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

學子們!你們要好好過正念生活


 

    年初,街總公佈澳門居民精神健康現況調查,發現逾兩成六受訪學生在過去三個月曾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整體受訪者壓力來源方面,最多選擇是工作或學業,其餘依次是經濟人際關係家庭關係新冠疫情

    兩年後,街坊總會公佈「澳門居民壓力狀況及情緒自評」問卷調查結果,訪問了721名年滿15歲的本澳居民,調查要求受訪者以010分對職業壓力進行自評評分,其中394名就業者的工作壓力平均為6.33分,20名失業或待業受訪者相關壓力平均分為6.2分,而138名學生受訪者自評的學業壓力平均分是三者之中最高,有7.54分。

    街總社會服務辦公室副總監張婉思指出學生壓力評分較就業或失業人士高,相信學生是受升學壓力,加上社會『贏在起跑線』的社會價值觀下,令學生學業壓力高之餘,並需參與不同類型的課餘活動以增加競爭力,造就各方壓力不斷增加,除此之外,疫情期間不定期停課、跨境學生需要滯留等情況,亦令增加了學生的壓力。

 

壓力是天使,亦是魔鬼

    簡單而言,壓力(stress )是由壓力源(stressor)及壓力反應(stress response)組成。當一個人承受來自內在自我期許或外在環境事件刺激,即所謂的壓力源後,做出認知評價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緊張性反應狀態的過程,即所謂的壓力反應。通常的壓力反應分為1.生理的,如饑餓、疲勞、疼痛、疾病等;2.心理的,如焦慮、恐懼、生氣;3.生物的,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4.物理的,如高溫、強光線、雜訊等;5.化學的,如空氣、水污染等;6. 社會文化的,如孤獨、人際關係緊張。

    每一個人因為成長過程經歷的差異,導致能承受壓力的強度不一,有人弱不禁風,有人堅強無比。事實上,無壓力容易形成懦弱、怕難及好逸惡勞的生活態度;適量的壓力是學子成長的推動力,甚至能激發意外的潛能,產生更卓越的表現;過度的壓力會引發種種身心病,甚至自殘及自毀。

    從腦神經科學看壓力,我們的腦袋裡有個主管壓力情緒及判斷的機制,稱作杏仁體(Amygdala),這個自來人類在原始森林生活就已發展出的保命裝置,遇上危險時,這個杏仁體會讓我們馬上提高警覺,身體內產生腎上腺素,準備應對當前的局面。經過認知評估後,認為有足夠的能耐應付,就會主動作戰;如果認為要花更多時間評估及觀察,就會採取防守;如果發現形勢不妙,甚至會有性命危險,就會馬上拔腿逃跑。所以,無論戰守逃,人都處於承受壓力的狀態,只是戰及守的壓力可以承受,而要被逼逃跑時,肯定所要承受的壓力非比尋常。

 

家庭學校從來沒有視壓力管理為重要的生活教育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最早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再往前進,要人不斷反省。西方蘇格拉底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可是,現實上,我們的家庭教養及學校教育對於自我認識是非常淺薄,只教一些身體器官職能及個人優缺點,沒有隨著年級的升高而給予更深入的自我認識教育。須知道,自知者明的意思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思言行、性格及習慣有充份的了解,有了這份自知之明,事事能夠量力而為。自知如是,知人亦如是,如果能將自知之明延伸到知人,則就能更成為一個懂得如何明智地與人相處,而不會遭遇到壓力傷害的聰明人了。可是,這些本來就比學校設置的主科及閒課重要的人生學習,卻偏偏被忽視。而當孩子應對不了壓力時,成人通常只會譴責懶惰,沒有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一大堆的罪狀慢慢衍生成無形的千斤壓力,把孩子的情緒及應對能力全都壓制住。

    環顧教育先進諸國,如PISA成績彪炳的強國芬蘭,別以為這個國家沒有測驗、考試及名次排名,就是人間教育樂土。其實,芬蘭父母及教師從小就推動孩子自主學習,在種種教育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好奇、動機、創意,但更重要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批判與個人承擔的能力,說穿了,芬蘭的快樂教育底蘊是抗壓教育。而我們的教育,既沒有樂學,更沒有與學生同行的壓力教育。

 

亡羊補牢,盡快在正規教育開戰抗壓教育

    近年,精神健康嚴重困擾學生,亦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二一四年,在澳洲,就已經普及在小學安排正念課程。許多時候,教師會在體育課,甚或其他科目上課時,暫停上課,師生躺在地板、雙眼緊閉,學習專注呼吸、透過輕柔的音樂、甚至頌缽,調整師生的緊張心理,緩解壓力造成身心靈的傷害,效果明顯外,亦能帶動學生更專注學習。澳洲當局最新編列的預算中,多達五億澳幣用於國民心理健康上,其中兩百五十萬澳幣就是投入在校園正念教育的師資培育及撰寫課程。

    ○○七年,美國教育當局實施正念覺察實驗,一年後,發現學生中輟率下降45%,每日出席率高出98%、而且約20%的畢業生都考上好高中。目前,正念察覺已成為美國中小學的日常教育活動。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索諾雷契(Kimbery A.Schonert-Reichl)展開正念實驗教育,讓小學生每天做正念練習三分鐘,四個月後,他們的數學成績表現比對照組多15%,侵略性表現則少24%。在醫療上,美國偉克(Wake)醫學中心助理教授若登(Fadel Zeidan)的研究顯示,正念練習可讓病人痛苦情緒降低44%

   MiSPMindfulness in school Project)是英國一個非營利組織,致力開發正念教育的師資培訓及課程編寫,專門為中小學提供正念教育課程。目標是希望透過正念教育,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福祉,作出真正的積極改變與貢獻,改善下一代兒童與年輕人的生活。

    近年,澳門政府都非常關注學子的心理及精神健康,亦開辦如正念教育在不同年齡層的應用方法與成效培訓,可惜在起步階段,只能推動學校購買正念教育的課件,透過網絡播放。當務之急,先在正式課程滲透正念教育活動,如在體育課教學生真正的呼吸,公民教育教學生正面思維。長遠而言,該師法先進國家,把正念教育視為學校的正式課程。

    其實,家長及老師都可以自學,這方面的專書很多。最值得推介的是越南著名僧人一行禪師,多年前,他出版了橘子禪一書,馬上爆紅,此書就是教我們如何在平凡生活學習活在當下,當吃橘子時,從剝皮到细慢咽,都是正念學習的過程。去年,一行禪師更出版了與孩子一起做的正念練習:灌溉生命的智慧種子,從每天只做一個正念練習開始、逐漸增加,就能幫助大人與孩子一起釋放壓力、提升專注力與增加自信心,同時處理各種困難的情緒、增進親子及師生關係,無論父母、老師或孩子,都能正念地與自己、與別人同在同行。

 

我們最想學子能練就的是PQ

傳統的教育希望孩子能提升智商IQ然後,慢慢發現情商EQ)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世界在變,變得壓力重重,顯然,在當下的澳門社會,覺察當下(Presence Quotient)這種能力隨時能救孩子一命。所以,「正念覺察」(Mindfulness)應大力推廣普及,不單能減壓,更能讓孩子從當下獲得心靈自由的轉換能力,不讓外在的環境及突發事故造成承受不了的壓力。
 
 教育的進步已經不在於學業成績的提升,而是心靈的轉化,所有改變都應從自己及現在開始,這就是正念覺察教育的核心理念。正念覺察教育注重的就是全面觀照當下,注重學習過程,減少比較,接納結果,發現每一件事的意義。當莘莘學子都擁有管理壓力的能耐時,正是教育邁向成功圓滿的康莊大道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