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國家的「動態清零」嚴防嚴控新冠疫情,導致民怨四起,亦引發出人意表的「白紙革命」。為了平息風波,國務院頒行了最新十條防疫措施,澳門作為無時無刻緊跟中央政策的小城市,新冠病毒應變協調中心也宣布,全面取消內地訪澳人士在澳核酸及抗原檢測要求、增設社區門診和派抗疫包等一系列新措施。當局預期病毒會在社區有一定傳播,最終約五至八成人感染,但相信可透過措施的逐步調整,令疫情不會井噴爆發,籲居民不要擔心。
最讓市民啼笑皆非的是,同樣是Omicron變異株,記憶猶新的幾個月前,只要社區有一兩個病例,就動輒全民驗核酸,市民每天出門上班上學前還要做抗源快測;特區政府天天開記者會,加上媒體強力宣傳,這個病毒株傳播速度快,感染力強,會導致重症及死亡。同樣是Omicron變異株,今天三百六十度大轉向,社文司司長歐陽瑜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時說,司長說得對,變種毒株Omicron全球流行,逾半感染者沒有症狀,另相當一部份屬輕症,而其傳播力強,預計短期內會出現相對大量感染者,也會有一定數量的重症或危重症,甚或死亡個案。
本澳每天已超過兩百多人感染新冠病毒,感染人數隨著特區政府急轉彎而會暴增,現在除了出入公共場所不用掃場所碼外,就連紅碼人士都可以照上班上學。所以,特區政府顯然已邁進高科技的元宇宙時代,後面的推手,理應是是科學施政,而不應繼續緊跟中央的政治正確啊!
回顧新冠病毒起源、來源和變異歷程
值得注意的是,起源與來源是兩個不同意義的詞彙。起源是指生物或事物產生的根源,是唯一的、最原始的,如信奉基督宗教的教徒深信人是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造成,人類的原祖是亞當及厄娃。來源是指生物或事物從哪裡來,以後的發展方向,可以有多個來源,亦可以是多個發展的路向。就現有證據來看,新冠病毒起源來看,有說來自實驗室,有說來自動物,世界衛生組織的科研人員幾經努力,仍然無法確認新冠病毒的來源。所以,從科學強調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在病毒溯源這一科學難題破解之前,別信口開河、妄下結論。不過,著名公衛專家,亦出任過世界衛生組織疫情調查顧問的何美鄉博士在其新著《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書說:「這場新冠疫情,從殺手病毒的出現,到高風險族的高死亡率,無一不是人為所致。環境與人類健康的敗壞,都成了新冠病毒危害人類生命的『幫手』,除了基因,新冠重症死亡的風險因子,都與人類行為、生活模式息息相關。」換句話說,新冠病毒不管是來自實驗室,還是來自動物,都跟人類肆意破壞環境與不斷傷害自身健康的惡行有密切的因果關係。
談到新冠病毒的來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教授何大一認為,科學上很多病毒本身的關鍵問題還都沒有答案。二○一九年的十二月十二日,首個新冠患者前往醫院就診,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武漢市呼吸與重症醫學科學主任張繼先最早發現和上報此不明原因的肺炎,三天後,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師李文亮在其同學微信群組轉發信息稱「確診了七例SARS,請不要外傳」,警方於二○二○年一月三日請李醫師前往派出所調查,且予以訓誡,要求停止流言。李醫師於一月感染,一月三十一日確診,二月七日病逝,四月二日追封為烈士。可是,這是否是一宗政治正確凌駕抗疫科學,免於引起人民恐慌的風險管理的錯誤舉措呢?就由專家及社會人士自行判斷罷了!
很明顯,歐美諸國儘管賠上幾百萬人的性命,仍決意很早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管理策略,目前,病毒株已由D614G,經歷alpha、beta、gamma、delta,至二○二一年底被視為大號感冒的Omicron變異株。可是,連一直採取保守態度的新加坡、南韓及日本亦已採取與病毒共存,放任感染人數,節省醫療開支,亦讓市民及市道及早復元,而澳門仍緊跟中央的「動態清零」政策。至日前,整個中華大地始如夢初醒,急忙解除非必要且過度的抗疫措施。
科學正確?政治正確?還是生命正確?
在危機時刻,人們需要條理清晰,需要領導力,需要有專業人士做指導。其實,早於二○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新華網已發表時評文章《科學與團結才是抗疫的正確姿態》,嚴正指出說:「大疫當前,國際社會尤需科學的態度、抗疫的合力,任何將病毒政治化和甩鍋、諉過的言行,都絲毫無助於疫情防控,只會造成更大災難。面對未知的病毒,首先要尊重科學,以科學戰勝愚昧。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和專業的意見,由科學家來回答,絕不應將其政治化。」
誠如前述,Omicron變種病毒去年底已變種出現,可是,港澳兩地因為要緊跟中央的「動態清零」策略,仍採取不讓病毒進入澳門的嚴厲隔離檢疫措施。然而,無論是專業醫學家,抑或是世界權威新聞傳播機構,都先後推出了主題研究及報導,指出「動態清零」策略既沒有科學理據支持,又未能兼顧全面的嚴厲策略,根本難以達到所謂清零的目標,而且代價非常昂貴沉重,澳門就白白花了上千億去做檢測及隔離抗疫,還花了幾百億元給市民用做刺激經濟。
事實上,從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歷史而言,面對疫症及病毒,不外乎是兩方面著手,一是與病毒對抗,對感染者做適切的治療;二是要在整體公共衛生策略上,制定一套可平衡、可持續、可承擔及可防可控的政策。但與病毒的對抗,歷史已經證明幾近不可能,就算可能亦要花上很長的時間。要完全消滅病毒,顯然是一個威權政體的政治正確決定,根本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事實上,最終能夠被人類幾近消滅的病毒實在寥寥無幾。
病毒科學告訴我們,所有生命都有其生存規律及法則,只要病毒或病菌不被完全滅絕,就有機會不斷變種,又或是尋求新的宿主。但與此同時,不斷洗牌的變異病毒其殺傷力會日漸遞減,不會如初期爆發時那麼可怕,因為病毒本身已學乖了,為了保命,只好與宿主作為自己的寄體,與宿主共存。
誠如前述,Omicron變種病毒的殺傷力驟減,實在無必要在「動態清零」及「社會面清零」等政治正確範疇再花精神去經營。顯然,繼續研發疫苗、改進疫苗、推廣疫苗注射、建立社群的免疫能力、大力推廣強身健體,增強市民的自身天然免疫力的知識可能比無謂的政治宣傳來得更實際。
去年五月,台灣仍處於嚴格清零的抗疫狀態,民眾已非常憤怒,既沒有台灣自行生產的疫苗,亦沒有加把勁去引入外國疫苗,更可笑的是行政院長蘇貞昌還說台灣沒有施打疫苗的急迫性,很多政經學術界人士的努力,才向美國爭取即將釋出的兩千劑疫苗。再者,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被批評政治正確凌駕平民百姓的寶貴生命,老是不願意釋出權力,讓地方政府加入採購疫苗的行列,不與上海總代理洽購以至於錯失五百萬劑疫苗的機會。
新冠病毒至今在全世界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六百多萬,遠遠超出因為戰亂所致的數字。為每一個人而言,為一個家庭甚至國家而言,生命都是無價的。所謂無價並不是沒有價值,而是說生命不是一個價碼(price
tag),可以用多少錢或多少等值的東西換取,而是充滿不能計算的價值(value6)。
時值明年大眾體育登記及抽籤期,許多學生及家長亦會有一個慶回歸、聖誕兼新年長假期,會否想想,別花太多時間去睡懶覺,而是全民動起來,多去做運動,增強免疫力。公衛專家說,從是次病毒做的細胞實驗得知,人類有先天的免疫反應,其實,無症狀感染,又或是輕症的咳嗽、發燒、頭痛等發炎表徵,都是身體健康的天然免疫反應。市民理應好好關顧自己的健康,如健康飲食、適切的運動與休息,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都是面對疫情的天然生命資本,而不要老是過度依賴政府免費贈予入侵性的醫療福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