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門日報五月十日報導,題目是《關閘總站廿年整修五次》,一看就讓澳門市民非常慨嘆。再看內文,才驚覺這個關閘地下巴士總站已經起用廿年,整修了五次,先不說耗用公帑多少,單就讓市民費時失事出行,經常使用該總站的巴士業者及市民異常怒火。
二○○四年啟用,關閘地下巴士總站因通風不暢已為大眾所詬病,夏天尤如一個大火爐,司機、站長及乘客如煎魚的熱辣滾燙經歷,仍猶有餘悸 。當局於二○○五年開始多次整治,但成效不彰。二○○八年九月颱風「黑格比」蹂躪澳門,滿目瘡痍,又進行救亡工程,惟效果亦是強差人意。二○一○年至二○一一年期間,當局又再提出關閘地下巴士總站整治三部曲,包括加強通風、打通天花開天窗及興建全方位封閉式冷氣候車室等。二○一七年八月受到強颱風「天鴿」重創,巴士總站無法運作,政府又再次啟動通風系統重建及環境改善計劃工程,於二○一八年十二月重開,有關重整涉及一億七千萬元。今年五月四日,巴士站天花因為黑雨嚴重漏水,當晚已維修受損天花,現正與相關部門協調進一步全面排查與維修。
關閘地下巴士總站多年的維修風波,凸顯有官交通與巴士路線調動的種種不善。筆者天天搭巴士出行,每每遇上巴士改道,車站遷移或調動,第一時間就想,是不是主理的官員天天有公車接送,又或自行開著名車點對點上下班,許許多多的調整政策只能用閉門造車及紙上談兵來形容,卻無視搭巴士市民的疾苦!
先說7號及8號巴士在荷蘭園兜車
多年前,這兩號車從水坑尾至站開到荷蘭園大馬路,直接轉左爬坡上西墳馬路。記得一轉彎靠左,有關當局刻意收窄行人道,空出一個巴士站泊位,方便乘客上落,旁邊還有足夠的空間行車。然後,巴士往鏡湖醫院駛去。現在,兩號車同樣開到荷蘭園大馬路,要穿過行車隧道,出了隧道,就急轉右往沙嘉都喇賈罷麗街,那裡有一個巴士站,但上落車的乘客很少。接著,兩路車再右轉士多紐拜斯大馬路,到塔石青年中心附近又右轉至很短的高偉樂街,紅燈時間長,要等很久,巴士才能橫過荷蘭園大馬路上西墳馬路。
筆者不是交通專家,亦沒有專業的緩解塞車知識,只是一個普通小市民,天天坐巴士出行。如果兩路車按舊路線走,頂多只經過一個交通燈就能左轉,現在要兜兜轉轉,要穿越四個交通燈才能上西墳馬路。小學的數學常識告訴我們,兩點之間以直線為最短,歷次坐兩路車的經驗,既沒有緩解塞車狀況,反而覺得費時費油。目前,燃油價高企,那一區的空氣污染嚴重,大型車輛慢駛及停車,都會增添空氣污染劣勢。也許,有關部門有非常專業的決策理據,懇請曉以大義,向天天坐這兩路車的市民解說明白。
再說巴士路經亞馬喇前地的轉乘問題
以前,巴士從羅理基博士大馬路、新馬路、南灣大馬路或者八角亭路過亞馬喇前地,都會停靠,方便不同的市民轉乘其他公車,譬如有乘客先坐10號或32號路經亞馬啦前地,然後可以轉車到離島。可是,現在大部份路經亞馬啦前地的巴士都不停,馬上左轉兜到葡京酒店前的車站,結果,很多乘客下車後,必須往回走約一百米,到亞馬啦前地再轉車。
也許,這樣的疏導措施的確讓亞馬啦前地的巴士擠塞情況有所緩解。不過,針無兩頭利,不知道有關當局可有為市民,尤其長者著想呢?每天,有扶老攜幼市民冒著日曬雨淋走這段冤枉路,甚至看到很多阿公阿婆追巴士,真是險象環生。隨著澳門進入高齡化社會,即是說搭巴士的長者只會越來越多,請問有關當局,可以好心一點嗎?多體恤同情星斗市民嗎?本來,亞馬啦前地就很壅塞,市民寧願多花一點時間在站頭等候,都不想奔波走這段苦路。
18及28B兩路車因改動路線,乘客被逼遊車河行大運
近日,禮賓府側斜路卑第巷因自來水及道路工程而封路,據現場張貼的公示,工程要到五月二十日左右才能竣工。筆者前往了解,發現挨近禮賓府外牆的一側,本來沒有行人路,現在正鋪設行人路,另一方的行人路就被鎚爆,看情況重鋪後,整條卑第巷的十餘個停車位就會消失。
筆者天天都會搭18或28B兩號車,然後在風順堂站下車回家。首天改路,筆者帶著孫女在中華廣場坐上28B號車,在區華利前地前停設置一個臨時站,然後,車就兜過圈,到了南灣大馬路。本來,筆者以為會在舊法院旁的傅禮士神父街往上爬坡,在左轉龍嵩正街再兜回風順堂。豈料沒有,筆者又以為兜到新馬路,一定是上龍嵩正街,很意外地發現巴士往新馬路直奔。當然,會加入新馬路塞車大軍的行列。塞了很久,巴士往左轉進入河邊新街。眾所周知,這條路已成沒完沒了正施工的爛泥路,且封了一條行車線。巴士又塞了很久才左轉入下環街,再爬坡上打鐵斜巷,最後抵達風順堂站。看筆者的敘述,讀者們或街坊們,會不會覺得很瘋狂,亦很離地。明明有車流量少的傅禮士神父街或車流量不多的龍嵩正街不去,偏偏要擠進新馬路,真的不可思議,平白要市民遊車河行大運,既是愚弄市民,更是一大愚政。
兜路逼乘客遊車河原是特區施政策略
一九九一年,首部澳門非高等教育法律頒行後,拖拖拉拉,一直到一九九五學年起推行第一階段幼稚園高班到小六的傾向性七年免費教育,展轉多年,到二○○六年開始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成為世界上少有實施非高等教育階段全免費用的地區。
不過,數量不等於質量,量變亦不會一定帶來質變。事實上,接近一個世紀至今,澳門的非高等教育仍然非常傳統保守,除了近期政府力倡的人工智能教育及國安教育外,政府也好,私立學校也好,都因循聽說讀寫、中英數常物理化生等學科為主的課程體制,老師上課只是從「黑板」灌輸式的教學法(chalk and talk)改為簡報教學法(PowerPoint Teaching Methods),透過更多資訊、影音、圖片等方式增強教學效能。骨子裡,仍然是塡鴨式教學,而聰明、快捷、高質的路徑擺在眼前,如啟發及批判式教學,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澳門教育兜兜轉轉了多年,走馬看花,遊車河走了很多冤枉路。根本而言,特區政府一直說要搶人才,耗費了很多人力物力,成效存疑。皆因沒有徹底改革非高等教育,如果說,中小幼學生從小就接受別具創意、啟發、批判的優質教育,自自然然,人才比比皆是,何須捨本逐末、捨近求遠呢?
二○○四年,特區政府提出重建整個祐漢舊區的計劃,主要包括康泰樓、吉祥樓、順利樓、興隆樓、牡丹樓、萬壽樓及勝意樓,現存合共四十六棟樓宇,住、商戶共二千五百五十六戶。已經二十個年頭,舊區重建變成現在的都市更新計劃,由政府主導變成成立更都市更新委員會,再於二○一九年成立政府全資擁有的都市更新有限公司,以祐漢七棟樓群打頭陣,改善該區居民的居住質素及周邊市容亂象。二○二一年,發佈的《祐漢七棟樓群調研報告》,提及多項建議,到底又有沒有如實展開及執行呢?市民心裡有數。拖到今年,似乎要一次過重建整個祐漢七棟樓已成泡影,只能從局部開始。其中,順利樓原本有八棟,其中四棟原為社屋,早於二○○九年拆卸,現改為臨時休憩區(鄰近祐漢新村第八街);其餘四棟順利樓樓宇屬私樓,數年前在都市更新公司協助下,成為首批成立管理委員會的舊區更新樓宇。二○二三年一月,城規會討論上述臨時休憩區地塊(即順利樓四棟社屋的原址)之規劃條件圖草案,相關國有土地用於都市更新先導計劃,將建公共房屋,與祐漢七棟樓群(私樓)的重建無關。公建局並於同月判出相關設計,負責公司須在二百二十五天內完成。望穿秋水,從黑頭人變白頭人的居民,不知道等多次的兜兜轉轉,才能安居樂業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