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學生只要花一點時間,就可以應付學校的網課要求及電子作業,餘下的時間,除了睡覺打機外,實在有很多時間進行學習,尤其聰明樂學的孩子,會透過上網及購買圖書,學到學校沒有教但很重要的科目,諸如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及經濟學等,有學生質疑,學校為何仍然那樣保守,只教中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及地理,當然,有學校有開通識科,即把前述好像大學才學的科目,透過淺易的方式教給學生,填補了學校傳統教的一大片空白。近年,亦有從事兒童繪本的作家把誤以為深奧的社科書從新制作成社科兒童繪本;亦有如台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致力把中國哲學漫化化,讓小孩都能讀懂老莊列子等鉅著。到底,學校沒教但很重要的科目有那些?不如大家一起來探討。
世界有名的未來學家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說:「學生必須學習如何拋棄舊的概念,學習如何取而代之,何時取而代之……學習如何學習,如何放下過去的學習,以及如何再學習。」著名經濟學家熊比得亦高唱創造性破壞,其實就是先破後立的觀念,這無疑是現今學校教育的當頭棒喝,值得我們好好思量與改善。
哲學是愛智之學
西歐諸國早在小學一年級就開設兒童哲學課,認識身心靈全面發展,讓小孩子建立對生活、健康、人生意義與價值的系統思考。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為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蘇格拉底說:「沒有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今天,填鴨式教學仍然大行其道,遠離儒家學思並重的教導,遠遠滯後於國際社會對哲學教育的重視。試看法國自拿破崙以還,從小學開始修習哲學,高考進大學必須通過哲學論述的考試,而這股潮流日益影響其他重視教育的國家。
傳統哲學課透過學習知識論、形而上學及倫理學成為愛思考、愛生活、愛他人及愛世界的熱血公民。知識論旨在追根究柢何謂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教科書要考試的知識嗎?是用來找到工作的實用知識嗎?還是為知而知的非實用知識才是最有價值呢?形而上學引領生學生探求宇宙的本質及終極目的,有神論與無神論的世界觀等。倫理學更重要,探求人與一切之間的關係,如何建立適切的倫理與道德判斷能力等。
腦神經科學是根本學習之道
近年,腦科學的人文層面研究如雨後春筍,集中在禪修打坐對增強大腦認知及安穩情緒的助益,台灣著名腦神經科學兼禪修學者朱迺欣是這方面的先驅。朱博士在實驗室及生活觀察所得,正念禪修、放空腦袋打坐,對主管情緒穩定與否的杏仁核有快速的正面效益。另外,對於大腦重塑及增強認知學習能力亦有顯然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禪修打坐能使腦袋釋放更多的快樂分泌物多巴胺(dopamine),愉快的情緒既能延緩衰老,更能增進樂善好施的情懷,強化積極參與社會發展的動機。
我們的大腦主管學習,而近年的腦科學發現,我們的大腦以視覺學習見長,視覺優於語言,我們是先能看、能辨識,之後才能開口說話,進而進行讀寫等抽象學習。舉例來說,古希臘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得精通圓、三角、曲線與長方的二維度分析,才能產生按圖索驥之效,形成今天的高等數學。
還有,近年,腦科學家才發現在我們的腦袋裡有一組鏡像神經,功用是讓我們懂得模仿,才能打開真正的學習活門,學習才能成功。當我們不斷被要求用腦學習,又或是要生存就要靠「食腦」時,又焉能對腦科學一無所知呢?
經濟學是成本效益之學
甜甜圈經濟學(Doughnut Economics)作者凱特•拉沃斯(Kate Raworth)說:「經濟學形塑了我們所居住的世界,而且經濟學思維也確實形塑了我。」
當大家打開報紙,又或是看電視新聞,充斥著我們的滿是經濟學的東西。惟是,我們對經濟學也許不求甚解。我們的孩子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從沒正式學過一點正確的經濟學,但就被要求在進入社會工作後,事事要以經濟學的觀點來衡量。
經濟學源於對事與物的稀缺,正所謂物以罕為貴,因為資源有限,必須衡量分配的正義,如何公平公正及公開地處理屬於所有人的稀缺資源,將是每一個現代公民必須懂的生活技能。再者,做每一件事都必須審慎考慮成本及效益,成本就是你得到的效益的損失,就如你去看電影就很可能損失了與家人相處的好時光。
印地聖雄甘地說:「地球所提供的本該能滿足每一個人的需要,但就不能填滿每一個人的慾望。」如何學會善用資源,資源共享,以及能有效管理自己及整個社會的慾望,都是經濟學有趣且值得深入學習的課題。
環保學是愛大地之學
當大家在新聞看到北極熊快要滅絕時,就知道全球暖化的嚴重,別以為升了攝氏0.8度就少事,已經觸發水災、旱災、颶風及海平面升高等。再過幾年,氣溫可能驟升至攝氏4度,災情更不可想像。當前,平均每一分鐘,就有相當一輛大型垃圾車的塑膠倒進海洋,如果大家仍然不斷濫用塑膠,如無節制地買手搖廢水,到了2050年,海洋裡的塑膠肯定多過魚蝦蟹。
這些可怕的數據也許離澳門莘莘學子太遙遠了,為何澳門這富裕的小城,大人小孩一點危機感都沒有,皆因我們的環保部門很不作為,亦因為學校欠缺必要的環保教育科。難道有一天,澳門水浸至大家的眼眉,快要滅頂時才悔悟嗎?如果我們都愛澳門,愛這個地球,懇請學校儘快開設環保科目,救救地球等於救救我們自己。
心理學是洞悉人心之學
心理學很多屬於認知學習部份正被腦神經科學取代,而心理學朝向同理心與心靈治癒的方向發展顯然已經成為主流。今天,人與人之間雖然有很多溝通的渠道,但同溫層的普及與惡化導致人與人間的疏離與不解正日益嚴重。所以,在歐美先進諸國,早以把心理學普及到中小學的學習範圍去。誠如《EQ》的作者丹尼爾高曼說,一個剛進小學的孩子,應該記經掌握說多謝、說抱歉、能禮讓及肯表態四個情商,才能發展出很好的同理心,人人都能在孩童時就發展出健全的同理心,人與人之間,甚至國與國之間,都會為締造世界和平帶來無限動力。
無論是生活在富裕或貧困的國度,心理創傷成為現代人的其中一個很困惑的生活難題。從小,讓孩子學習甚麼是情緒?甚麼是焦慮?甚麼是憂鬱症?如何透過正面思考,認識何謂真實的快樂,將有助於強化孩子的心理健康與韌性面對壓力的能耐,如何靠自身的反省及認知治療等方式去有效處理措折,將是這個世代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
近年,同理心行銷大行其道,就是說同理心已經被廣泛用於生活各個不同的範圍裡,實用有果效。
當然,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浩瀚無邊,科科都重要,尤如學校裡每一科的老師都話自己教的科最重要。也許,當下的澳門,如何透過教育發展興澳,上述的科目也許都值得大家參考,可以從少到多,循序漸進加入我們的正式課程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