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從「愛無條件但有要求」說師生之愛

 


 

    六月九日,訊報刊出拙文「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讓孩子安逸舒適」,沒料到引來不少讀者的關注,議論依然是兩極化。其中,有一位教育學者留言說:「無條件但有要來⋯⋯有點矛盾吧?」的確,看起來真的很矛盾,可是,世間事總有很多是既矛盾亦是統一的。

    韓劇浪漫醫生金師傅》其實是一齣講論師生之愛的感人電視劇。在裡頭,被常常誤會為瘋子的外科醫師金師傅的愛徒徐宇鎮醫生,被嘲笑為金師傅的小嘍囉,可是,徐宇鎮很得體的回答說「的確,我的醫術只堪當金師傅的小嘍囉,但是,金師傅卻沒有視我為小嘍囉,反而非常尊重我,甚至器重我。」這就是很美麗動人的師生之愛的情操。這裡,金師傅亦鮮活演繹出愛無條件但有要求的真義所在。為金師傅而言,任何一各到石垣醫院的年輕醫生,不論智愚、高矮、善惡、性別等,他都會傾囊相授,愛護有嘉,但與同時,金師傅對每一醫生都嚴格要求,無論是醫德還是救人的技術,絕不馬虎。

    世界紛亂,教育場域內師德江河日下,教育愛更應受到重視。為人師者,理應更熱切練就純然的教育愛。

 

且由台灣大學教授性侵學生說起

    近來,台大Metoo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明星、主播、導演、甚至大學教授都中槍倒地。最矚目的是台灣大學前助理教授李明璁,被多名女學指曾借發展感情關係而行性侵之實。許多受害學生指出,李教授慣常在大學的辦公室接見學生,先是討論功課或論文,到了關係比較熟落時,李教授就會很感慨地說出自己的失戀故事,潸然落淚,借故靠近學生的身體,然後毛手毛腳。甚至發生親密的身體接觸。可是,李教授在自己在臉書上發出強烈聲明,再三強調自己「不曾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

    當然,在討論感情關係、特別是性關係時,「你情我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以性關係而言,未取得對方同意下的性行為,將會構成嚴重的性侵犯罪。但是,師生之愛難道有了「對方同意」就可以推諉一切師德及責任嗎?只要學生是真的想跟老師談戀愛,老師就可以接受嗎?

    回到澳門的中學,記得二一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澳門北區某中學有師生戀燒炭死的事件。在賈伯樂提督街一間賓館昨日揭發雙屍命案,一名十六歲女學生與一名男教師被發倒斃在客房廁所,雙雙燒炭自殺身亡。案中三十五歲的男教師與十六歲的女學生熱戀,可是,男教師已有妻兒,但就無法處理好彼此之間的複雜關係,擺脫不了情愛的困境,只好殉情,真教人扼腕。

    愛無條件但有要求,指的是老師對所有學生都應該給予無私的愛,而不是排他的男女情愛。有要求指的是針對自己,即對自己立下界線、單純教學、無私關心學生身心靈成長的師生之愛等等。可惜,當愛只是無條件的要自己或對方付出,而無自律約束時,不倫之愛,甚至性侵就會層出不窮,而且歪理盡現。

 

為甚麼普世都明文規定不能有師生戀

    從教師應該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到眾人都知師生權力絕對不平等的現實,世界各國都會在大中小幼的教師工作指引明言,不得有師生戀,要是真的要師生戀,必須先終止師生關係。

    筆者有一位大學男學長,畢業後在一所中學教書,兼初中一班主任。天意來了,緣份到了,這位男教師與班上一位只有十三歲的女生產生情愫,可是,男老師非常有教師操守,只與這位同學發展師生之愛,謹守師生的倫理界線,但心中仍然非常喜愛對方。六年以後,那位女同學高中畢業,還未上大學一年級,兩人就在暑假結婚。幾十年後的今天,男教師已經退休,兩人仍然恩愛對方。

    就辦學立場而言,師生戀所涉及的問題,並不只是學生同意與否,而是專業倫理的問題,涉及學生對校方及教育體制的信任問題,還有就是不公平與利益衝突的問題。舉例而言,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網頁上關於師生合意關係的政策說明非常清楚,強調學生在師生權力關係中的脆弱性,可能會導致「同意」這件事情很難斷定。政策裡提到,一段關係可能沒有老師以為的「那麼自願」,更何況,就算一開始關係是自願的,後來也可能情感與分數的勒索,讓關係不再那麼自願及單純。西北大學提出兩個禁止師生戀的理由:首先,其中一方(老師或學生)的名聲,可能會因為師生戀而受損,其他人可能會認為這當中有「偏心」或「剝削」的狀況,不管實際上有或沒有;另一方面,這樣的關係可能使得戀情以外的其他人,認為自己在學業或工作上的機會因此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一位已故耶穌會神父說出愛的真諦

    王敬弘神父不僅是一位出色的驅魔大師,更是一位在主日講道鏗鏘有聲的神父。筆者有幸在大學四年內,聽過他很多非常精彩的彌撒講道。大家可以在聖保祿書局買到很多王神父的驅魔著作,但就一定找不到這本已經絕版的小書愛的沉思》。在這本不到一百頁的小書的第一章,王神父說愛情包括三個要素,一是自由;二是自我奉獻;三是被愛對象的幸福。所以,我們可以說愛就是甘心情願的奉獻自己,為了被愛者幸福而工作。

    王神父仔細闡釋這三個愛的要素時說,愛絕對需要內心的自由,沒有自由就沒有愛情,我除了用愛去愛對方,別無其他的方法。萬一我能用自由以外的其他方法控制到對方愛我,這已經不是真愛了。愛只能透過真心的自我奉獻,才能讓對方感受到真愛,一切的代替品只能幫助我們去愛,如果只用代替品去換取對方的愛,愛就變質成為商業交易了。愛一個人只有一個崇高單純的目的,就是對方的幸福與成長,唯有對方得到幸福與成長,對方始能有愛,且懂得以愛還愛,還能愛其他人。

淺說愛無條件但有要求的師生之愛 

    愛是一種美麗而神聖的情感,它可以使我們體驗到生命中最沉穩的喜悅和幸福。然而,愛並不僅僅是一種感覺,它也是一種責任和奉獻的承諾。愛是無條件的,它不受外在條件的限制,不論是財富、地位、外貌或其他表面上的因素,真正的愛是超越這一切的。

    打從教師進教室那一刻,無條件的師生之愛就開始啟動了,意味著我們願意接受學生的一切,包括他們的優點和缺點。教師樂意在學生最脆弱的時刻給予支持和理解,願意在他們犯錯時給予寬容和原諒。無論學生犯下多大的錯誤,師生之愛尤如蔡元培對北大學生的愛一樣,永遠不會改變或減少。這種無條件的愛是一種堅定的承諾,它不會因為個人職涯、前途、辦公室政治等外在變數而有所動搖。

    然而,師生之愛也是有要求的。這些要求並不是為了束縛學生或限制他們的自由,而是為了保護和維護學生該有的自由與受教育權。師生之愛建立在尊重和關懷的基礎上,在教學相長中得以健康發展,同時也幫助我們與對方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

   希臘文中的教育愛agape),指的是精神之愛(spiritual love)、憐憫(compassion)與慈善(charity),是一種無私的愛(selfless love),沒有條件,沒有智愚貧賤的待遇,卻有因材施教的差異對待。同時,教育愛更是一種創造的愛,使學生從無知到有知、從沒有價值成為有價值。在教育現場中,最為教師所津津樂道的是在教育活動中,投入豐富的教育愛,從而能促進學生生命成長,而最討厭的當然是指流於形式的各項教育及評鑑活動。當前的澳門教師,在課節不斷下調之下,掌管教育大權的意員,卻只從算夠教育工作量給老師,讓不少教師疲於奔命去做很多非教學又無教育意義的工作。為了讓評鑑能有優良的成績,學校行政單位會精心設計各項更具政治意味的學習教材,要求教師要提供各項指標相關的教學活動、甚至是校外參訪考察等,在這種評鑑之下的教學活動缺乏思考與感受,教學對象不再是學生而是評鑑本身,教學不再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滋長。為了應付各項無意義的教學活動及評鑑,教育反其道而行,教學是為了滿足長官意志的活動,師生之愛異化成人與具競爭殺傷力的評鑑的非倫理關係。

    有人說,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在親子之愛,天人之愛外,師生之愛更是學生的幸福成長的重要力量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