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識破『意外』其實『並不意外』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九月份交通意外同比增加18.1%1,166宗,導致2人死亡及416人受傷;首三季交通意外共9,914宗,造成7人死亡和3,463人受傷。二二二年有4,274人在工作意外中受傷,當中9人死亡。所有死亡個案均送交司法機關核實是否涉及工作意外,勞工局日後將根據判決結果對有關數據作出倘有的修正。按工作意外原因統計,首三位最多導致工作意外的原因為人墜下23.2%)、夾傷、刺傷或割傷18.4%)及用力過度或扭傷15.6%)。在處理僱員的工傷補償事宜方面,因違反第40/95/M號法令《工作意外及職業病損害的彌補制度》規定,去年作確定性處罰共29人次,涉及僱員170人次。

    2/2023號法律《建築業職業安全健康法》已於本年十一月一日正式生效,為提升建築工地和工程地點的安全管理,新法規範了安全管理人員必須持有由勞工事務局發出的有效准照。按照規定,同一工地內每日的工作人員總數達二十人或以上時,承造商須僱用最少一名持有有效准照的安全督導員;工作人員總數達一百人或以上時,承造商須同時僱用持有有效准照的安全主任。此外,承造商須按工作人員總數的遞增而僱用至少相應數目且持有有效准照的安全主任。

    每當有交通或工傷事故發生,最常聽到的判斷是「意外」,所有人感到不幸惋惜後,都會鬆一口氣,因為沒有人或機構要承擔責任。「意外」就是「意料之外」,總有種種不可操控與不可抗逆的因素組成。一直以來,我們對「意外」已形成牢不可破的刻板印象。事實上,「意外」也許是由精密的人為操控而成,「意外」背後,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環境與人為失誤。

 

一齣在意外中找到人為真相的港產電影

    ○○九年,一齣耐人尋味,結局出人意表的港產片意外上映,智商超人的古天樂只用一根風箏線,就可以泡製出毫無破綻的「意外」殺死九個人。

    古天樂在片中是一個職業暗殺隊的大佬,擅長借用現場環境策劃天衣無縫的殺人佈局,受害者表面上死於非命,實情是蓄意謀殺。然而,一次暗殺行動竟頻頻發生突如其來的「意外」,導致其中一個成員死亡,行動亦告失敗。當「意外」發生在擅長製造「意外」的專家身上時,除了予人很吊詭觀感外,亦讓古天樂心生疑竇,是不是這場「意外」是另有其人的設局造成的呢

    古天樂根本不會相信世界會有真正的「意外」,他認定一定是有成員背叛,他決心要查個究竟。他鎖定任賢飾演的保險經紀,於是,設局報仇。最後,保險經紀目睹妻子死於車禍,得知是古天樂加害,就拿起刀來捅死古天樂。心理學家說,越是疑心重的人,越不相信「意外」,永遠在疑心生暗鬼的死胡同徘徊。

 

「意外」是意料之外,亦是意在言外

    記得DoDo姐鄭裕玲的名言嗎「意外」就是意料之外。「意外」不僅是普通人常碰到的情境,可能是指一宗殺人車禍,以可能是發「意外」之財。在美國,每三分鐘就有一個人意外死亡。二年,全球有近300人死於空難事故,有127萬人死於海陸交通故,所以,搭飛機是最安全的。大家都知道飛機發生事故,幾乎無人能生還,動輒死幾百人。所以,飛機是所有交通工具最經常透過嚴謹檢查及維修的。同樣,載客量多的交通工具、如地鐵、火車、高鐵、郵輪等,都效法飛機的嚴格檢修制度,確保「意外」減到最輕微。

    到底真有意外嗎?還是意外等於種種不作為的人為及自以為是的人為所釀成的呢?二○一九年,荷蘭及挪威首都皆錄得全年過路人零死亡佳績;瑞士、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這些國家在過去三、四十年中一直在朝前發展,人口和車輛都在增加,但它們減少了道路死亡率,因此,這是一個政治意願的問題,是一個將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的問題。

    「意外」是由許許多多的人為故意或疏失造成。我們常常把道路交通事故、工傷死亡事故視為意外,好像發生交通傷亡是某個人的運氣不佳、命不好,對此「意外」事故完全無計可施。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這完全是誤解,發生交通碰撞不是意外,也不是整定,而是一系列可變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尤其是速度過快。車速越快,需要的停車距離越長,事故風險隨之增加;而一旦發生的事故,高速撞擊的衝擊力更大,傷害風險也越大。

        幾個月前,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核電廠的核污水排出大海,引起全球關注,中國、香港及澳門,甚而韓國都禁止福島的海產進口,但與此同時,全世界最多人去旅遊吃海鮮的國家又是日本。其實,日本福島的居民,甚至許多學者都警告,福島隨時會有13-15公尺的海嘯會侵襲沿岸,然而,有關核電廠只起了一道4.5公尺高的圍牆,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節省成本。到最後,事故發生,就訛稱是史上罕見的「意外」大約10萬人被迫逃離他們的家園,這場災難造成19千人死亡。這宗愚蠢的「意外」,人命及經濟損失遠比這樣吝嗇省下的錢要多出無窮倍。

       道路交通傷害會對受害者及其家人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這些損失源於醫療費用,同時,對於死去或致殘的人,以及對需要放下工作來照顧傷者的家庭成員而言,會喪失或降低生產力。超速與發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以及碰撞後果的嚴重性直接相關。根據實驗研究,一名成年行人如果被時速50公里的汽車碰撞,死亡風險在20%以下,但如果被時速80公里的汽車碰撞,死亡風險幾乎為60%。換一個角度看,一名司機分別以60公里的時速和65公里的時速行駛10公里,後一種做法時速提高了5公里,但結果僅能節省46秒鐘,但發生碰撞的風險幾乎翻了一倍。

    全世界因道路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當中,有一半是弱勢道路使用者,也就是行人、騎單車的人和騎電單車的人。另外,從性別上來看,在年輕人當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捲入道路交通事故。男性占所有道路交通死亡人數的約73%。在年輕駕駛員中, 25歲以下的年輕男性在汽車碰撞中死亡的可能性幾乎是年輕女性的三倍。這麼多的數據正提醒我們命運及性別會造成「意外」的確是可以避免的。

 

 「壞蘋果理論」VS「新觀點理論」

    美國著名記者潔西.辛格(Jessie Singer)在其新著並非意外:從車禍、工傷、空難到核災,拋開「意外」思維,探究事故背後的社會失靈與卸責代價》,引介了「壞蘋果理論」與「新觀點理論」,前者是指壞蘋果即害群之馬,只要將之除掉就能解決問題。後者是指造成壞群之馬的環境因素,要有效疏理及改善環境,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通常,發生交通「意外」,執法人員都習慣以「壞蘋果理論」去懲罰肇事者,至於道路及交通措施是否有失當,通常都避而不談。現實是,辛格做的大量研究與例證告訴我們一個很人性軟弱的看法,當自己出「意外」時就認定是環境因素造成,而別人出「意外」就是人為失誤造成。

    當「意外」定性為「意外」時,眾人都會鬆一口氣,以為不必為此「意外」負責,更可怕的是不會想到如何改善,避免下一次同樣或類似的意外重覆發生。我們說小心駛得萬年船,就是一直提醒我們人為失誤與環境失誤同時不可輕視。如果我們法律工具箱裡頭只有懲罰,我們處理意外就只能有人為失誤一種判斷。潔西說得很到位,「意外」是一種反智反認知、反價值的說辭,使用「意外」的說法就在為政府、機構、有財有勢的人為錯誤開脫;由政府主導的各式各樣的力量會決定我們聽到的意外故事。

    「意外」不單為受害人和他們的親友帶來身心的傷痛,更為企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然而,大部份的「意外」意外都可以預防。透過分析「意外」的成因,汲取教訓,使業界可制定適當的預防措施,避免同類「意外」重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