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學排名出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再次蟬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著名學府哈佛大學跌到第四名。澳門雖是個彈丸之地,總共有四所公立及六所私立大學,其中澳門大學及科技大學一直努力要躋身世界大學前列。今年,澳門大學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世界大學排名第193位、全球年輕大學排名第14位、亞洲大學排名第36位、在葡萄牙語大學聯會中名列第一。澳門科技大學排名251-300位,全球年輕大學排名第38位、亞洲大學排名第58位。另一個知名的大學排名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澳門大學位列第254,較上年的304位上升;澳門科技大學的排名亦從581-900的組別,升至505位。
THE與QS兩個合作的世界高等教育大學排名歷史非常短暫,都是公元兩千年後的事。調侃而言,香港小姐選舉早在一九五二年開始,到了一九七三年後,就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辦至今。筆者小時候,就跟老爸一起在家看香港小姐選舉直播。多年以來,香港小姐選舉都標榜「智慧與美貌並重」。 說真,正所謂各花入各眼,見仁見智。長大後,對於港姐選舉已經不感興趣,反而那句「智慧與美貌並重」,一直沒有忘懷。近日,世界大學排名榜又出台,突發奇想,發現世界大學排名原來跟港姐選據舉大同小異,都是標榜「智慧與美貌並重」,都是跨進名利世界的踏腳石。
認識大學排名機構
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HE)和QS世界大學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QS)都是全球知名的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系統,它們各自有不同的評估指標與評審來源。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主要關注五個核心領域:第一是教學,佔30%,即指學習環境、教學聲譽、師生比、博士學位與學士學位的比例、學術人員與學生的比例、機構收入等。第二是研究,佔30%,包括研究量、收入、出版物數量及影響力、研究聲譽調查等。第三是引用,佔30%,衡量學術出版物的影響力,主要基於論文的被引用次數。第四是國際化,佔7.5%,包括國際教職工比例、國際學生比例以及國際合作研究等。最後是產業收入,佔2.5%,大學在產業合作中創造的收入,衡量大學與產業的聯繫及其商業價值。
QS世界大學排名側重以下六個指標:第一是學術聲譽,佔40%,由全球著名學者評估大學的學術質量和聲譽。第二是雇主聲譽,佔10%,來自全球雇主對大學畢業生能力的評價。第三是師生比,佔20%,衡量教學資源,師生比例較低的學校得分較高。第四是論文引用率,佔20%,衡量學術影響力,根據大學的科研產出質量及論文被引用次數。第五是國際教職工比例,佔5%,衡量大學教職工的國際化程度,越是國際化分數越高。第六是國際學生比例,佔5%,評估學生國際來源及參與國際化程度。
評審來源方面,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的學術聲譽調查是通過發送給全球超過兩萬名學者的問卷來進行的。這些學者來自不同國家和領域,根據他們的回應來評估大學的學術水平。QS世界大學排名依賴來自全球約十三萬名學者和
七萬五千名雇主的問卷調查,這使得他們能夠收集全球範圍內對大學聲譽和畢業生表現的評價。兩者在指標設置和數據來源上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全球的學術及業界專業人士的意見為基礎進行評估。
當然,諾貝爾獎和論文高引用率是大學排名中是重要因素,特別是體現科研實力和學術影響力。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和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常用的學術引用指標,它們反映了學術論文的被引用次數,從而體現出科研的影響力。這在QS和THE排名中的論文引用數是非常重要的。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和SCI(科學引文索引)是學術研究中最為人熟知的兩大指標,分別代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頂尖學術水準。由於SSCI的收錄期刊數量相對較少,且對理論性和論述的要求更高,它在某些方面被視為更具挑戰性。相比之下,SCI偏重自然科學,其研究成果較傾向可以通過數據直觀呈現。然而,在頂尖方面,SCI同樣具有挑戰性,某些領域的光是數據就十分珍貴且難以取得。
世界大學排名與香港小姐選舉的確有許多「大同小異」之處
世界大學排名與香港小姐選舉的確有許多「大同小異」之處,讓人忍俊不禁,笑著聯想到兩者的不謀而合。在學術世界的金字塔,前述SSCI及SCI都是大學競爭的重要指標,且已經進入惡性競爭的循環。香港小姐歷年以來表面上很講友誼,實質充滿不為外人道的惡鬥。世界大學排名像是披上學術外衣的選美比賽,排名機構不斷強調學術成就、科研成果和國際影響力,但實際上,這些「亮眼」的指標就像香港小姐的美麗禮服,顯示出眾身材的泳裝,但背後的內涵如何,往往被忽略。只要校園的建築夠現代,學生夠多國籍,像是參賽者的衣著、談吐、身段、學歷、才華等足以讓候選佳麗閃閃發光,便能在評審的眼中加分不少。
其次,評審標準模糊,就像香港小姐選舉時,評審可能會根據笑容、儀態甚至回答問題的臨場發揮來打分,世界大學排名的評分標準同樣令人捉摸不透。誰能確定「國際聲譽」具體如何量化?甚至像科研引用次數這樣的指標,學者們還能互相引用來推高引用次數。評分標準如同選美評審的口味,充滿主觀性。就如QS以著名大學教授及雇主的主觀判斷來投票那一所是排行前列的大學。
再者,兩者都喜歡強調「全球化」。香港小姐比賽每年邀請來自多國的佳麗同台競爭,盡顯香港國際大都會的魅力,透過候選佳麗的友誼表現來粉飾太平,而世界大學排名則用「國際學生比例」及「跨國合作」這類指標來彰顯全球化的影響力。不論參賽者的文化背景或學校的國際關係,大家都是追求一個「全球認可」的名次,像是在一個巨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一模一樣。
香港小姐選舉都有其評審標準,從年齡、學歷、經歷、口才、身材、人緣等,專業評分佔50%,家庭觀眾評分佔50%,還要聘專業會計師核算,真的做到似模似樣。其實,世界排名也好,香港小姐選舉也好,這些外在的評審指標都欠缺一份公開透明,讓人信服的報告可以查詢。
最後,名次才是王道。無論是香港小姐還是世界大學排名,最後大家關心的都是誰拿了冠軍。沒有人真的去深究評審過程中的細節,名次就是公認的「權威」。對於大學來說,排名提升如同選美小姐的桂冠加冕,是一個打開新市場、吸引更多學生和資金的途徑。總結來看,世界大學排名和香港小姐選舉在形式上可謂異曲同工,皆是一場表面光鮮的競技,不過是一場誰能在公眾面前「贏得眼球」的比賽。
「智慧與美貌並重」大學實屬難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歐洲有名的大學開始崛起,都奉行教學、研究、服務與良知為圭臬。到了現代,大學的競爭異常激烈,於是,宗旨亦分道揚鑣,出現研究型大學和教學型大學的畸怪狀況。研究型大學的特點主要以進行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為核心任務,致力於創新、知識發展和學術突破。同時也會提供教學,但重點在研究上,能如麻省理工學院兩者得兼實屬異數。教學型大學主要關注教學和培養學生,重點是提供高質量的本科教育,並確保學生的學術成績與職業發展,還有知識份子的社會良心。當然,研究型大學因為不斷創新所以在排名得分上優於教學型大學,所以,澳門的大學為何越來越傾斜發展成研究型大學,都是為了提高大學的學術水平,說穿了所謂的研究型大學只是披上智慧戲服的美貌而已。除此以外,原來增聘多位過氣的諾貝爾獎或圖靈獎得主都會加分,甚至延攬在他方已經退休,學歷很猛的教授加盟亦會加分。到最後,原來學歷、經歷、論文被多次引用、拿國際獎項等,都只是美麗的裝飾品,爭到世界大學排名的大學就是為了名利雙收。如同很多有學歷有美貌的港姐,只視這些為競選的資本,選上後,就放棄本來專業,踏上名利雙收的星夢之路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