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政府公佈涵蓋大健康領域在內的高端人才計劃,以及針對大健康產業的優秀人才與高級專業人才計劃內容,包括認定標準、申請條件和計分表等。相關計劃接受申請時間表等則還待公佈。
特首賀一誠已於七月底簽署核准《高端人才計劃》及《大健康產業優秀人才計劃》兩行政長官批示,兩批示於八月一日生效,招三大領域高端人才
在《高端人才計劃》方面,計劃適用為「大健康和高新技術」、「現代金融」及「文化體育及其他」三領域的人才,認定標準包括要有相關國際獎項(如諾貝爾獎)/國家級獎項(如共和國勳章)等的成就,又或現任或曾任相關國際組織職位/領先企業職位等的職銜。
特區政府一直鬧人才荒,彷彿有了尖端人才,澳門就百業興旺,事事亨通。不過,政通人和還是一切經濟成長的最重要關鍵所在。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眾所周知,政府也好,企業也好,都是由人組成的,「有人則企,無人則止」,「人存政舉,人亡政息」;就連公司的英語COMPANY也是夥伴的意思,可見人才是整個社會永續發展的命脈所在。成功的政府及企業,必然是靠本地人才與引進人才相輔相成,才能持續讓人才發揮高素質的表現。
特區政府銳意改革,不斷推陳出新,剛剛說完如何引進人才,馬上又說如何讓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作公開諮詢。也許,特區政府比所有持份者都充份感受到市場競爭激烈和殘酷,深知競爭的核心關鍵是否羅致好充足的人才。於是,特區政府的目光往往對只往外看,認定澳門自身人才不足,甚至非常缺乏人才。對的,澳門很缺人才,如核子發電人才、火星探索的高端科技人才,惟是,缺人才與澳門是否需要這樣的人才,實在是兩碼子的事。
特區政府往往欠缺了對自己進行審視和反思,誰是澳門真正需要而又同時缺乏的人才?特區政府一天到晚都在喊缺人才,但往往忘記了無論是在政府機構內、大學、企業等都潛藏著很有價值的人才。舉一個例子,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澳門大學有開辦宗教研究和哲學學院(FRSP),開設了碩士及博士課程。學院裡有一位來自德國的哲學家漢斯-格奧爾格.梅勒(Hans-Georg Moeller),他是一位漢學家,精通老莊哲學,也是世界有名的道德哲學家,二○一八年被評為澳門大學傑出學者。他的扛鼎名著《道德愚人:置身道德高地之外》獲得布魯克大學及Choice年度傑出學者。這本名著今年四月有中文簡體字翻譯本面世,筆者拜讀後,獲益良多。據了解,漢斯教授深受院內同事及學生愛戴,對澳門哲學教育又有深遠的貢獻。只是,講到哲學家,不知道特區政府會視為重要的人才嗎?如果特區官員及各界領袖有空閱讀此書,一定很有收獲,因為,原來,社會很多菁英份子是道德愚人,甚至是犬儒,只求經濟利益,忽視倫理道德對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價值。
又如一本在台灣剛出版的心理治療新書《探索自性》(Explorations into the Self),譯者黃善嫻是澳門大學體育教育及運動與中英翻譯雙碩士,從事中英文筆譯口譯及教學工作逾十年,曾合作翻譯《科學與實踐—體育與運動研究》一書及其他學術研究文獻、體育期刊、政府機構宣傳品等。而審閱者施鈺鋇具有 應用心理學博士學位、榮格心理分析師(IAAP獨立會員)、國際嬰兒觀察學會教師資格、澳門榮格中心‧發展小組副組長、澳門元博心理教育中心創辦人、澳門心靈文化創辦人、澳門分析心理學會理事長;在澳門從事心理教育及心理分析工作多年。專長及研究方向:文化情結、童話/神話中的分析心理學、兒童心理分析。發表有《文化情結對兒童發展之影響》、《心靈意像的覺察與實踐》、《基於中國文化情結的母嬰關係研究》。另一位是梁永耀,是澳門註冊中醫生和心理治療師。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認證榮格心理分析師(獨立會員)。目前為澳門仁誠醫療中心所長、澳門心靈文化創辦人、澳門心理分析學會會長、澳門榮格中心.發展組織組長。從事臨床中醫心身醫學、兒童及家庭心理治療、心理分析、教學與督導工作。今天,當特區政府高舉引進人才時,可否知道,不少來自外地的人才或多或少都有離鄉的心理困擾,這股專業力量就很能幫得上忙。
無論是漢斯教授,抑或是黃善嫻、施鈺鋇及梁永耀,他們是教育文化領域的重要人才,他們除了自己的專業外,還努力培養澳門相關領域的人才。但是,許多時候,我們都誤以為澳門沒人才,就算有都是次一級的,必須不斷往中國或外國找。不知道特區政府有否想過澳門實在人才輩出,卻捨近求遠,捨本逐末。
慎思「南橘北枳」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有這樣一個典故。話說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就問身邊的人:「聽聞晏子是齊國最能言善辯的人,現在他要來楚國訪問,怎樣才能給他一個下馬威呢?」有大臣說:「趁大王宴請晏子時,指示獄吏綁着一個犯過罪的齊國人來宴會廳,如此一來定能使晏子難堪。」晏子出席晚宴時,有個獄吏綁着一個人經過宴會廳。楚王見到,就立刻問:「這是何人啊?」小吏回答說:「這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而被捕。」楚王看着晏子說:「你們齊國人都擅長偷盜嗎?」
晏子聽後回答說:「我聽說,長在淮河的南邊是橘子,但要是長在淮河北方就會成為枳。雖然兩者看起來很像,但是味道就很不同。為何會這樣?我想是因為水土不同吧!現在齊人在齊國不會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了。我想也是因為楚國的水土會令人善於偷盜吧!」楚王聽了,苦笑道:「果然不能戲弄聖人,我現在是自取其辱啊!」
不要忽視頂尖的人才都是人,都有其自己的文化背境及家國情懷,這些都會影響甚至制約他們來到澳門之後的表現,誠如晏子說,在齊國不會犯罪,來到楚國就很難說了。同樣,這些高端人才在自己的鄉土上,有家庭、有朋輩、甚至有良好的發揮環境及條件。來到澳門以後,一無所有,要從頭再來,那怕高薪厚遇,不一定能大展所長。
筆者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曾在澳門大學任講師,當時,有很多來自香港及留美的學人加入。很明顯,校園充斥著「大香港、大美國、小澳門」的歧視氛圍。筆者並不懷疑他們的學歷及專業能力,可是,論到要培養澳門本地的專業教師,如果只搬香港及美國那一套,完全漠不關心澳門的教育區情,試問又怎能培養出澳門高端的教育專業人才呢?這個問題,今天仍然普遍存在澳門公私立大專院校裡,只是很多在位者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老是認定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而已!
再舉一例,筆者多年在學校從事行政工作,遇見很多來自中國及外地的老師,他們都是參加澳門優秀教師計劃,經過重重篩選才能來到澳門。可是,離鄉背井,尤其來自距離澳門很遠的內地,特別是已婚女士,她們的思鄉想家情緒更難以處理。有誰敢說,上班就一定要放下個人的情緒及包袱。他們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機器人。所以,就算他們是諾貝爾獎級的人才,來到澳門,到底能不能有所貢獻仍然是一個疑問。
人的才能雖有高低之別,但最重要的是工作態度,所以,人才包含認真做事的態度。因此,唯有那些「德才兼備、勞神苦形」之人方能稱為人才。尋求人才要先看態度,再看勤,後看才,也許最後才能看到德。可是,綜觀整套人才引進制度,既無態度的專業評審,亦不知這些人才是否來到澳門會很勤奮,更無才的情感層面通盤考慮,最後,最難的當然是道德操守的評斷啊!
「南橘北枳」這個典故,在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現在,特區政府求才心切,為了獲得人才而不惜一擲千金高薪聘請,甚至要跟鄰近地區搶人才。不可否認,人才真的很重要,可是,如果忽視人才的種種非認知因素,就容易出現「南橘北枳」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