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比比皆是是的教育布穀鳥(二)

     上文提,俗稱布穀鳥的杜鵑鳥,春夏季節常徹夜啼叫,孜孜不倦地喚起農人收割的季節到了。由於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頭都為紅色,古人發詩意悽愴的情懷,誤以為杜鵑啼得滿嘴流血,碰巧杜鵑高歌的季節遇上杜鵑花盛開之際,便把這種紅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如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不過,別忘了在鳥的世界是不受歡迎,其造成的傷害難以彌補。在教育園地裡,教育布穀鳥對真正教育造成的傷害亦不容少覷。

智育是全人教育的布穀鳥

    綜觀普世教育界,尤其在非高等教育階段,通常以德智體群美勞聖為全人發展的重要教育指標。換言之,不管是民主世界比較重視的,或是社會主義世界比較重視的」,名義上還是以德育為五育或六育之首。不過,回到中小學的教育現場,因為有升學壓力及考試作為指揮棒的雙重效應,導致智育才是五育之首。無疑,德育很重要,但永遠不會放在教學的緊迫位置,慢慢就被等閒視之。

    在澳門,德育是一門學科,在教會學校其與宗教科並行或融合處理,在傳統社團學校其與愛國政治思想有密切關係,而在公立學校其與公民教育又靠近一點。無論如何,德育科重要,但是閒科,不必考試,就算考試沒有分數,只有等第,就算有等第亦不影響升留級。當然有少數真的很重視德育的學校真的視之為影響升留級的科目。

    早在古希臘時期,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帶著很思辯的色彩慨嘆說:「德可教嗎?德可學嗎?」德難教難學無容置疑,那是因為德育包括言教、身教及境教三個縱橫交錯的範疇同時運作,有時言教重要,有時身教重要,又有時境教最重要,更有時要雙管甚至三管齊下才能達成德育的任務。

    再者,可以透過評核去考量德育的知識,但就難以考核德性修養。更甚的是澳門大專院校早在多年前奉行院校課程自主時,竟然在教育學院課程安排上砍掉道德與公民教育科的學習。換言之,目前的教師頂多在學位教師文憑課程修過一門相關課。即是說,如果德育真的重要,應該在職前或在職師範教育課程多設幾門有關的課程。目前在學校教相關科目的教師,也許有不少是「無牌駕駛」,沒有受過充足的德育教學培育就擔當如斯重要的科目。另外,在中小學的實際課程安排上,亦只給予一週兩節課,即是說教師只須滿足任教對口科目總節數一半,就可以任教閒科,包括每週只上兩節的德育或公民教育科。德育科相對於其他智育課顯然很不對等,亦很不合理,要說智育鵲巢鳩佔一點都不為過。

補習是慢慢侵吞正常教學的布穀鳥

    補習社開到成行成市,武漢肺炎肆虐高峰期過後,補習社竟然比學校更要「啟市」。澳門是個二十四小時不停運作的不夜城,輪班及工時長是剝奪父母陪伴孩子讀書的主要原因。再者,目前學校佈置的作業種類繁多,而且難度越來越高,許多父母那來的餘暇可以坐下來,跟孩子一起鑽研如何應付量多質難的功課呢!就算是疫情停課停補習社,許多家長仍然千方百計找私人補習老師上滿補習,可見澳門家長對補習社的需求非常殷切。

香港大學教育學者馬克貝磊教授(Mark Bray)是國際知名研究補習的學者,他認為補習社主要依賴於主流學校教育,就像影子離不開實物一樣,依賴主流教育而存在,其規模和形態也因主流教育的變化而變化。隨著經濟發展,政府投入教育的資源持續增加,家庭變相多了金錢支付補習費;另一方面,家庭對補習的需求又會刺激更多盈利性輔導和補習機構的增加,使得補習擁有更大的市場。貝磊提出的影子教育對正規教育產生極深遠的影響。

    所謂物先腐然後蟲生,同樣的原理,要不是學校教育出了許許多多的紕漏,補習社那有見逢插針的能耐。所謂的紕漏主要指教育目標,如果是全人教育,何必補習筆者孤陋寡聞,未曾聽聞有補習德育或群育。不過,要是德育科很牽涉到很多道德哲學及道德心理學的專門知識,而又影響升留級的話,肯定有得補習。

    再者,補習社大行其道,是因應學校教的知識太廣太深,學生在正課學習不了,唯有在補習社補課。另外,當然跟學校的測驗考試有關係,就像名校般書本或堂上教授的內容只佔測考的百分之五十,補習社就可以代替父母,透過不停操練,讓學生可以好好應付另外百分之五十的課外題。換言之,有精英教育就有補習的需要;更有趣的是有補底的需要亦有補習社立足的空間。即是說,補習社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上一定「贏硬」。慢慢,補習社在很多家長及學生的心目中,已像布穀鳥般搶佔了正常教育該有的位置,形成本末倒置的歪教育現象。

根據澳門平台》今年一月二十五日的報導,澳門現時在教育暨青年局登記的補習社共三百四十八間,如果說每所補習社有二十名學生,按中小學補習費平均為澳門門幣三千元計算,一年繳足十二個月補習費,粗略算一年的補習費高達二億五千萬澳門元,難怪說補習社是一門大生意,其中,有連鎖加盟的補習社共開設接進三十所補習社。肯定說,補習是一種商品,且慢慢變成教育商品,教育的非商品價值正慢慢被商品化的布穀鳥侵吞。

 

威權校政是校政民主化的布穀鳥

    古語有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一切的教育舉措皆應以學生為本。現實是學校以校政為主,甚至帶有濃厚威權色彩的管治為主。筆者曾參訪外國學校,通常就是由學生會領袖帶領參觀,講解學校願景及措施,到最後才會與學校領導見面交流;家長隨時進出校園及參與各種學校決策。在華人地區,剛好相反,校政全掌握在學校領導手中,只有部份學校有家長教師會,釋放出少許校政諮詢的空間容讓家長及教師參與,至於學生,通常以年紀太小及未成熟為由拒諸門外。

    校政民主化包括校園生活、校政諮議及全方位參與校政決策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包括開通校園活動參與空間,讓家長參與義工、家長教育及相關培訓工作;第二個層面是指學校率先增加管理透明度,聆聽家長、教師及學生意見,增進彼此之間的溝通、尊重及相互理解。第三個層面就是透過學生會、家長會及教師會參與學校的決策,讓校政民主化全面落實,全方位踐行以學生為本的學校教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