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為甚麼要和小朋友討論哲學(一)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前,有實力有辯才的在任議員及前任議員突然被DQ,選舉馬上變形走樣,無論政府及建制社團文宣如何強勁谷票,都似是用個漏氣足球踢一場「懶係」緊張的比賽。難能可貴的是仍有不少市民用心觀看電視辯論,試圖找出一個半個可代替支持的候選人,可惜都讓大眾大失所望。當中,最難以忍受的是辯論環節,每當對方要回答主場的問題時,就被主場高聲攔截說:「這是我的主場!」對方就要馬上收聲。當辯論既無辯亦無論時,只有高喊政綱口號。更讓人不解的是,竟然高呼「一人一公屋」如此假大空的候選組別,都可以拿下兩席,只能慨嘆沒有最荒誕,只有更荒誕。

    正本清源,揭示我們的教育制度問題多籮籮,今天站在議事殿堂的尊貴議員,其實一直在統一、標準與權威的非民主自由教育氛圍中長大,既沒有在學校學習有理有據符合邏輯要求的論述,更沒有學會尊重不同觀點的民主胸襟。因為,我們從小就不被鼓勵獨立訓練,無論是獨立自我照顧、獨立生活到獨立思考,這一切都被統稱為哲學教育。所以,站在辯論台上,無稿可讀的情況下,許多代議士都啞口無言。歸根究底,如果學校教育欠缺了必要的哲學教育,何來產生在議事殿堂裡按良知為民發聲的代議士呢?

 

為甚麼瑞典及日本的小孩從五歲開始步行上學

    瑞典及日本行學區制,就近入學,即學校離家不遠。打從幼稚園開始,學校就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徒步上學,路上,有交通警察及義警指示上學必須注意的路況,學校亦會於學期開始邀請警政部門官員來學校講解交通常識。一段時間後,就會請家長讓孩子自行上下學,沿途,讓他們與同學聊天,亦開始學習處理沿路可能發生的事,藉此訓練他們的獨立處事及與人溝通合作的綜合能力。瑞典與日本冬天都會下雪,一如歐洲其它國家一般,學生仍穿短褲上學,藉此訓練孩子的意志及抵禦力。在歐洲,千里哲學之行,始於獨立照顧自己的身體開始,有了啟動身體的獨立自主意識,才容易進一步學習思考的獨立意識。

    反觀澳門,每天早上最堵塞的馬路就是有學校的路,許多家長偏偏要將車停泊在學校門前才肯讓孩子上學。再者,澳門凡是懸掛三號颱風訊號,又或是暴雨,小學及幼稚園馬上停課。試問,在如此過度保護的狀態下,孩子的獨立能力怎能培養出來呢

 

認識兒童哲學的簡史及其簡要方法

    兒童哲學是在一九七年代由美國哲學家李普曼Matthew Lipman及伙伴Ann Margaret Sharp所提出部分原因是李普曼在哥倫比亞任教時發現大學生不懂得獨立思考邏輯思緒混亂,有見及此,認為兒童充滿好奇,最適合從小就教授兒童哲學。隨後,這股熱潮發展到全世界,紛紛意識到從小學開始學習哲學的意義與價值。○一五年開始,法國教育部正式在道德與公民教學計畫中,將「哲學討論」Discussions à Visée Philosophique列入國民學校的重建法規中。二○一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兒童哲學的教席,由南特大學Université de Nantes負責執行。有學者以兒童哲學所訂定的優先目標為基準,列出了一些主要的發展取向,例如 Edwige Chirouter 所做的分類:

1.哲學流派把重點放在對思想的要求與哲學推理的教學,如早起發現馬路濕滑,推理出可能剛下雨,於是,上氣象台求證,結果沒有下雨,再往市政署網頁搜尋,始發現每天清晨,都有洗街車路過清洗街道。

2.公民教育流派著重讓兒童獲得一種民主習性,如放手給學生籌組學生會, 適切給予參與討論校政的機會,甚至讓學生會接待外賓等等,都是推動學生學習民主參與的好方法。

3.心理分析潮流,著重於兒童的自我認識。今天,當我們高唱生命教育,卻對自己一無所知,就算學校有教學生從優缺點認識自己,都是常識方法,而不是心理哲學的方法。心理分析著重引導學生從思言行等多個不同的面向去認識自己及愛護接納不完美的自我。

4.全人教育流派重點在讓兒於在身體與心靈,知覺與理性的整合中認識自己,就如前述瑞典及日本從起動身體,運用身體,獨立照顧身體開始,唾棄身心二元論,教導學生身心社靈一體的哲學態度。

 

兒童哲學的教育目標

    兒童哲學工作坊:35堂給孩子們的哲學課Une année d’ateliers philo-art一書中,就介紹了兒童哲學的教育目標

1.學會發言西方社會就在家與校給小孩充裕的發言機會,亦非常尊重他們的發言內容。反觀我們的社會,小孩只有極少許的發言空間,亦很少跟進孩子的發言感受及訴求。這樣長大的我們,如何能在辯論台前或議事殿堂上能言善辯及據理力爭呢

2.增進口語表達能力:在法國,小學開始要在課堂上就家事、時事及政治發表個人或小組的見解,藉此不斷增進其口語表達能力。慢慢,在初中及高中,更要訓練他們的文字陳述能力。我們的學校教育不鼓勵發言,更遑論增進口語表達能力,這方面,近年由於推動小組研習及餘暇活動,增加了口頭報告、討論及辯論的機會,但仍要突破討論是課堂的核心。

3.參與民主式的討論,並且融入群體規則:尤記得在澳紐參觀時,普通小學生已參與許多公共議題提討論,並且在校內及校外的媒體作更多的民主討論。在澳門,儘管中學普遍有學生會,但權力仍然集中在高中生,初中及小學生只有列席權,而無發言及投票權。當我們在大學教育不斷提出要賦權Empowerment)給學生時,現實卻是無權者佔大多數,何來能提升民主參與討論的價值呢

5.聆聽並尊重他人的想法,賦予他人的想法價值:這是心理分析流派的哲學討論尤為重視的,如專注技術Focusing)就非常重視培育孩子在無任何批判預見及情緒反彈的狀態下專心聆聽,如此才能明白對方的想法何在。

6.增加字彙量並能夠解釋字彙為字詞下定義在西方的兒童哲學教育就教導蘇格拉底的兩段問法即你是甚麼意思及你怎麼知道?(What do you meanHow do you know?)例如當我們說「魚翅」時,對方可能錯誤理解為「如廁」。其實,蘇氏經常憑這兩個問題辯倒了對手,這是非常值得我們的學校教育推而廣之,更是任何討論及辯論的基本能力。

7.為自己的想法提出有組織的論述在澳門立法會,無論是官員還是議員,鮮少看到有組織的論述,其中一個關鍵是邏輯推論能力不足。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從小的就學會習慣用邏輯推理,組織論述,慢慢,將來我們的議事堂的發言與辯論素質將大大提升。

8.發展批判能力這是頂層的哲學論述能力,要從小給予孩子發表意見及批評的空間,才能慢慢建立日常的批判能力。

    當我們的學生仍然孜孜不倦的學習很抽象高深且與日常生活幾近無關的課本知識時,世界不斷在變,對人的素質要求亦不斷在變。以不變應萬變,只會故步自封及夜郎自大,惟開創哲學教育是個體與社會邁向變的不二法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