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六日,習近平總書記透過視訊方式舉行「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在會議發言時說:「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要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
順著總書記的邏輯推論,既然「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同樣,為實現民主而必須推行的民主教育亦應該是方式多種,亦不可能是千篇一律。再者,「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要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那麼,培養國家是否民主的能力更應是當下家長及學校的重大民主教育任務。
何謂民主?
Democracy可翻譯作民本、民主、民本主義或民主主義。一般有廣狹兩義。廣義就是不獨政治要民主,個人、家庭與學校也要民主;至於狹義的民主,就是專指政治而言了,美國總統威爾遜所倡議的民本主義就是這種狹義的民主。總而言之,一談民主肯定離不開政治,所以,現在一般所說的Democracy應當寫作Political Democracy這才名實相符。
著名高僧星雲大師也談民主,說到當今這個世界,大自國家小至個人,自由民主無遠勿屆。到底民主的意義是甚麼?民主通常要取決於多數,然而,多數的定義又是甚麼?多數的意義與價值何在呢?在當今民主社會裡,不是人人都享有自由民主嗎?為何仍然有那麼多人生活依然不安全、不快樂,請問,這個自由民主又有何用?所以,真正的民主要順應民心,要提供一個安全、安定、快樂的生活環境。所謂民主,是要懂得尊重別人,善於溝通,並包容異 己,今天的政治家乃至民眾,都應明白此等深層涵義,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
何謂民主的意義?星雲大師提供下列四點意見:
第一、所有的行為要奉行法治:民主是講求法治的,不論甚麼行為都要合法,事事講求制度,不可一意孤行。春秋時期,管仲奠定齊國的法治;子產重法,改革鄭國國政;商鞅變法使秦國稱霸,統一中國,而韓非子更是集法家之大成者。由此可知,國家必須靠人民奉公守法,推動法治,才能強盛、才能進步。
第二、所有的情理要公正無私:民主的執法應合情合理,不能以私害公,才是民主的真義。《韓非子》言:「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就是強調公正無私的道理。春秋時晉平公問祁黃羊,派誰去做南陽縣令?祁黃羊推薦解狐。平公說:「你不是和解狐有怨嗎?」祁黃羊答:「您問的是誰有才能當縣令,與個人恩怨無關啊!」
第三、所有的事務要分工合作:「分工」,就是各盡其能,但分工以外,也需要大眾協助,相互合作。如人之身體,眼耳鼻舌,眼看耳聽,各司其職,但有時也要相輔相成,才更能發揮其功能。在民主體制下,大家分層負責,集思廣益,集體創作,才能創造歷史性的事業,所以分工合作,正體現團結之精神也。
第四、所有的派系要容忍異己:社會是由各種階層的人組成,不同的政黨、派系在一起,要容忍異己,才是民主的精神。美國的民主憲政,就是拋棄己見,圓滿各方需求,才能將各州郡結合起來,共守律法,和平相處。所以容忍異己,才是真正的民主修養。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孟子率先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為貴即以民為本,社稷意指國家社會政權,君當然指為君王或握有管治權的為政者。孟子所說的民本,有學者將之分拆起來,就是保民、養民、教民。保民就是保障民族的生存,養民就是充實民族的生活,教民就是指引民族的生計。這三個關係:養民教民是基礎,保民是目的。
二○一四年十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亦曾將「民惟邦本、政得其民」標舉為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重要啟示;二○一九年九月二十五日的光明日報有標題: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的文章,引用習近平總書記於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要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道盡了民本思想這一中國政治思想的主流精神。按照金耀基教授《中國民本思想史》的概述,儒家民本思想有幾個較為重要的基本要義:(1)以人民為政治之主體,特別是民有、民享及民治;(2)天之立君既然為民,則君主居位必須得到人民同意;(3)保民、養民、教民乃人君最大職分。梁啟超先生曾在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將平民主義或民本主義與世界主義及社會主義並稱為中國政治思想的三大特色。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副所長孔新峰教授亦引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對我們擁護不擁護、支持不支持、滿意不滿意,不僅要看我們是怎麼說的,更要看我們是怎麼做的。」
可見自古以來,民為貴的思想一脈相承至今,沒有變形,亦不走樣。
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
民國時期,胡適、陶行知、郭秉文、張伯苓、蔣夢麟等尖子因為庚子賠款的受惠有機會赴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與約翰•杜威(John Dewey)有師生之誼,學成回國後將杜威的名著《民本主義與教育》推廣。在杜威的民主教育著作中,《公眾及其問題》(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對民主及其教育作了很精闢的解說。杜威認為,民主的基本意義是一種政府形式,由全體公民選出代表參與政治。人民有選舉、被選舉、彈劾及罷免權,政府首長有任期制。民主的第二意義是一種社會理想,是一種「民治」、「民有」和「民享」的大同世界,這兩種民主的意義與價值都不是民主的核心要義。杜威所著重的是民主的第三及第四要義。民主的第三要義是一種教育方法,這個方法的特性是公開討論與批評,從而促進個人、學術、社會、文化及政治素養的進步。換句話說,不參加公開討論和批評的人就是反民主。因此,教育的普及實為民主政治的先決條件。杜威說民主的最後理想,當然不限於教育的方法,也並不僅僅是「民治」、「民有」和「民享」的一個空洞的社會理想。因此,杜威所謂民本或民主,不僅是政治,更是一種社會生活,在這種共同生活方式之下,多人參與共同生活而互相交換經驗以求社會文化的進步,在這種民主生活方式之下,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都不受任何抑制和阻礙,而能達到他們應有的發展。
條條大路通民主,沒有比實施民主更好的民主教育。從家政民主開始,家長率先放下身段與權威,願意與孩子平等開放談情說理;校政民主化讓學生有更多發展潛能的空間,促進莘莘學子健全成長;政治民主能讓官民的民主素養更臻至善至美,民主教育將成強國興盛之最堅實資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