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5日 星期一

吳剛•薛西弗•習得無助的澳門學生

   誰都有無助的經驗,我亦不例外,甚至,兒時本性內向的我,遇到無助的經歷更多。比方,母親會給十元我去關前街一個理髮檔剪頭髮,從下午兩點坐在長板凳上等,一直到日落西山才回家。中間,有父母帶的會插隊,比我強壯的亦會插隊,到最後,我就成為耶穌講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會成為最後的。」很多次想母親帶我去,卻無膽開口。理完頭,我帶著一股悶氣回家,母親會不問原由責難我顧住玩。那一刻,疊加的無助感真的有口難言。

    今天澳門的學生,也許都充滿無助感,而這股無助感主要來自沒完沒了的課業壓力。別小覷這股無助感,累積起來可以搞出人命。

 

兒時經常發呆看月亮裡的吳剛砍丹桂樹

    兒時性格內向孤僻,夜裡總愛一個人朝天望,看看月亮裡的吳剛無止境地砍丹桂樹。相傳鎮守南天門吳剛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觸怒天帝。原因是吳剛和月亮裡的嫦娥很要好,但經常掛著與嫦娥約會而玩忽職守。玉皇大帝知道後,一怒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裡砍伐一棵叫月桂的大樹,一天吳剛不能砍掉這棵月桂樹,一天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再相會。孔武有力的吳剛都要砍足半年才接近砍下這棵大樹。沒料到,玉帝卻派烏鴉將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吳剛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後,始發現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重新長在樹上。千萬年過去,那棵神奇的月桂樹依然枝葉茂密,吳剛依舊帶著無助感無休止地砍伐永不倒下的月桂樹。

 

不斷推石頭上山又滾下來的薛西

    存在主義哲學家卡謬(Albert Camus)寫了一本小說名《薛西弗的神話》。薛西弗是古希臘一個孔武有力的小神,卻不自量力挑戰宙斯。宙斯就設下賭局,如果薛西能把祂腳下的大石推上山頂,且屹立不搖倒的話,宙斯就讓位給薛西弗。很快,薛西弗就把大石推到山頂,沒料到,山是尖的,石頭旋即滾落山。宙斯向薛西弗說,你輸了,以後,你就要永不止息地把石頭推上山啊從此,薛西弗就在無助感包圍下,生生世世深陷宙斯設下的永罰之局了。卡謬試圖憑這神話故事諷刺現代人,無論是忙於工作的大人,抑或忙於學業的學生,天天都過著刻板、形形役役、徒勞無功,充滿無助感又荒謬的生活。

 

看看世界著名的無助感心理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Seligman)於一九六七年用狗作了一項經典的習得無助實驗。起初,狗被關在籠子,按下蜂音聲,同步給狗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狗逃避不了電擊,只好在籠子裡狂奔,失禁且驚恐哀叫;多次實驗後,只要蜂音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也不走動;最後,籠門打開,不啟動蜂音,也不電擊,狗不但不逃,只會趴地呻吟和顫抖。牠本來可以逃出籠子,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這個經典實驗顯示,反覆對動物施以無可逃避的強烈電擊會造成無助和絕望情緒。

    一九七五年,塞利格曼用人實驗,同樣使人產生習得性無助。實驗對象是大學生,把他們分為三組:(1)讓第一組學生聽一種噪音,學生無論怎樣不滿都不會停止;(2)第二組學生也聽這種噪音,不過通過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3)第三組是對照,不給受試者聽噪音。結果顯而易見,第一組學生最快產生習得性無助感。換句話說,一個人消極面對生活,經常沒有意志力去戰勝困境,而且相當依賴別人的意見和幫助。塞利格曼總結出人類得到習得無助感時,他們通常會從三個角度來處理問題1)將自己投射到問題上,換句話說,傾向於把外在的困難都歸咎自己;(2)漸漸發現問題會波及到生活中每個層面;(3)認為問題是不可能解決,且無力感越加沉重。

 

有自殺的勇氣,沒對抗無助感的動力

    孩子應該是天真、好奇、充滿動力、天不怕地不怕、天生喜歡學習。但是,重返教學現場,卻看到不少學生懶散、怠慢、欠交作業、考試低分、留級及輟學等。傳統的偏見是認為這些孩子缺乏學習動機,但很有可能是更缺乏鬥 志,這就是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吳剛及薛西弗根本就是現在澳門中小學幼稚園生的寫照。當K1學生學到A不再等於Apple,而是Astronaut太空人時,小孩子已經開始被困在學習的籠牢裡,Astronaut就是蜂音,也是電擊。當小孩處於習得性無助狀態下會有情緒低落,喪失行動力的表現。塞利格曼實驗得出結論:由習得性無助產生的抑鬱稱之為無助性抑鬱症,也就是把一件事情上遭遇到的習得性無助感,泛化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和價值,甚至可能會感覺到生無可戀。


習得無助,亦可以習得受助自助

    要幫助孩子擺脫習得的無助感,成人社會首先要擺脫偏頗的觀念與態度。其中包括1習得無助的徵狀跟懶惰一模一樣。其實,孩子不願學,學不好,不一定就是懶惰,極有可能是因為累積了很多「習得無助」經歷。習得無助的孩子從小受挫經驗太多,導致歸咎自己不好及很失敗,乾脆不肯再努力嘗試,以免再次受傷。2很多老師及家長都只有棍子與胡蘿蔔兩道板斧,一切的獎懲皆應導向誘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尤其要能驅動內在的學習動機。(3)善用正確的讚美,即讚美孩子的努力與行為;空泛的讚美會貶損讚美的價值,甚至產生負面效應。3學習動機不等於讀書成果,每個孩子有興趣的事物不同,要尊重孩子。播下快樂學習動機的種子,才會收到快樂讀書的成果。

    塞利格曼不單是習得無助的心理學家,更是鼎鼎大名的快樂心理學家。他認為無助是學來的,當然亦可以透過學習矯正,而矯正策略:1充分理解習得性無助的影響,教育行政當局,父母及師長必須躬身自省,很可能大家都是孩子習得性無助的根源所在。果真如是,就要好好檢討現行的教育制度是否無形中逼孩子成為吳剛或薛西弗。今天當大家都說已經為孩子學業減負時,可能只是功課量的減負,但每樣功課的內在數量及難度卻比以前沉重,不真正減負,孩子的無助感只會有增無減。2幫助孩子學會正向歸因,給孩子親切地扶一把,從孩子把所錯都是自找的深淵拉出來,讓孩子理性分析得失對錯的主客觀歸因所在。(3)教導孩子解決問題且學習自我評價,習得性無助的重要矯正策略在於正視狀況、正向歸因、示範、問題解決、正向自我評價。

    新年伊始,期盼所有教育持份者,都能秉承破舊立新的勇氣,果敢為被無力感不斷措傷的孩子謀求充滿幸福感的正向教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