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最善用比喻來解難的耶穌

     早在中國古籍《禮記學記》卷十八就有很精彩的論述關於比喻說:「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惟其師。』此之謂乎。轉換成白話文大概是:君子知道求學深淺難易的順序,對於個人的特性差異都能了解,然後方能因材施教。能廣泛地曉喻,然後才有能力作老師;能夠作老師,才能做官長;能做官長,才能作領袖。所以能作一個好老師,就是學作領袖的開始。所以選擇老師不可以不謹慎。古書說:三王(伏羲神農黃帝稱三皇 )四代(虞夏殷周)對老師的選擇都很慎重。就是這個意思。換言之,要成師,必須能深入淺出教導人;要成官,必須能以淺顯的理據服人;要成為領袖,必須能把政治理念化作人人都懂的比喻來解說。顯然,耶穌是最善用比喻來解難的高手。

    仔細整理,發現路加福音總共寫了二十四個比喻,其中有十個獨有的比喻;福音包含二十三個比喻,其中獨有的有六個;爾谷福音包含八個比喻,其中獨有的有一個;若望福音只包含一個葡萄樹的比喻。可見耶穌非常喜歡用比喻去解他認為的難題。舊約使用Mashal一字來形容比喻,含意箴言、明喻、比喻等。新约希腊文使用Parabola,含有「並排」的意思,目的是把兩樣東西並排作比較。因此這是一種說明的方法,就好像說「天國好像……」。

    耶穌為什麼用比喻?因為耶穌的教導對象是草根階層的農民及漁夫等,陳義過高難以讓他們理解及追隨。比喻其好處是生動、吸引人並能幫助人記憶;比喻可以將複雜抽象的道理化作具體形象化處理,使人產生聯想,進而容易理解並印象深刻。

    在瑪竇福音第十三章,耶穌開宗明義說為何用比喻。耶穌回答他們說:「因為天國的奧妙,是給你們知道,並不是給他們知道。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是,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奪去。為此,我用比喻對他們講話,是因為他們看,卻看不見;聽,卻聽不見,也不了解;當然,耶穌告訴門徒們祂對眾人說話時用比喻的原因。耶穌用比喻的原因。第一、主耶穌說的是天國的比喻,天國的道理本身就是個奧秘,雖然主耶穌儘量用人們生活中的事物來打比方,但仍然不是所有人能懂得的。第二、天國的比喻雖然難懂,但還是有人能聽懂的例如主耶穌的門徒們就能聽懂,而主耶穌也願意他們聽懂。

    為什麼主耶穌要用比喻呢?其實,答案就在主耶穌剛剛說的這個著名的撒種比喻中,耶穌非常清楚,有些人如經師及法利賽人就非常抗拒用簡單直白的話語講道,他們心裡就越抵觸,越是容易被激怒,並且越加迫害傳講主聖道的人。因為,經師們就喜歡用陳義過高的方式顯示自己的學問高深,而這對於他們來說,就像皇帝的新衣被戳穿一樣。耶穌所以喜歡用比喻講道,是因為通過比喻能夠將一些重要、寶貴的道理生動而深刻地印在人的心裡,並使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這些比喻的事物時,又會時常提醒人想到這些道理。再說,比喻中常能包含著極豐富的真理教訓,是一些簡短的話語所難以表明的。比喻中所包含的教訓也常是深入淺出的,一方面連小孩子也能從其中吸取簡明的教訓;而另一方面,連博學之士也能從比喻中不斷思索、領悟出更深奧、豐富的含意。

    曾經有一位教育家說,越是能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去教導,越是證明自己已經弄通了;越是能深入淺出,越是能達到宣教的果效。顯然,能博喻或是能善用比喻是最深入淺出,亦是最容易化解難題的好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