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於本月二十四日開始排放核污染水入海,本澳亦於同日起禁止進口源自日本共十個都縣區的鮮活食品、動物源性食品、海鹽及海藻。本來,排放核污水與搶鹽是兩碼子的事。可是,無端端多間超市現「搶鹽潮」,直至二十五日下午,竟然有多家超市的鹽被搶購一空,隨後,一窩蜂搶購行動如水銀瀉地般展開,陸陸續續有超市的鹽被買光。消費者委員會與經濟及科技發展局隨後發稿指出,本澳食鹽存量與貨源均充足,存量足以應用個多月。兩部門將持續密切關注市面情況,加強巡查,嚴防抬價,並會與供應及零售商保持密切溝通,要求確保本澳食鹽供應維持穩定。
前事不忘,對上一次搶鹽,應該是二○○三年沙士爆發期間,記得不只搶鹽、還搶醋、搶板藍根。人又是最善忘的,總之,有咩風吹草動,羊群心理爆發,烏合之眾就會忙亂去搶,到底為何要搶?搶了又如何?似乎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福島核廢水引爆「盲搶鹽」笑話
上週拙文介紹過中國內地著名商業顧問劉潤的《底層邏輯》,筆者覺得值得再次推介。這個底層邏輯有四方面組成,一是事實,是獨立於個人的判斷與喜好的客觀存在,福島當年的核意外是地震海嘯造成,跟一九八六年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發生爆炸,致命性核微粒沉降向整個北半球蔓延是兩碼子的不同事實,前者是馬上啟動一切救治,後者還隱瞞多時才處理,切爾諾貝爾造成的人為災難比福島嚴重多了。福島目前排放的核廢水已經花了十年的時間去過濾重金屬、再經過沉澱與稀釋,只殘留一點點輻射的氚,又名重水,其實就是很接近水的氫,由於已無法再分解,亦對於人體的傷害極其輕微,就算被人體吸收,大概五天之後就會自然排出體外。眾所周知,科學是基於客觀事實的,不能隨便說說就可以扭曲的。第二是觀點,即對事實的看法,如有人覺得福島排放核廢水很不健康,所以,全世界只俄羅斯中國、香港及澳門的觀點非常一致,所以,亦馬上提出禁止日本十個海產進口。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自然要容讓不同的觀點都能得到尊重及被聽到。第三是立場,其實都是觀點,只是被所處位置和利益影響的觀點,像今天的中港澳,很明顯是政治立場甚於科學知識,所以要禁運日本海產。第四是信仰,信仰無法證明,但主觀意願一定認為自己是對的,今天,我們對於核廢水禍害已建立了一套信仰理念,這絕對是好事。無論核分裂發電如何便宜,總有其風險。目前,人類正努力從核分裂邁向核聚變,甚至在不久將來,可以在常溫下就能引發出健康、清潔、無污染且便宜的核電,真正造福人類。
日本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後,中國大陸各地搶購食鹽的消息陸續傳出,據報導,這源於有網上傳言宣稱,服用碘鹽可以抗核輻射。上海《第一財經》報導,排放開始後不久,部分中國電商平台的食用鹽銷量也直線上升,多個生鮮電商平台的低鈉鹽、無碘鹽顯示「缺貨」、「補貨中」。沒想到澳門已經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多年,政府日以繼夜不停投放龐大資源力推科普教育,竟然榮登「盲搶鹽」世界新聞榜,無論是BBC新聞,還是台灣風傳媒,都大肆報導澳門搶鹽緊要過搶人才。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已多次宣稱,目前食鹽儲存量足夠全澳市民四十天的應用,供應商亦將持續進行採購。經科局將持續到市面巡查,嚴厲打擊抬高價格及囤積居奇行為。但是,澳門人一直怕「執輸行頭慘過敗家」,有理無理拼命搶鹽,管他能不能幫助人體抵抗輻射。
切勿讓社會大眾及青少年淪為道德愚人及烏合之眾
澳門大學宗教哲學系有位來自德國的哲學家漢斯-格奧爾奧.梅勒(Hans-Georg Moeller)寫了一本深具影響力的巨著《道德愚人》(The Moral Fool),梅勒說,如果有事情發生,尤其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時,就會有人過度地以道德視角去思考自己與別人的關係,那麼,眼前的世界只有黑白兩部份,或者說很自然分為敵和我的誓不兩立。誠如劉潤說的,一般民眾很容易捨棄事實,馬上跳到道德高地,用立場、觀點、甚至信念信仰包裝自己成為一個崇高理想的道德愚人。梅勒說「道德愚人」,只會堅持自己的一切觀點與作法是完全符合道德及倫理判斷,而對方就是完全違反世界公認的道德標準。此刻,「道德愚人」內心依舊堅持其觀點的政治正確性,甚至很「真誠的偽裝」,顯示其天下為公的情懷。但是,精神可嘉,行為卻愚蠢。
也許,大家都聽過一本暢銷書《烏合之眾》,作者是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他畢生研究盲目群眾的種種心理與行為表現。勒龐闡述了群體以及群體心理的特徵,指出了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而當一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著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徵。
勒龐清楚指出,群體中的個人是無自我人格、責任感低,無意識本能起作用,情感和思想受暗示與傳染影響並能立即轉化為行動,尤其容易躲在手機的社交媒體背後,肆意牽動自己及別人的情緒。群體情緒的誇張、單純、偏執和形象思考容易掩蓋真相。群體的觀點和信念容易受民族主義、傳統大義、政治正確等因素影響,所以,煽動群眾無非就是用偏執的信念來斷言、重複、傳染,來達成掌權者的最終目的。
在一個像鸚鵡學舌又無人敢站出來說真話的體制下,到底該怎麼才能獲得真知灼見及真正的幸福?政府一方面要順應上級交下來的政治任務,但這些政治任務原來是反理性、反科學及反教育時,政府必然陷於進退兩難狀態。
與其詛咒核廢水,不如一起關注及努力邁向核聚變發電
新學期快開始,也許,已經有學校準備透過公民教育課,大肆抨擊日本核廢水排放會造成的污染及傷害。可是,別忘了日本福島的核廢水排放已經符合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要求。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表示,如果日本繼續按計劃排放,該機構也將在福島開設一個監測站,在「未來幾十年」繼續評估水體安全。日本亦持續讓世衛、原子能機構及各國的專家參與監察及督導,展現很公開、透明、善意地處理核廢水。
澳門民政總署的食安中心有專業的食安專家,又或是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科局,都有核子工程專業的高層,深知當前日本福島排放核廢水實際的負面影響非常有限。誠如前述的底層邏輯,這完全是觀點、立場與信仰使然,與事實相距很遠。
目前澳門初中高中都有物理、化學及生物學,難道要科學老師都要放下科普教育的立場,緊跟政治正確的要求。當澳門熱切培養科普人才,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多年來致力推動科學人才培養的工作,真的讓他們左右做人難時,實在亦讓一眾師生情何以堪呢!
無論是校園科學教育,抑或是世界科普發展,都邁向核聚變發電。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在研究該技術,因為它有望成為近乎無限的清潔能源的潛在來源。核聚變反應與太陽和其他恆星釋放能量的原理相同,因此被科學界稱為「小太陽」,也被喻為能源領域的「聖杯」(holy grail)。其工作原理是使用激光器將氫燃料球加熱到超過一億攝氏度,並施加逾一千億倍地球大氣氣壓的壓力,使氫原子聚變並釋放能量。它與核電站目前採用的核裂變技術相反。在核裂變中,重原子分裂成較輕的原子,該過程會產生大量有輻射的廢料。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更高,而且只會產生少量的放射性廢料,並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因此不會導致氣候變化。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等離子體物理學教授和慣性聚變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傑里米.奇頓(Jeremy Chittenden)稱這是「一個真正的突破時刻」。
今天,當我們高喊要搶人才時,卻發現原來搶鹽比搶人才更迫切。福島核災,印證澳門十五年免費教育並不能有效提升民智,科普教育有待檢討與更新。當科學教育遇上政治正確時,請問我們的社會如何能永續發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