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為甚麼要和小朋友討論哲學(一)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前,有實力有辯才的在任議員及前任議員突然被DQ,選舉馬上變形走樣,無論政府及建制社團文宣如何強勁谷票,都似是用個漏氣足球踢一場「懶係」緊張的比賽。難能可貴的是仍有不少市民用心觀看電視辯論,試圖找出一個半個可代替支持的候選人,可惜都讓大眾大失所望。當中,最難以忍受的是辯論環節,每當對方要回答主場的問題時,就被主場高聲攔截說:「這是我的主場!」對方就要馬上收聲。當辯論既無辯亦無論時,只有高喊政綱口號。更讓人不解的是,竟然高呼「一人一公屋」如此假大空的候選組別,都可以拿下兩席,只能慨嘆沒有最荒誕,只有更荒誕。

    正本清源,揭示我們的教育制度問題多籮籮,今天站在議事殿堂的尊貴議員,其實一直在統一、標準與權威的非民主自由教育氛圍中長大,既沒有在學校學習有理有據符合邏輯要求的論述,更沒有學會尊重不同觀點的民主胸襟。因為,我們從小就不被鼓勵獨立訓練,無論是獨立自我照顧、獨立生活到獨立思考,這一切都被統稱為哲學教育。所以,站在辯論台上,無稿可讀的情況下,許多代議士都啞口無言。歸根究底,如果學校教育欠缺了必要的哲學教育,何來產生在議事殿堂裡按良知為民發聲的代議士呢?

 

為甚麼瑞典及日本的小孩從五歲開始步行上學

    瑞典及日本行學區制,就近入學,即學校離家不遠。打從幼稚園開始,學校就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徒步上學,路上,有交通警察及義警指示上學必須注意的路況,學校亦會於學期開始邀請警政部門官員來學校講解交通常識。一段時間後,就會請家長讓孩子自行上下學,沿途,讓他們與同學聊天,亦開始學習處理沿路可能發生的事,藉此訓練他們的獨立處事及與人溝通合作的綜合能力。瑞典與日本冬天都會下雪,一如歐洲其它國家一般,學生仍穿短褲上學,藉此訓練孩子的意志及抵禦力。在歐洲,千里哲學之行,始於獨立照顧自己的身體開始,有了啟動身體的獨立自主意識,才容易進一步學習思考的獨立意識。

    反觀澳門,每天早上最堵塞的馬路就是有學校的路,許多家長偏偏要將車停泊在學校門前才肯讓孩子上學。再者,澳門凡是懸掛三號颱風訊號,又或是暴雨,小學及幼稚園馬上停課。試問,在如此過度保護的狀態下,孩子的獨立能力怎能培養出來呢

 

認識兒童哲學的簡史及其簡要方法

    兒童哲學是在一九七年代由美國哲學家李普曼Matthew Lipman及伙伴Ann Margaret Sharp所提出部分原因是李普曼在哥倫比亞任教時發現大學生不懂得獨立思考邏輯思緒混亂,有見及此,認為兒童充滿好奇,最適合從小就教授兒童哲學。隨後,這股熱潮發展到全世界,紛紛意識到從小學開始學習哲學的意義與價值。○一五年開始,法國教育部正式在道德與公民教學計畫中,將「哲學討論」Discussions à Visée Philosophique列入國民學校的重建法規中。二○一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兒童哲學的教席,由南特大學Université de Nantes負責執行。有學者以兒童哲學所訂定的優先目標為基準,列出了一些主要的發展取向,例如 Edwige Chirouter 所做的分類:

1.哲學流派把重點放在對思想的要求與哲學推理的教學,如早起發現馬路濕滑,推理出可能剛下雨,於是,上氣象台求證,結果沒有下雨,再往市政署網頁搜尋,始發現每天清晨,都有洗街車路過清洗街道。

2.公民教育流派著重讓兒童獲得一種民主習性,如放手給學生籌組學生會, 適切給予參與討論校政的機會,甚至讓學生會接待外賓等等,都是推動學生學習民主參與的好方法。

3.心理分析潮流,著重於兒童的自我認識。今天,當我們高唱生命教育,卻對自己一無所知,就算學校有教學生從優缺點認識自己,都是常識方法,而不是心理哲學的方法。心理分析著重引導學生從思言行等多個不同的面向去認識自己及愛護接納不完美的自我。

4.全人教育流派重點在讓兒於在身體與心靈,知覺與理性的整合中認識自己,就如前述瑞典及日本從起動身體,運用身體,獨立照顧身體開始,唾棄身心二元論,教導學生身心社靈一體的哲學態度。

 

兒童哲學的教育目標

    兒童哲學工作坊:35堂給孩子們的哲學課Une année d’ateliers philo-art一書中,就介紹了兒童哲學的教育目標

1.學會發言西方社會就在家與校給小孩充裕的發言機會,亦非常尊重他們的發言內容。反觀我們的社會,小孩只有極少許的發言空間,亦很少跟進孩子的發言感受及訴求。這樣長大的我們,如何能在辯論台前或議事殿堂上能言善辯及據理力爭呢

2.增進口語表達能力:在法國,小學開始要在課堂上就家事、時事及政治發表個人或小組的見解,藉此不斷增進其口語表達能力。慢慢,在初中及高中,更要訓練他們的文字陳述能力。我們的學校教育不鼓勵發言,更遑論增進口語表達能力,這方面,近年由於推動小組研習及餘暇活動,增加了口頭報告、討論及辯論的機會,但仍要突破討論是課堂的核心。

3.參與民主式的討論,並且融入群體規則:尤記得在澳紐參觀時,普通小學生已參與許多公共議題提討論,並且在校內及校外的媒體作更多的民主討論。在澳門,儘管中學普遍有學生會,但權力仍然集中在高中生,初中及小學生只有列席權,而無發言及投票權。當我們在大學教育不斷提出要賦權Empowerment)給學生時,現實卻是無權者佔大多數,何來能提升民主參與討論的價值呢

5.聆聽並尊重他人的想法,賦予他人的想法價值:這是心理分析流派的哲學討論尤為重視的,如專注技術Focusing)就非常重視培育孩子在無任何批判預見及情緒反彈的狀態下專心聆聽,如此才能明白對方的想法何在。

6.增加字彙量並能夠解釋字彙為字詞下定義在西方的兒童哲學教育就教導蘇格拉底的兩段問法即你是甚麼意思及你怎麼知道?(What do you meanHow do you know?)例如當我們說「魚翅」時,對方可能錯誤理解為「如廁」。其實,蘇氏經常憑這兩個問題辯倒了對手,這是非常值得我們的學校教育推而廣之,更是任何討論及辯論的基本能力。

7.為自己的想法提出有組織的論述在澳門立法會,無論是官員還是議員,鮮少看到有組織的論述,其中一個關鍵是邏輯推論能力不足。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從小的就學會習慣用邏輯推理,組織論述,慢慢,將來我們的議事堂的發言與辯論素質將大大提升。

8.發展批判能力這是頂層的哲學論述能力,要從小給予孩子發表意見及批評的空間,才能慢慢建立日常的批判能力。

    當我們的學生仍然孜孜不倦的學習很抽象高深且與日常生活幾近無關的課本知識時,世界不斷在變,對人的素質要求亦不斷在變。以不變應萬變,只會故步自封及夜郎自大,惟開創哲學教育是個體與社會邁向變的不二法門。

最讓耶穌開解不了的法利賽人

     在瑪竇福音第二十三章,大家看到的耶穌很異常,用非常毒辣的口吻指斥法利賽人說:「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賽假善人!因為你們好像用石灰刷白的墳墓:外面看來倒華麗,裏面卻滿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樣的污穢。蘇格拉底亦曾說: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其實,最讓耶穌氣憤的不是法利賽人錯誤解讀天主及梅瑟的訓誡,而是缺乏良知的反省,排除異己,自以為飽學了悟真理,刻板嚴肅,懂得一套宗教術語,徒有敬虔外貌,卻失去內在實質;他們最大的問題是甚麼?就是不知道自己有甚麼問題。看福音,其實看到耶穌很想改變他們,改變不了才會刻意揭穿他們的真面目,這樣做不是故意與他們為敵,而是因為愛之深,才責之切,希望他們學習自我反省。

  搜尋一下,不難發現耶穌經常指出的法利賽人,今天仍比比皆是,耶穌的解難智慧仍然留存世上,一方面是希望他們改善,另一方面亦希望藉此告誡其他人。

一、法利賽人習慣避重就輕(路十一:42

  法利賽人很看重舊約的訓誡,異常刻板的遵行,如很精確的把收入十分之一拿去奉獻,別說他們不慷慨解囊,他們不但把金錢獻上,舉凡薄荷,芸香和各樣菜蔬之類,都很仔細如數的奉上十分之一。他們周而復始履行這方面的責任,一點都不馬虎。然而,天主要看的是對人的憐憫慷慨而不是金錢物資的計算慷慨。

   許多時候,人寧願捨上金錢,卻把公義和愛拋在腦後,不願因着別人的需要而捨掉自己的利益與尊嚴,甚至以奉獻來掩飾自己的虛偽。當一個教會又或是一個基督徒,只高倡仁愛,卻無視公義之存在,這跟法利賽人的捐獻心態有何不同呢?

二、愛慕虛榮(路十一:43

  法利賽人為了顧全面子,喜歡坐在會堂裏的首席,也很在意別人在街上有否向他們敬禮問安。為了使自己更超然更有權力,他們身上佩帶的頭巾或皮帶子,上面用特大號字寫上經文,這是虛榮心作怪。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說:「不論做甚麼,不從私見,也不求虛榮。(斐二:3)人最容易陷入愛慕虛榮的危機當中,喜歡聽別人恭維的話,不喜歡聽別人用愛心所說的誠實話,我們就會走上貪圖虛榮物慾威望之路。

三.暗藏不潔(路十一:44

  法利賽(Pharisees)本來的意思是分別出來,過一個聖潔的生活。可惜的是,法利賽人所追求的聖潔只是虛有其表,內外不一的聖潔。他們衣冠楚楚,一表人才,飲食起居講究衛生,非常執着於聖俗之差。然而他們卻只是儀表上的聖潔,心裏暗藏敵視、陰險、設計陷害等不潔的惡毒心腸。
  我們是否追求表裏一致的聖潔?這是今日令人擔憂的其中一個現象,就是信徒只追求道德高地的聖潔,遺憾的是,但對於社會的不公不義,反而保持沉默,袖手旁觀。聖保祿宗徒在聖經中提醒我們要潔身自愛,過一個不妥協的聖潔生活,成為裏外一致,行各種善工的器皿。(弟後二:21

四.操縱別人(路十一:45-46

  耶穌曾多次義正辭嚴的指斥法利賽人不該為一己之私,濫用權柄、為所欲為、妄自尊大。他們玩弄權術,向人發號施令,自己卻置身事外。由於身居高位,別人一有錯失,就立刻用律法加以指罵,甚至懲罰,對自己的毛病,卻不當作一回事。

  現代政治學更倡議有權不用,權力不是用於控制人,而是用於造福人群。所以,無論是握有權力的教會抑或只是一般信友,都應該懂得以僕人的身份自居,就像馬爾谷在其福音中說:「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最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已故著名牧師楊牧谷所說:「有一種領袖善用罪惡感來操縱人,慣於叫人感到內疚,尤其是別人不按他的要求行事,就會把罪惡感玩弄於鼓掌之間,利用它來折磨人,甚至羞辱人。

五、毒害先知(路十一:47-51

  法利賽人為何大興土木,修葺先知的墳墓?他們這樣做有兩個目的:其一乃表示同情這些無辜被殺之先賢;其二想要表明先知被殺與他們無關,這些令人髮指的惡行都是過去祖先所犯的錯誤。耶穌卻指出法利賽人昧着良心與祂作對,心裏早已計畫想除掉這眼中釘。  

六、壓制真理(路十一:52

  法利賽人是律法專家,他們的責任就是研究律法與教導律法。照理說,他們應該比任何人更明白真理,洞悉天主的心意。然而事實上卻相反,他們雖擁有知識的鑰匙,卻悖逆真理而遠去。何以如此呢?法利賽人雖然有聖經知識,相信永生與靈魂不滅,相信死人復活與善惡報應,相信天堂與地獄永罰等基本信仰,但他們卻不信耶穌基督帶來的救恩。他們寧願走在幽暗的小路上,卻不願讓真理之光引導自己走向光明的大道上。今天,我們仍然有很多飽讀經文的信徒,原來並不相信耶穌的救恩,卻仗著其對聖經及教理的專業知識而如取如攜。

    其實,耶穌可以噓一口氣,就讓法利賽人改變,但耶穌寧願給人自由意志,讓人在有選擇的路上或行善或作惡。  

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耶穌詛咒無花果樹是為了展示其解難智慧 蔡梓瑜

     在瑪爾谷福音第十一章,講了一個耶穌詛咒無花果樹的事件,英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Russell)在《我為什麼不是基督徒》裡面都做了嚴厲的批評。羅素說自己拒絕耶穌,甚至反對基督教,其中一個理由就是跟這段福音有關,因為耶穌的脾氣不大好,是一個缺德的人,那棵無花果樹只是沒有果子,耶穌就叫它死!如此的耶穌何來值得追隨呢可惜,大名鼎鼎的羅素先生,只從聖經英譯本的字面就對耶穌做了猛烈的批評,也許,是時候正視聽,及道出耶穌為何詛咒無花果樹及背後的解難智慧。

 

先上一堂認識無花果樹的植物課

    無花果樹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和中亞地區,無花果樹並非「無花」,只是它的花長在子房內,確切地說是在果實的雛形裏。人們吃的「無花果」其實是吃它膨大的花序軸。

    在以色列,無花果從四月逾越節到十月的住棚節,會結五次果。從十一月到翌年的三月是雨季,無花果枝葉凋零,等到四月旱季到,即快到逾越節時,無花果會長出小小的樹葉,同時長出初結的果實,然後會陸陸續續長出四至五次的果子。須知道,在希伯來文,初結的果子與後來美味的果子的單字是不同的。初結的果子叫page,後來長的出果子是tchena,但翻譯成希臘文、英文、甚至中文時都統稱為無花果。耶穌是逾越節時路過無花果樹,已經長出茂盛的葉子,亦即是說應該有page的初果,但就讓耶穌很失望,一粒果子都沒長出來,可想而知一定結不出tchena果子來,所以,耶穌才詛咒無花果樹。中世紀教父哲學家兼神學家奧古斯丁說:「有人以為主耶穌不懂季節,這怎麼可能呢作為無花果樹的創造者,主耶穌當然知道無花果樹甚麼時候果子成熟。

耶穌趁詛咒無花果樹要處理兩個問題

    在這段福音中,耶穌要處理兩個問題第一、耶穌為何要詛咒這無花果樹第二、這無花果樹是何時枯乾的?首先看第一個問題,如果坐上時光隧道的快車,重返現場,我們就不會像羅素般指摘無花果樹。無花果樹正處開花的季節,理應開出初果才對,卻很不正常地沒有長出果子來,沒有初果page,表明該季不能結果子tchena,這是主耶穌咒詛它的真正原因。其實,耶穌一直很喜歡透過故事、比喻等方式來預告自己的死亡與復活。耶穌就是藉這一棵違反常態的無花果樹,引出一個關於審判的比喻,預告將降臨祂身上的審判,因為,經師及百姓用嘴唇尊敬主,心卻遠離祂,正像這棵無花果樹,外面長滿了枝葉,卻結不出果子來。
   
第二個問題這棵無花果樹是甚麼時候枯乾的馬爾谷福音記載,被耶穌詛咒後第二天連根都枯乾了。在同一章的第十五節,馬爾谷記載耶穌進城,非常憤怒,因為,商人與百姓把用來祈禱及敬拜上主的聖殿變成菜市場,耶穌甚至用賊窩來形容慘不忍睹的惡劣狀況。於是,耶穌就開始把殿院裏的買賣人趕出去,又把錢莊的桌子和賣鴿子的凳子推翻。這一切,法利塞人及經師都看在眼裡,更密謀要致耶穌與死地。

 

耶穌沒有隨時搬龍門的雙重標準

    在馬爾谷福音,耶穌表現得好像很冷酷無情,但在路加福音,耶穌又用了無花果樹打了個比方說:「一個人有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葡萄園裡。他來到樹前找果子,卻找不著。就對管園的說:看哪,我這三年來到這無花果樹前找果,竟找不著。把他砍了吧,何必白佔地土呢!管園的說:主啊,今年且留著,等我周圍掘開土,加上糞;以後若結果子便罷,不然再把他砍了。」

    其實,一棵果樹,最重要的就是長出甜美的果實,才有存在的價值,要是真的是一棵不能結果子的樹,就要果敢連根拔起。可是,當發現還可以加糞土及養料,甚至扒鬆泥土,就該抱有一線希望時,要是真的不行,才將這棵果樹給砍掉。另外,在若望福音第十五章,耶穌用葡萄樹和枝作比喻,說明沒有結果實的葡萄枝就要將之修剪去除。這些比喻都在說明一件事實:沒有或是不會結果的果樹,是不會被主人所接受的,同時有果子但不要忘了先有樹幹及樹枝才有果子。

  

    當機立斷,是去還是留,似是要因事制宜,亦該從耶穌的行實找到永恆解難的智慧。

   

唔考試得唔得啊?考試好啲嘅?

     教育是非零和自我與別人的良性競賽,不斷快樂健康成長;考試是零和與人的惡性競賽,不斷挫敗贏輸輪迴。八月三十日,中國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提出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但學校和班級不得組織周考、月考、單元考試等其他各類考試,也不得變相組織考試。此外,學校期中期末考試實行等級評價,一般分四至五個等級。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適當方式告知學生和家長,不得將考試結果在各類家長群傳播。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簽」等等。如果學校沒有考試,補習社及教育中心有何存在意義與價值呢

    沒錯,自科舉以來,中國人都被從小到大的種種考試綑綁住,深信不疑考試是學習的指揮棒,考試是體現最具公信力及最公平的唯一工具。考試從來就是中國教育的品牌,亦是體現國人信任的公平制度的唯一招招徠。考試這家老店,不論裡頭賣的是素質教育、品德教育、還是愛國教育,通通都要經過考試,拿到證照,才算學有所成,甚或才可持證上崗。

    領導人一聲令下,就想把植入中國人心千年的科舉考試爭出頭的文化基因連根拔起。說也奇怪,港澳兩地一直緊跟中央,尤其推行愛國教育,有過之而不及,為何當中央大刀闊斧,超歐趕美,回歸教育本義時,照道理應該舉國稱慶,可是,今天突然要三百六十度扭轉國人的教養思維與方法,家長及小孩要隨時懂得活在新的平行時空。很多家長認為,學生在學校就要有競爭意識,減少考試次數,不公佈成績和排名就如同溫水煮蛙,長大後,還是要面對惡性競爭,最後,只會坑了孩子港澳兩地的教育官員及愛國學校卻不哼一聲。沉默是一種表態,用廣東話說:「考試得唔得啊?考試好啲嘅!

    
有膽量的就學足芬蘭一直都不要考試

    北歐蕞爾小國芬蘭只有五百多萬,卻是全世界教育及福利頂尖的國家,也是被聯合國評為最快樂的國家。論及芬蘭教育,最為世人稱許的是PISA學習能力測試名列前茅,更厲害的是如此卓越的教育成就竟然是不用考試就能獲取的,既吊詭更耐人尋味。沒有考試,學生們還能好好學習嗎?那裏的學生會不會整天只知道玩,將來點算好呢!

    芬蘭的義務教育從七歲到十六歲,從新生兒就給予津貼,大概每月八百五十元澳門元,直到義務教育完結為止。政府不僅對中小學階段實施免費教育,就連高等教育也學費全免。而在整個義務教育期間,不僅學費全免,就連孩子們的交通、飲食、書本以及學習用品,全部都是免費提供。

    芬蘭倡導的是沒有競爭的徹底平等教育理念,競爭的對手其實只有自己,即不斷通過教育發揮每個人的最大潛能,來提高整體教育水平及國民綜合素質。一般規定班級不得超過二十四人,而實際上都沒超過二十人。不管是天資聰慧的驕子,抑或是資質有待提升的後進生,學校都會提供足夠的資源去成就每一個學生。也是因為如此,芬蘭的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差距在國際上是最小的,平均學習水平卻是最高的。

    在芬蘭,小學、初中課後無家庭作業,亦沒有考試,師生透過閱讀、觀察力、小組研習及與人相處學習各式各樣生活必須的能力與技巧。為了讓學生對所學課程更加有趣,老師鼓勵學生參與課程設計,以幫助學生發掘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整個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學習過程非常輕鬆愉悅,稱得上是真正的樂學,有樂學才能培養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國民。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作出評核,來到高中階段,需要入讀大學的學生才需要接受統一考試Finnish Matriculation Examination,以爭取進入大學就讀的機會。

    芬蘭教師的收入並不是很高,但年輕人最嚮往的職業就是當老師。在高中生的大學志願裏面,教育學是最受歡迎的,超越了醫科、法律及工科。教育學院每年只有約10%左右的申請者會被錄取,確保進來的是最優秀的師範生。小學教師需要三年的本科學習和二年碩士學習,中學教師則需要五年的專業學習和一年的教師培訓,並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才能申請教師職位。

    在芬蘭,圖書館多過便利店,優良的親子共讀造就學生自行到圖書館閱讀及研究的學習素養,因此,PISA的閱讀測驗,芬蘭都是高居榜首。在芬蘭,居民會有一個電子借書卡,可以從赫爾辛基市三十七個公共圖書館以及赫爾辛基大市區的埃斯波市和萬塔市的圖書館免費借書,每人一年借書量約二十一冊。在芬蘭,有80%的國民經常上圖書館,每年造訪圖書館人次高達四千萬,是國民總數的四倍。


知識網絡化時代的考試受到嚴峻的挑戰

    一九八八年,組織理論權威羅素艾可夫Russell .L. Ackoff建構DIKW體系金字塔,從最底層往上攀登的流程是資料Data)、資訊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及解難智慧Wisdom)的體系。舉一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鳥兒喝水》為例。一隻小鳥很渴,找不到水源,卻發現有一個瓶頸很長而底部有水的玻璃樽,可是,小鳥的嘴雖然很長,仍無法探進水裡。一會兒,聰明的小鳥,用嘴巴含著小石,一粒粒放到樽裡,把水位墊高到能喝到水的位置,小鳥終於喝到水,然後又振翅高飛了。有水的樽及石粒是資料,把這些資料拼湊起來是資訊,要喝樽底的水才能解渴是知識,運用石粒墊高水位是解難智慧。

    前述芬蘭的學校視教育為從資料直通智慧的過程,有別於很多其他國家地區,當然包括澳門僅僅停留在資料到知識的學習。因此,在芬蘭學習不須要考試來加持,而考試亦無用武之地。在華人世界,考試領導教育,凡是有客觀答案的資料到知識都容易考核,而且非常公平,所以,教育要降格要遷就考試。但當考試試圖想達到解難智慧的要求時,馬上與教育本義背道而馳,就如香港二○二○年文憑試歷史科爭議試題事件,試卷其中一道涉及中日關係的題目,被指具引導性、美化日本侵華、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DSE考試歷史。換言之,本來一直考量學生解難智慧的考試可能會倒退回純考知識考核的年代。換言之,要培養創新人才,卻堅持用科舉手段,簡直是緣木求魚。

    再者,我們已經進入知識網絡時代,獨善其身及死背標準答案已滿足不了信息社會的教育要求。當要考的知識都可以隨手搜查到,背默的考試就顯得無太意義了。要是教育官員、學校領導、家長及學生仍然誤以為考試是成功的指揮棒,那麼,PISA成績再怎樣亮麗驕人還是徒然啊

  

2021年9月4日 星期六

疫後澳門五個人文景觀

 


   

    全世界都沒有預料到,新冠肺炎並不如非典型肺炎般來匆匆去匆匆,專家及市民都慢慢接受新冠肺炎將如同流行感冒般,難以滅絕,反而要學會與其和平共存。疫情重創澳門經濟,不少市民要放無薪假,人工減半,甚至失業。不過,澳門人總是樂天知命,但又努力苦幹,正所謂辦法總比困難多,疫情的限制,反而催生了很多經濟生機的工種,如外賣車手、淘寶代收代購、速剪理髮、大街小巷都有的蔬果店,還有就是如雨後春筍瑜伽中心開辦的課程,看來是一片榮景。

 

外賣的榮景與環保問題

    傳統的澳門食肆,所謂外賣只是靠近食店一帶才會要求店員兼負送外賣,看到店員可以徒步、駕著單車,或是電單車,手提著一袋二袋食物飲料,隨身準備一點零錢以便找續;況且,外賣只是幫補,不是食店的主業。時移世易,今天的食店多不勝數,疫情下,實體店有些經營不了,轉成非實體店才能生存下來。據了解,目前澳門食店有多達一千九百多家,躲在工業大廈或住家的可能更多。政府有見及此,市政署計劃立法外賣店和網購店強制性登記制度,行政會本月二十日公佈,已完成討論《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行政法規草案,將於二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起生效。行政會發言人、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特區政府希望通過制定該行政法規,為未納入准照規範的經營外賣食品活動的場所設立登記制度,以強化對源頭生產和食品處理環節的管控,保障食品安全。有網購店負責人表示,澳門租金昂貴,小本經營難以開實體店。若有關法例推行,將打撃不少網購店,恐要結束經營。

    當大家走在大街小巷,可有發現多了很多外賣員,有穿各種螢光顏色的外套,或是駕著電單車,或是站在路旁,手上提著都是熟食,正等待叫外賣的人領取。據報導,外賣車手,勤力月收可四萬多,真是羨煞旁人。

      疫情下,叫外賣的文化大行其道,外賣平台崛起且蓬勃發展,你想到的如麵食可以外賣送到,沒想到的如鮮肉蔬果,甚至整套火鍋爐具食品都可以外賣送上門。疫情下,的確吸引很多失業人士加入,亦多了很多年青力壯的加入。據報導,有年輕又勤奮的外賣車手表示,工作是多勞多得,每月工作約二十六日、日均工作十一小時,月收入可達四萬多元。雖收入可觀、但須駕車穿街過巷,飽受日曬雨淋,認為要捱得苦才適宜入行。的確,送外賣誰都可以擔任,無學歷限制,只要有一駕電單車,工時彈性大,多勞多得,非常符合澳門人的生計觀 

    不過,當滿街都是外賣車手時,競爭如此激烈時,可想而知亦值得懷疑真的會賺到四萬多元嗎筆者更關心是,每天大量的外賣餐具會導致澳門的垃圾及環境污染問題更嚴重。再者,小孩天天耳濡目染大人的外賣文化,即連買一杯珍珠奶茶都要叫外賣,孩子只會更四體不勤,環保意識只會江河日下。更可笑的是環保局預計明年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吸管和攪拌棒入口不可以再進口,真是背水車身,何來環保建樹呢

 

淘寶代收代購是刺激無窮的消費購物慾及增加包裝垃圾

    疫情前,澳門人一步就可以踏進珠海,除了購物、娛樂、按摩外,還會拿一大堆網購的物資回澳。疫情後,一段頗長時間,兩地封關,網購真的變成跨境業務了。許多本來空置的舖位瞬間變成淘寶代收代領店,大家只要在購物平台選購好心儀的東西後,再選一個最靠近家的代收店,幾天後,要的物件就手到拿來了,非常方便。

    過去,其實這股來自大陸的購物風氣,再經電商全力推動光棍節等活動,網購已成為國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疫情下,經濟蕭條,收入減少,理應過簡樸的生活才對。可是,現實剛好相反,正因為往外跑的旅遊消遣等活動都停頓了,購物也許可以彌補現代人的心靈空虛。

    一直以來,網購的過度包裝製造了很多垃圾,包括紙張及塑膠,雖然是為了確保物件的完整無損,但變相製造了很多垃圾,一天有如此程序的網購,一天就擺脫不了衍生出的垃圾及環保問題。今年三月十二日,中國交通運輸部發佈的《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其中有三大環保亮點:一是細化了包裝操作要求,包括操作規範制定、從業人員培訓包裝操作方法、包裝回收再利用等內容;二是細化了監督管理規定,包括郵政管理部門重點檢查內容、具體檢查措施、建立包裝編碼及溯源管理制度,以及組織評估、信用管理,舉報處理等;三是在迴圈包裝領域加強了迴圈包裝系統的建設,擴大了迴圈包裝應用範圍等。雖然,真正的環保並不能單靠法律,更關鍵的是大眾的環保意識及態度質素問題。澳門,眼巴巴看著每天有如此多的環保垃圾排山倒海進入澳門,有關部門卻視而不見,形同行政不作為。

 

速剪理髮師店存在惡性競爭

    曾幾何時,理髮是澳門人去珠海閒逛的其中一個節目,別以為珠海就平靚正,數有知名度的理髮師要輪候多時費用要一百塊人仔。疫情期間,少了人去大陸理髮,被逼留在澳門。理髮業頓時成為榮景,加上政府及民間社團有開理髮班,突然,多了很多年輕理髮師。通常,速剪業都是一人公司,一個理髮師租一個小舖位,用電子平台,透過取籌輪候,十到十五分鐘就可以剪完一個頭,不包括洗燙,只收五十元,甚至有低至四十元。筆者認識一個年輕理法師,每天剪三十個,就賺一千五百元。當然,要付出手腰腿的勞損做代價。近月,疫情放緩,又多了人去珠海理髮,但澳門的情況仍然可以,當然有汰弱留強的惡性競爭情況。無論如何,疫情的確為那些不想打工,自食其力的人士開拓了一片生機。

 

大街小巷都有大排長龍購買的蔬果店

    疫情下,澳門人不再去拱北買菜,只好光顧澳門的菜販。也許,有不少人認為疫情除了強化了市民的衛生保健常識外,更推動了澳門人多吃蔬果,筆者非常認同此觀點。一年下來,市民有目共睹大街小巷多了很多蔬果店,由於這些店只賣乾貨,所以比較容易通過消防、衛生及市政的要求。再者,澳門雖然有南粵批發市場,但並沒有專營專賣的法律規管,蔬果店只要找到大陸的供應商,透過正式手續,天天新鮮的蔬果源源不絕供應到澳門。過去,只有政府經營的菜市場及附近攤檔有賣蔬果,現在,反而水銀瀉地般的蔬菜店價廉物美,價格一定低於街市。所以,有長年在街市內經營蔬果店的攤販紛紛說生意難做,亦可看到有不少街市菜檔乾脆休息,甚至結業。

    筆者天天買菜,看到蔬果店有增無減,看到要大排長龍才能買到,證實澳門人吃蔬果絕對比疫情前明顯倍增,真的非常開心。從小,我們就在教科書裡學到多菜少肉,明顯澳門人做到了。

 

雨後春筍瑜伽中心開辦的課程

    本來,瑜伽早在體育局屬下的大眾體育班已經開設多年,但參與人數一直平穩,外面收費較高的瑜伽班更是難以生存。疫情下,喚醒了大眾增強體質及免疫力是重要生活任務。所以,瑜伽中心如雨後春,幾乎每一棟商業大廈都有一個至兩個瑜伽中心,從早到晚開設不同類型的瑜伽班,如瘦身瑜伽、開肩開髖班、還有空中瑜伽等不可勝數,無論是透過教青局的持續教育津貼,又或是私人自掏腰包,許許多多的瑜伽班一開就爆滿。顯然,澳門人除了購物消遣娛樂外,還懂得珍惜健康,願意花時間運動,真是最美麗的澳門人文景觀啊!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