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十八日疫情爆發,非高等與高等教育就一直停課,教青局宣佈九月初可望開學。師生重返校園應該讓人賞心悅樂,師生之愛是推動教師有效教學及學生有動機學習的最大原動力。中國當代教育家夏沔尊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見,教育的成敗繫於教師是否是個古道熱腸有溫度的好老師。
近年,在網絡上很流行「有溫度」這個詞語,其實就是溫良、溫暖、溫和、溫柔、溫馨、溫和、溫情、溫文儒雅、溫婉、溫純等帶有讓人窩心體貼的意思。甚至,已經有研究溫暖與人際關係的社會心理學家撰寫專書,從企鵝等動物彼此靠近取暖,減少脂肪損耗,到人與人間的溫情對待,從而得知透過溫情交往,人才能充滿安全感及彼此信靠。
這一波疫情讓師生分隔了兩個多月,期盼新學年,所有教師都能懷抱崇高的教育熱忱,用無私的教育愛去教育學生成為健全快樂的學子。
別忘了小悅悅事件
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靠近傍晚時份,廣東佛山南海區有個兩歲的女孩王悅,乳名小悅悅,在陰天下雨時獨自跑出家門外,超過一百多米家人都沒有察覺到。不幸,先後有兩輛汽車撞倒她,有超過十八個路人經過,卻視若無睹,更遑論及時施予援手。終於,第十九名路人救起王悅,馬上送到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急救,可惜因為太遲送院,延至翌日零時三十二分失救離世。此事引起極大的回響與爭論,消息不僅傳遍了中華大地,閉路電視片段被中外傳媒廣泛報導,事件轟動世界。各方除大力譴責路人的無情和冷血,更質疑眾多中國人為何變得如此冷漠,引來了國內外輿論對中國國民素質現狀的質疑。
事件發生雖然已超過十年,但是,當有類似的冷漠悲劇發生,人們思緒中又再次浮現小悅悅的悲慟遭遇,許多中小學都熱切提醒學生要作個見義勇為的好公民。
何謂有溫度
我們是很獨特的物種,屬於內溫型的恆溫動物,既有能力靠自身的力量生產熱量,亦可以靠穿衣開暖氣保溫,讓身體的溫度經常處於37°C左右很窄的範圍,體溫上下幾度已經可以讓一個活力十足的正常人,頓時變成一個好像被重量級拳王擊倒一樣。人遇上低溫症,即體溫低於35.0 °C時,會出現發抖與意識模糊症狀,嚴重會致命。低溫症主要有兩個成因,一是經常暴露在極低溫的環境中,二是因為厭食、低血糖及酒精中毒等有關。當體溫超過37°C時,就會發燒,發燒一個警號,預示身體有炎症,體外的炎症能看到感受到,但體內器官的炎症可能要一段時間才會出現症狀,所以,必須透過發炎提醒我們正視處理。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大人小孩出入所有場所,都必須先量體溫,一旦溫度過高,就被懷疑染病,一定被拒諸門外。開玩笑說,如果低溫,反而到處暢通無阻。彷彿,現代都市人溫度正常,就像拿到一張百搭入門券,去那裡都是必備的。
我們人類經過上千萬年的演化,成為優等的恆溫動物。動物要靠冬眠、蟄伏、或擠在一起取暖保命。為人類這種高等動物而言,人在母體的子宮內,已被母親的愛與溫度孕育,離開溫暖的母體後,必須躲在溫暖的母懷中,如果還不暖,就必須加穿保暖的衣服。生物學家研究所得,當嬰兒得到母親的關愛撫摸時,嬰兒的體溫就會升高,從而產生足夠的血清素與催產素,血清素不僅僅是一種讓人感覺良好的激素,而催產素亦不僅僅是一種很狹隘的擁抱激素,兩種激素都有助於嬰兒與母親,人與人之間增進其社交能力必須的信任與愛戴。
先做個有溫度的人
小時候,老師教我們量度氣溫的裝置叫「寒暑表」,其實就是溫度計。透過觀察關溫度計的溫度,我們得知寒熱,該脫衣還是多穿衣。慢慢,接用來指有熱誠的人叫有溫度的人,甚至,我們會稱溫柔體貼的男生叫暖男。相反,我們對於冷眼旁觀的人,甚至是冷嘲別人的人非常反感不滿。
人際心理學家認為,無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對話是膚淺還是深入,如果充滿溫度的話,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果效。通常,人際溝通從淺入深可分為五個層次,就像箭靶一樣。最外圍的是打招呼、繼而是談天氣、然後是談別人的事、再來是談自己的事,最後是與人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簡單用打招呼為例,冷淡的招呼令人卻步,溫暖的招呼馬上拉近彼此的距離。
近年,敘事學大行其道,無論用於撰寫小說故事,抑或是用來做心理諮詢都大派用場。中國著名敘事學專家傅修延近年專注研究聲情敘事,即是透過聲音及溫情,傳遞要講的故事,發現比用流水帳式的報導能產生巨大的共鳴作用,對於建構良好的人際關係,甚至影響別人導致改變都很有幫助。一個永續發展的社會,需要有良知、良能、及溫良的公民才能建設起來。
如何做個古道熱腸有溫度的好老師
英國著名哲學家兼教育學家羅素曾經為教育下了一個非常浪漫美好的定義說:「教育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正向影響。」的確,要產生正向影響,必須讓彼此間感受到越走越近的溫感,而不是漸行漸遠的冷感。同樣,要成為一位古道熱腸的好老師,亦該自身體與思緒都充盈著教育的高度熱忱。舉例,一個語文老師指導一個單親孩子寫一篇「母親的愛」的文章,那可愛的孩子從小跟母親相依維命,母親靠幫富人洗衣然後熨燙好賺取生活費。在老師的引導下,這個孩子在文章末段說:「我的母親就像一個熨斗,把我本來冰冷崎嶇不平的人生變得溫暖且康莊。」學校開放日,語文老師特意邀請孩子的母親到校,還給她看孩子的文章,那位母親一看,就淚如雨下,與孩子相擁。想必這鼓溫暖的力量為母親及孩子都帶來無窮的生活動力,而當老師的只作了一個充滿溫情的推手而已。
當下的教育越來越官僚,越來越講制度,亦越來越沒有溫度,窮得只剩下成績與升學的尺度。家長為了孩子能報讀名校,將來可以進好的大學,變得極度焦慮,慢慢,不在意孩子的德行,只要有分數就行,亦少管孩子的心理健康,只要能拿到好成績就好。孩子在這樣的冷感氛圍中耳濡目染,在長期冷漠的教育邏輯中被日漸侵蝕,怎樣懂得生死相依、患難相偎,風雨同舟?怎會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高尚情操呢?怎樣知道,這個世界除了分數之外,還有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一個很有溫度的老師願意隨時隨地敏感學生的需要且樂意作出恰到好處的回應。舉例,一個剛在教育學院畢業的學生,失業多月,最後找到一個非正規教育中心的工作,對象是一群被其他學校踢出來的失學生。那群學生得知新老師來,決心要整走她。意料中事,新老師被同學整致滑倒在地上,非常狼狽尷尬。意料之外,新老師沒有痛罵及懲罰學生,反而很溫柔地站起來說:「人跌倒不重要,重要是在原地儘快站起來。」這兩句充盈著言教、身教及境教的溫情警語,讓一群失落的孩子找到教育的依靠,此後,好好跟老師學習。
一個有崇高教育愛的老師具備蠟燭的精神,懂得燃燒自己,照亮學生。舉例,羅老師是個收入尚可的語文老師,經常指導學生功課超時工作。每年,都有學生要升學,雖然目前政府已有很多貸款及獎學金,仍然有學生付不起學費及生活費。羅老師都默默地一個又一個給予金錢及溫情上的支持。在杏壇工作超過半世紀的羅老師,桃李滿天下,雖然回頭知恩感恩的不多,但是,如此溫情的犧牲,為羅老師而言已經是最大福樂與回報。
教育要有崇高的專業態度,更要有無私的教育溫度。新學年伊始,盼望所有老師,用富有溫度的教育愛去溫暖冰冷僵化的教育體制,去溫暖孩子的成長,尤其要溫暖因為被忽略,甚至被虐待的孩子,一起去溫暖孩子未來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