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裡,讀書人常碰到熟能生巧的課題,要先經過熟才能巧。而從熟到巧的過程必然非常艱困,要不然就不會有「苦學有成」、「將勤補拙」、「千錘百鍊」、「懸樑刺股」及「鐵柱磨成針」等能表現出熟的成語。著名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其暢銷書《異數》(Outliers)就高舉「一萬小時」誰都能成功的定律;安德斯‧艾瑞克森與羅伯特‧普爾 ( Anders Ericsson, Robert Pool)的另一名著《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更加強調熟對於巧與成功的絕對優勢。無論是讀書人求功名,抑或是望子成龍的父母鞭策孩子用功讀書,都深信熟能生巧,巧能成功的金科玉律,這樣的信念安慰了先天不平等仍然可以透過後天努力追上的父母及孩子。亦是因為大家都看重熟,所以
補習社永遠大行其道,門庭若市,但是,沒有一家補習社會自稱是補教社,箇中乾坤,大家心照不宣了!
如果從純邏輯的配置推論,熟與巧會有四種可能:一是熟能生巧;二是熟不生巧;三是不熟卻巧;四是不熟不巧。也許我們就嘗試就前兩個可能推敲,或許能對於熟能生巧的誤與解有點認識。為何後兩個不討論呢?大家可能都知道日本殿堂級音樂大師喜多郎。這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於1980年27歲時創作出驚世之作《絲綢之路》,風靡全球整整20年。然而,這位元音樂大師,從未接受過音樂方面的教育,他是一位自學成材的奇才,甚至看不懂五線譜,這就是不熟卻巧的天才。當然,成為天才之後,巧已出來,竟逆向而行,非常努力去創作及磨練,寫出更多更動聽的曲子。至於不熟不巧泛指一般學子,事事淺嚐即止,又或是始亂而終棄,所以,不存在熟,更遑論巧了。
按邏輯來說,熟是通往巧的路,這條路上,應如一條隧道,或者說是黑箱,中間一定要有更多的元素推使,才能成功邁向巧。舉一個例子,在化學組合中,光只有氧和二氧化硫,是不會產生化學變化的,但是,一旦加入白金,即化學元素鉑(Pt),就馬上產生化學變化,有趣的是,最後生成的化合物中並沒有白金的成份在。換句話說,白金只扮演了催化劑的作用。到底是甚麼神奇魔法能讓熟推向巧呢?雖然已經有許多論證,但仍有可待驗證的空間。
同樣是無花果樹,同樣是逾越節果子該成熟季節,有些無花果樹果實纍纍,有些卻一個果子都沒長出來。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凱斯西儲大學的心理學家布魯克•麥克納馬拉(Brooke Macnamara)說:「熟能生巧的觀點已經深深植根於我們的文化,但是這種觀點過於簡單化了。在人類技巧方面,要綜合考慮環境、基因及其相互作用來解釋人與人之間的表現差異。一旦你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練習帶來的差別就消失了。每個人都進行了大量練習,能否達到精英水平就開始取決於其他因素了。這些因素依據學習的技能不同而發生改變:如果學的是西洋棋,決定因素可能是智力或工作記憶;如果學的是運動,決定因素可能是一個人利用氧氣的效率。還有更複雜的情況是,有時候一個因素還會作用於另一個因素。舉例而言,一個喜歡拉小提琴的孩子可能比較願意練習,注意力也比較集中,因為他們不把練琴看成苦差。」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Zach Hambrick說,雖然訓練對於學習至關重要,但是花費一生的時間一遍又一遍地嘗試並不意味著就能成為專業人士。他斷言,巨大的工作量並不是取得成就的唯一因素,訓練者的本身的素質也很關鍵。Hambrick回顧了練習在音樂、遊戲、體育、教育和職業成功中所發揮的作用的相關研究,並且發現訓練時間僅占技能水準差距的四分之一。年齡、智力和天賦等其它因素都在優勝劣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因尤其會影響生理和智力的敏銳程度。身高對於籃球明星來說至關重要,而音域寬廣可以幫助您獲得聲樂上的領先優勢。然而身高和音域比他人更廣卻不能通過練習獲得。即使花費大量時間練習鋼琴演奏,也不會使手指變長。當然,Hambrick表示,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都應該停止練習,沒有人天生就會演奏、旋轉,老謀深算的個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但是,雖然10,000小時足夠讓人習得某項技能,但卻不能保證一個人表現完美,成為大師。
熟能生巧
這是千百年來所有立志要成功的人均朝著的方向勇往直前,也能在歷史上及當代找到很多熟能生巧的真實成功例子。熟是否能生巧,前文已論述,有人可以,有人不可以。但是,當熟真的通向巧時,帶來的好處實在羨煞旁人。舉一個例子,香港武打明星洪金寶,從小就練武,別看他是個胖子,卻非常靈巧,打起來的招式非常好看,一點都不笨拙。另一個例子,筆者認識一位過氣羽毛球國手,亦是個胖子,年紀亦大了。同樣亦別小看他,所有年輕人都打不過他,因為球到了他方,就能精準打到對場的指定點,讓對手東奔西跑,喘不過氣,他就輕鬆贏了對方。
無論是廚師、工匠、手錶技師,無不經過艱苦漫長的熟練過程,也許如前述,還需要得天獨厚、或者是後天努力開發出其本有的潛能,才能給大家看其巧功。的確,奧運場上,沒有一個選手不巧,亦沒有一個選手沒經過熟的過程而有所成就的。但是,別繼續沉迷於熟一定能生巧的硬道理,熟與巧間的關係,努力之後,交給天主,誠如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說:「栽種的不算甚麼,澆灌的也不算甚麼,只在那使之生長的天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