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6日 星期一

舉家旅行都是一種很有價值的生活教育

 


     中國人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中世紀教父哲學大師聖奧古斯丁(Saint Augustine)亦說:世界是一本書,而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所以,過年過節,又或是每當有假期,人們都會去旅行。有人選擇一個人獨遊,有人選擇舉家旅行,筆者就喜歡後者。舉家旅行除了共敘天倫外,還是很重要的家庭生活教育,誠如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旅行是消除偏見、狹隘和狹隘心靈的良藥。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更說: 生活就是一段旅程,而非目的地。」換句話說,無論是日常的在地生活,抑或是遠道重洋的旅行,都能發現新事物,又或是用新的觀點看舊物,為正常成長的青少年,又或是已經一把年紀的長者,都是很好的生活教育。

    剛剛過去的暑假,我們家大人加小孩幼兒共十人,去了台灣,除了探望在台北工作的兒子以外,亦到處體驗,為大人而言,的確是貼錢買疲憊,可是,為小孩而言,就是很好的生活體驗,同場另加很有價值的生活教育活動。

一下飛機就直奔宜蘭羅東賞鯨

    今年四月,台灣花蓮近海發生7.4級地震,位於宜蘭外海的知名景點龜山島,驚傳龜頭部分崩塌,石塊落水時更激起水花,揚起塵土。八月十八日下午,我們家四個大人帶著五個小孩登上往龜山的船,就是為了出海探望受傷的龜山,還要去觀賞海豚。

    經過多次的歷練,包括坐船到綠島,離心力及左右搖晃,嘔吐不絕後,筆者就不再暈船了。五個小孩之中,年年拿體育獎的十二歲外孫女,與九月讀幼高的小弟弟,都抵受不住暈船,兩個都低著頭,彎著腰,強忍胸部的翳悶。可是,一個正要唸小二的姊姊,卻跑到船的最前端,乘風破浪。當我們路過龜山島,真的感受到地震的威力,親眼目睹整個龜臉好像被尖峰的斧頭削掉。船家總共兜了兩個小時,才在前往日本的外海上找到海豚。可是,船上的乘客,尤其年輕力壯的,其實非常孱弱,也許一直在平地溫室長大,嘔吐不止,反而我這群經歷過人生大風大浪,起起跌跌的中老年人,卻能氣定神閒的賞鯨。

    花錢更要奔波,為的是讓孩子親親大自然,在海上看到的海豚自由暢泳及飛躍,那種景觀絕對不是海洋公園被馴養的海豚可以比美的。貼錢出海,可以看到孩子體質及能耐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是平常發現不到的。

在五星級大飯店吃了一隻四千五百元台幣貨真價實的片皮鴨

    在宜蘭的第二天晚上,我們豪花了台幣四千五百元,膽粗粗進了一家五星級飯店,食了一頓五吃片皮鴨。第一吃是鴨皮芝士壽司,真沒想到這樣的組合好吃到震;第二吃是澳門常見的,春卷皮蔥蒜裹鴨皮,特意撒了少許金箔,平凡中顯貴氣;第三吃是鴨絲瑤柱粥,非常鮮味;第四吃是鴨湯米粉,啖啖鴨肉配米粉,別有一番風味;第五吃是炒鴨肉,我們竟然發現在裡頭找到兩隻完整的鴨脾。本來,在五星級大飯店花四千多元吃片皮鴨有點肉痛,可是,想到過去,無論是兩吃或者是三吃,從未見過有完隻鴨脾,那一刻,才恍然大悟,很慶幸花錢買小一個很有價值的教訓,當一隻鴨被化整為零時,本來屬於我們的兩隻鴨脾會不翼而飛了。

為了好好照顧十個月的幼兒,母愛可以發電抵禦寒雨

    從宜蘭回到台北,天天下雨,除了外出吃飯外,我們都躲在飯店休息。之後,我們坐高鐵到嘉義,大女兒早已訂了一台汽車,準備自駕到阿里山,目的是要坐小火車飽覽神木及沿途景觀。阿里山林業鐵路於二○○九年時因莫拉克颱風嚴重受損,中斷運行了十五年。歷經多年修復、新建四十二號隧道工程,阿里山林鐵終於要在今年七月六日全線通車!四十多年前,筆者大學畢業旅行曾經到此遊,一別四十年,終於能再次從嘉義市啟程,搭乘小火車直達阿里山。   

    大女兒找來只有十五歲的孫子當副駕,用手機預設好上山的路線,山路真的非常曲折迂迴,七個人擠在一台六人車,左搖右擺,孫女下海會吐,沒想到上山都會吐。更沒想到年輕力壯,身高快一八公分的孫子,都快撐不住,雖然如此,他仍然肩負起副駕的職責,花了兩個多小時,終於抵達兩千兩百公尺的阿里山。

    我們全家沒有一個人有考慮過,我們會爬上只有攝氏十六度而又下雨的阿里山。帶著十個月大男孫的女兒只穿了一件小背心,但就能做到母愛發電,沿途寒雨交逼,只喝一杯阿里山土產的薑母茶,就能頂住風寒密雨的煎熬,真的要說母愛真的很偉大啊

    也許,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找上阿里山的路,上了山,始發現最後一班小火車已開出,要明天再來。於是,我們吃過飯後,就回民宿。兩個女兒透過App Store找到一個專門訂房的Agoda,可以用優惠的價格訂到一間民宿,聽說可以在房間近距離看到美麗絕倫的日出。我們從阿里山,在漆黑一片的山路上下爬行,左彎右拐,終於抵達民宿。

    一切安頓後,我當起人類學家,專訪了民宿老闆,是一位老先生,兩公婆及兒子擔起一切業務。老闆說這裡本來是一塊山地,屬於岳父,但岳父欠下一筆巨債。做女婿的只好動腦筋,先透過放火,燒光一片空地,然後向政府申請成為農地,有了農地,就可以蓋農舍,再由農舍更改為民宿。從開山放火,到開路蓋樓,總共花了九年的時間。老闆負責前台工作,老婆負責物資及財務,兒子本是鴻海科技集團的工程師,為了家人,捨棄高薪厚職,負責建立民宿網站及訂房服務。聽著他們一家三口,從零開始的故事,其實對我家孩子都起了很勵志的作用。

    第二天早上六點,我們都站在房間的露台上,大人小孩都舉起手機,靜候晨光第一線的來臨。以前,我們在南投清境農場有看過日出。可是,沒想到,在阿里山,距離更近,太陽還沒有爬上來,日光已把山頂圍成一條銀項鍊,非常迷人,到了太陽慢慢上升時,陽光的射線瞬間把整個山的顏色都改變,把暗綠色塗上草綠色,真的美不勝收。

    看到晨光第一線,想到正值青少年的孫子,已經可以當一個稱職的副駕,還幫忙旅途上打點一切,分擔大人的工作,讓我們感受到另類的晨光第一線。這小伙子的成長第一線絕不亞於阿里山的晨光第一線。

舉家旅行的生活教育實在讚不絕口

    舉家旅行是一種很有價值的生活教育活動,它不僅僅是一種放鬆身心的方式,更是一個家庭成員之間增進理解、建立深厚感情的重要途徑。通過共同的旅行經歷,家庭成員可以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學習、成長,並在這些體驗中形成更強的凝聚力。

    舉家旅行的最優質教育在於擴展大家的視野,增進知識,提供了一個超越孩子課堂和書本的學習機會。當我們在阿里山叢林冒雨賞景時,孫子孫女不斷舉起手機,拍下他們認為疑幻疑真的景象,孫子說連武俠片都無法取到如此讓人神往的美景。再者,舉家出門,探索新的地方,接觸不同的文化、歷史、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這些都是在手機裡找不到的視野。

    舉家旅行能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了解與溝通。實在,平時大家都不是住在一起,加上生活節奏快,彼此的認識及溝通只停留在他們兒時,舉家旅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家人能夠放下日常的繁忙,再次認識已經長大的孩子及孫子。大女兒平時工作忙碌,難得一起旅行,長大後的她,原來在處事與待人方面,仍然受到我家的傳統影響,皆以照顧及打點好一切為己任。小女兒雖然已經是三個小孩的媽咪,但仍然勇於嘗試,探索新時物,不計勞苦,都要帶著孩子在身邊,花錢花心思要擴充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習慣勇於認識新事務及新挑戰。途中,發現一家大小的問題解決能力與應變能力極速提升。

    舉家旅行是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教育,無論是從理性還是感性的層面來看,它都為家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通過旅行,創造了難忘的共同回憶,強化了家庭的情感聯繫,並有助於傳遞和鞏固家庭價值觀。在這個快節奏、信息爆炸的時代,留住難忘的家庭集體記憶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終審法院院長搖身一變成特首

 


    現任澳門特首賀一誠宣佈因為健康理由不再競逐下任特首,旋即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就辭任,八月二十八日宣布參選下屆行政長官。

    在首次記者會上,岑浩輝提出選舉口號「奮發同行、持正革新」後,馬上嚴厲批評澳門財政收入歷來主要倚靠賭博業,但一業獨大,為澳門帶來很大負面影響,尤其回歸以後,賭博業經營擴張,加速發展,過程中卻失序,野蠻擴張,擠占了社會和人力資源,影響了年輕人的就業選擇。他說,競選特首是展示新擔當和新使命,又表達了對澳門發展重點是融入中國發展大局、發展對外關係、依法治澳、經濟多元化等。在加強經濟多元化建設上,澳門需要發展全球葡語國家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及文化往來,澳門是中西文化交流平台,當地有土生土長的葡人社群,要利用這些元素及中葡經貿合作論壇,拓展澳門與各大洲葡語國家的關係。在國際環境正在變化,中國和澳門同時面對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澳門需要改革創新。

    如無意外,岑浩輝篤定是下一任特首,如同很多關心澳門未來發展的朋友一樣,都會問說,一個在終審法院默默耕耘二十五年的法官,如何能在公共行政、教育、財政、工務、交通、文化、社會、旅遊、博彩等錯綜複雜的領域管治得井然有序,還要多元發展。的確,誠如岑浩輝說,澳門一般人不太認識他及終審法院,正是他管理下的司法獨立成功之處。岑浩輝又說,終審法院其實就是個小政府,意味著過去他能管好終審法院,未來會管治好澳門特區。

岑浩輝即將從法律專業踏上行政領導之路

    岑浩輝作為澳門司法界的翹楚,擁有豐富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作為法官,率先是個恪守法治精神的領袖,更要借助司法的歷練與優勢去管治好澳門特區,換句話說,作為特區政府的領導者,如何運用法律專業在行政管理中的應用和挑戰,將是岑浩輝的一大挑戰,亦是考驗他是否有將法治善用作管治的政治智慧。

    岑浩輝在司法界的長期服務,使他在法律條文的理解與應用上有著深厚的造詣。作為終審法院院長,他的主要職責包括法律解釋、裁決爭議案件和確保法律的公平與公正執行。然而,岑浩輝擔任終院院長近二十五年,任內曾經處理過多宗重要案件,包括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及前檢察長何超明貪污案、二二一年警方禁辦「六四燭光晚會」案,以及 DQ立法會參選人資格上訴案。甚而,岑浩輝在二一九年,接受中國新聞網訪問時指出,自己為二十年終院院長任內裁決的289件案件,無一案曾引發人大釋法感到欣慰。他又表示司法機關視保障「一國兩制」有效實施爲使命,「只有『一國』穩定了、發展了,『兩制』才能有更好保障和發展;沒有『一國』,整個一國兩制的憲制性安排都會受到衝擊。」

    到底,法律專業是否能無縫轉換成為一個行政領導者所需的治理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眾所周知,法律專業知識賦予了岑浩輝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高超的分析技巧,這些能力在解決複雜行政問題時至關重要。例如,在制定公共政策和處理政府事務時,法律專業知識可以幫助他精準地評估政策的法律風險,並確保政策的合法性。此外,法律背景還能提升其在行政決策中的透明度和問責制,這對於維護特區政府的公信力至關重要。

    再者,司法獨立性與行政決策的平衡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司法系統中,岑浩輝一直強調法律的獨立性和公正性,這也使他在社會中贏得了廣泛的尊重,亦是他能謹守終審法院院長長達二十五年的理據所在。然而,作為行政領導者,他將面臨更多來自政治和社會的壓力,這可能與他此前堅守的司法獨立理念產生矛盾。如何在行政決策中保持司法獨立的精神,同時又能靈活應對政治現實,將成為他面臨的重要挑戰。

    作為法律專業工作者,必須經常透過制定法律草案,再經立法會細則討論通過,相關的政策才能有效施行。所以,岑浩輝理應在法制與政策的制定比過去的特首更有優勢,關鍵是如何將法律成為有利於推動政策的原動力而不是阻力,更不是法律變成空話是他成為特首的重要職責之一。作為一名法律專家,岑浩輝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可能會傾向於從法律角度出發,以確保政策的合法性和合憲性。這種法律嚴謹性將有助於提升政府政策的可執行性和長期可持續性。此外,他能夠通過對法律條文的深刻理解,更好地預測政策實施中的潛在法律問題,並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例如,他能夠指導政府部門如何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靈活應對政策執行中的變數。同時,他也能夠在法律框架內調整政策執行的策略,以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常識告訴我們,管理整個澳門與管理終審法院是兩碼子的事,無論從廣度、深度與難度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從法院到行政的領導力轉型,不僅僅體現在專業技能上,更在於如何管理和激勵團隊,制定長遠發展戰略,以及應對複雜的社會和政治挑戰。作為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主要的工作是管理法院的運作,這與管理整個特區政府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也許,就要看岑浩輝是否具備知人善任的能力,能為澳門市民找到一群有能力、有擔當、有遠見的司局級官員。更甚的是,還要看他是否能在賦權與領導特區管治班子的能力。因為,法律專業背景賦予了岑浩輝解決問題的某些優勢,但行政管理需要的不僅是法律思維,更是全局觀和管理技巧。特首作為行政領袖,需要對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控。如何在法律思維與行政實務之間找到平衡,並將法律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管理行動,將是岑浩輝面臨的另一重大挑戰。例如澳門目前有十八萬外勞,本地勞工經常詬病有關法規保障不健全,就算解僱賠償上調到二十五萬,都不是一個根本的解決辦法。雖然,星斗市民無票選特首,但對下任有法律背景而又與商界有距離的特首是很有期盼的。

社會對有終審法院院長背景的特首操守有更高期待

    終審法院院長作為司法體系的最高領導者,不僅需具備出色的法律專業能力,還需要擁有無可挑剔的人格、操守及專業核心素養。終審法院院長具備法律專業素養,理應熟悉國際法、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等各領域的法律規範。這不僅僅是對法律條文的理解,更要能夠準確把握法律的原則、精神和演變趨勢。這些法律素養理應對岑浩輝在民生、社會、交通、對外交往、甚至構建國際關係,都應該帶來種種優勢。

    作為特首,最怕被市民評論用人唯親,也許,一向獨立自主的岑浩輝理應沒有人脈、人情及利益的包袱。岑浩輝一直強調自己裁決秉持公正,無論案件涉及何種社會地位或權力背景的人士,都根據法律事實做出無偏見的判決。這種公正性是司法權威和信任的基石,亦是公平、公正與公開管治澳門的優勢。作為司法系統的領袖,終審法院院長必須展現高度的誠信,任何形式的腐敗或利益衝突都會嚴重損害其公信力。誠信包括在工作中秉公辦事,保持司法獨立,抵禦任何外部壓力或誘惑。無論在職務上還是在私人生活中都應當表現出高標準的行為準則,必須始終維護司法的尊嚴與公正,並以身作則,為下屬和公眾樹立道德榜樣。終審法官理應練就堅韌與冷靜的態度,作為司法系統的最高負責人,院長在面對各種複雜案件和壓力時必須保持冷靜和堅韌。無論是外部輿論壓力還是內部困難,都需要具備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從容處事的態度。

    沒有人是天生的卓越領袖,亦沒有完人領袖,期盼岑浩輝能好好學習僕人領導,謙遜的領導者能夠承認自己的不足,並願意接受建設性的批評。這種開放的態度能夠幫助他們從不同的觀點中獲取有價值的意見,促進更廣泛的社會共識和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對特區政府及全澳市民都是好事。

 

從文化與教育應視繁體字為瑰寶

 


    近月,嘉諾撒聖心中學(中文部)爆出簡體字語文教科書事件。根據《論盡》媒體報導,由嘉諾撒聖心中學(中文部)家長撰寫了一封陳情信,直接向校方與教青局提出,請學校收回成命,取消下學年起使用內地出版社出版的簡體中文課本教授中文,對此決定感憂慮,並指出小朋友未來或難正確學習、書寫繁體字。事件公開後,校方曾向家長發公告,指出該決定是響應當局《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提出的重點發展方向——「培養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發展學生軟實力」等目標,而未來將教授繁簡字,並用繁簡教材。

    作出投訴的聖心中家長指出,從新一年書單發現小學將使用內地出版社出版的簡體版中文課本教授中文,對此深感憂慮。「我們深知中文科才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石,試想,一個小朋友自小一開始以簡體字學習中文,將來如何期望小朋友能正確書寫繁體字?⋯⋯繁體字是澳門文化的重要一環,作為澳門巿民的我們有責任守護繁體字在澳門的傳承。」校方回應中文科教育課程指,授課仍以粤語為主,以「滲入」的方式使用普通話教學,課堂中將粤普並用。而考卷將以繁體字列印,學生可同時使用繁簡作答,校方要求「小學生對簡體字的掌握至少維持至小學畢業」。另外,在初小設有普通話課,餘暇活動亦設有初小、高小及初中的普通話學習,學生可因應自己的需要選擇。

    最終,聖心中文部向家長發出通告,將取消改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簡體字中文教材的決定,新學年改用教青局出版的中國語文繁體教材。的確,從歷史文化與教育的角度而言,先繁後簡確是有理性的討論空間。

繁體字源遠流長的沿革與文化瑰寶特色

    繁體字的演進過程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特徵和發展:

1.甲骨文(約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甲骨文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出現於商朝晚期。很類似圖案畫象的刻在龜甲和獸骨上,多為象形和指事,主要用於占卜和記錄重要事件。

2.金文(約公元前11世紀-前3世紀):金文主要刻在青銅器上,用於紀念重大事件、祭祀和頌揚功德。相較於甲骨文,更具線條美和結構穩定,開始有一定的規範化,比較接近有文字的意圖。

3.大篆和小篆(公元前3世紀):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發展起來,文字結構更加簡潔和規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李斯推行小篆作為官方文字。小篆進一步簡化和統一了文字形態,成為全國通用的書寫標準。

4.隸書(約公元前3世紀-公元3世紀):隸書在秦漢時期發展起,是由小篆演變而來的,適應日常書寫需要。筆劃趨於平直,結構更為簡單和實用。隸書的出現標誌著古文字向近代文字的轉變。

5.草書、行書和楷書(公元3世紀-公元7世紀):草書的出現是為了快速書寫而發展出來的書體,筆劃連綿,簡化了字形。慢慢,就出現行書,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兼具快速書寫和可讀性,為日常書寫常用。最候,到了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始發展起來的正體書寫形式,字形工整,筆劃分明,成為後來的標準書寫形式。

6.宋體(公元10世紀-公元13世紀):宋代木刻印刷的需求促使宋體字的出現,字形方正,筆劃平直,易於印刷,成為印刷術普及的重要基礎。

7.明清楷書和現代繁體字(公元14世紀-現代):到了明清時期,楷書進一步標準化,成為書寫和印刷的主要字體。到了民國之後,繁體字在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持續使用,成為這些地區的正式文字。尤其港澳兩地實施一國兩制, 繁體字就在歷史洪流中在全中國的土地上被好好保育下來。

    其實,綜觀歷史演進,從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到商周時期的金文,再到秦漢時期的小篆和隸書,隨著歷史發展,文字結構逐漸簡化和規範化,最終形成了楷書為代表的現代繁體字。這一過程反映了中國文化和書法藝術的演變和發展,也展示了文字在適應社會需求中的不斷改進和創新。所以,無論是就讀中文、歷史、地理、文化人類學等科的學生,儘管從小學的是簡體字,都必須充份掌握繁體字,要不然就不能讀懂歷史典籍。坦率而言,所有書法藝術皆以上述的書體為本,從大篆和小篆,到草書行書楷書等,極少看到用簡體字書寫,可見在歷史文化層面看到繁體字的彌足珍貴。

從漢字六書看到繁體字的獨特不可取代之處

    漢字六書即造字的六種方法,是文字學的重要內容。六書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以下是每種造字法的解釋和具體字例:

1.象形是模仿實物形狀創造的字,直接描繪事物的形態。如日字的形像太陽的形狀,月字形像月亮的形狀;山字形像山的形狀。

2.指事是用符號或簡單的圖形來指示抽象概念。如上字是在一橫線之上加一短線,表示上方。下字是在一橫線之下加一短線,表示下方。

3.會意是把兩個或多個字合在一起,表示新的意思。如明字是由日和月組合,表示光明。休字是由人和木組合,表示人倚靠在樹上休息。又如塵是會意字,即鹿疾走揚起的埃土。可是,簡體字就自創,即小土兩字,勉強可以但就失去塵的會意動態觀感

4.形聲:是由形旁和聲旁組成,形旁表意,聲旁表音。如江字的形旁是氵表示水,聲旁工表示發音。清字的形旁氵表示水,聲旁青表示發音。又如蕭字從草肅聲,即香蒿,後來變成國名及姓氏。簡體字後的蕭就完全消失了成了肖字。肖是會意字,有骨肉相似的意思,即子孫肖似祖父輩的意思。

5.轉注:是同義或相近意義的字互相注釋,這種方法在六書中較難理解。如考和老兩個字在古文字中相互注釋,都有年老的意思。角和觝兩個字在古文字中相互注釋,都有抵觸的意思。

6.假借:是用現成的字借來表示沒有字表示的音或意。如北字原本表示背部的字,後來借來表示方向的北方。

    六書是漢字造字和演變的基礎,通過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等方法,漢字構成了豐富多樣的文字系統。每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應用範圍,這使得漢字既有形象性又有表意性。可是,一旦經過簡化之後,六書的意義與價值可能就流失殆盡了。簡體字於一九五六年誕生,旨為掃文盲而設,簡化的過程也許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爭議性不多,這裡就不再贅述。

繁簡之爭值得成為中國語文的重要課堂

    一九九五年,山東濟南工人在修築公路,不料卻發現一座石室墓葬,隨後考古專家介入,根據出土的墓誌銘介紹,發現這是唐朝開國名將秦瓊父親秦愛之墓。這一篇墓誌銘有一句寫作「魏後稱其愈疾」,如果不知道背後典故,也許真以為從前有個叫「魏後」的傢伙說什麼東西能治癒疾病。其實,原文是寫「魏后」,指魏武帝曹操(后,即君王)看到陳琳的檄文,精神大振,彷彿連頭風也治癒。很明顯,這是繁簡轉換的錯誤。簡化字只有「后」這個字,沒有小「後」,電腦一轉換就自動把「后」改「後」,而不懂正體字的中国人看見這句古文,相信絕大多數也無法判斷古人是寫「後」抑或「后」,兩字毫無關係。眾所周知,「后」是個會意字,從從一口,有施令以告四方的意思,後來變成帝君之稱,後來變成帝王的正式配偶。後雖然都是會意字,但從行省(雙人旁),表示道路,後字的右偏旁「是小及紙趾的意思,意指小孩走路步寬短且慢,落在成人之後。看到如此解釋,就知道繁體字博大精深,非輕易簡化就能了事。繁體字中包含的偏旁部首和筆劃較多,能夠更清晰地表達字的意義和來源。例如字的繁體寫作,其中的部首表示愛是發自內心,而簡體字則省去了這一部分。無論是從字的結構與意思都無法說服為何簡體字要省掉中間的」字。

    今天,各種字體的輸入法已經無法證實簡體字比較方便,反而,簡體字會讓中國字的故事、意義與價值慢慢消失。說好中國故事,復興中華文化也許由視繁體字為瑰寶開始。

違泊罰款「咁金」 北上消費「慳家」

 


    今年上半年,治安警察局檢控違反道路交通法或規章個案總數共36萬多宗,按年增約1.5%,而涉及的罰款總金額則達9850萬元,按年增近20%,金額已恢復至疫前二○一九年之水平。不過,歷史最高位的上半年則是在二一六年,一度破50萬宗,罰金也破億元。

    當中,執罰占比最多的違法泊車,上半年共323593宗,同比減3%。其中公共道路違泊占303381宗,同比則增百分之18%,而收費或咪表違泊則20212宗,同比大減74%。警方近年檢椌較多的不遵守符號方面,上半年錄得破記錄新高的16972宗,同比增百分之262%,與去年全年的18千多宗相差不遠。至於警方持續高調執法的行人違法過馬路方面,上半年有執罰4614宗,同比增近400%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二二四年一月底全澳註冊機動車共251,183輛,按年上升0.6%,輕型汽車(116,298輛)與重型電單車(108,836輛)分別增加1.9%0.6%。根據交通事務局資料顯示,截至二二三年第一季度,本澳公共停車場向公眾開放汽車停車數量為23,148個,向摩托車提供的公共停車位數量為18,377個;公共道路咪表車位共7,664個。機動車輛與車位之間嚴重失衡,車位非常不足,駕車人士總有下車珀車的時候,那就是隨時拿到罰單的時候,平均每輛機動車都違規1.43次雖然,普羅車主已把違泊罰款視作泊車費,斷斷沒想到,抄牌罰款高達一億元之多,平均每一輛機動車輛半年罰款接近四百元。

日又抄、夜又抄、連三更半夜都抄

    筆者早前曾撰文《神啊!請賜我一個停車位》曾說過,目前月租一個停車位閒閒地要三千多元,一個停車位更叫價兩百萬以上。天天,要開車的朋友,既要早出爭停車位,更為了找一個街邊停車位弄到夜歸。難道,特區政府諸多措施都是為了澳門市民健康著想,要不走路,就是騎單車。市民天天為尋一個停車位,已抓破頭顱。

    文彩剛大學畢業,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剛好過萬的工作,亦買了一台二手電單車代步。每夜,文彩回家,經常花一個小時兜兜轉轉,才能找到一個合法泊位;或者幸運碰上有車子離開,馬上靠近,儘速泊入;搬十台以上的電單車,才空出一個很窄的車位,勉強把車塞進去,亦是家常便飯;很不幸,更多時候只能停在不合法的泊位,但一定不影響交通來往。可是,就算如此,早上出車時,已經接到罰單了。通常澳門市民入咪錶到八點就算了,大家都知道必須入到十點才停,可是,經常有發生九點五十五分,交通警員都來抄牌,甚至鎖轆俗稱夾腳趾〉拖車,罰款高達一千元。

    淑婷是個有兼職的家庭主婦,白天通常在家照顧小孩及老人,等家人下班後,就出去社區中心教才藝班,通常十點才回家。起初,淑婷以為已經超過晚上十點,不會有交通警員抄牌,後來發現是自己太天真,警察先生原來是非常勤奮,二十四小時都有出車抄牌,問你服唔服!前幾天一個晚上,淑婷找不到車位,只好把車停在一條掘頭巷,由於太夜,沒看清楚。結果,不到半小時,手機就傳來違泊短訊,第二天交罰款時,以為只是一般違泊罰三百,驚訝地發現要罰六百,始發現其中一個車轆輕輕點到黃實線,就像奧運的爭議球,非用精準的AIVR等技術,才能下正確的裁決一樣。那一夜,淑婷輾轉反側,想到好不容易賺到一點兼職鐘點費,一轉手就變成罰款。

    停車位不足是不爭的現實,警方日抄夜抄,連三更不夜都抄,真的讓市民非常費解及不爽,尤其是夜深人靜,車的停泊位雖然不合法,但絕對不影響任何人及車輛出入往來,也不會影響消防安全。普羅市民猜想,自疫情過後,賭收大不如前,可是,政府部門有增無減,開支有多無少,也許,違規罰款是政府腦洞大開後,一個新的開源辦法啊

    證諸先進國家地區,一般來說,違規泊車罰款並不是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這類罰款通常只用作補貼,或用於彌補城市管理和維護的成本,而不是政府的主要收入項目。美國的大城市,違規泊車罰款收入可能占城市總收入的1-2%左右。例如,紐約市每年的違規泊車罰款收入約為數億美元,但相較於該市數千億美元的總預算,這仍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二三年,澳門特區財政儲備在審慎而靈活的投資管理下,全年錄得289.8億澳門元的投資收益,年度回報率為5.2%。截至年底,財政儲備的資本金額為5,804.7億;其中,基本儲備及超額儲備分別為1,520.6億及4,284.1億。如此豐厚的財政收入及儲備,卻要每一個機動車輛的車主半年要罰四百元,一年可能是八百元。看似只是一頓酒樓晚飯的價錢,有人真的無所謂,有人卻大有所謂啊政府對於控車、增加道路長度、增加車位已束手無策,卻要向為了省時省錢,自行開車上班的星斗市民開刀,除了個別立法議員曾以書面質詢外,又有誰為市民開句聲呢

違泊罰款咁金」 北上消費「慳家

    抄牌只是個統稱,近月,大家都看到很多大廈門口張貼一張很嚇人的告示,就是新加入罰款行列的消防局,指出經巡查,有不少大廈違反了15/2021法律《樓宇及場地防火安全的法律制度》,尤其佔用或阻礙疏散通道的情況嚴重,其中包括鞋架、石油器瓶等雜物。不知道化寶桶、香爐及日點夜點的神香是否更容易引起火災。嘩相關行政處罰從五千大元起跳,最高金額為八十萬元。除此以外,又多了市政署,冷氣機滴水會產生噪音、弄濕途人,不但滋擾他人,更會形成積水、孳生蚊蟲,影響市容及公共衛生。根據本澳《公共地方總規章》規定,冷氣機滴水可被罰款澳門幣六百元。澳門市民隨時身陷罰款的困境中,北上消費也許是既省錢又抗壓的好辦法。  

    行政長官賀一誠四月十六日列席立法會時表示,澳門北區為北上的重災區,呼籲市民支持本地,留澳消費,「有一餐留喺澳門食,不要三餐全部都北上。」賀一誠表示,政府留意到旅遊區和民生區的消費出現不平衡,澳門北區便因最方便北上,而成為重災區。雖然當局推行「周末北區消費大奬賞」先導計劃,但他強調政府資源有限,若長期依靠政府支撐不健康,不可只發放消費券支援社會,認為曇花一現並非好事。

    也許,特首沒有留意,澳門經濟不景氣,多了很多市民要用自己的車搵食,每天穿梭繁忙路面的有職業司機、有送小朋友上學的家長、有開車送外賣等,他們都加倍努力,能多賺一個錢就多一個錢,甚至預留一點錢用作違泊罰款。開源節流,左省又慳,本來就是小市民的維生之道。

    星斗市民都是人,都有休息放鬆,甚至獎勵自己的時刻,但又要遵守量入為出的理財原則,只好北上消費。在澳門看一場電影,閒閒地要八十元,如果要到大酒店裡的戲院更要一百多,但在珠海,二十多元就可以,要欣賞IMAX3D電影亦只不過三十多元就可以。所以,近年,澳門傳統戲院入場人次真的慘不忍睹,筆者經常包場。就算新落成設施很先進的戲院,亦要其他娛樂項目收入補貼才能撐下去。

    上月,內地媒體《新京報》報料,目睹一輛剛送完煤製油的油罐車被裝上了豆油。事件在社交媒體洗版,牽連大波。聽說,這樣的狀況已經維持多年,只是一般民眾蒙在鼓裡。過去,我們曾經擔心地溝油,現在更離譜更荒謬的層出不窮。北上消費的市民真夠膽,冒著百毒不侵的勇武精神,天天北上,背後,就是能省一分一毫,都要捨命一搏啊

    除了看電影、按摩、吃飯,還要買日用品及可攜帶過關的食品,這些都是省錢的妙招。特區政府如果真的知道民間疾苦,樂意體恤星斗市民,請有關能開罰單的部門酌情處理。當然,從議員到中小微企,都高喊政府再發消費券振興消費。政府可有看在眼裡呢

    「周末北區消費大奬賞」活動已於八月四日結束。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公布成效統計,活動帶動北區商戶消費額約1.5億澳門元,2,975萬元被核銷,64%為零售業商戶,餐飲業佔36%

    「周末北區消費大奬賞」已經落幕,星斗市民面對罰單,心情更落寞啊!北上消費,情有可原

點解老師續任與解聘要與帶隊得獎掛鉤呢?

 


    小玲讀中學時是籃球校隊,跟著很快被徵召入學界代表隊員。中學畢業後,小玲考上體育系,繼續在大學修好籃球專業,並且成為大學的籃球隊隊長,先後贏過很多大專及公開賽的錦標。小玲大四在一所名校實習,深得校長喜愛,畢業後亦順順利利進了該所學校當體育老師。校長在與小玲簽訂合約時,口頭說明,她要帶領學校兩個組別的籃球校隊,學界比必須在前三名,否則就不能留任。小玲戰戰競競,如履薄冰的帶領球隊訓練,先後在初賽取得很好的成績,可惜,最後在季軍爭奪戰敗北。學校亦不留情的解聘她。離開教席,當了兩年兼職籃球教練,好不容易找到另一所學校的體育教師教席,卻同樣讓小玲焦灼不安,因為,都要拿到獎項才能留任。

正常國家地區的中小學教師績效評估之道

    在先進國家中,小學和中學教師的績效評估通常涵蓋多方面的指標,以確保教師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教育。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評估項目指標:

1.教學質量與效果:上好每一節課是所有專業教師應有的本份,亦是最重要的專業績效評指標。具體而言,就是有充裕的備課,甚至表現出優異的同儕備課能力。再來是課堂教學能力,是否有趣及有內涵等。當然,教學計畫的制定與執行,學生學習成果與進步,能針對不同學習需求進行的差異化教學亦是專業教師的績效指標所在。

2.專業發展:世界發展一日千里,教育工作必須與時並進,所以,老師的持續學習與專業成長正是績效的重要指標。如參加在職進修,學習新時代新的教學方法,還有如何付諸實施,讓學生的學習效益亦能與時俱進。

3.建構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的工作是育人,教書是其次。所以,教師應該多方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促進積極的課堂互動,支持學生的社會和情感發展,藉著言教、身教及境教,讓學生更能在老師的人格感召與歷練陶鑄學生的健全人格,這是作為教師績效的重中之重的指標。

4.班級管理:優秀的教師能維持課堂秩序,有效的行為管理策略,創造安全和支持性的學習環境,讓整個教室充滿著春風化雨之氛圍。

5.家校合作:教師必須與家長和監護人保有良好持續的溝通,鼓勵家庭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甚至引領家長參與校正民主化的歷程,這是民主先進國家裡教師的重要績效指標。

6.專業道德與責任:教師專業操守與倫理對學生正面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遵循職業道德標準,展現對學生、同事、校方、家長及社區的教育承諾,是專業教師績效的重要指標。

7.創新與領導力:教師不單在教室領導學生,亦在領導自己成為一為稱職的教師。與此同時,教師的影響力會擴散到社區,發揮重要的文化傳遞與創新的領導作用。

8.考核和評估結果:定期的教學評估和反饋結果,將有助於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亦能就教師的能力差異及偏向安排適切的工作。

9.學生和家長的反饋:先進國家地區早已引進學生和家長的評價和反饋,這樣,才能方方面面都能客觀評估教師的工作績效。

    這些理據的具體應用可能因國家、地區和學校的政策而異,但通常會涵蓋上述幾個主要範疇。續任的決定通常基於對這些因素的綜合評估,而解聘則可能是在教師未能滿足基本標準或有嚴重不當行為時採取的措施。

將老師帶領球隊是否得獎作為績效評估指標有違教育專業

    將老師帶領球隊是否得獎作為績效評估指標有違教育專業原則,其中包括:

1.教育的多樣性:教師的專業性應主要體現在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術成就上,而非課外活動的競賽結果,將競賽結果作為評估標準會忽視教師在本職的努力和貢獻。

2.學生的多元需求: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興趣和能力,教師在課外活動中的角色應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而不是僅僅追求獎項。

3.公平性:有些學校可能資源有限,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持來贏得比賽。以此作為評估標準可能對某些教師不公平。這樣亦會拉開名校與非名校的素質差距。

4.壓力與焦慮:將競賽結果與績效掛鉤可能增加教師和學生的壓力,影響他們參與活動的初衷,即享受多元學習的過程,課外活動變成師生比較的工具。

5.專業成長:教師的績效評估應更關注於其教學實踐和專業發展,而非外部競賽的成就。因此,雖然帶領球隊參加比賽並獲得獎項可以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但不應成為衡量教師整體績效的主要指標。更合適的做法是將其作為對教師多樣性貢獻的一個補充指標,而不是主要評估標準。

6.學校教育更趨功利現實:績效評估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增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而對於極為拙劣而又無心改進的教師,只能解聘。原來,只要能為校增光,就能留下,甚至有額外的獎金,只會讓整個學校的每一個人及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功利現實的氣氛。須知道,學校裡有很多心靈教育及活動,絕對與獎無緣,難道這些就要刻意疏忽,甚至拒諸校門之外嗎?

學界比賽竟成為教師去留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

    每一個學年,由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還有很多政府部門及公私營機構都會舉辦成千上萬的課外活動,而設置獎項,尤其獎金與拿到參與國際競賽資格,更會吸引學校調撥更多資源去參賽。無論是校際文娛康樂體育比賽,抑或是歷史、國安及基本法、甚至是PISA等涵蓋多個領域的競賽,無疑都在製造巨大的校際競爭文化。表面上,這些比賽旨在促進學生在不同領域的發展,並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實際是校與校之間角力的鬥獸場。

    筆者深信,政府也好,社團也好,主辦比賽旨在吸引學校參與。可是,一落入學校手中,顯然就淪為排名競爭。也許政府有責任關注教師的現實處境,誠如文首小玲的例子,許多學校的科任教師既是教師,亦是校隊的教練或導師,這樣的安排讓許多教師既要用心教學,亦要額外花很多時間訓練學生,弄到精疲力盡。教學績效與帶隊績效顯然變成一把雙刃劍,都很鋒利,能置老師於掌聲中,亦能置教師於失業險境。教育是良心的工作,懇請學校放下功利的校政,容讓老師安心工作。

    近十多年,教青局大力發展餘暇活動,亦增撥了很多資源給學校,學校亦聘用了很多有資歷的教練,甚至兼任成為校隊的教練。目前,澳門學校有教師兼教練,亦有學校分流,只聘外面的教練帶隊。這方面,教青局理應與學校管理層好好對話,看看如何化解教師的憂慮,免於將帶隊的在職教師的表現列作去留的可怕指標。

獎懲已經過時,欣賞交流才是教育正道

    現代心理學對獎勵與懲罰的研究已很成熟,獎懲是立竿見影的手段,但越來越違背教育的原則與精神,甚至會產生許多不良後果。首要的災害是導致學校短視。獎勵與懲罰通常能夠在短期內改變行為,但這種改變往往是暫時的。一旦獎勵或懲罰結束,老師也好,學生也好,很可能會回到原本的行為模式。更嚴重的問題在於獎懲會削弱內在動機,過於因為物質獎勵或讚美而努力參與,漸漸失去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再者,獎懲容易引發恐懼、焦慮或敵意,這些負面情緒會損害師生的心理健康,並且導致反抗或逃避行為。更甚的是獎懲會讓師生噤若寒蟬,師生會隱瞞或掩飾不當行為,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過度依賴懲罰可能會破壞師生或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這種關係的損害會削弱教育或指導的效果。

    其實,近年,除了競賽類的比賽外,如校際歌唱比賽等活動,已經不再採用冠亞季軍制,而使用優異獎等方式,都是想避免過度爭奪的情況。從教育的本意而言,應致力打造自我欣賞及彼此欣賞的情懷,交流甚於勝負。說真的,許多有濃厚藝術性質的比賽,實在難以分出高下,理應淘汰這類比賽。

    教師可以是教練,但教師不應被視作為校增添獎牌的武器

2024巴黎奧運四個精彩的人文景觀美

 


    2024巴黎奧運在一片喧鬧聲開幕,在一片歡樂聲中落幕。巴黎奧運吉祥物「弗里吉 Phryges」,外觀像一隻有翅膀的小鳥,但他其實是一頂法國象徵自由的「弗里吉亞帽」。有趣的是竟長出雙腿、大大的眼睛,身旁還有法國國旗藍白紅配色的緞帶,胸前鑲上金色2024巴黎奧運會徽,是不是可愛極了!會徽設計簡單俐落,結合了三個元素:金牌、聖火、瑪麗安娜女神,這是奧運史上首個以臉部為形象的LOGO。眾所周知,瑪麗安娜(法語:Marianne),是法蘭西共和國的國家象徵,代表自由、理性與革命精神。換言之,為法國人而言,所有的比賽只是體現自由與革新的重要人文景觀美。

第一名人文景觀美台上笑一分鐘,台下數十年功的倪夏蓮

    的確,能登上澳運舞台的選手都是經歷過台下十年功的艱苦訓練,要拿到金牌除了靠實力外,還要臨場的發揮,當然運氣不可或缺。原來,除了這三大成功元素以外,歡天喜地參與比賽,得分歡笑,失分都笑,這是奧運倡議的友誼、尊重與卓越三大精神。

    奧運選手中,要算最老資格的是六十一歲盧森堡華裔乒乓球手倪夏蓮,跟非常嚴陣以待、神態嚴肅、不容有失的二十三歲的中國球手孫穎莎較勁時,這位快樂嫲嫲的笑容可掬,懾住全世界觀眾的眼球。她發球在笑,對打在笑,贏球和輸球也在笑。打至最後一分,接到對家的發球時,笑着來個敏捷的「華麗轉身」,全場觀眾歡呼喝采!這一幕人文景觀也許從未在奧運緊張場面上出現過。無論是球局結束,又或是暫停,倪夏蓮都非常專心聆聽丈夫兼教練Tommy Danielsson的提點,更舉起可口可樂大啖大啖喝下去,與老公深情一吻後,繼續打歡樂乒乓球賽。

    大家都知道,倪夏蓮一定輸給孫穎莎,但看起來好像贏的是她。之後,她接受訪問時也相當坦率說:「我圓夢了,開心!開心!我希望大家都enjoy……這是我最大的心願……我覺得年齡只是一個數字,當然我們上了年紀的,不能夠跟自然鬥,我們要保重身體……但我們亦不要放棄夢想,覺得我們自己老了不行了,我覺得我們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六十一歲的嫲嫲級選手,即使輸了,卻贏盡世人的注意力和掌聲,在場觀眾更是站立為她鼓掌,相信在奧運落幕之後,世人仍然忘不了倪夏蓮從內心自然地產生了強大的喜悅,這股喜悅展現出樂觀自在的人文景觀美。

第二名人文景觀美:躲在防空洞的烏克蘭「跳高女神」

    來自烏克蘭的二十三歲「跳高女神」雅羅斯拉娃馬胡奇克(Yaroslava Mahuchikh),七歲時,父母讓她和姐姐一起練習田徑和空手道,她不喜歡空手道,但對田徑卻擁有滿滿的熱情。最開始她嘗試了許多田徑項目,後來在這之中,她發現自己對跳高似乎格外有天分。十三歲開始,雅羅斯拉娃正式開啟了跳高訓練,十五歲那一年,她就能跳出1.92米的成績,並奪下世界U18田徑錦標賽金牌,從此不斷打破各項紀錄、摘下無數獎牌,成為田徑場上的耀眼新星。

    雅羅斯拉娃不僅奪下巴黎奧運「女子跳高田徑」金牌,還在今年創造新的世界紀錄,一躍打破了三十七年來的世界紀錄,以2.1公尺的佳績寫下新的紀錄。飽受戰火侵襲的烏克蘭發聲,而在俄烏戰爭後,她面臨著辛苦的飄泊訓練生活,一邊逃避戰火的襲擊,一邊躲在防空洞裡努力練習。她不只靠著超高顏值,更被攝影記者拍下小休期間,躺在睡袋裡,「睡美人」畫面吸引全球觀眾目光。拿到金牌接受記者訪問時,不忘為國家爭一口氣說「我終於將烏克蘭載入世界田徑史冊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在X上發文祝賀:「謝謝雅羅斯拉娃讓烏克蘭國旗高高的升起,也為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勝利。」

    雅羅斯拉娃不但有外在美、躍姿美、睡姿美,更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出卓越的不屈不撓的人文景觀美。

第三名人文景觀美:土耳其大叔零裝備奪射擊銀牌

    土耳其五十一歲射擊選手迪凱齊(Yusuf Dikeç),這位中年大叔,先前是土耳其退役軍官,後來成為射擊國手,這是第一次在奧運奪牌。他在男女混和團體賽十公尺空氣槍比賽中,手插褲袋其實是標準動作、有凸出肚腩、未戴專業眼鏡、耳塞就輕裝上陣,還射出逼近靶心超強紀錄,表現十分穩定,神氣十足。迪凱齊賽後受訪表示,很高興能代表8500萬人的土耳其拿下史上第一面射擊奧運獎牌。從未料到自己會爆紅,他只是以自己最舒服的樣子上場,手插褲袋讓身體能夠保持最穩定的位置,還坦言說「我不需要特殊裝備,我就是個天生的、天生的射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但其實心裡很激動。」

    迪凱區在插袋零裝備自在射擊的畫面,在網絡上引來超過一億人的點擊,那份從容不迫的儀式感直教全世界人非常佩服,而這一份自在景觀美將成為奧運史上名流清史。

第三名的人文景觀美:古巴摔跤王盧比斯五連冠前無古人

    四十一歲的盧比斯在摔跤男子古典式級決賽,以六比零擊敗智利的阿哥斯達封王(前古巴選手,並且是盧比斯常年的陪練對手),完成此項目五連霸的壯舉。

    眾所周知,古巴近數十年經濟不景氣,有很多精英運動員和教練投奔自由世界。二○○四年雅典奧運是盧比斯初戰奧運,當時古巴排在獎牌榜第十一位;二○○八年北京奧運跌落第十九位,巴黎奧運截至周三,以兩金一銀兩銅排第二十一位。古巴運動江河日下,老將盧比斯咬緊牙關為國出征,卻發現身邊的「同路人」愈來愈少,阿哥斯達二○一七年轉為代表智利了;今年五月,前教練杜捷路和前陪練柏捷高,在克羅地亞集訓期間變節離隊。柏捷高說:「很抱歉,不能在他最後一屆奧運,助他一臂之力。」盧比斯「孤身」戰奧運,最後能夠奪金而回,對他別具意義。

    盧比勝出後,旋即跪在太中央、脫下雙鞋,以簡單而隆重的意識道別,同時,這也像是對最近離世父親的話別。盧比斯愛國愛父之情比金堅,憑著鬥志五度為這個貧困的國家爭光,其愛國情懷的人文景觀美照見全世界。

難以命名的人文景觀美:體操生命鬥士桑蘭

    桑蘭出生於浙江寧波,從小學習體操,七歲時已同時被體操、技巧和跳水三個運動隊伍的主教練看中,到了十二歲被選拔進入國家體操隊,曾於全國體操錦標賽奪得跳馬金牌,更被外界稱為「跳馬女王」,很有機會問鼎奧運金牌。一九九八年,正值體能技巧處於巔峰狀態的桑蘭,代表中國前往美國紐約參賽。在進行賽前訓練時,她起跳後本應是雙腳落地,但卻不慎頭部重摔著地,頸椎嚴重受傷,動彈不得,即時陷入昏迷狀態,隨即送院搶救。經歷七小時冗長的手術,始發現桑蘭傷勢比預期的嚴重,意外使她折斷兩節頸椎,胸部以下截癱,失去活動能力,一度只能躺在床上過活,連起身及翻身這些基本動作也做不了。真是天意弄人,一個本來動作靈敏優美的體操運動員,頃刻之間,就變成一個殘障者,可想而知身體的創傷與心靈的煎熬有多厲害。

    桑蘭不僅日常生活無法自理,很依賴家人的照料,更需要服用大量藥物來阻止肌肉不斷萎縮。身體上的異常變動,亦導致她患上嚴重泌尿系統疾病。然而,性格積極樂觀堅強的她並沒有絲毫放棄的念頭,憑著過人的韌性,持續進行復康及藥物治療,漸漸,讓雙手可以支撐身體。到了二○○二年,桑蘭被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系破格免試錄取,一圓大學夢,亦成為北京奧運會的申奧大使。二一三

年,桑蘭與黃建結婚成為夫妻,並於翌年誕下兒子。由於她胸部高位截癱,懷孕實屬高風險行徑,分娩成功難度更高。最終,桑蘭順利誕子,二人母子平安,而她這個案例更被稱為「醫學奇蹟」。

    久違了的生命鬥士桑蘭,現年四十一歲的。雖然從未在奧運賽場上與對手較勁,更無緣站在獎臺上領牌,可是,世人從未忘懷她。桑蘭身體殘障,心靈卻非常勇敢,雖然站不起來,她的樂觀與勇毅卻是比領獎更光榮,更實至名歸,這一份動容的人文景觀美更是非筆墨可以言說的啊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