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特區政府的躺平抗疫讓市民哭笑不得

 


    

    澳門政府公佈十月二十六日十六歲婦人中招,引發自六一八以來新一輪的全民驗核大行動。十月三十一日上午七點到十一月上午十一點又要全民驗核酸,不知是天公造美還是天意弄人,不速之客颱風「尼格」殺到,氣象台早已於十一月一日凌晨三時改發三號風球,小幼及特殊教育停課。筆者早上九點帶小孩去驗核酸,碰口碰面都是大人帶著小幼生去驗核酸,不用上學本來是要留在家,確保安全,卻因為全民驗核必須密集在街頭排隊,更有利傳播力強的OmicronBA5.1真是荒天下之大謬。三號風球正來得合時,一掛就接近兩天,好讓全民驗核不受影響。十一月二日是公眾假期,很多市民已驗完核酸,可以在家透透氣,怨聲稍減。十一月二日下午一點四十分已懸掛八時到十一時,澳門則姍姍來遲到晚上,然後翌日於十一月三日早上七時改掛三號風球,教青局按熱帶氣旋關係,宣佈非高等教育全日停課,筆者多次撰文批評三號風球小幼及特殊教育停課並不恰當,既剝奪小幼生一天的學習機會,更讓全職父母為找人看顧孩子添煩添亂,甚至措手不及地要獨留兒童在家。星期五又來新一輪全民核酸檢測,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十二點,第二天早上七點到下午六點,時間時間岩岩好」。早料到,特區政府又因為要確保穩妥清零,於是,又決定於十一月四日至五日,連續兩天又來一趟全民核酸檢測。

 

墨守成規都是另類躺平之惡

    戰國時的墨子善於守城,世人戲謔之謂墨守。以後,墨守成規就指固執舊法,一成不變。古希臘都有類似的典故,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在其名著蘇格拉底對話錄中,講了一個聞名後世的洞穴比喻。比喻講一個人,剛剛擺脫枷鎖,離開長期生活的洞穴,好不容易睜開雙眼,看到真實美麗的世界,決意回到洞穴,把同胞帶走。可惜,沒有一個人相信他的話,都誤以為洞穴牆上受日光反照的影子是真實的世界面貌,甚至最後把他打死。由此可見,人會被固執、刻板印象牢牢控制住。說穿了,躺平可以很佛系,甚麼都不幹;另一種躺平就是墨守成規,依樣畫葫蘆,甚至自作聰明,做得上級要求更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十六年後,即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一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法庭中,展開一場令全球矚目的納粹戰犯審判,這場審訊後來被拍成賣座電影《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審判的主角阿道夫.艾希曼(Otto Adolf Eichmann)是納粹德國在東部佔領區內「猶太問題」的執行官,雖然並非納粹政權的高層決策者,但在滅絕猶太人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國際著名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全程參與觀察、筆錄及撰寫評論此次審訊,提出了「平庸之惡」的概念。許多時候,惡本身並非希特拉的狂暴,而是可以非常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透過不思考,完全服從及徹底執行上級命令,那怕所謂的命令是百般邪惡都在所不計。所以,躺平就是不思考,就是墨守成規、就是絕對表忠,甚至作出超越上級指令的行為,都屬於可怕的平庸之惡。

政府不斷引爆市民對疫情的不安感,忽視四道防線已近尾聲

    人如果能預知未來,就能未雨綢繆,就不會陷入嚴重不安的境況。過去,澳門市民在巴士站等車,只能望天打卦。今天,只要打開巴士報站系統應用程式,就一目了然,預知巴士在那裡,可以盤算要繼續等,還是走路比較快。今天的流行病學,早已證明OmicronBA5.1只是弱病毒,雖然傳播速度快,但殺傷力已大減,西方社會民眾只視之為「大號感冒

    面對從未遇上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好不容易熬過封城、在家上班、孩子多月困在家上網課代替實況學習等。自疫情爆發以來,算一算已經兩年多了,可是,特區政府仍然沿用疫情開始爆發時一成不變的政策面對,幾乎天天下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召記者會,多個相關部門官員排排坐,宣讀從疫情開始到現在總共有多少個陽性個案,有多少個無症狀感染者,有多少人正接受醫學觀察,有多少人已經康復,還有每天新增個案,包括境外輸入、或在管控區中透過篩查找到等等。衛生局更天天在各種媒體大賣廣告,高喊病毒傳播力強,呼籲市民要接種疫苗,尤其能預防重症及死亡。但是,就從來沒有明確報告,在所有感染案例中有多少人沒有接種疫苗。

    記憶猶新,二○二○年,新冠肺炎爆發之初,重症死亡個案嚇得全世界都很不安。特區政府馬上封城,停工停課停市,這是全世界面對從未認識的疫情做的第一道防線。當時,全澳上下皆頌揚特區政府抗疫立場果斷,成就非凡,甚至尊稱特首為賀爸爸。特區政府在築起第一道防線的同時,亦架起第二道防線,即是要求全澳市民務必要戴口罩、量體溫、注射疫苗、保持社交距離等,全世界都已逐漸回復正常生活。澳門政府卻活在自我恐荒中,到十一月六日為止,已接種一劑或以上加強劑的人數有355074人次,已接種第二劑或以上人數為 605415人次。也許,澳門是個典型保守的社會,市民一般都很聽政府的話,但是接種疫苗人數似是不太理想。第三道防線是減少重症比例,第四道防線是防止重症後死亡。到十一月六日為止,澳門感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共795宗,死亡只有6宗,當中其實都是長期病患者。有趣的是無症狀感染者有1798宗,治癒者共1761宗。比起其他地區,已透過放任手段,形成群體免疫屏障,甚至已經宣佈疫情結束,一切如常。

    澳門政府剛剛公佈「六一八總結報告」,又一次證明錢多人傻,總共花了超過十億元用來對抗一個OmicronBA5.1「大號感冒」,還自我感覺良好,自鳴得意,甚至認定再次抗疫成功,真教澳門市民哭笑不得。不過,澳門政府還有五千多億,可以繼續躺平,繼續墨守成規為零星個案勞民傷財。

    旁觀香港及台灣,表面上還是嚴格執行動態清零政策,實際上以相當寬鬆的態度去看待感染了OmicronBA5.1,許多無症狀感染者或輕症者,都自行購藥吃,在家自我隔離數天,很快就痊癒了。雖然,如官方說傳播力強,但只如感冒般的威力,所以,每天香港都有四五千人感染,台灣就算過萬人感染,都視作群體免疫措施。澳門一家三口感染,其中有孩子就讀青洲中學,香港作法是該生就讀的班級停課,澳門是全校停課,繼而全市民又驗核酸。當全世界都開放,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措施,澳門政府還堅守清零。很自相矛盾的是,澳門經濟民生背靠祖國,必須與大陸通關,可是,OmicronBA5.1就像蟑螂、蒼蠅、蚊子及麻雀一樣,政府何德何能可以將其滅絕呢這兩天,廣州新冠個案飆升到兩千宗,居民又陷於全民驗核酸的輪迴中。誠如坊間常有戲謔說,不是天天驗孕就等於會懷胎,同樣,深信普羅市民都知道,全民驗核酸已經不是一個有效抗疫的方法了。

 

運動、健康飲食、樂觀是最後一道防線  

    綜觀世界各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都會築起第四道放防線,守住市民的健康。據世衛及各國專家研判指出,流感與新冠肺炎與死亡的高危因子都具有高度疊加效應,包括肥胖、抽煙、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長期而言,要有效減低重症及因此引致的死亡,必須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換言之,從幼兒的家庭教育,到學校的健康教育,甚至社區的持續教育及長者教育,都應該從治本著手,別以為打了疫苗就可以亂來,別以為沒打疫苗就罪大惡極。

    專家已經清楚說,從流行病學分析,Omicron的感染人數與住院人數雖然較多,但是認真計算,發現其住院率約為Delta30%或更少,死亡率也大概只有Delta20%或更少,無可置疑,Omicron已被歸類為弱毒的變異株。此時此刻,已經不必要虛張聲勢,反而應該切實呼籲全民大眾體育,健康飲食可保命。兩年多以來,市民因為疫情造成的情緒低落實屬嚴重,必須好好提振我們的樂觀態度,因為樂觀能讓我們的免疫力大幅提高。

    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生前曾說最終能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改變的。」特區政府不是最強,也不是最聰明,但可以選擇改變,實行最能讓市民安心度日的正確抗疫之路。

左手的繆思

 


    

    全世界大約有10%-13%的人是左撇子,在中國十四億人中約有近一億人習慣用左手寫字。一九七五年,美國更有一群左撇子成立了左撇子國際組織(Left Hander International),從一九七六年始,組織將每年八月十三日定為「國際左撇子日」(International Left-Handers Day),提醒人們注意到在以右手為主的世界中,左撇子遭遇的種種不便,希望由家長開始,從日常生活、教育、職場、人際及公共生活等領域重視慣用左手者的權益。

    一九六三年,當代已故著名文學家余光中先生以《左手的繆思》為題,發表了他第一部散文集,非常受歡迎,二一五年還在出再版。自此,余先生遊走兩岸四地的文壇及大學,由於余先生英文了得,亦在英語世界響負盛名。余先生出席很多演講時,都被問到為何那麼刻意用左手為書命名,余先生回答說:「通常右是正,左是副,寓意自己是副,有自謙之意。成語有旁門左道之說。英文左手(left-handed)更有彆扭與笨拙之意,右(right)也有正確之含義,而法語(gauche)亦有愚笨的意思。」

  雖然,余先生不是左撇子,但就激起很多人對左撇子的關注,從科學研究到日常生活不一而足。筆者有幸讀大學時,余先生剛好亦在就讀的大學英語系任教,經常去聽他精彩的演說。筆者的兒子及孫女都是左撇子,就讓本人多韜光余先生一次,以他的大作題目展開對左撇子天馬行空的繆思。

 

關於左撇子,你了解多少?左撇子是如何形成的?

    當全家同桌吃飯時,兒子可以同外孫女一起坐,因為兩哥都用左手拿餐具,可是,一旦忘了如此刻意安排,就出現左右手互叉對方的不便。無論是教兒子或是孫女寫字,都碰到筆劃向左還是是向右的問題,非常苦惱。可是,很多天生左撇子的小朋友,都會遇上被糾正用右手握筆握筷子的慘痛遭遇。不過,左撇子在籃球場上時,就贏盡優勢,因為一般人都不習慣防止左撇子投籃。

    原來,左撇子的大腦結構與右撇子不同,根據對英國生物庫志願者的大腦掃描顯示,左右手不同的人細胞骨架的區別。研究發現,兩個右撇子的父母,孩子是左撇子的機率只有2%,如果父母兩人之中有一個是左撇子,那麼孩子慣用左手的機率是19%,如果父母都是左撇子,那麼孩子是左撇子的概率是50%。另外,科學家們研究表明,影響左撇子的基因超過四十多個,每十個人中約有一個身上會有這種基因。換言之,不是單一因素造成左撇子,既然是先天基因居多,實在沒必要硬要改回右撇子了。當然,除了先天因素,胎兒在子宮時約八周大時,用手習慣就已經慢慢形成,通常是哪隻手離嘴巴近,就習慣用哪一隻手了。

    人腦分為左半球和右半球,一般人都認識的左右腦優勢,左腦掌管理工科學,右腦掌管人文情感;另一種說法是左腦善於邏輯思維,右腦善於形象思維;左腦控制右半身體,右腦控制左半身,那麼,左撇子的右腦思維更為發達,因此也在一些專業領域裡佔有一定的優勢。左撇子在藝術領域如音樂、繪畫方面非常有天賦,對數碼也很敏感,空間感能力強,在建築領域也很佔優勢。另外,左撇子還有很強的運動天賦,在體育運動中,他們的反應更快,身體也更加靈活。因此,這也就可以解釋為甚麼很多音樂家、科學家、藝術家和運動員很多都是左撇子。筆者家中的左撇子就經常用畫畫來幫助記憶中英文單字,透過多元智能,用圖像學習來幫助背誦,效果良好。

   從古希臘到現在,許多名人都是左撇子,如果家長一早知道,就不會硬要小孩子改用右手了。左撇子的名人有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科學家有愛因斯坦、愛迪生、達爾文;藝術家有莫札特、李奧納多.達文西、畢卡索等;政治軍事家有拿破崙、前美國總統列根、克林頓、歐巴馬、前英國首相卡梅倫等,還有,微軟創辦人,曾經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都是左撇子。

 

讓左撇子抓狂的日常物品及設施,只有左撇子才會懂!
    身為左撇子的家長,從兒子到孫子,常常遇到日常生活中,幾近所有物品及設施都是用右撇子的使用習慣來設計的,這些不便、尷尬及無奈亦只有左撇子及其家長才能明白的。在日常生活中刁難左撇子,甚至讓他們抓狂的難題多不勝數。

   從小而到小孫,一進學校就會用到美勞課的不銳利剪刀。當一般小朋友很自然的用大拇指穿過剪刀的左孔,同時用右手四指穿過右孔時,是非常順暢自然的。但是,換成一個左撇子小孩,就要刻意抬高肩膀,歪曲手勢來遷就兩孔的設計,會出現上述余光中教授說的「彆扭」與「笨拙」的醜態。可是,到底有多少個老師會注意到他們的困難苦況,更遑論給予體貼的關懷與耐心呢!

    筆者陪伴左撇子孩子玩撲克牌多年,從玩潛烏龜、冚棉胎、到變魔術都要用到。須知道,撲克牌是用開右手的人設計的,每次開牌,從AK的圖像都在左上角及右下角,但是,左撇子開牌的方向剛好相反,他們只可以看著右下角那個倒過來的圖像出牌,無論是速度與判斷力都會受阻,但是,這個地球上,誰有能力說服廠商在四角都印有字母數字圖像的呢?

    無論是坐車船飛機,都常遇上左撇子拍卡的困擾,他們為了遷就閘門的方便右撇子設計,往往要故意把身體往左邊挪動,才比較順手把拍卡放上或放進讀卡器,多多少少影響後面的人群,尤其在香港這個分秒必爭的都市,兩個小孩被白眼對待的情況經常發生,他們以習以為常。

   家中孩子很喜歡喝玉米罐頭湯,可是,這把罐頭刀又是右手使用者設計的,一邊按著罐頭,一邊扭動罐頭刀,看下去比左手費力,但更「彆扭」和「笨拙」。同樣,孩子天天要使用電腦,原來,滑鼠是按照右撇子的人體工學設計的。

    教左撇子兒孫寫字更是抓狂,甚至是連場噩夢,不論鉛筆、原子筆、墨水,甚至毛筆,右撇子的家長何來順手教左撇子的孩子寫出端正的字體呢?須知道,當前的小幼學校,採取非常矯枉過正的方法看待小孩子寫作業,隨時給你蓋上一個「字體草率」(老師用詞不當,應是字體潦草,或者態度草率)的紅印仔。許多傳統的學校,老師更自把自為,誤用教師權威,逼迫小朋友一定要用右手寫字,造成不可彌補的童年陰影啊!再者,教室的課桌亦是讓右撇子使用的,無論是上課抄生字,抑或測驗考試,左撇子的手肘明顯要凌空才寫好字,無形中在鍛鍊手臀肌肉。

    兒子已經長大成人,經常與他一起去銀行,或一同簽署文件,可是,大部份的文件的署名位置都設在右下方,連著繩子的筆總是放在右邊,看到兒子一邊簽名,一邊在玩拔河比賽般要角力一番,筆者曾多次向機構反映可以讓繩子長一點嗎?得到的回應是無能為力。

有一種平等叫左右平等

    雖然,左撇子最多只佔世界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亦應該為他們著想,從日常生活到各項公共設施,都應該照顧他們天生的權利及尊嚴。在亞洲日本真的創先河,二一八年就有專賣左撇子生活用品和文具的網上商店開張,務求令左撇子的生活更加舒適方便,亦還他們該有的尊重。日本還陸陸續續在公共設施上加開方便左撇子的櫃位。

    當我們有緣與一個左撇子成為家人、同窗、同事時,請給予更多的愛與包容;當澳門政府奉行以民為本的施政方針時,可有想到為左撇子多想一點;當澳門政府還很自信是世界旅遊勝地之都時,可有想到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左撇子都會碰到上述的困難,可有為他們做更體貼的服務,讓他們有賓至如歸之感呢

先有閱讀漫話的本事 才有意在言外的得著

 

    

    兒時家貧,每夜吃過晚飯後,媽為了省電省錢,全家只開個十五伏特的鎢絲燈泡,這是驅動全家早睡的最有效方法。童年時沒零用錢,何來有錢租漫畫書看呢只好趁去關前街光顧理髮檔時,把攤檔的老夫子《財叔》、《十三點》,甚至《兒童樂園》看完,快要夕陽西下才回家。我最愛看《老夫子》漫畫,其中一幅叫「一物兩用」的漫畫至今仍記憶猶新,感觸良多。漫畫說老夫子在家挨在床上看書,可是家窮無燈,只好等到夜深人靜,街上幾近無路人時,偷偷把窗邊的街燈移到窗裡,在燈火通明下來個三更夜讀,一樂也。漸漸長大,依然喜愛看漫畫,讀大學時在書店買到中國漫畫大師豐子愷的護生畫集》及其他畫集,從田原生活到城市怪現象都畫得精彩絕倫。其中,有一幅〈剪東青聯想〉(見附圖),一大排人被一把巨剪削掉大腦,就像今天流行的說法「割韭菜」一樣。豐子愷還撰文說「種冬青作籬笆,本來是很好的。株株冬青,或高或低,原是它們的自然狀態,很好看的。但有人用一把大剪刀,把冬青剪齊,仿佛砍頭,弄得株株冬青一樣高低,千篇一律,有什麼好看呢?倘使這些花和冬青會說話,會暢所欲言,我想它們一定會提出抗議。」正在大學讀教育的我,更透過此畫深深明悟孔子說的因材施教的大道理,亦開始探索社會不平等的根源。
   

何謂漫畫? 

    多年閱讀漫畫的心得,讓人賞心悅目的漫畫都不說教,充滿幽默,還有發人深思,啟迪人心的警世作用。漫畫通過使用誇張、比喻、象徵等手法,以風趣幽默、諷刺詼諧的筆法,批評或頌揚社會現實的人和事。漫畫既天馬行空,不著邊際,但又極能針砭時弊。漫畫不在於是否屬實,卻又能反映現實。

    記得多年前互連網開始發達時,看過一則讀者文摘的漫畫。故事說一個剛下班踏足家門的丈夫,被妻子攔住,要求他與經常躲在房間打電腦的兒子溝通,丈夫二話不說,馬上溜到房間打開電腦,妻子不惑,馬上指斥他只顧打電腦,做壞榜樣。豈料丈夫反駁妻子說,你沒有看到我正跟隔壁兒子在線上溝通嗎?試看這個例子,四格漫畫足以比美千言萬語。

    漫畫有何意義呢?中文的漫字非常有意義與精準,道盡漫畫這個字的精髓。漫有漫談、漫不經心、漫無限制的意思。漫筆與漫談是類似小品文的隨筆,隨意透過生活取材,篇幅短小但內容精彩。一幅好的漫畫必然是有趣味的閱讀材料,同時富含多彩的內容與隱喻。如九月十五日的訊報》七公漫畫,文化局長又再次登場,僅僅一幅畫,梁局長在魚蛋檔前,兩手拿起兩枝串魚蛋,叫大家不要再熱議超高樓啦,市民應該向前看,認真思考,七公往往能突發奇想,說在超高樓原址做文創魚蛋,係咪正先關心松山腳超高爛尾樓的市民一看就明,而且很多意在言外的批評心照不宣,這就是漫畫能夠中有的最大優勢。

 

既傻又巔的漫畫家是掌權者的頂心杉

    香港國安法通過後,即二○二○年年七月二十二日,時事漫畫家阿塗在《明周文化》的專欄據稱因「雜誌改版」被腰斬。隨後《Yahoo新聞》的專欄也被停掉。同年七月六日,阿塗在Yahoo專欄上載了一幅諷刺國安公署的漫畫,引來一大群小粉紅攻擊,批評他「觸犯國安法、抹黑國安、造謠失實」。 之後,阿塗在Yahoo專欄上所有漫畫的留言功能被暫停,一個月後Yahoo更終止了阿塗的專欄。今年四月二十六日,阿塗在臉書上發帖宣布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直言留港創作時事漫畫的精神壓力巨大,離港卻可以在人身安全情況下繼續為香港創作。

  轟動一時的香港羊村繪本案」的五名言語治療師總工會五名前理事坐完十九個月監,刑滿出獄。兩年多前,五名被告被指串謀他人出版一套三本「羊村」系列兒童繪本,意圖引起「憎恨或藐視」香港特區及其司法制度,煽惑他人使用暴力,以及慫使他人不守法。事件令香港又再次蜚聲國際,國際人權團體批評此案得出有罪裁決,是香港人權倒退的例證。

  全世界最受矚目的時事諷刺漫畫出版機構當推法國的《查理週刊》。回溯一九六八年,時值法國爆發學運,非常撼動當時的保守社會。著名雜誌《切腹》積極參與學運,還在其他激進刊物發表畫作。一九六八年學運後,《切腹》更關心政治,已被官方牢牢盯著,終於逃不過被禁的結局,但幕後班底組成《查理週刊》,繼續以鮮明針砭時弊著稱,終在一九八一年逃不過被停刊的厄運。十年後《查理週刊》東山再起,不斷冒著生命財產的威脅,仍然用黑色幽默漫畫嘲諷當權者。二○一五年一月七日,《查理週刊》巴黎總部遇恐怖襲擊,導致十二死十一傷,但沒有絲毫動搖報刊的初衷,繼續支持言論自由、反恐怖主義與對多元文化的尊重等的普世價值觀,真是既傻又癲又不怕死的漫畫家啊

  像香港明報的尊子,又或是素未謀面的訊報七公,每一幅漫畫總予人意在外言的喜感。可是,今天香港,明日澳門,許多人憂心,澳版國安法修訂後,市民更有義務捍衛漫畫及漫畫家的創作自由啊

 

先有閱讀漫話的本事    

    兒時只有老夫子》及《兒童樂園》漫畫,到了這一代漫畫,層出不窮,良莠不齊。無論如何,新一代孩子比我們幸福多了,有很多愛孩子的父母都會說睡前故事,回到幼稚園就有世界名著的繪本故事導讀。坊間書店,無論是線上線下,都有很多不錯的繪本漫畫,如筆者手上就有一套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三冊漫畫,分別是〈天生一對〉、〈鱷魚愛上長頸鹿〉及〈搬過來、搬過去〉,是教小朋友易地而處及妥協的好童書。大兒子小時候就讀了妻子買的漫畫中國歷史及世界歷史系列書,受了啟發,長大後讀歷史教歷史,且能活用歷史在職場生活中。

    的確,漫畫使小孩子充滿動機地充實自己,給生活帶來無限的快樂與希望。再者,優良的漫畫富含道德教育,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正確觀念與態度。閱讀漫畫還能教導孩子許多基本知識,學會邏輯推理,形成健康的審美樂趣,還能激發孩子的無窮創意。

  不單只是蒙童小孩要懂得閱讀漫畫,成人世界裡擁有權力的官商巨賈更應該讀懂漫畫,因為,這些大人物隨時登上漫畫,甚至被誇張的筆法畫得入型入格,不必冗長文字,亦能盡現其領導行事的風格,賀特首如是,前崔特首亦如是。

 

掌權者應持納言與立德的為政風範

  澳版國安法修訂諮詢期結束,很快就會送到立法會審議,通過是意料中事。握有權力的權貴高官更應該持守丞相肚內可撐船」的納言廣闊胸襟。我們不是常告誡孩子要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為學處世精神嗎?須知道,一切諷刺及挖苦的漫畫的確讓主角不好受,但從另一個角度,這亦是市民對政府有期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是世界第一家由國家成立的廣播機構,可是,BBC記者對政府官員提問絕不手軟。執政保守黨十月二在伯明翰召開黨大會,首相卓慧思在黨大會前接受地區電台訪問,BBC記者Radio Kent主持Anna Cookson咄咄逼人地質問首相卓慧思:「有人問,經濟已經夠差了,你究竟在想甚麼?也有聽眾想問:你對自己所作所慚愧嗎?你慚愧嗎?」卓慧思漫不經心的陳述當前的經濟情况,包括能源價格上升、通脹高企、經濟增長放緩等,記者Cookson不耐煩,一句便KO她:「而你令情况更差。」頓時,卓慧思顏面無全。這是民主國家的常態,亦是從小閱讀漫畫始能培養出來的國民質素。

  無論是家長、校長、商界執行長、抑或是政府首長,多讀漫畫,一定有很多意在言外的得著,讓你們的民主風範迎來民眾的正面支持。


澳門可以有「野人老師」及「大地小學」嗎?

 


    

    近日,晚晚安坐家中,準時收看ViuTV原創劇《野人老師》,很欣賞一群在都市社會受到種種傷害的校長師生,在一所充滿自然教育氣息的「大地小學」得到身心靈的療癒,成為野人老師,野人學生,構築起一所野人學校。香港、台灣、甚至非常現代都市化的新加坡都趕上世界自然教育潮流,興辦森林学校(Forest School Singapore)。到底,澳門這號稱世界旅遊文化大都會,可以有「野人老師」及「大地小學

 

看看ViuTV《野人老師》的「大地小學」的原型學校

      唔講你唔知,這一套由鄭丹瑞、Mirror成員邱士縉和陳瑞輝主演的《野人老師》的編審是澳門電影人陳雅莉,透過線上方式與劇組和演員商討劇本內容,並及時作適當的修改。陳雅莉近日接受澳門媒體訪問表示,將劇本視作一封寫給自己父母和女兒的情書,自言成為母親後,不停為女兒讀書升學問題而費煞思量,因而對學校教育作了現場探訪及很抽離的思索,才有這齣扣人心弦的作品。

      《野人老師》劇組成員真的到過現實版的學校取經,這所學校位於香港屯門的鄉師學校,學校於一九九三年由八個青年人創辦,是一所抱著對香港教育改革的熱誠與創意的私校,確立不以考試成績為辦學目標,專職發展潛能為使命。學生每月須繳付學費,不少學生來自中產家庭。最初僅有十四名學生,現在增至八十多人,尚幸逃過了殺校的厄運。

    校長海星指出,多年以來,不少鄉師的學生家長並不介意升中「banding」,反而很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及能力,升讀合適的學校,最後,鄉師學校都能教育出很多成功的學生,有人去英國讀法律,但亦有同學十五歲就不再讀書,但事業成就非常輝煌。在校長海星眼中,是否升讀band 1中學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學校可讓學生發展潛能,家長支持子女的選擇,走自己認為最好的路。

    ○○六年覓得屯門何福堂輕鐵站附近的「鄉師同學會學校」校舍,校長海星馬上「拆冷氣」,禁用一切化學用品,如洗潔精、沐浴露、蚊怕水等,這些情節可以《野人老師》劇中經常看到。校長不用真姓名辦學,反而改了一個很自然的名字,亦讓學生及家長稱呼他「海星」,學校所有成員都會改一個與自然有關的代號,大家以此相稱,試圖擺低世俗,崇尚自然,促進人與大自然更的親和關係。海星校長在接受雅虎傳媒訪問時,記者非常好奇問校長會否擔心以代號相稱會尊卑不分時,剛巧有學生拿著午餐飯盒前來「搭檯」吃飯,見到記者樣貌很陌生,就很好奇問校長說海星,呢個係邊個嚟㗎?」校長沒有直接回答,「你自己問佢啦,不過你自我介紹咗先再問!」聽完記者回答後,該名學生一邊咬番薯一邊說「即係寫新聞嗰啲!」海星向記者補充說:「尊重其他人唔係透過呢啲稱謂,係透過人與人之間嘅相處,喺你身上學到嘢、幫到佢就會尊敬你」。如果大家有看野人老師,你會發現鄭丹瑞就很喜歡用海星的話與人溝通,往往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親和關係。

    鄉師學校力推自然教育,逢週五設自然生活課,涵蓋耕田、工藝、歷奇、自然體驗及社會服務。當中自然體驗的部份包括聽樹木心跳,讓學生聆聽樹木心跳學會與自然交往,懂得自然界都有生命;帶領學生赤腳行路接地氣,是自古以來都很有理療作用的自然醫學教育;經常為五至六年級學生辦露營活動,統整在學校的科目學習,例如認識方向時會學習看地圖,上中文課就會帶學生往郊外尋幽探秘,讓學生在充滿寫詩情畫意的大自然尋找寫作的靈感。   

   《野人老師》中飾演晨光老師的演員談善言曾隨劇組人員到訪學校取經,她更參與觀課。晨光老師曾在工商機構任職,做到五勞七傷,機緣巧合,離開傷心地,遇上野人校長鄭丹瑞飾的李世豪,在他的點化下成為充滿陽光氣息的晨光老師。野人校長決意退休,把校長位置留給兒子李白。李白小時候都在大地學校長大,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可以獨立生活,於是,離該大地學校,成為補習天王。可是,失婚失業的李白終於回到父親身旁,透過成為自然老師而得到身心靈療癒,甚至是人生觀都從現實功利反樸歸真。

    《野人老師》第三集及第四集有校園法庭戲,學生與父母因學習事宜有分歧,校長李世豪即召開模擬法庭,鼓勵師生家長暢所欲言,學習有理有據處理事情。原來,其靈感源自鄉師自然學校,學校設生活教育法庭,由一名老師及兩位同學任法官,替同學「審案」。要處理的事可能在大人眼中只是雞毛蒜皮,如不要浪費食物;亦有大事,如《野人老師》中的大寶小寶違抗母命,爭取在大地學校讀書,於是,身為大寶小寶的律師母親竟然要坐上犯人欄被審訊抗辯,最後心服口服,讓兩個兒子進大地學校讀書。

    大地學校收了一個自閉兒童聰聰,每當聰聰遇到挫折時,都會被老師罰站,扮成石頭;又或是情緒爆裂時會咬人。有一次,校長空手接著聰聰的白刃,沒錯的校長把一切過錯扛在自己身上,化解了聰聰的失控情緒。原來,鄉師自然學校校長海星也曾遇過因情緒不穩而手執利器的學生,當然不會太戲劇化,會認真考慮自身安全,不會貿然為了教育學生就讓自己受傷。

 

澳門可以有「野人老師」及「大地學校

    澳門是個以私立學校為主體的教育多元社會,不同學校都可以因應其辦學特色培養不同教育目標的學生。雖然,目前,所有學校都必須遵守本地區的教育法律法規、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可是,學校仍有某程度的教學自主空間,「野人老師」及「大地學校實在都有在澳門生存及發展空間。 

    先說野人老師,一定不是指野蠻老師,或者是非常任性的教師。野人老師應該是指在課程與教學框架下仍能熱切推動崇尚自然教育的老師,以人為本,教育學生成為快樂的公民。

    筆者有幸認識幾位讓人敬佩的野人老師。第一位是擅於長跑的體育老師,透過正式的體育課,還有課後利用私人時間,全面提升學生的意志,甚至召集一群後進學生訓練長跑,長跑選址包括澳門所有大街小巷,亦包括嘉樂庇大橋及離島公路等,透過邊呼吸自然空氣邊欣賞自然景色,邊跑邊陪伴學生成長,彼此砥礪,多年以來,這位體育老師拯救過無數後進學生。

    一位受上述長跑體育老師點化的女孩,高中畢業後上大學讀哲學輔導,自學冥想Meditation),畢業後進了一所倡議自然教育的小學任教,為小幼學生提供靜心教育,其影響力遍及學校多個層面,包括讓多動、情緒失控及自閉的學生都學會安靜下來。過去,安靜是教師班級的操控手段,靜心教育是引導學生打從心底發出寧靜致遠的自律生活態度。靜心教育讓午膳變成一個不需要看管老師操心,享受食物,共渡校園的美好時光。靜心最後成為學校的重要儀式,讓學生學會聆聽與謙遜。

    一位受過身心症糾纏的老師愛上瑜伽教育,痊癒後在學校的課堂透過生物及健康教育課,提醒學生人是在原始森林不斷走動的生物,不應該老是低頭看手機,又或是四體不勤,身體機能就會退化,肌肉筋腱會日漸僵硬,身心健康就會出現很多問題。課後,亦在學校開辦瑜伽餘暇活動,帶領學子重拾靈活的身體,善導學生過不吃藥不生病的好日子。

    在大地學校方面,即澳門有條件實踐小校少學生的自然教育理想嗎答案是有的。位於路環有背山面海已被撤銷的路環中葡學校,可以容納幾十個到一百個學生。另外在九澳有兩所教會興辦的學校,據去年的統計資料,一所學校只有幼高到小六共五十六名學生。另一所有小四到高三的學生,學生數只有八十人。這三所學校位在空氣好,靠山面海,不用辦在澳門常見的普通課程,政府應該給予大力支持,讓自然教育學校可以在澳門萌芽、茁壯、開花結果。

 

非高等教育職技教育的過去、現在與將來(二)  

 


何扭轉非高等教育職技教育的偏頗觀念

  萬丈高樓從地起,要讓澳門市民接受行行岀狀元,要扭轉家長的重文輕技的傳統觀念,得從小開始做起,全方位投入資源。上文提到,台灣有BabyBoss,是華人地區第一座專為三至十二歲兒童設置的職業體驗場所,從小培養孩子職業觀念、職業技術與職業平等的基礎教育。澳門亦可以效法,當然,要私人機構如博彩業投資可能是天荒夜譚,但政府設立與資助機構是大有可為的。

  澳門婦聯會受政府資助成立FUFA婦聯親子探索館,已於二0二0年開幕,貫徹「生涯探索,從小出發」的職業教育理念,為家庭、學校及社區創設職業教育及生涯探索的平台,讓兒童在體驗中探索自我,激發對職業世界的好奇心,培育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和技能,提醒成人關注孩子生涯發展的教育。據了解,兩年以來,入場玩樂的親子超過七萬人次。

該館開幕以來,先後舉辦過多項品牌活動如「FULife模擬人生旅程遊戲」、「兒童職業探索營」等,非常受到家長及社會人士的歡迎。去年,探索館更開展「夢種籽生涯教育計劃」,向幼稚園及小學生提供探索性的生涯教育活動,今年亦與教青局合作開展中學生的「HELLO我好自我認識工作坊」及「職業放大鏡」職場參觀活動,合作學校高達三十所,入場學生超過六千人。探索館期望通過多元化的生涯教育活動,為學校提供更多相關資源。

  澳門只有一所探索館是不夠的,教青局在離島亦有氹仔教育活動中心,多年來提供兒童室內遊樂設施、圖書及家長教育等活動。可是,時代已經不同了,這些傳統老舊的設施活動已滿足不了當前的需要,教青局可以重新裝修氹仔教育活動中心,注入更多職業陶冶的要素,讓附近居民子弟及有興趣作職業教育探索的市民都能好好利用。另外,二0一三年投入使用的湖畔親職教育中心,亦可添加更多職技教育的設施及活動,尤其可以效法BabyBoss的作法,讓孩子有更多更全面的職業體驗。

  教育同屬於社文司範疇,社工局亦可以投入相應的資源及服務,如在燒灰爐的教區梁文燕托兒所.親子館、母親會屬下的托兒所,還有其他受政府資助的托兒所,都可以透過政府資助,在所屬園區開闢職業教育的遊戲設施與服務,從小培養孩子端正的職業無分貴賤的平等觀念。

 

德國職技教育值得借鏡

  社會已經迅速從工業時代走向資訊時代,現代的小學生比過去聰明,網絡資訊亦讓孩子比工業時代的學生學得更多更優質。所以,許多先進國家都認為小學已經不用花六年時間去完成,無論是中國的小學實驗學校,抑或是德國已全面貫徹實施的四年小學制,都是世界小學教育的發展趨勢。

  德國小學只讀四年,四年級的學生便要面臨第一次課程分流,在分流前,會有許多職業探索課程供學生選擇,以便發現個人志趣潛能。在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年,學校會評估每位學生的核心科目成績、學科表現以及綜合表現。其中的核心科目主要包括德語、數學以及科學,學科表現則包括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自主學習能力、專注力以及全域性思考能力等,而課堂表現具體反映在學生能否與同學好好相處、公平待人、與人合作、助人為樂等。在做出綜合評估後,學校會為每位學生制作一份擇校建議,學生父母通常會據此為子女選擇合適的中學。

  德國教育當局會按照學生的成績和個人興趣,讓部份小學生畢業後進入職業預校、實科中學或者文理中學。成績稍差的學生會進入職業預校就讀,學制為五年,實科中學的學生可進可退,學制為六年。這兩類學生是職業教育的主體,往上升學會進入技術應用大學。文理中學學制最長,長達八年,學生畢業後會升入綜合類大學。根據德國教育與科研部(bmbf)的資料,二0一八年全德八年級學生的人數分佈為:職業預科只佔9%,實科中學佔19%,職業預科和實科混合制中學佔13%,包含了職業預科班、實科中學班和文理班的綜合中學佔21%,而完全以學術教育立校的文理中學學生僅佔38%。這也意味著,接受學術教育,即一搬教育體制中的普通中學學生佔不到50%

  德國除了正規的學校教育外,還致力推動師徒制,在德國,師徒制的職業培訓方向高達三百多種,對於僅取得了職業預科畢業證書的學生而言,包括了餐飲、護理、理髮、園藝、倉儲、機電和監獄管理人員等;另一方面,對於取得了實科中學畢業證書的學生,可供選擇的範圍相對寬廣,包括美容、藥房、酒店管理、秘書、醫療、工業及製藥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等。通常,職業培訓為期一至三年,既可以通過全日制的學校教育開展,也可以通過雙軌制教育模式開展。

  所謂的雙軌制教育,指同時開展理論的職業教育和實際的職業培訓。雙軌制是德國職業教育的精髓,即由學校、企業和行業協會共同為學生制定培育計劃,甚至共同決定某種職業的具體技能要求。學生每週只會在學校上一天或兩天的理論課,其餘時間都在企業實習,真的做到職技理論與實踐整合,企業會根據未成年人勞動法向學生支付相應的勞動報酬,並給予適當的年假。

  德國教育從不受勞心者治人這一套思維影響,選擇職技教育的學生非常有自信,深信可以從中職、高職,入讀技術型大學的本科、碩士乃至博士,升學路徑非常平坦。也許,在教育心理層面存在早分流未必是正確的作法,但是,德國已經形成職業導向為主的教育文化,認為早分流對於行業和企業有利,能提早鎖定未來員工,企業可以更早投入相應的培訓成本,而德國一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也會更高,在同一崗位工作的時間亦較穩定。

  德國教育值得借鏡的地方相當多,不過,在澳門要實行非常困難。就以德國小學四年制,真的望塵莫及。在內地,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已經進行了很多小學學制的實驗,包括小學五年初中四年,但仍然因為國人的傳統偏頗觀念左右,只能在實驗學校進行。誠如前述,時代已經變遷,小孩子吸收知識的渠道多的是,實在無必要再浪費六年時間讀完小學,四年制也許太激進,但可以考慮修改教育法律,改成五四制,即小學五年,然後初中四年。初中的前兩年正值孩子踏入青春期,可以在兩性教育、情緒教育及職業探索做充份的準備,後兩年就可以做更多的職技教育實務探討。

  目前為止,澳門非高等教育的職技教育通常有三種辦學類型,一種是整個學校都是提供職技課程,如中葡職業學校、工聯職業技術中學及演藝學院;另一類是普通中學,內設很多個職業技術課程,如培華中學開辦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及會展、資訊科技及商務、多媒體文化創意、資訊科技媒體傳播、會展產業及多媒體創作、資訊科技及室內設計綜合技術職業教育課程、體育運動職業技術課程、體育運動及體適能導師綜合職業技術課程;又如三育中學開設的高中職業技術課程有時裝裁剪科、商務科、網絡科及體康科。第三類是單科職技課程,如浸信中學的音樂職中,畢業學生通常都能升讀本地或內地的音樂學系或相關科系。

  其實,就讀職技課程的學生其成就非常顯赫,就如設計界達人歐俊軒,高中時醉心美術與設計,幸得入讀相關職中,中學畢業後繼續升讀大學設計系,今年還獲得專業功績勳章。特區政府可以聯同學校經常舉辦職中課程展、畢業生成就展等,都是大力推動學生入讀職中的好方法。再者,澳門高中生入大學率超過百份之八十,職中學生入讀技術型大學的相關科系有特別優勢,這些都是普通高中無法做到的。家長通常都期望子女能升讀大學,職中畢業生能取得普通高中及職中兩張證書,是保證其能就業亦能升學的機會,亦能免除家長的憂慮,何樂而不為呢!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