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追思「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羅燦坤恩師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的季節,恩師羅燦坤以一百零三歲高齡蒙主寵召。羅老師獻身杏壇逾半世紀,終生以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為職志,春風化雨,桃李滿門。

 

一週上課五十堂的羅老師

    我在取潔中學從幼稚園讀到高中畢業,這所由耶穌會會士潘日明神父創辦的學校,一直以照顧貧困家庭孩子為己任,辦學風格樸素、開放、自由。來自五湖四海的名師薈萃,教學不拘一格。

    我讀高一,教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外國歷史及地理四科,他就是多才多藝的羅燦坤老師記得第一節課時,羅老師跟我們班同學說,他是兼任教師,跑四所以上的教會學校,一週上五十節課,先跑聖心、永援、粵華等,最後才到取潔,路上要邊含著蔘片補氣。他的課通常排在上午最後一節及下午連續三節,有時候更要在下午放學後多上一節。雖然課擔如此沉重,羅老師很少生病請假,印象中只有一次急病入院動了小手術,又馬上回校執教,用今天私框的標準課時來看,羅老師簡直是超人教師,亦能窺見上世紀七十年代私校教師收入微薄,課擔沉重,生涯辛酸。

    課餘,羅老師還每晚兼職在綠邨電台講自編的故事,又在校外掀起話劇創作與劇團之風尚,是澳門話劇界的先驅。當然,亦於校內慶典活動,親自教導同學演戲助慶,他也同時是學校的金牌司儀,風趣幽默。當年,白天上畢羅老師的課,到週六晚看香港無線電視節目,竟神似《花王俱樂部》主持胡章釗。

    羅老師也是一位能幹的行政人員,除了班主任工作外,亦負責高三學生保送入台的繁瑣事務。當年,我就是經羅老師指導,最終成功保送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多才多藝亦多別名的羅老師

    讀高一時,音樂科楊炳良老師教了我們一首國語歌就是著名的《杜鵑花》,楊老師還用高八度的嗓子,跟我們硬銷說此歌曲是由羅老師填詞。這首歌是羅老師於1941年就讀國立中山大學法律系時以方健鵬(筆名蕪軍)作詞,然後由著名作曲家黃友棣譜曲。當時,時局不穩,羅老師既要上課,亦要奔走宣揚革命及抗日,遂以「蕪軍」筆名,即雜草叢生來自嘲無暇照顧儀容的熱血尖兵,有感而發,寫下烽火時代兒女情長的歌詞,在四川、雲南等大後方深受青年學子的喜愛而風靡流行,是一首徹頭徹尾的「抗戰時代歌曲」。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有幸於高中三年受教於羅老師門下,經常有機會到羅老師家,羅老師還給我看了幾本用羅亭筆名撰寫的小說及詩集。《羅亭》來自1856年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的首部長篇小說。是屠氏筆下一個具有崇高社會變革理想,但在行動上卻屢遭失敗的貴族知識分子。很明顯,羅老師就以小說羅亭自居。

    壯烈豪情的革命年代過去了,他1945年來到澳門後,任教多所教會學校,亦為粵華中學及取潔中學的校歌填詞。今天,偶而想起已經消失的母校,仍然會吟唱山川毓秀,先哲聚疇,前賢拓土,播植聖教……

 

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羅燦坤恩師

    高中三年,耳聞目睹,視學生如子女的羅老師自奉甚儉,無論是家住得勝街,抑或是取潔中學教務處最底層,都予人簡樸清雅的讀書人氣質。但是,羅老師對學生卻非常慷慨,遇上清寒學生,那怕是生活費、買書費,甚至赴台就讀的學費,羅老師總會慷慨資助。

    另一個羅老師非常慷慨的亮點是隨時願意與學生交談,無論是平日放學後,又或是假日,都無任歡迎同學登門拜訪。平日下午四點二十分下課,大概四點半後,羅老師就會跟鄭威廉老師坐在板樟堂街香島咖啡室卡位,我跟一兩個同學總會不客氣坐下,天文地理,人生哲理都是熱話,最晚談到六點半,還未夠的話,我會跟著羅老師回校,在非常潮濕的地牢住處一邊聊一邊吃晚飯。

    羅老師教我高中三年的中國語文。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教到魯迅的文章時,總愛搖頭擺腦的說出魯迅的名言,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有一回,羅老師又吟誦這兩句話時,我的腦袋突然放飛,思緒充滿他的生活片段,回過神來,發現魯迅講的話眼前的羅老師都做到了。思潮非常澎湃洶湧的我,確立了自己的志向,將來一定要師法魯迅及羅老師,成為一頭俯首甘為孺子牛。1985年七月,我還是一名小學教師,一天,羅老師突然致電給我,介紹我到九澳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當教務主任,我受寵若驚,反應不過來,羅老師跟我說,不要怕,一切已打點好,只要去慈幼中學見校長胡子義神父,並且答應就可以。就這樣,我就踏上從事學校行政之路。幸好,幾十年來,無忘初衷,不改當年之志,感恩羅老師的大膽推薦。

 

淡淡的三月天,送走澳門杏壇長青樹

    三月九日,羅老師已安息主懷,享年一百零三歲。想到羅老師桃李滿天下,憶起羅老師依然兩袖清風,更緬懷他的名曲《杜鵑花》:「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像村家的小姑娘。去年村家小姑娘,走到山坡上,和情郎唱支山歌,摘枝杜鵑花呀,插在頭髮上啊。今年村家小姑娘,走向小溪畔,杜鵑花謝了又開呀!記起了戰場上的情郎,摘下一枝鮮紅的杜鵑,遙向著烽火的天邊,哥哥你打勝仗回來,
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啊。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啊!啊!

    羅老師在我的中學畢業同學錄題字說:「只要我們遵循道德法則,我們便有和諧的生活。」我看到羅老師的道德法則是簡樸、慷慨、熱愛學生、無私奉獻;他天天安步當車穿梭四所學校,仍予人逍遙自在的觀感,我想這就是羅老師所說的和諧生活。

誰說吵鬧的孩子只為吃到糖

    回首當年,大兒子在鼠年出生,整整八個月,晝伏夜出,三更半夜還不停哭鬧,害得我精疲力盡,天天都要教務主任敲桌子叫醒我去上課。到大女兒出生,我求神拜聖母,幸運地賜我一個乖女兒,提前戒夜奶,晚上八點喝了一瓶奶後就倒頭大睡十二個鐘,彷彿消聲匿跡一樣。的確,許多父母苦無辦法,為求片刻小睡,買佢怕」都要給吵鬧孩子有糖吃。不但如此,皮的孩子往往得到更大的關注。對不起,乖孩子總是被繁忙的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忽略。不過,若是生在有家暴的家庭,吵鬧的孩子除了一定沒有糖吃外,還會被痛揍一頓。

 

乖孩子VS鬧孩子

    乖孩子總是安安份份地做一個父母期待的好孩子,家長完全毋須憂慮他們的一舉一動,由於他們不會帶來任何煩惱,家長可以放心讓他們照顧自己。乖孩子一天二十四小時循規蹈矩,聽教聽話,家長自然樂意獎勵他們,只是他們的乖巧已是常態,表現得再好也難以帶來驚喜。筆者初出道教書,薪金微薄,只好靠補習幫補家計。我的補習生考第一,他跟我說甚麼獎勵都有,只差天上的月亮而已。也許,乖孩子要的不止一粒糖,而是父母的認同,甚或是內在自我獎賞已經很足夠。

    奀皮的孩子常常令父母頭痛欲裂,他們的哭鬧總是層出不窮,老是讓家長招架不住,必須花更多時間、精力與資源去應付。當父母發現一粒糖可以遏止哭鬧,就會屢試不爽,但是,別小覷那些小鬼,他們會不段升級和變更策略,讓父母防不勝防,得了一整包糖還不滿足啊

    看起來當然很不公平,乖孩子再乖也只得一粒糖,但是奀皮的孩子只要偶爾乖巧就能得到一整包糖,再耍花招可能得到更多。雖然說這世上本來就沒有絕對公平這回事,但家長總會在非常矛盾與內咎的情況下避免製造不公平。長期處於不公平的環境令孩子的價值觀扭曲變形,乖孩子不一定渴求任何獎勵,但他們一定渴求公平的對待。

    奀皮的孩子不一定沒有道理,更不得一口咬定是鬧事。說實在,奀皮的孩子最開始都很可能是乖孩子,但是,長久的被輕忽,乖孩子知道再乖再沉默都於事無補,只好搖身一變,成為奀皮孩子,為的都是拿回應得的權益。

 

建築工人抗議為吃一粒糖嗎?

    日前,有大批本地建築工友到勞工局反映失業慘況,部分人不滿強行闖進勞工局,部份人更衝出馬路,與警察發生衝撞。疫情下,截至今年一月底,官方說本澳外地僱員有十七萬五千七百七十八人,較去年同期減少一萬七千七百二十人。勞工局長黃志雄更表示:「高度關注本澳居民就業需要,局方已積極協助及跟進就業配對情況。又鑒於大型建築工地須按施工階段招聘,本澳工地大部分現處於地基階段工程,需求較多的工種是模板、紮鐵、機手(挖泥機、吊機),當局陸續根據登記順序跟進安排就業配對,預計一個至個半月內完成上述技術工種就業配對安排。隨着工程進入主體結構及內部裝修施工,將有更多空缺提供,預計地盤雜工需求會逐步增加,呼籲居民理性表達訴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本地建築工人長期開工不足,甚至失業已是不爭的現實。天一亮,就有大批外地建築工友從不同的口岸湧入澳門各個不同的大型工地開工,只要抬頭一看,幾近都是具中資背景的大建築公司壟斷各大地盤,本地工友被拒諸門外,又或只能當散工實在司空見慣。勞工局再有多套美麗的說詞,都平息不了本地建築工友的怒憤。一日不徹底採取本地工友優先就業的舉措,示威、堵路、闖關、甚或引起肢體衝撞只會陸續有來。

   

上週示威,本週立頒經援措施,引起諸多不必要的猜測及怨憤

    上週建築工友的工運行動,引起本地及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無疑是為特區政府高效施一直贏來良好口碑打了一記耳光。一向維穩至上的特區政府,為了平息這群奀皮工友的風波,只好再耍黔驢之技,馬上推出《2021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除了提早派錢外,還加推一個與市民期望大相逕庭的助消費措施。經財司記者會還沒有開完,不但沒有博得抗疫成功及力推消費券的原來掌聲,更惹來市民及議員的嚴厲批評,不到一天,社會上已凝聚共識,盼望特區政府收回成命,唔好搞咁多新花樣,都係派消費券好啦。

    其實,特區政府沒有像去年抗疫時,拿出快狠準的果敢措施應對。去年下旬,第二期消費券快到尾聲時,社會上已有清晰一致的聲音,希望政府再接再厲,馬上推出第三期經援。惟是,特區政府卻陷於猶豫不決的泥沼中。經財司雖然辯稱第三期經援與建築工友示威無關,但現實的確予人吵鬧的孩子才獲得關注,甚至有糖吃。

    澳門市民本來就很簡樸、單純、愛穩定、易滿足。特區政府卻小學數老師上身,偏偏要全澳市民除了小孩天天要腦筋急轉灣,齊期玩個先消費後補貼的數學遊戲,原來,到最後揭開數學迷底,要大家補一補小學的折扣數學,搞了一場大龍鳳,經援措施就是打七五折的消費活動。如果這個推論正確,要市民先消費後補貼,實在難以推論出經援有助於改善澳門經濟劣況。再者,此舉對於長期失業、正在放無薪假或低收入人士,幾近毫無幫助。

 

真正的經援應劍指有助工友能自食其力的舉措

    自第一任特區政府以來,賭權開放,賭收豐厚,導致政府錢多人傻,年年派錢,時間一到,萬眾期待,現金滾滾來。疫情下,澳門賭收大跌,年年派錢可以派到何年何月何日始坐食山崩。

    特區政府還在使用老掉了牙的行為學派刺激反應心理學,使出強迫誘導式消費,既迂迴、複雜、但誘因弱,何來得到刺激消費,進而振興澳門經濟的果效呢?連小孩都知道,一切的扶持資助措施就如扶小朋友學騎單車一樣,總不能永遠牽著方向舵不放,總該學會適時放手。何時,特區政府真的拿出勇期氣,讓本地人真的優先就業,拿出真的讓澳門經濟能適度多元化的措施來,這樣,能保就就能保民生,人人安居樂業。

 

    別誤會吵鬧的澳門工友!他們自信有實力,充滿信心,可是也知道政府及商家可能沒看到或故意忽略,所以會想盡辦法讓大家清楚看到自己的價值,還在期待等值的回報。會吵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職場本事,更是捍衛個人及業界權益的方法。主動積極和勇敢承擔,開拓機會,掌握機會,一路走向理想的人生樣貌。

    三月二十日是聯合國世界幸福日,盼望特區政府順應民意,調整第三期經援舉措,更期待特區政府拿出真本事來,讓澳門各業能適度多元,人人幸福過好日子。

 

澳門人!你幸福嗎!

     人類天性渴望及致力追求幸福,與此同時,亦盡可能避免痛苦。我們不管讀書、經營人際關係、努力賺錢、貢獻社會、建立家庭、養兒育女等等,都只是一個過程,又或是手段及工具,終極目的是追求個人及所愛的人幸福快樂。就算是受苦,人仍然能苦中作樂,享受犧牲,為的都是增進幸福感。慢慢,社會國家的為政者,皆視增進國民幸福快樂作施政的終極目標。

    中國人信奉先苦後甜或苦盡甘來等先成功後快樂的傳統價值觀,甚至學生都要懂得先苦學後才有成的道理。無疑,這是從農業立國的民族性自然生成的人生觀。但是,真的要苦盡才能甘來嗎?苦口才是良藥嗎?苦學才能有成嗎   

   

三月二十日為聯合國的世界幸福日

    中國的鄰國不丹雖然是一個蕞爾小國,有三分之二的國民信奉藏傳佛教,經濟不是很好,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不丹便首次提出並開始著手落實 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縮寫GNH的概念,其重要性更甚於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二一一年不丹向聯合國提議設立一個世界幸福日International Day of Happiness)。聯合國大會在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宣佈每年三月二十日為國際幸福日,確認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類生活中的普世目標和願望,具有現實意義,在公共政策目標中對此予以承認具有重要意義。又確認需要採取更包容、公平和平衡的經濟增長方式,以促進可持續發展,消除貧窮,增進全體人民的幸福和福祉。聯合國邀請無論男女老少的每一個人,以及每個教室、每家企業、每個政府,一道慶祝國際幸福日,至少用短短二十分鐘做一次簡單的「幸福冥想」,從心底感知自己的幸福。

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倡議的幸福關鍵變量

    剛出爐的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20)調查指出,一百五十三個國家和地區中最幸福國家,前十名依序為芬蘭、丹麥、瑞士、冰島、挪威、荷蘭、瑞典、紐西蘭、奧地利、盧森堡。台灣排名第25,蟬聯東亞及東南亞各國之首。芬蘭連續3年穩坐全球第一,最不幸福的國家則是阿富汗。新加坡(31)、菲律賓(52)、泰國(54)、韓國(61)、日本(62)、香港(78)、蒙古(81)、馬來西亞(82)、越南(83)、印尼(84)、中國(94)、寮國(104)、柬埔寨(106)、緬甸(133)。幸福指數是基於六個關鍵變量,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自由、慷慨和不腐敗。隨著社會不斷變遷與進步,人們已經覺得用GDP去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的人民是否幸福,已經越來越不可靠。反而,健康、社會支持、自由等是越來越是讓人感到幸福的重要關鍵指標。可惜,澳門是一個彈丸小城,沒有加入排名,如果仍然用GDP單一項目計算,澳門人的確是世界前列幸福的人。綜觀這些國家地區,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不是有錢就幸福,亦不是貧困就不幸福。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美好生活指數Your Better Life Index

    此項指數衡量焦點在於個人及家庭,著重於福祉成果Outcomes而不僅是總體經濟規模,並同時考量福祉的主、客觀面向。美好生活指數一方面著眼於人們日常生活的領域,包括攸關福祉的物質生活條件三大層面(居住、收入及就業),另方面觀察生活品質相關的八大領域(社群關係、教育、環境、政府治理、健康、生活滿意度、安全、工作與生活平衡),以綜合且全面的方式衡量國家發展實際狀況與人民感受。

    由於OECD不想這個指數引來惡性的攀比與競爭,已決定不進行有關指數的國際排名,反而更著力在PISA等測試活動中,從小推動各國在教育領域內就該開始重視主觀幸福的培養。根據PISA的定義,學生幸福感student well-being是指學生能夠過上幸福而充實圓滿的生活所需要的心理、認知、社交和身體素質的功能和能力總和。PISA視幸福感為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定要從孩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開始,才能期望他們成年後會有幸福的人生。OECD幸福感2030教育宏圖,以培養學生成為有遠見、懂反思、坐言起和重福祉的終身學習者。澳門學生在近兩次PISA的學科及閱讀成績非常亮麗,但是歸屬感及幸福感仍然有待努力。換言之,學校教育必須正視在主要科目所投放的資源及心力遠遠多於促進學生幸福感的投入。

 

如斯亮麗的GDP就等於澳門人幸福嗎?

    由澳門婦女事務委員會撰寫的《澳門婦女現況報告二一二》,十六至二十五歲女性幸福感分數最高,平均分數為七點二二分;二十六至四十五歲女性幸福感分數低於平均分數七點一一分。此外,三萬元或以上收入之受訪者幸福感分數最高,平均分數七點四五分,三萬元以下收入受訪者幸福感分數低於平均分數七點一一分。其中家庭環境、就業環境、身心狀況,較個人、社會交流、政府施政影響女性幸福感。

    一個人說幸福,兩個人說幸福,說的人多了就變成了幸福指數。二一五年十二月中旬,澳門理工學院和經濟學會主辦的一個研究報告顯示,澳門人總體幸福指數達到六點九九分,在世界著名的經合組織美好生活指數排名中排第十七位。

    澳門一九年的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二,達到了九萬兩千多美元。在二一九年發布的《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顯示,澳門在全球一百八十個經濟體中排名三十四位,在亞太地區四十三個經濟體中排名第九位,成为世界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之一。

 

澳門人的快樂指數

    一份以澳門打工仔為對象的雜誌《哈囉好工週刊》於二一八年六月,做了一個澳門人,你快樂嗎?》的調查,雖然沒有公佈調查了多少人,有點不科學,但不乏參考價值。其中有68%受訪打工仔覺得澳門人比其他地方的人快樂,因為:70% 澳門政府福利好,每年派發現金分享;68% 澳門的社會穩定且自由;45% 澳門人人工高,福利好;當中有32%受訪打工仔覺得其他地方的人比澳門人快樂,因為:59% 澳門通貨膨脹,人工趕不上物價上漲;50% 澳門外地人口太多,城市太擁擠,社會浮躁;有30% 澳門改變太大,澳門不像以前的鄉土人情,溫馨團結;關於未來十年最擔憂的事有1、自己身體及家人身體越來越差;2、樓價越來越高,無錢買樓;3、收入未能追上通脹;4、工作競爭大;5、孩子的教育水平不夠高。

    看起來,要令澳門人快樂真的很簡單,因為澳門人就很簡單,知足、甘於現狀、穩定勝過一切。與香港及其它中國大城市比較,澳門人真的不想陷於過於激烈的競爭才能獲得幸福的困局裡。

 

    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在其名著《失樂園》(Paradise Lost)中說:「心是自己的家,能把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繫於一念之轉。同樣,幸福的確依賴良好物資及生活條件,但更需要正念樂觀的生活態度。也許,該從家庭開始,從小與孩子一起建構端正的幸福人生觀,如樂學有成、樂口良藥,不用苦盡也可以甘來。

    原來,幸福本身就是一種天賦的良性競爭力!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