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和澳門青年研究協會近日公佈了「澳門中學生夢想調查2022」結果,發現有28.8%的高中生有明確的夢想,而有初步夢想的有57.5%;受訪者會依據自己的愛好與興趣而確立夢想的有82%,在高中階段開始實施夢想的有33%,而只有9%說應在出社會工作後;至於實踐夢想的最重要條件有41%的學生認為要有決心,20%是機會。受訪者認為他們缺乏實現夢想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佔26%,而家庭經濟條件與學業成績未如理想各佔19%,可見澳門高中生都很現實。此外,調查數據顯示,受訪者在實踐夢想的路上會優先向行業前輩請益的佔29.9%,向朋友/同學請教的佔21.1%,而投靠親人的佔20.9%,向老師求教的只佔14%,而向生涯規劃諮詢師請教的只有7%;對夢想實踐很有規劃的只佔8.3%,而略有規劃的佔75.3%。
這個簡單的調查沒有問學生有那些夢想,如二○二一年台灣《國語日報》的調查顯示,小學生最想當電競選手,中學生最嚮往當醫師;美國同年的研究發現有52%的青少年夢想成為YouTuber /
Vlogger,其中以拍片維生的博客為主。更可惜的地方是整個調查沒有清晰界定夢想、理想、職業、事業等,可能導致填寫調查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調查結果產生很多歧義與偏差。
何謂夢想?
用簡單的二分法看,生活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物質及消費的世界,另一個是精神及要用心投入的世界。所謂夢想,其實是要以單純的心去築夢,藉此建構我們的精神世界。如果沒有精神世界做為生活的支柱,就像周星馳說跟一條鹹魚沒有分別。夢想是我們抬頭看到夜空明亮的星星,有了夢想,生活才有了理想抱負,再具體化成人生目標,然後衍生各式各樣的人生規劃。有了夢想,人生不再只耽溺在消費物慾的虛空中,生活會變得充實、豐富、多彩及有意義;夢想又可以是黑暗的指路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夢想是一道永恆的光芒,驅使我們果敢前進。然而,要夢想得以實踐,非空談闊論可以成就,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但是只要堅持下去,每個人都可以化夢想為現實。
今天,人人都講經濟、講金融、講如何賺大錢,然後提早退休過無憂無慮的生活。這一套夢想其實等於「賺錢」與「消費」的生活價值觀。人活在這樣的世界,慾望總是填不滿,生命更添空虛,甚至被簡化成「消費」與「累積財富」,許多青年已沒有夢想,讀書只為成為一台營營役役的賺錢機器做準備。
一人有一個夢想
大家一聽過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演說,他一生努力推動黑人獲得應有的權利與平等,最終,美國國會通過《一九六四年民權法案》,宣布所有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
夢想是所有人的權利,人人平等,就算如前述的調查,很多高中生以為要實踐夢想,家庭經濟條件及個人成績都很重要。如果這樣的說法是科學定律的話,香港首富一定不是沒有家底亦沒有學歷的李家誠,更不是蘋果創辦人喬布斯及微軟創始者蓋茨。
夢想可以很偉大,亦可以很平凡。阿生初中開始加入學校的話劇社,經常在校內慶典活動粉墨登場。到了高一時,阿生有天敲門找校長,盼望學校開辦校園電台,學生會將承辦早會、午休廣播、及節日特備節目等,校長一口答應。三年來,校園電台辦得有聲有色。高三畢業,阿生成功入讀大學資訊科技系,畢業回澳後,竟然沒有投身資訊科技行業,反而考進電台當DJ,公餘還參加本地劇團,經常在文化中心或其他劇場作公開表演。有一次,阿生接受一份青年雜誌訪問時說,幸得高中有機會參與校園電台的工作,完全找到自己的夢想,亦沒想到夢想竟然成為自己的終身事業。
家庭、學校、社會是孩子的夢工場,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家庭是孩子築夢的最早搖籃,許多父母都會為孩子買優質玩具、報滿課外技能課程、經常參與各種遊歷體驗活動,以為這樣就能讓孩子充滿競爭力,這些都市普羅中產父母,甚至是直昇機父母天天為孩子粗心奔波的事。
猶太人是全世界最富有、最有創意成就的民族,猶太家庭奉行塔木德教學法,父母不買玩具,與孩子一起自製玩具;猶太父母在家與孩子玩激發創意的遊戲,如怎樣才能賺更多錢;猶太家長接孩子放學時,只問兩個問題,一是今天在學校過得快樂嗎?二是今天有問一個很有創意價值的問題嗎?至於孩子的功課是否做整齊、分數是否高、名次是否前列,為猶太家庭一點都不重要。
現代父母很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全程監控扶持,很怕輸在終點。於是,過度干預成為當前父母最扼殺孩子夢想的殺手。父母毫不吝嗇金錢,要孩子報讀他們可能不喜歡的課程,如彈琴、跳舞、武術、圍棋、奧數、兒童瑜伽等等,務要他們成為全才方休。可是,夢想不是由很多技能堆砌構築而成的,而是要孩子有發呆的空間,允許甚至同孩子發白日夢,才能找到孩子的興趣,有興趣才有動機,有動機才會啟動學習的意願,真正的所謂專業技能是沿著這樣的路徑建構起來的。
學校本來是最專業的孩子夢工場,可是,許多學校變成鬥獸場,老師變成馴獸師或練馬師,而不是韓愈說的傳道、受業及解惑的良師益友。從小,孩子就被置入一個非常標準答案的世界,打從幼稚園開始,孩子就要寫標準筆順筆劃的字,所有作業測驗考試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就正如筆者早前的文章,指出一個填充例題,上課態度要怎樣?有學生填要「專心」,老師批改回來的標準答案是「安靜」,真叫人哭笑不得。
看看歐美先進教育國家,如丹麥及挪威,一週上課才二十餘節,每天都設置「留白」課,即是我們說的「空堂」,學生不會用來睡覺,反而會好好用來閱讀補充讀物、找其他老師及學生討論問題等等。須知道,要學生一週上四十多節課,學生何來有時間放空腦袋,發發白日夢,忙得連作夢的時間都沒有,何來會有夢想可言呢?一天學校不改變這套標準及填滿的文化,休想可以培養出很有創意夢想的孩子,我們的競爭力一直會被拋離。
很多年前,澳門只有公立學校一週上課五天,六日休息,為當時的私校而言,簡直是匪夷所思,後來,開始有學校推行五天制,被同行嘲笑,甚至視之為洪水猛獸。今天,全澳非高等教育的學校,幾近都推行五天制,讓師生於週六及週日可以休息,有充份的休息,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有可能產生更多的夢想。
曾幾何時,澳門銀行及公家機關都是五天半制,可是,今天,所有銀行及政府部門都實行五天制,既沒有看到任何不便,反而看到金融業更趨發達,政府施政更有效果。所以,要孩子能作夢,形成夢想,社區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外國人經常大膽做夢,以一週五天改為四天工作為例,倫敦一家以女性為主導的永續發展諮詢公司Cyd
Connects,自今年二月開始,每週工作四天,創辦人兼執行長珍妮說:「這是我們做出的最佳決定之一。一開始,我們不知道如何完成所有工作,但很快地,我們發現團隊都更有效率。因此,我們希望給團隊更多的靈活性和時間來做更多對他們重要的事情,很高興隨著我們的成長,這些原則已融入到我們業務中。」
澳洲很多企業都實施四天或四天半工作制,於是,慢慢形成澳洲人的生活文化,就是3B生活原理,第一個B是海灘Beach,第二個B是船Boat,第三個B是Barbecue,這三個B扭轉了澳洲人的生活,讓澳洲人從沉重的工作,轉移到重視家庭生活。Google更是全面推行責任制,只要工作成果,不計較員工是否有按時上班,讓員工在非常自由自在地發夢,有了夢想,Google才成為信息行業的龍頭大哥。
「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這是古人認為讀書、交朋友、遊山玩水,三者應融為一體,才能築夢,才能在夢中成長。如果我們的家長捨直昇機,與孩子一起喜愛閱讀;如果學校放棄填鴨式教學,與學生一起留白,多作探究式教學;如果社區鼓勵大膽做夢,如果政府放下鐵板一塊的施政,澳門青年將生活在一個充滿夢想的樂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