等方面也必須要持續完善,才能滿足人口老齡化的需求。

  隨著澳門進入高齡化社會,意味著熟齡家庭越來越多,即是說,家庭裡既有超高齡長者,亦有已經踏入中年的子女,甚至青春期的孫輩。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與生活水平的提升,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大幅延長,熟齡家庭的親子關係也因此展開了新局面。長壽的雙親可能面臨健康、財務、心理與人際方面的多重挑戰,尤其當他們與成年子女共處,或在生活上互相依賴時,家庭關係與互動模式更變得複雜。這些轉變也引發了人們對「斷捨離」的思考。

澳門女子掌摑老母視頻引眾怒「失能老人」處境受關注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一日,一則中年女子當街掌摑年邁母親的短片在澳門社交網站上迅速流傳,這起「虐老」事件已由警方移交檢察院處理。這起親情扭曲的悲劇,引發了澳門社會對「失能老人」處境的關注。

  事發當天,於澳門筷子基海旁,一名中年女子情緒激動,多次猛力掌摑坐在輪椅上的母親,年邁的母親無力反抗只能發出微弱的哀鳴。隨後,該女子喝令其自行放下輪椅的腳踏,母親手腳不靈敏未能做到,又遭到該女子掌摑。有許多路人看不過,大聲喝止,警告後該女子才罷手。警方於翌日發布消息說,已聯繫這名涉事的三十九歲張姓女子及受傷害的老人。兩人承認為母女關系,警方以「侵犯身體完整性」將案件送交檢察院處理。

  掌摑老人牽動著背後的家庭悲劇,更加引發了人們對失能老人、失能家庭的關注。綜合澳門警方與社會工作局消息,涉案女子平日獨自照顧年老的父親、中風的母親及患有智障的弟弟。該女子去年曾向社工局申請「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服務,經評估后認為符合資格,但她當時認為,中心的服務不能提供一對一的治療,不如自己照顧母親,之後取消了申請。更加令人倍感唏噓的是,在警方向受傷害老人查詢情況時,這位年邁的母親一再強調,女兒是孝順女。隨後,這位年邁的母親已獲安排入住安老院,女兒已由社工跟進作情緒輔導,女兒的智障弟弟除繼續使用日間中心服務外,現已交由其父親照顧。該家庭一直受到政府的經濟援助。

發揮優秀長者僱員獲嘉許的正能量

  日前,社工局與勞工局合辦、社保基金協辦的「二○二四年優秀長者僱員暨聘僱『耆才』僱主嘉許計劃」嘉許禮,有十名優秀長者僱員及六十二間「耆才」僱主機構獲嘉許表揚。獲嘉許中最年長的為八十五歲李錦秋女士,她入職一家石油汽公司逾四十年,現為總務經理/拓展部顧問。人稱「伍嫂」稱與公司、客戶就像是「大家庭」,「返工、返嚟公司自己都好開心」,與同事開會探討解決應收帳等各項難題,「係真係開心」。她直言,出來活動、服務社會,人也會變得健康一些。李女士的上司大讚她對公司很有心,把公司政策執行得很好,得員工和客戶信任,其作為資深員工尤如公司啦啦隊,助公司度難關、前行,又不諱言年齡只是數字,「佢係長者員工嘅典範」。

    

熟齡家庭必須面對的「斷捨離」 

  熟齡家庭關係處理不當會產生教人扼腕的悲劇,亦可以讓長者繼續工作,既可以使親子有喘息的空間,也可以發揮銀髮一族的獨特優勢,端看整個社會正面看待。近年,探討熟齡家庭中親子關係的轉變越來越受到高度關注,其中包括照顧關係、溝通衝突、甚至物品整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許「斷捨離」是恰當的面對現實方式。

  顯然,隨著壽命延長,許多家庭成員共處的時間比以往更長,甚至跨越了多個世代。這意味著,父母與子女在生命不同階段的需求與期待也會隨之改變。對於年輕時期已經過著獨立生活的子女來說,再次與年老父母共處一室是一項挑戰,因為彼此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可能出現衝突。此外,當父母年老後,他們的需求可能變得更多、且需要更深的關注,這會使子女感到身心壓力。

  在熟齡家庭中,子女往往肩負起父母照護者的角色。然而,照顧年邁的父母不僅涉及體力與時間,也會影響情感連結。子女可能會因為擔憂父母的健康狀況會多加關顧,但這種關顧也可能伴隨著責任的重擔,使得親子關係變得緊張甚至摩擦不斷。長期的照護可能令子女感到疲憊,影響到自己家庭生活的平衡,最不想見到的狀況就如前述的女兒掌摑母親,但母親仍然感恩女兒的照顧,確認女兒是孝順的。

  在長壽時代,情感上的斷捨離不僅指物品的整理,也代表重新調整親子關係。過去的親子互動模式可能不再適用於新情況,雙方應重新定義彼此的角色與相處方式。父母應學會尊重子女的獨立性,而子女則需理解父母的衰老,保持耐心與包容。這種「情感斷捨離」可幫助雙方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與衝突,使關係更加和諧。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如果一個一塊和一個五塊硬幣放在近眼去,我們無法區分兩個硬幣,要是分開放在掌上,就一目了然。

  熟齡家庭的物品積累可能是家庭中的一大挑戰,對許多熟齡父母來說,家中存留的物品往往承載了他們珍貴的記憶與情感。這些物品可能是孩子成長過程的紀錄,也可能是夫妻間甜蜜回憶的象徵。當子女主張「斷捨離」時,父母可能會感到情感上的失落,甚至認為子女無法理解他們對這些物品的情感依賴。因此,在進行物品整理時,子女需要以感性的方式與父母溝通,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

  「斷捨離」過程中的親子互動,能幫助雙方重新理解彼此的需求與價值觀。子女可以在幫助父母進行物品整理的過程中,傾聽他們對某些物品的故事與情感。這種支持不僅增強了親子之間的情感連結,還能讓雙方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共識,減少衝突。斷捨離過程中的溝通與理解,往往能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物品積累過多會使居住環境變得雜亂,進而影響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透過「斷捨離」,家庭成員可以享受到更開闊的空間,並在生活中感受到一種秩序感。對於子女來說,幫助父母整理物品不僅能增進家庭和諧,也可讓自己在日後的生活中減少整理壓力。對父母而言,擺脫不需要的物品能讓他們的生活更輕鬆,甚至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

  「斷捨離」的過程不必一蹴而就,而應分階段進行。雙方可以選擇先從日常用品開始整理,再逐步到回憶物品,如此一來能讓過程變得更自然,也更容易被接受。這樣的步驟能減少情感上的壓力,使熟齡家庭能更輕鬆地進行這項生活改變。

  在壽命延長的今天,熟齡家庭的親子關係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家庭成員在面對親子角色轉變時,應以開放的心態去調整互動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斷捨離」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不僅是物質上的簡化,更是情感與心靈的釋放。通過物品的「斷捨離」,親子雙方可以共同打造一個更為和諧的家庭環境,並從中增強彼此的情感連結。這樣的家庭互動,既能讓長者享受晚年生活的質感,也能減輕子女的生活壓力,使得長壽時代下的家庭關係更為健康穩定,何樂而不為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陪伴孩子渡過《混沌少年時》

      串流平台英國影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爆紅,筆者似是未看過如此多的評論,其中包括每集一個鏡頭直落,故事比真實還要逼真,是學校與家庭都必須好好欣賞及吸納教訓的好影片等等。就連英國首相施紀賢在下議院答問大會中回應議員提問期間,都呼籲學校或者家長與學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