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比比皆是是的教育布穀鳥 (一)

 

    在二十四節氣芒種前後,日以繼夜都能聽到布穀鳥發出宏亮而淒美的叫聲,其叫聲像是「布穀布穀,布穀布穀」、「快快割麥快快割麥!」、「快快播谷!快快播谷!」所以俗稱布穀鳥。布穀鳥在鄉間農田上出沒,會催促農人抓緊時間收割;牠還啄食害蟲保護莊稼,是農民心中的「吉祥鳥」。可是……

    我們讀小學時都學過「鵲巢鳩佔」這句成語吧,其實就是說布穀鳥。不論是雌雄,布穀鳥都沒有固定的配偶,從不築巢、孵卵,更不會去哺育自己的鳥。布穀鳥生性孤僻、殘忍、十足的寄生蟲、竊賊、騙子,甚至是一個殺手。布穀鳥用寄生的方式,精挑細選寄生的鳥去完成哺育雛鳥的天職,會抓準機會叼走畫眉或麻雀等鳥巢中的蛋,每次只寄生一個蛋,保證自己的鳥得到毫不知情且傻呼呼的鳥媽媽代為哺育,直至鳥兒長大。剛孵化的布穀鳥羽毛還沒有長出來、眼睛也還沒有睜開,就會使勁地將本屬於這個鳥巢的雛鳥趕出巢外,獨享鳥媽媽的愛與食物。

    自然界有布穀鳥「鵲巢鳩佔」,想不到教育界布穀鳥事例竟比比皆是,值得關注。

 

填鴨式教育是趕走甘心情願學習的布穀鳥

    無論是從中文還是英文的字源來看,教育有引出及開發的意思,換言之,教育的任務就是要解決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所以,教育就必須遵守從內到外的教與學準則。可是,如果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如同民主一樣,是要付出漫長積澱才有成果的代價;又如同只能慢慢等著種子發芽拙壯,絕不能揠苗助長。可是,現實的教育狀況就適得起反,教是主導,學是被動;教用填鴨式,學是生吞式;教不來用訓練,學不來用死記。最後,我們看到的局面是自由學習是鳥巢裡的原住鳥,外鑠的灌輸教學就是布穀鳥,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用教育代替學生學習是目前學校教育的主要弊病,誤以為投入了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就一定能收到預見的果效。誰知道,教育不是工廠,要有成品,除了投入,更

需要給予學生發自內心及好奇的學習經歷,沒有經歷,那能形成從內到外的概念、知識及價值觀。最後,學習只如水過鴨背,考完試拿到成績,就把知識完完全全退還給老師,多浪費多可惜啊

 

教科書是踢走生本教材的布穀鳥

    一個過度依賴教科書的社會像是一個長期吃藥的病人;教科書像是即食麵,一泡即入口;教科書像是加工零食,零碎易入口,不必咀嚼,但就營養不良;教科書像是奶粉,添加了很多很吸引的教育維他命,但就難以吸收。近年,許多出版社假裝教育專業,推出生本教育體系實驗教材,其實就是新瓶舊酒,換湯不換藥。

    又到暑假,書店正值旺季,家長孩子大排長龍,就是要為開學作準備,買齊開學用的教科書。在學校,除了體育科外,幾乎所有科目都有教科書。為出版商而言,教科書是生財工具,為了爭取到學校及教師的選用,必須應有盡有,配套齊全;為教師而言,教科書成為教學的主要材料,沒有教科書老師會啞口無言;為學生而言,就是要拼命將教科書的內容在整個學年塞進腦袋,左耳入,右耳出,默寫出來就完事了。換言之,教科書既是教與學的產業鏈及生物鏈,缺一不可。  

    許多歐美諸國,教育部門只訂定各科課程目標及指引,又或是基本學力。透過減少教師的上課節數,全力推動真正的校本與生本兼備的自編教材,甚至許多教材是由師生共同制作,帶由濃厚的生活教育及即興教育的色彩,讓教育回歸生本及生活。

    歷史上的英國,有兩大輸出品荼毒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一是鴉片,二是教科書,但是英國皇家教育部卻嚴格要求教師自編教材。教科書是經過精心剪輯的知識,就像是從藥房購買的維他命,是刻意合成且有副作用的。教科書亦是如此,學生不必經過自己的思考及學習,只要生吞活剝教科書盛載的標準且狹窄的材料與答案就可以,副作用就是慢慢失去主動擴充學習視野的求知態度。

 

測驗考試是窒礙創思教學的布穀鳥

    測驗與考試儼然成為教與學的不可分割部份,教與學的指揮棒,更是木棍與胡蘿蔔,不測驗考試學生已無動機讀書了。說深入一點,測驗與考試是「鵲巢鳩佔」及喧賓奪主」的布穀鳥,奪去了教學的平常、樂趣及自由自在。

    尤記得亞洲教育強國新加坡,在二一六年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成績,以總分1655稱霸全球,強調死記硬背的「星式教育」頓時成為顯學。然而,新加坡政府卻在此時投下舉世矚目的教改震撼彈,宣布逐步取消中小學考試。率先於二一九年開始,小學低年級不再有考試;其餘各年級逐年降低考試負擔。毗鄰馬來西亞緊跟著新加坡,亦宣布極為類似的教改政策,於二一九年廢除小一到小三考試,改以「課堂評估」測試學生的學習表現。教育部長馬智禮(Maszlee Malik)認為,學校應該回歸全人教育,讓學生、老師和家長都感到快樂,「學生沒有壓力的學習、老師專心教學工作。」換言之,新馬及歐美先進教育大國,都覺醒了測驗考試是教育布穀鳥,雖然有類似收割的評核作用,但就扼殺了莘莘學子的快樂學習動機。

    正當別國費盡氣力才把教育布穀鳥驅逐離巢,澳門卻迎來多元評核制度,即小一至一小四不允許留級,小五至小六留級不得超過4%,中學留級不得超過8%。寰顧世界,基礎教育不設留級,讓教育回歸日常生活。台灣仿傚英美,初中小學不設留級,到了高中亦沒有留級,修滿學分就畢業,修不滿,可以透過暑修寒修補足學分,萬一學生成績真的很差,亦可以拿到高中修業證書,然後等年長一點,透過同等學歷再報考大學亦不遲。

 

    國際經合組織(OECD)在二一五年啟動了一項名為「教育2030」的國際教育合作計劃,倡議出一個共同的學習框架,描繪學生需甚麼樣的素養(competencies),才能應對新時代的需求。提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三種素質,一是解難創新,二是協調矛盾與困境,三是承擔責任。要能好好完成這美好的教育願景與使命,很需要大家晨昏定醒,時刻省察,別讓教育布穀鳥橫行霸道。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