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4日 星期日

留有瑜地 機器人能代替教師嗎?(一)

  

    內地高考剛結束,莘莘學子及其直升機家長正在焦灼不安地守候放榜,但是,名校清華大學已搶先錄取了一位新學生,原來她不是人,而是機器人。據內地《澎湃新聞》報道,清華大學日前宣布,中國首個原創虛擬學生華智冰,以本科生身份入讀計算機系,未來三年會學習不同學科和深層知識,同時培養創新能力,冀能產出新知識。

    華智冰由清華大學和三間人工智能公司及研究院共同研發,研發團隊為她製作3D表情和人面模型,令她可以學習不同的細節動作。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唐傑透露,華智冰的臉部和聲音都是用人工智能產生,背後由一個包含1.75萬億參數的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悟道2.0」支援。研發團隊表示華智冰目前已經學會四種舞姿,可以寫詩及作曲,甚至撰寫短文章,希望她未來能在不同認知智能上超越人類。

    不容置疑,人工智能在許許多多方面完勝人類,科幻電影情節亦很多已成現實。改天,也許擦身而過一位智慧與美貌皆優的女孩,其實是如法炮製的機器人。又或者,有一天,站在講台上,滿腹經綸,能言善辯、關愛學生有道的教師,原來是個機器人也說不定

 

會錯綜複雜思考的AlphaGO

    還記得由Google公司旗下DeepMind團隊開發出的AI圍棋程式AlphaGO,先後擊敗南韓棋王李世乭、中國棋王柯潔,震驚了人類世界,洗版了許多新聞頁面。柯潔更在敗戰後於新浪微博發文感嘆:「……人類太多餘了」。當初,大家都以為AlphaGO只是按照儲存好的步法作精密的計算而下棋,完全無創新可言,那就大錯特錯了。

    原來,最早期的機器人與人下西洋棋,都用步步進逼的設計邏輯,所以,還有機會敗給人類。可是,當進化成AlphaGO與李世乭博弈第二局時,AlphaGO在第三十七手做出一項超出設計及輸入程序的預期,AlphaGO竟然打破圍棋既定禁忌,不許下五路肩沖」──即開局後絕對要避免棋子落在邊線數過來第五行的位置上,但AlphaGO就是下了這一步棋,讓李世乭吊以輕心,最終打敗這位世界冠軍。換句話說,當大家以為機器人只能按步就班,按指令行事,做例行公事,誰知道,機器人已經會思考,會判斷,會做出以退為進、「兵不厭詐」及「兵行險著」等非例行的決策,結果全世界有目共睹。

    的確,人發明的機器人正威脅人類的生存及謀生機會,許多工種已被機器人取代。不久的未來,醫生及律師等工作亦被機器人代替。那麼,機器人會有取代教師的一天嗎?筆者女兒正在大學讀商業設計,課堂上,教授展示一個機器人能在一小時內完成三百張同一主題但不同構圖的海報設計圖,連教授都說無懈可擊。如果學校仍然教導機器人能做到知識及技能,肯定會被機器人大敗取代。

 

傳道、授業可以被取代

    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日新月異的發展,許多行業都將受到自動化的威脅,甚至被取代後完全消滅。二一七年四月《日本經濟新聞》與英國《金融時報》聯合實施的調查顯示,在人類所從事的約兩千項工作當中,有34%存在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國際成人技能評量計畫International Assesse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PLACC是聯合國組成的跨國調查,就全球成人在讀寫、計算和解決問題能力剛完成一個調研,結果在這三方面機器人徹底優勝人類。所以,當學校教育仍然教導這些例行公事時,而老師亦沒有任何危機意識時,就是老師被機器人即將取替的時候了。

    很多老師被問到從事甚麼職業時,都很自然答教書。據韓愈的說法,教師有傳道、授業及解惑三大教育任務。傳授知識應該很快會被取代,因為傳授知識本質上是一種單調的、重複性的勞動,雖然每年的學生不一樣,教材也可能有輕微變異,但教學的內容本質上並無變化,尤其是那些習慣吃老本的教師,危機更嚴竣。

    在中小幼教學中,如語文與數學皆可被機器人取代,甚至遙遙領先。如果學校教學單純以應試為目的,人工智慧可以做得比人好多了。考試的重點是什麼,學生的薄弱之處是什麼,對人工智慧來說根本不是難題。它可以通過自身強大的運算能力精准地發現問題並且提出解決方案,從而使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其實這一情況,國內不少教育培訓機構早已經注意到。新東方,學而思等巨頭公司紛紛加大對人工智慧的投入,就是看到了未來的趨勢。

    今天,IT原住民的九十後青年教師,就算有危機意識,懂得創意教學,善用ITAI輔助教學,但是,整個澳門中小幼學校教育生態仍然抱殘守缺,墨守成規,很快,就有一大群老老嫩嫩的教師會被機器人淘汰。

    

機器人暫時無法替代師生間情感

    機器人即使在面部識別、語音識別、思維判斷及同理心等發展得如何突破,最重要是人工智能無法擁有人類的情感和親切面孔,就算華智冰的名字都透露出有冰雪機智但情感冰冷。故此,即使是採用任何造型的機械人,都難以取代由人類教師與學生間產生的感情。 

    機器人不會馬上取代教師,但不努力去學機器人做不來的事,很快就被取代。所以,學校教育應該善用機器人的強項並與之通力合作,透過機器人協助教師進行一些重複性的工作,例如批改學生作業、考試卷,並以所得數據分析學生的強項、弱項,讓教師運用這些資料對學生作重點指導。至於語音識別技術可以分析學生的英語發音問題,讓老師可按照作糾正。目前已被應用於網購網站的人工智能問答,也可以應用於教學,協助教師為學生在網上解答疑難。把這些工作交給機器人處理,可讓教師抽出更多空閒時間去注意個別學生的學習進度、甚至情緒需要,讓教學在質和量都有所提升。 

    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單是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有能力自學、探索及理解世界事物,具良好品格。也許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未來可以應用在教育領域的範疇將愈來愈多,這些都需要教師透過情感及言行去作出影響,是人工智能無法比擬的。 

 

    猶太裔哲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曾說:「真實生活的全部就如風雲際會」(All real living is meeting)。教學就是師生之間無窮無盡的思想與情感的交鋒際會。我們不僅向學生分享知識,更分享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對生命與知識的感知感動。在面對學習的未知領域,在遭逢陌生的知識大量湧來時,我們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還要跟學生一起學習謙卑。我們願意傾聽孩子的不安,我們願意分享自己也曾恐懼。我們要與孩子坦誠相對,也就成為孩子生命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記得有一次帶學生參訪感化院,一位剛上班才幾天的熱血教師進入教室時,慘被院童早裝置的陷阱弄到人仰馬翻,非常尷尬,師威盡喪。如果這是一位機器人教師,想當然會不假思索,亦毫無難色,馬上站起來,然後照本宣科。可幸,那位被整的老師,心平氣和地站起來,很委婉的跟學生說:「人跌倒不重要,重要的是馬上站起來」。頓時,整個教室鴉雀無聲,這群頑劣孩子對這位熱血教師心悅誠服,並下決心努力學習,重新站起來。這是目前人還不會被機器人取代的最可貴價值。不過,將來就很難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