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瑪竇福音第二十三章,大家看到的耶穌很異常,用非常毒辣的口吻指斥法利賽人說:「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賽假善人!因為你們好像用石灰刷白的墳墓:外面看來倒華麗,裏面卻滿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樣的污穢。」蘇格拉底亦曾說:「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其實,最讓耶穌氣憤的不是法利賽人錯誤解讀天主及梅瑟的訓誡,而是缺乏良知的反省,排除異己,自以為飽學了悟真理,刻板嚴肅,懂得一套宗教術語,徒有敬虔外貌,卻失去內在實質;他們最大的問題是甚麼?就是不知道自己有甚麼問題。看福音,其實看到耶穌很想改變他們,改變不了才會刻意揭穿他們的真面目,這樣做不是故意與他們為敵,而是因為愛之深,才責之切,希望他們學習自我反省。
搜尋一下,不難發現耶穌經常指出的法利賽人,今天仍比比皆是,耶穌的解難智慧仍然留存世上,一方面是希望他們改善,另一方面亦希望藉此告誡其他人。
一、法利賽人習慣避重就輕(路十一:42)
法利賽人很看重舊約的訓誡,異常刻板的遵行,如很精確的把收入十分之一拿去奉獻,別說他們不慷慨解囊,他們不但把金錢獻上,舉凡薄荷,芸香和各樣菜蔬之類,都很仔細如數的奉上十分之一。他們周而復始履行這方面的責任,一點都不馬虎。然而,天主要看的是對人的憐憫慷慨而不是金錢物資的計算慷慨。
許多時候,人寧願捨上金錢,卻把公義和愛拋在腦後,不願因着別人的需要而捨掉自己的利益與尊嚴,甚至以奉獻來掩飾自己的虛偽。當一個教會又或是一個基督徒,只高倡仁愛,卻無視公義之存在,這跟法利賽人的捐獻心態有何不同呢?
二、愛慕虛榮(路十一:43)
法利賽人為了顧全面子,喜歡坐在會堂裏的首席,也很在意別人在街上有否向他們敬禮問安。為了使自己更超然更有權力,他們身上佩帶的頭巾或皮帶子,上面用特大號字寫上經文,這是虛榮心作怪。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說:「不論做甚麼,不從私見,也不求虛榮。」(斐二:3)人最容易陷入愛慕虛榮的危機當中,喜歡聽別人恭維的話,不喜歡聽別人用愛心所說的誠實話,我們就會走上貪圖虛榮物慾威望之路。
三.暗藏不潔(路十一:44)
法利賽(Pharisees)本來的意思是「分別出來」,過一個聖潔的生活。可惜的是,法利賽人所追求的聖潔只是虛有其表,內外不一的聖潔。他們衣冠楚楚,一表人才,飲食起居講究衛生,非常執着於聖俗之差。然而他們卻只是儀表上的聖潔,心裏暗藏敵視、陰險、設計陷害等不潔的惡毒心腸。
我們是否追求表裏一致的聖潔?這是今日令人擔憂的其中一個現象,就是信徒只追求道德高地的聖潔,遺憾的是,但對於社會的不公不義,反而保持沉默,袖手旁觀。聖保祿宗徒在聖經中提醒我們要潔身自愛,過一個不妥協的聖潔生活,成為裏外一致,行各種善工的器皿。(弟後二:21)
四.操縱別人(路十一:45-46)
耶穌曾多次義正辭嚴的指斥法利賽人不該為一己之私,濫用權柄、為所欲為、妄自尊大。他們玩弄權術,向人發號施令,自己卻置身事外。由於身居高位,別人一有錯失,就立刻用律法加以指罵,甚至懲罰,對自己的毛病,卻不當作一回事。
現代政治學更倡議有權不用,權力不是用於控制人,而是用於造福人群。所以,無論是握有權力的教會抑或只是一般信友,都應該懂得以僕人的身份自居,就像馬爾谷在其福音中說:「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最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已故著名牧師楊牧谷所說:「有一種領袖善用罪惡感來操縱人,慣於叫人感到內疚,尤其是別人不按他的要求行事,就會把罪惡感玩弄於鼓掌之間,利用它來折磨人,甚至羞辱人。」
五、毒害先知(路十一:47-51)
法利賽人為何大興土木,修葺先知的墳墓?他們這樣做有兩個目的:其一乃表示同情這些無辜被殺之先賢;其二想要表明先知被殺與他們無關,這些令人髮指的惡行都是過去祖先所犯的錯誤。耶穌卻指出法利賽人昧着良心與祂作對,心裏早已計畫想除掉這眼中釘。
六、壓制真理(路十一:52)
法利賽人是律法專家,他們的責任就是研究律法與教導律法。照理說,他們應該比任何人更明白真理,洞悉天主的心意。然而事實上卻相反,他們雖擁有知識的鑰匙,卻悖逆真理而遠去。何以如此呢?法利賽人雖然有聖經知識,相信永生與靈魂不滅,相信死人復活與善惡報應,相信天堂與地獄永罰等基本信仰,但他們卻不信耶穌基督帶來的救恩。他們寧願走在幽暗的小路上,卻不願讓真理之光引導自己走向光明的大道上。今天,我們仍然有很多飽讀經文的信徒,原來並不相信耶穌的救恩,卻仗著其對聖經及教理的專業知識而如取如攜。
其實,耶穌可以噓一口氣,就讓法利賽人改變,但耶穌寧願給人自由意志,讓人在有選擇的路上或行善或作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