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6日 星期一

甚麼是學校教育有所為、少作為及有所不為?

 


    轉眼間,酷熱的暑假過去,九月二日,新學年開學日,大概有八成非高教學校今日開學,教青局局長龔志明一行官員,兵分多路巡視學校開學及各口岸跨境學童通關,表示開學情況大致順利。龔志明表示,早前多個政府部門就開學舉行會議,針對開學加派警員及作交通調整,當天還親自到交通控制及訊息中心了解及協調開學日情況,得悉一切運作暢。今個學年,非高教學生整體人數處於高峰,大約八萬九千人,屈指一算,十二年前的B」已經升讀初一、初二級了,當年的高出生率導致初入學學額緊張,十二年後,竟然有一千兩百個初一生回流澳門讀書。

    新學年新希望,人人不同,筆者真盼望學校能改弦易轍,創設以人為本的快樂教育,而孩子都能快樂學習,慢慢快樂成長,成為快樂的澳門公民。

美國、香港及台灣開學日傳來讓人悲慟的惡耗

    九月五日,台灣宜蘭一所高級職業學校一名女學生上午七點多,從校內的一棟大樓墜落,校內師生見狀急忙向消防隊求救,警察及消防人員趕抵現場時,女學生已經沒有呼吸、心跳,雖經緊急送往醫院救治,但仍回天乏術。

    美國喬治亞州巴洛郡Barrow County阿帕拉契高中Apalachee High School),九月四日上午發生校園槍擊案,造成兩名教師及兩名學生死亡,約三十人受傷。據媒體CNN報導,十四歲的槍手葛瑞Colt Gray為該所高中學生。兩名學校校警跟槍手交火,最終逮捕他,槍手將被以謀殺罪起訴,並視為成人犯罪,槍手行凶動機仍在調查。

    九月三日,香港屯門建生邨一名穿校服的少年倒臥現場,疑高處墮下身亡。當天早上八時左右,建生邨裕生樓保安員巡經大廈一樓,發現簷篷有一名少年昏迷,警方、消防和救護員到場,證實十六歲的少年已身亡,警員登樓聯絡死者家屬,現正調查少年身份及墮樓原因。香港教育局指,涉事男生就讀的學校已啓動危機處理小組跟進事件,教育心理學家和輔導人員已為學生家人及受事件影響的師生提供支援,局方會繼續與學校保持聯繫以提供協助。局方鼓勵有情緒困擾的學生可向校內的專業人員及其信任的師長尋求協助,或致電精神健康支援熱線。

    九月二日,台灣新北市三重區三重國民小學上午八時許,驚傳一名六年級女生從校園五樓墜下,送醫搶救仍不治。經調閱監視器後,初步排除外力介入,後續將由檢察官相驗死亡原因,同時已完成校安通報。教育局回應,該生在校學習正常、表現優異,將會積極配合警方調查,並提供家屬最大協助。學校校長及行政教師團隊關心且陪同家長處理後續事宜外,教育局已責成學校啟動悲傷輔導,進行校園生命教育、入班安心輔導及小團體等措施安撫師生情緒。教育局將持續督請各校持續精進生命教育等相關研習及宣導,並請各校加強相關防治處遇作為,將督導各校落實辦理。

    近年,無論大中小學,學生自殺非常嚴重,無論是自殺抑或殺人,加害人或受害人一定非常痛苦。我們常說,預防勝於治療及補救,要是我們堅信,教育是精神國防,是學習快樂生活,又能韌性面對困境的最重要力量與支柱,就好應該如尼采說:「從今天開始重估一切價值!」換句話說,如果學校教育真心為孩子好,亦應該「從今天開始重估一切教育價值!」

甚麼是學校教育有所為、少作為及有所不為?

    若問人生追求甚麼?標準答案是快樂。學校的存在意義與價值都在謀求學生的快樂,換句話說,學校教育的課程、教學、活動都以教導學生成為一個快樂的人為依歸。即是說,學校最有作為的事就是盡一切力量,使學生成為一個快樂人。

    可惜,事與願違,現實的學校教育並沒有指向教導學生成為快樂人,甚至相反,目前,學校教育越來越讓學生不快樂,甚至有學生因為學業及在校被欺凌而走上絕路。

    今天的學校教育完全以知識灌輸為取態,從早上八點多到下午四點,週一到週五,小學中英數常識體音美公民,中學中英數史地科體音美公民,排得滿滿不僅是課程,還有很多功課、測驗及考試。雖然,看起來好像五育俱全,但是,皆以記憶背誦默寫為主。近年,人工智能大行其道,STEMSTEAM成為學校的新貴,看起來好像充滿創意的教育,大力開發學生的潛能。但是,總的來說,與以人為本及以快樂學習為本相距仍遙遠。

    今天,資訊科技與人工智能發達,知識的學習已經很大程度可以透過學生自學獲得,教師的課堂知識教學日益受到挑戰。可是,教育界顯然沒有正視現實,沒想到應該挪出更多的時間去育人,如教學生基本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目前,這些學科在西方學校大行其道,因為,這些學科正正可以對學生的自我認識,練就面對困難的韌性很有幫助。筆者在想,一個生無可戀的小學生,學校所教的科目知識當下能幫他懸崖勒馬,脫離苦海嗎

    學校教育的少作為就在於減少傳統課程的比例、份量及不必要的功課、測驗與考試。從中國到全世界,都極力推動減負措施。中國和其他主要國家近年來紛紛推出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措施,以減少學生過度的壓力和焦慮。中國於二○二一年實施了「雙減政策」,減少中小學生家庭作業量和校外補習依賴,旨在提高校內教育質量,通過延長校內課後輔導時間,幫助學生在校內完成作業,從而減少家庭的教育負擔。近年,日本在中小學推行「寬鬆教育」,減少家庭作業和考試次數,並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更關注學生的社會能力、情緒管理和身心健康,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快樂教育強國芬蘭在小學幾乎不布置家庭作業,也沒有標準化考試,強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質量和參與度。學校注重創造一個平衡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自由快樂的學習氣氛,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英國基礎教育階段逐步減少考試壓力,引入更多課外活動和心理支持服務來幫助學生應對壓力。澳大利亞的教育系統強調均衡的生活和學習,許多學校鼓勵減少家庭作業量,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參加體育、藝術和社區活動。澳門竟與世界教育發展趨勢背道而馳,不但科目越來越多,亦越來越艱深,學生課業壓力越來越大。政府與學校一邊高唱創意教育,力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另一邊不斷層層加大學生的學業壓力,又沒有切合的哲學及身心靈舒展課程找到平衡。

    難得學校又偌大的校園,有學有專精及人生閱歷豐富的老師,亦有同齡的學習伙伴,理應善用這一切的優勢去培育一個身心社靈皆活潑健康的孩子啊!先進國家在中小學推行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正式課程,這些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情緒管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法國自拿破崙執政開始,就大力推行哲學教育,哲學是重要正式課程,更是高考必考必及格才能進大學的科目,學生會學習關於倫理、政治、知識論等方面的內容。心理學和社會學是英國中學階段的選修課程,特別是在高中的A-level階段,很多家長及學生認為這些科目有助於他們善渡校園及職涯生活。澳大利亞許多個州份如維多利亞州,會提供中學正式哲學課程,作為選修課或倫理課的一部分。此外,心理學和社會學也是中學課程中的重要學科,學生可以選擇這些科目來深入研究人類行為和社會結構。

    所有教育持份者,皆應該深思甚麼是最有價值的教育,甚麼地方應該少作為,甚麼地方應該不作為。別繼續強迫學生學習過去過時的知識,卻期待他們能有力應對今天,甚至明天的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