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第三代推出以來,短短兩個多月,用戶數飆破一億人,掀起全球AI(人工智慧)熱潮。只要你發出問題,無論是多麼低能,又或是多麼複雜,甚只把一堆大纜都扯唔埋的詞彙,它都能夠順理成章地寫成書信、論文、甚至詩詞與歌曲。
有人問ChatGPT到底有雞先還是有蛋先,得到的回答是:「這是一個著名的哲學問題,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人認為是先有雞,因為雞是由一對特定的父母通過生殖過程產生的,而蛋則是由雞產生的。而有人則認為是先有蛋,因為他們認為蛋是孵化雞的前提,而雞則是後續產生的。不管哪一種說法最終是正確的,它們都提醒我們要思考先因和後果的相互後關係。」再者,透過其它的AI軟件,還能做到指定的真人發聲,可以是名嘴黃子華都可以。
據說,ChatGPT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更是顛覆自喬布斯創設IPone、蓋茨的微軟、朱克伯格的fackbook等網絡革命,甚至已經能夠通過圖靈測試,讓人無法辨識是真人還是機器人在發佈訊息。筆者常期從事教育工作,深信ChatGPT對教育產生史無前例且難以承受的衝擊。
幾近無所不能的ChatGPT
從本質上來說,ChatGPT是一個語言生成模型,是經過多次反覆運算,仿照人類的深度神經網路方式進行類近的思考,自然人單方提問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GPT全稱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生成式人工智慧須要用戶輸入書面提示,可能是幾秒鐘,或半分鐘左右,就能接收由人工智慧生成的類似人類的新文本或圖像和視頻。誠如前述,用戶的要求ChatGPT可以產生類似人類的反應,從仿寫莎士比亞的詩歌到金庸武俠小說的風格,都能做到很神似。ChatGPT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且越來越受歡迎,是因為它能夠記錄使用者在一個執行程序中的早期資訊的上下文,並在不斷自我學習後,產生越來越優質的回應。
也許,大家聽過圖靈測試(Turing Test),這 是由電腦之父圖靈提出,這項測試的主要目的在於去 「判斷一台機器是否具有跟人類同等的智能」。測試的方法是就由一個中立的觀察者做裁判,對兩個觀察對象機器A以及人類B去進行測試,若在測試結束後,裁判無法辨別何者是人類,何者是機器,那就代表
通過了測試。這項測試不斷優化後,成為了現在設計人工智慧最重要參考準則。
ChatGPT除日常對話外,只要你提出合理的問題,又或是明確的指令,ChatGPT都能使命必達,亦已通過圖靈測試。最讓司法界恨之入骨的是,ChatGPT能仿製證據,包括看起來很陳舊的文件、發黃的照片,甚至某人的遺言等等。總的來說,ChatGPT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皆無所不能。說真的,它是傳統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產物,有刺激然後有反應,但其實中間的過程,不會像人類會思考、會感慨、甚至會猶豫,所以,才能有如此驚人的速度完成指令,真的做到不假思索,要完成過去幾十年才能運算的難題,易如反掌就做到了。
ChatGPT是從資料到自然人思考的演化歷程
最早的電腦,就是幫助人類在搜尋資料(Data)帶來很大的方便,而且速度遠遠比人腦快。慢慢,人類使用電腦將零散的資料組合成一大堆帶有少許相關性的資訊(Information)。隨著電腦模仿人腦的神經學習能力越來越強,電腦慢慢予人的感官是能形成知識(Knowledge)。今天,隨著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技術一日千里,機器人學習越來越像人的學習。
傳統以來,所謂的資料,就是單純指一項事實或紀錄,可能是一本書、一首歌、一個自然現象之類的,等到人們接觸過資料後,並以他人可以理解的形式來進行傳達時,那時資料就變成了資訊,也就是說用來表達資料的就是資訊,而若是接觸到資料或資訊的人能夠去理解並且應用其內容,就能內化成個人的知識。而最讓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是,ChatGPT是顛覆性的創造,變成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即機器人已經可以理解從外界接受到的語言資訊並能夠轉換成有意義的知識,且可以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中短時間精進。另一方面,ChatGPT更能夠隨機隨著問問題的人的喜好做知識表達(Knowledge
Representation),即是說同時將資料、資訊、知識匯總成獨一無二的回答。同一個問題,同一個人,不同時間;又或是不同的,不同的時間,都能做出不同的答案,那麼,就無從判斷誰抄誰,絕不會出現依樣畫葫蘆,又或是鸚鵡學舌的低能表現。
難以應對ChatGPT時代對學校教育的龐大衝擊
ChatGPT面世不久,已吸引全世界的媒體關注與報導,相關調查顯示,美國89%的大學生都是用ChatGPT做作業,解答考試目,甚至用來寫報告、代寫論文等,香港大學率先宣佈禁止使用ChatGPT。最讓人頭痛的是校方或教師無從辨識功課是學生本人做的還是聊天機器人幹的好事。雖然多所世界名牌大學紛紛表示禁用ChatGPT的新聞,認為ChatGPT將顛覆學校的教育職志與功能。
雖然,仍然很多人持樂觀的態度看待ChatGPT,認為都是人發明的產物,很依賴於語言資料庫,是模仿人們語言習慣的智慧模型,它並不能自主創新,更不可能替代教師的教育情懷與功能。
ChatGPT會給教育帶來什麼影響和挑戰?有人認為是顛覆性的,這種顛覆性是什麼?但亦有人認為ChatGPT可以作為一種教育工具,幫助學生更快地獲取資訊,也可以幫助教師更快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可能有一天,ChatGPT可能代替老師設計為學生度身訂造合適的課程,使得課堂教學、課外輔導和考試評估等方面都發生變化,損害老師的權力和地位,弱學生對老師的激情與關注,有可能砸了吃老本老師的鐵飯碗,甚至學校的權威及固有教育任務起了激烈的變遷。也許不久的將來,它甚至可以影響到教育的內容和目的,對傳統教育模式造成史無前例的衝擊。
澳門的學校教育,其實含教育質量不高,說真是一個人才選拔鬥獸場。學校為了迎合家長及社會的需要,一定以應試為定位,以升學為目標,至於孩子學了甚麼,是否學得快樂,是否日進於德,他們都不關心。我們的學校教育,過於偏向選拔,學校及補習中心往往太專注於解命題的技巧,而忽視了定義命題本身,及其對學生帶來的學習意義與價值,尤其在提升理性批判能力。說真要解題, ChatGPT比誰都寫得好。要是澳門學校教育仍然充斥大量無意義填鴨,然後再進行無意義的選拔,是絕定承受不了ChatGPT對學校教育的衝擊。
善問與善待學生是學校教育面對ChatGPT衝擊的最強回應
要填鴨學生,ChatGPT幾秒鐘就做到。中國經典教育古文《禮記.學記》早就痛斥「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我們不是一向強調教育不是給「魚」,而是「授漁」嗎?具體而言,當前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利用、製造和創造工具所需的知識、能力和人格等綜合素質。首先,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發展學生善問的能力。能善問,ChatGPT瞬間奉上答案。
《禮記.學記》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ChatGPT嚴格來說,只是一個知識寶庫,要懂得善問才能打開這座知識寶庫。所以,必須馬上揚棄填鴨式教育,帶領學生學習思考,學習問好的問題。學從問來,學不再從不斷練習得來。
學生認知發展的主要途徑是學校教育,主要表現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ChatGPT雖然能快速提供問題答案,但它不能提供學生認識問題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繫等系統知識。換言之,其並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概念,以及判斷和推理等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中的批判性思維尤為重要,僅利用ChatGPT學習而言,需要辨別答案正確與否。
俄國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很多教師都僅僅熱愛教育,我們只能稱他們為經師,一個教師如能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整合,我們會稱他為人師,甚至是善師。ChatGPT可以給學生無窮盡的滋養心靈的美文,可是,就不能有血有肉的關懷每一個學生,這亦是今天教師最強大的教育優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