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疫下澳門:家庭變組織 政府變家庭

 


       

         疫情下的澳門,光怪陸離,面對全世界醫學專家及其他地區染過Omicron的病友,都知道Omicron雖然傳染力強,但毒力已大減。澳門政府與不少市民好像與世隔絕,又或是在另一個元宇宙散播不必要的恐慌,仍然覺得今天的Omicron就是二年爆發的致命病毒,竟然用幾近封城的方式去面對Omicron疫情,真是小題大造,特區官員突然變種成「驚弓之鳥」,故佈疑陣,玩一個政府認為非常驚慌,但市民一點都不覺得慌張的無聊遊戲。

        疫情下的澳門,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少家庭潛藏的惡劣關係一觸即發,甚至有人因為家庭關係惡劣而企跳自盡。本來,要市民乖乖天天在家做抗原測試,隔天出門做全民核酸檢測,已令不少家庭添加壓力與不和。家本來是一個團體,目下的澳門,家已被抗疫蹂躪成一個要有績效的組織。相反,每天下午五點,一眾官員排排坐,仿如在同一群組內的家人,表現出同心同德防疫的態度,更要市民理性體諒政府為防疫付出的具大努力不可。

 

認識社會學的團體與組織的功能差異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顧理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最早提出團體與組織的功能及其差異。顧理提出一個社會能良好運作,有賴無數個初級團體(primary group)努力,這些基本團體如家庭、同班同學及坊會等,均有以下的特徵1.小數少且經常面對面接觸;2.以善良的規範而不是法制彼此約束;3.成員彼此之間可能有血緣、宗族等深厚關係;4.以愛與關懷維繫關係及促進彼此成長。

        次級團體(secondary groups)又可以叫做組織(organization)可以有以下的特徵1.通常是規模較大,有特定目的與任務;2.人們間接觸時間較短,關係不親密,必須遵循組織定下的制度指引;3.定期會有績效評核與人員升遷去留;4.團體成員間的關係因有工作而聚,因職能完成而散。

        隨著社會越越受工業化組織的影響,目下的家庭越來越組織化,如父母為怕孩子輸在起跑線,從小就設計好整個孩子的成長規劃,且定訂績效獎懲。相反,工業社會的組織如公司或工廠,越發知道要某程度運用人本管理的技巧,方能達成組織的目標。

 

疫下澳門家庭被組織化扭曲變異

       曾幾何時,大家讀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會請大家用家寫一個未完成句子,很多同學都會寫「家是一個避風港」,又或是「家是一個生活加油站」。人每當有事發生,無論是好是壞,都想第一時間回家跟家人說。

       誠如前述,家庭是個基本團體,是愛與成長的地方。家是由一大堆不成文規範組成,但就沒有明文規定的制度,如家沒有明確的家規,在家不必穿制服,沒有考績,更不會被開除。但是,疫情下的家,隨時不幸被列為紅碼區,一切生活都受到監控。就算是一般家庭,每天都要在家做抗原檢測,然後要在當天結束前上傳到自己的健康碼,不然就會被列為黃碼。再者,每隔一天所有家庭成員都要上網預約作全民檢測,如果不去做的話,警察會找上門。

       疫下澳門家庭,已被全民抗疫如此堂皇的理由組織化,我們連說不的權利都沒有。再者,疫下的家人,已被困多個星期,相見好同住難,感情再融洽都難免會有衝突。於是,為了讓家人間保持安全距離,許多家庭就制定一些疫下家規,如比學校更格式化的生活,嚴格限定孩子每天打機的時間,大人之間不准再無端翻舊帳挖對方瘡疤。雖然,這些都有其價值,但就不是由衷出發,而是被封城措施逼出來的。

 

政府越來越像個大家長,市民就要當個不計較的乖孩子

        前面論述過,公司、工廠、機構、甚至政府部門就是一個龐大的組織,成員與成員之間的關係建立在公共職務上,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令及各種指引,盡可能不帶私人感情去工作,不能徇私枉法,只看績效與成果,接受嚴格升遷去留的評核

       澳門自六月十八日發現有OmicronBA.5.1入侵澳門,就開動員整個政府組織去抗疫,除了總動員各部門放下本業外,更要集中力量宣傳這個病毒有多可怕,OmicronBA.5.1最可怕其實就只是傳播力強而已。單單一個傳播力強,就能製造全民恐慌。面對全民抗疫的方法,就是不斷向市民說澳門是個大家庭,必須憂戚與共,發揮大愛精神,於是,很容易就動員了大批志願工作者,不辭勞苦地犧牲奉獻。有研究借傳染病加強威權管治的專家William Wilson Hunter恐慌反映了一種普遍的焦慮,組織可以削弱人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社會學家Gabriel Trade群體恐慌是通過情緒感染蔓延的。」另一位社會學家Lee Clarke Caron Cless「政策規劃者有時表現好像人類對威脅的反應比威脅本身更危險。」專家們說出的也許就是目下澳門的管治實況。

        澳門封城抗疫,近日的案例天天徘徊在二十多例左右,但是,天天看抗疫記者會,政府依然予人恐慌的觀感。七月十七日晚,在家收看香港第四十屆電影金像獎頒獎禮,衣香鬢影,會堂坐滿上千嘉賓,個個都有戴口罩。別忘了,當天香港有新增病例三千多宗,香港人如常生活,如常上學上班,書展如期舉行,們連帶狗出街或是除下口罩都犯法。特區政府出事,如警員集體吸煙,就要市民用家人的寬容態度對待政府,但是市民出事,如一男子除罩吸煙,卻用專制家長的組織手段,鐵面無私援引法律法令即逮即審即判對待市民,這是那門子的雙重標準啊

 

政府官員時時教市民要理性看待問題

         日前,有網傳片段,拍到在治安警察局內有八個警務人員在警局吸煙區內吸煙。治安警察局處長馬超雄在七月十七日的疫情記者會說希望個別人士不要將警務人員與市民放在對立面。」其實,市民覺得八個人在指定可能是私人範圍的地方吸煙就有違「第115/2022號行政長官批示

        後來,一位葡文記者提問說政府呼籲市民在辦公空間佩戴口罩、進食時需有分隔,警方更指親友在車廂內必須佩戴口罩,就今次事件的說法令人覺得標準不一、做法不公平。以防範風險角度以言,八個人圍在警局吸煙區內吸煙,與一個人在街道吸煙,那個風險較高?梁亦好處長當然四平八穩地說一大堆不得失任何人的官話。馬超雄立即補充說「記者朋友提到的例子屬於公共地方,與警局內部設施是兩種不同性質,不能直接作對比,警務人員是服務市民、保護市民。在疫情期間,警務人員永遠在第一時間走到最前線,執行高風險地區的封鎖、運送風險人員前往核檢或醫觀酒店、配合衛生局開展特別的防疫行動等。日前的平民村、卓家村的大型行動,警務人員早上五時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在三十多度高溫下,穿著全套保護衣,逐家逐戶排查、登記資料。希望做到防疫無死角,希望將疫情風險減至最低,盡快做到動態清零。其實,治安警察局全體同事一直謹守崗位,不分晝夜做好防疫工作,希望大家理性、客觀看待今次事件。」見七月十八日正報

        馬處長的話實在問非所答,甚至是公關災難的負面教材。警員集體抽煙與他們盡心費力抗疫是兩碼子的事;何時,警局突然變成一個不講制度只講隱私的大家庭呢如果馬處長的邏輯成立,那位在街上除低口罩抽煙被罰一萬的市民,是不是又應該獲得理性看待,如同情理解地看看他是否亦頂著龐大的壓力,才會以身示法。政府要市民不要對立,市民又可不可懇請政府用同樣的標準對待手無寸鐵的升斗市民呢

 

最後,介紹馬處長看一本名為理性的書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新著《理性:人類最有效的認知工具,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採取更正確的行動》,今年初,台灣商周出版社有中文翻譯本,是筆者目前看過最理性講理性的好書。平克教授說「人類與生俱來和成長過程中習得的趨吉避凶、隨機應變等能力稱作生態理性,教育和其他增進理性的體制則是彌補生態理性的不足。」

       今天,全民抗疫千萬不能感情用事,僅僅依靠生態理性顯然不足,更重要的是透過科學、證據、邏輯切實對抗疫情,深信全澳市民不再活在恐慌中,再次享受小城澳門的歲月靜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